书城管理领导细节全书
5296500000072

第72章 领导必备商务礼仪知识(1)

从事商务活动的黄金规则

英国学者大卫·罗宾逊概括出了从事商务活动的黄金规则,具体表述可用“IMPACT”一词来概括即:Integrity,雪,Manner,Personality,Appearance,Consideration和Tact。

正直指通过言行表现出诚实、可靠、值得信赖的品质。当个人或公司被迫或受到诱惑,想要做不够诚实的事时,这就是对正直进行考验的时候。良好的商务举止的一条黄金规则就是:你的正直应是毋庸置疑的——不正直是多少谎言也掩饰不了的。

礼貌指人的举止模式。当与他人进行商务交往时,风度可以向对方表明自己是否可靠,行事是否正确、公正。粗鲁、自私、散漫是不可能让双方的交往继续发展的。

个性是指在商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到之处。例如,你可以对商务活动充满激情,但不能感情用事;你可以不恭敬,但不能不忠诚;你可以逗人发笑,但不能轻率轻浮;你可以才华横溢,但不能惹人厌烦。

仪表展现出人的整体外貌特征,要做到衣着整洁得体,举止落落大方,这些都是给商务伙伴保留好印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善解人意是良好的商务风度中最基本的一条原则。成功的谈判者往往在会面前扮演一下对手的角色。人们如果事先就想像出即将与之打交道的对方可能有的反应,就能更谨慎、更敏锐地与对方打交道。

机智商务活动中必备的素质。商场中每个人都极有可能对某些挑衅立即做出反应,或者利用某些显而易见的优势;如果我们一时冲动,则会悔之不已。不过本条黄金规则更深刻的内涵是:有疑虑时,保持沉默。

塑造个人与企业的良好形象

商务礼仪能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无疑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誉。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一个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领导者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务礼仪已经成为建立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1.规范行为

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商务礼仪可强化企业的道德要求,树立企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我们知道,道德是精神的东西,只能通过人的言行举止,通过人们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原则与态度表现出来。商务礼仪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和道德具体化为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对这些规范起到强化作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既体现了企业的道德观和管理风格,也体现了礼仪的要求,员工在企业制度范围内调整自己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固定的商务礼仪中自觉维护和塑造着企业的良好形象。

2.传递信息、展示价值

良好的礼仪可以更好地向对方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它往往决定了机会是否降临。比如,在公司,你的服饰适当与否可能就会影响到你的晋升和与同事的关系;带客户出去吃饭时你的举止得体与否也许就决定了交易的成功与否;又或者,在办公室不雅的言行或许就使你失去了一次参加老板家庭宴请的机会……这是因为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这个媒介表达出尊敬、友善、真诚的感情。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推动事业的发展。

3.沟通感情、协调人际

在商务活动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双方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或情绪,要么吸引,要么排斥。良好的礼仪,容易使人们之间的感情得到沟通,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商务交往取得成功。反之,如果不注意良好得体的商务礼仪,则很容易产生感情排斥,给对方以不佳印象,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进而影响到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务礼仪是商务交往和谐发展的调节器,遵循它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及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缓解那些不必要的障碍。

对于领导者来说,商务礼仪是其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企业来说,商务礼仪是企业价值观念、道德理念、员工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商务礼仪成为直接塑造企业领导者形象、间接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工具。

致意的细节

致意是一种常用的礼节,主要是以动作问候朋友,通常用于相识的人之间在各种场合打招呼。

致意的基本规范是:男士应当首先向女士致意;年轻者应当首先向年长者致意;学生应当首先向教师致意;下级应当首先向上级致意。当年轻的女士遇到比自己年岁大得多的男士的时候,应首先向男士致意。

致意包括起立致意、举手致意、点头致意、微笑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

起立致意常用于较正式场合长者、尊者到来或离去时,在场者应起立表示致意。如正在坐着的下级、晚辈看到刚进屋的上级、长辈也应起立表示自己的敬意。举手致意适于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一般不必出声,只将右臂伸直掌心朝向对方,轻轻摆一下手即可,不要反复摇动。点头致意适于不宜交谈的场合,如会议、会谈的进行中,与相识者在同一地点多次见面或仅有一面之交者,在社交场合相识亦可点头为礼。点头的正确做法是头向下微微一动,不可幅度过大,也不必点头不止。欠身致意适用范围较广,表示对他人恭敬、行礼时全身或身体的上部微微向前一躬即可。脱帽致意,朋友、熟人见面若戴着有檐的帽子,则以脱帽致意最为适宜。其方法是微微欠身用距对方稍远的一只手脱下帽子,将其置于大约与肩平行的位置,同时与对方交换目光。若与朋友相遇并迎面而过,可以回身问一声好,并以一只手轻轻地掀一下帽子,不必将帽子脱下来。如果戴的是无檐帽,不必脱帽,只需欠身致意。注意不可以手插兜。

女士无论在何种场合,不论年龄大小,是否戴帽,只需点头致意或微笑致意。只有遇到上级、长辈、老师、特别钦佩的人的时候,以及见到一群朋友的时候,女士才需要率先向他们致意。

致意的各种方法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使用一种以上,如点头与微笑、欠身与脱帽均可同时使用。遇到对方向自己致意,应以同样的方式向对方致意,否则是失礼的。致意要注意文雅,一般不要在致意的同时,向对方高声叫喊以免妨碍他人。

在餐厅等场合,若男女双方不十分熟悉,一般男士不必起身走到跟前去致意,在自己座位上欠身致意即可。女士如果愿意,可以走到男士的桌前去致意,此时男士应起身协助女士就座。

在社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不宜立即起身去向对方致意,而应在对方的应酬告一段落之后,再上前致意。

握手礼仪的细节

握手是指在交往场合二人通过互相握住手,以施见面礼的礼节行为,是交际场合运用最多的一种交际礼节形式。它起源于原始狩猎和战争时期,人们手拿棍棒以防不测,陌生人相遇倘无恶意,双手摸摸掌心以示手中无武器表示友好,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

握手讲究做法,握手时距受礼者约一步远,两脚立正,腿并拢或脚尖展开站成八字步,上身稍前倾,肘关节微屈抬至腰部,目视对方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或微动一次即可,礼毕后松开。距离受礼者太远或太近都是不雅观的,尤其不能将对方的手拉近自己的身体区域。握手时只可上下摆动,而不能左右摇动。在某种情况下,如久别重逢,会见嘉宾时,为达到传递某种情感的效果,可以与对方握手的时间稍微长一些,还可以同时伸出左手去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两手呈紧握之状。不过这种握手方式不能对女士或初识者采用,对他们稍握即可,不宜用力。握手时要求动作大方、态度自然、面带微笑。

在涉外场合遇到身份较高的外国人,有礼貌地点头微笑或鼓掌表示欢迎就行了,如果对方没有主动伸手的话,不宜自行上前要求握手。与数位外宾初次见面,握手问候的时间应大体上相等,不要给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觉,与其中一位认识而不认识其他人时,同前者握手也要留神这一点,不要跟他握起手来没个完,而同其他人握手只是意思一下。

握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握手的次序一般是:年长的先伸手,年轻的随之;职位高的先伸手,职位低的随之;女士先伸手,男士随之;主人先伸手,客人随之。其规律是尊者要先伸手。

握手要坚定、有力,紧握对方的手。过紧地握手当然不礼貌,但应避免只用手指部分接触对方的那种漫不经心的握手。坚定、有力的握手代表这个人能够做决定,承担风险,负责任。诚挚、热情的握手,显示出你愿意结识对方,并给人以信任和鼓励感。而令人反感的握手,感觉是:犹豫、不爽快,让人觉得软弱、没有生气,对别人不信任或不欢迎、无诚意等等。

握手的时间通常以三五秒钟为好,一般是握一下即可。若是熟人,时间稍长些。男女之间生熟与否,都不宜用力过大,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女方如不伸手,男士只能点头鞠躬致意。

女子可以戴着手套握手,尤其是戴晚礼服手套时,但男子必须摘下,不能戴手套握手。手上有水,或不洁净时,应谢绝握手。可以说“对不起,我手上有水”Excuseme,myhandsarewet等。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应先举手行军礼然后再握手。

人多时不能交叉握手,而应待别人握完再伸手;除女士、老者或宴会、会谈桌上例外,握手时一般都应站着。最后应注意,不可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行为,这是最失礼的表现。

称呼他人之礼仪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中,经常要与各种年龄、性别、身份的人互相交往和相处,都有一个如何称呼别人的问题。由于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因而在称呼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对别人称呼不得当,就显得有失礼貌,有时甚至对自己与他人的交际相处带来不利影响。现在一般社交礼仪中的称呼又称称谓逐渐趋向于简单化,但也更注重亲切与尊重。在商务交往中,应重点掌握公众称谓和国际交往中的称谓。

公众称谓一般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的。从50年代开始,在一般社交场合和工作场合,“同志”这个称呼比较普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一些社交场合,称男士为“先生”,年轻女子为“小姐”、“女士”。也可以用职业名称来称呼,如教师、医生、律师、导演等;某些职称也可以称呼,如教授、编辑、记者、工程师、技术员等;也可以用职务称呼,如王校长、张主任、李总编;或用军衔称呼,如“王将军”、“杨少校”、“李连长”等。

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戴维先生”、“秘书小姐”、“杰克夫人”等。但在日本,对女子一般不称“小姐”、“女士”,而称“先生”,如“中岛京子先生”。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主席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阁下”。对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法官”、“律师”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马丁博士”等。

敬语的使用

敬语主要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蕴含着的对他人表示敬重、礼让、客气等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敬语是谈吐文雅的重要体现,是展示谈话人风度和魅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尊重他人并获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条件,是人际交往达到和谐融洽境界的推动因素。一般而言,敬语的类型可归结为这样几种:

问候型敬语即人们彼此相见相互问候时使用的敬语,通常有:“您好”,“早上好”,“久违了”等等。问候型敬语的使用既表示尊重,显示亲切,给予友情,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说话者有教养、有风度、有礼貌。

请求型敬语即在请求别人帮忙时所使用的一类敬语,这类敬语通常有“请”,“劳驾”,“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

道谢型敬语即当自己在得到他人帮助、支持、关照、尊敬、夸奖之后表达谢意时所使用的敬语,这类敬语最简洁、及时而有效的表达就是由衷地道一声“谢谢”。除此之外,属于这种类型的敬语还有“承蒙夸奖、不胜荣幸”,“承蒙提携”等等。

致歉型敬语即在人们的行为有碍于别人时使用的敬语。在现代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层面不断扩大,人际关系的网络也日趋复杂,这使得人际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而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或消极影响时,最平常的致歉型敬语即是:“对不起”,“请多包涵”,“打扰您了”,“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抱歉”等等。

当然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敬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除了上述四种类型外,在这样一些场合下也常用敬语:如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向人道贺用“恭喜”;赞赏见解用“高见”;欢迎消费者用“光顾”;谈及老人年岁用“高寿”;称小姐年龄用“芳龄”;说他人来信为“惠书”等等。但是不管运用何种敬语,在表达上都要注意:首先敬语的使用要本着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塞责。其次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灵活掌握敬语的使用,既要体现出彬彬有礼,又要不落俗套。再次使用敬语时还应认真、直截了当,不要含糊不清,同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并辅之以必要的体态语言。总之要力求通过敬语的表达使从事人际交往的人们在心里产生反响和共鸣,达到感情的进一步交流。

名片的使用

名片是商务交往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名片一般用来表示名片持有人的身份,记载联系方式,方便初次见面时的相互认识与将来再次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