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连锁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5295800000039

第39章 连锁企业连锁配送管理规范(3)

在平房库或楼层库底层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时,由于没有货物系统或机械系统的垂直跨层移动,因此作业强度较小,作业要求也较低。常用的几种作业系统是:

1.叉车—托盘系统

(1)平房库装卸搬运作业

平房库装卸搬运作业可分为库内的叉车—托盘系统和厂、库相结合的叉车—托盘系统两种形式。

(1)库内的叉车—托盘系统

这种搬运作业形式利用机械作业,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使用叉车和托盘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搬运速度,减少了商品搬运环(节),降低了货损。

作业流程如下所示:

商品运达→拼装小件商品、形成托盘单元→由叉车进行卸车→水平搬运→库内码放作业。

(2)厂、库相结合的叉车—托盘系统

这种搬运作业形式减少了物流环(节),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货损;但只有在生产商与零售商具备密切协作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利用好这种方式。

作业流程如下所示:

成品生产后→形成托盘单元→暂存于成品库→接到超市订单后供货→由叉车进行装货→运到超市仓库后→用叉车卸货→存入库房。

(2)楼房库装卸搬运作业

作业流程如下所示:

人工卸货到托盘→由叉车将托盘货物送入电梯→运输到指定楼层→由叉车运至仓库→人工堆码。

这种方式适用于楼板承载能力较大的楼层库,存放轻而且批量大的货物。

2.托盘—叉车—巷道机系统

(1)卸货流程,如下所示:

卡车运货到达→人工卸货到托盘→由叉车将托盘单元送到载货台→由巷道机将托盘单元提入库内→放置在货架上。

(2)发货流程,如下所示:

由巷道机将托盘单元货物取出→送到载货台→由叉车将托盘单元货物装到送货车上。

(3)托盘—叉车—巷道机系统的特点:

装卸效率和堆码效率较高。

便于进行自动化管理。

由于采用了货架,提高了库房空间利用率,增加了货物储存量。

由于巷道机在货架上进行码放时,严格遵循进出先后顺序,有利于实现商品的先进先出。

3.平板车—堆垛机系统

(1)平房库装卸搬运作业,作业流程如下所示:

卡车将商品运至货场→人工卸到平板车上→推进库房内→升降机提升到一定高度→人工堆码。

作业流程特点:

人工、无动力、半动力机具结合作业,主要靠人工搬、推、堆。

要求通道一般为1.2米,库房面积利用率高。

堆垛机提升后需人工堆垛,有一定的劳动强度。

(2)楼层库的装卸搬运作业

作业流程如下所示:

商品卸到平板车上将货物送入电梯→运输到指定楼层→由平板车推入仓库→人工堆码。

这种方式适用于楼板承载力较小的楼层库,存放货物的重量较小,如零星存放货物。

二、装卸搬运操作规范

(1)集中搬运作业。从时间上、空间上,将零星、分散的装卸搬运作业集中到一起,由专门的作业人员采用专门的设备进行一次性的作业处理,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2)选择合理的装卸搬运设备。

(3)使商品能依大小、数量、重量等方式进行标准化,并采取恰当的装卸搬运方式,以加快流通速度。

(4)增加装卸搬运设备的作业弹性,以适应各种各样商品的存取,而且还可以减少装卸搬运设备的额外投资。

(5)商品放置的状态要有利于下次装卸搬运,这种状态称为装卸搬运灵活性。

(6)选择最短的作业路线。在搬运作业时,可以选择直线或水平的路线,尽量缩短路径。

(7)尽量减掉或合并装卸搬运的某些作业环(节),使固定装卸搬运设备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以此减小货损的可能性。

(8)减少空间利用率,以降低储存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

(9)任何装卸搬运设备或做法都必须符合安全原则。文明装卸,严格按照货物包装上的标志提示进行作业,保证货物、设备、设施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10)缩短车辆在装卸作业环(节)的停歇时间。

三、商品配载操作规范

1.设计配送路线

在配送路线的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和特点,确定作业要达到的目标,结合各种限制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设计和选择配送路径,最终达到(节)省时间、较少运行距离和运行费用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三种:方案评价法、(节)约里程法和图上作业法。这在后面的章(节)会有具体的讲解。

2.制定配送方案

可以采用统筹方法、排队论、图论法、系统仿真方法等。

3.制定最佳配送步骤

(1)对订单进行初次分类

根据配送地点,通过GIS系统或者人工安排的配送路线,对订单进行第一次分类,划分出该订单的配送方向。

(2)对订单进行再次分类

根据配送到达期限对配送商品进行再次分类,使订单进入时间排队序列。根据配送的期限和配送系统的内部功能参数,自动产生拣货期限(系统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装车期限。以上时间期限制定和建立应遵循两个原则:

提供优质服务。

优化配送时间,采用循序逼近的方法,根据一定时间内的配送结果,修正配送参数,最终达到理想状态。

(3)发出拣货通知

给出订单配送编号,向仓储中心发出拣货通知,该通知中除了存货的基本信息外,拣货期限是关键因素,提前拣货,可以加快装车速度,减少配送中心的装车阻塞。

(4)组织配送

根据订单的排队序列、配送期限、运输中心的当前和预测可调度车辆情况、配送成本控制、当前路线行车参数进行虚拟装车,达到配送参数的临界点或者达到配送成本的平衡点,开始组织配送。

4.制作配送表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制作配送表。

(1)向仓储中心发送装车通知单。单据是以订货单为单位分别发送,这样可以分散通知装货。

(2)向运输中心发送配送表。以订货单为单位批量发送,有利于运输中心归类和打印配送单。

5.估算配送费用

配送费用主要包括:

(1)运输费用。

(2)仓储费用。

(3)装卸费用。

(4)管理费用。

6.配送的确认与调整

根据仓储和运输中心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配送计划,主要有两种情况:

(1)配送计划实施,接受仓储和运输中心的任务完成书,登记完成配送记录。

(2)配送出现意外,如存货不足、车辆故障、装车误时等问题时,及时反馈信息到配送中心可以重新生成配送单或者取消配送,给出事故处理意见,等待下次配送。

四、商品运输操作规范

(1)运输前应制订翔实周密的运输计划。

(2)根据运输货物的数量、品种等确定运输工具种类及数量。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最大作用。

(3)熟悉各连锁门店的店址和运输路线。

(4)明确各运输工具的最长行驶里程限制。

(5)明确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

(6)避免迂回运输,缩短运输距离。

(7)如果满载运输距离超过100千米,最好使用较大的货车来减少空间的浪费和司机的人工成本。

(8)减少运输环(节),长途运输时,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卸货。偶尔在返回配送中心的途中去供应商那里提货,减少启运的运费和总运费,以及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包装等。

(9)按时发货,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要。

(10)送货前要求与各连锁店事先约定送货的日期和时间。

(11)估算正常情况下装卸托板货物的时间。

(12)安排收货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库存堆放入员及需要的设备。

(13)至少留有一个通道来应付不在计划之内的收货和特快专递货物。

(14)外送货物的能力必须与订单处理能力相协调,以确保发送货物的正确性及满足客户服务的要求。

(15)对进货和出货制定计划,要求计划人员了解配送中心自身能力所能达到的工作环境下的平均生产标准。

(16)与供货商和外包运输单位建立伙伴关系,协助配送中心管理运输需要。

(17)建立保安系统,防止没有得到授权的人接近装载。

(18)明确商品运输责任的划分。

商品运输责任的划分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商品在承运单位承运前发生的损失,由发货单位负责。

(2)商品运达目的地、办完交接手续后发生的损失,由超市方负责。

(3)商品自办完承运交接手续时起,至交付给收货单位时止,发生的损失由承运方负责。但是,承运单位不予负责由于自然灾害、商品本身性质及发货、收货、中转单位工作差错造成的损失。

第五(节)商品运输作业操作规范

一、商品发运操作规范

商品发运是商品运输的开始。加强商品发运的管理,使商品准确及时地发运出去,可以缩短商品的在途时间,是组织商品合理运输的一项重要内容。

1.准备工作

连锁企业的商品发运是指企业将商品交付给承运单位,委托运往指定地点的业务活动。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商品发运可分为两类:一是采取提货制,将购进的商品从供货单位发往零售企业;二是采取送货制,将售出的商品从连锁企业发往购货单位。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商品发运,在选定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后,在发运商品之前都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确定相关人员

为及时处理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商品运输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加强与运输部门的联系,保证商品安全准确地运达目的地。

(2)准备好发运物资

为保证商品的合理装载和运输安全,可根据商品的性能和运输工具的特点实行定型装载,并按装载要求进行商品的运输包装,备齐绳索、苫布、罩网等运输物料。

(3)确定货场与进场日期

商品从专用线或专用码头装载启运时,要事先联系好货位场地和商品进入货场的时间,以便将商品及时运达启运站或码头待运。

(4)将商品按时装车启运

安排好短途搬运和装卸力量,处理好商品的待运和装车启运环(节),将商品按时运入货场装车启运。

2.发运程序

(1)发运商品时,必须按要求认真、准确、完整、清晰地填写商品运输单。

(2)为确保商品的运输安全,商品装车以前应检查运输工具的安全措施。托运易被污染的商品时,还应检查运输工具的卫生情况。

(3)交接商品。托运单位向承运方填交商品运单后,商品由承运部门负责装车的,应及时将商品运进车站、港口指定的货位,经承运方验收后,办理商品的交接手续。如果商品由托运方自行装车,待装载完毕,由托运方封车(船)后交给承运方。

(4)填制商品运输交接单。商品运输交接单是发货单位与收货单位或中转单位之间的商品运输交接凭证,也是收货方承付货款和掌握在途商品情况的依据。

(5)做好发货预报工作,及时通知收货单位,以便对方及早做好商品接收或中转分运的准备工作。

二、商品接收操作规范

商品接收是指商品运达指定地点后,连锁企业的收货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向运输部门领取商品的一系列业务活动。

1.接收前的准备工作

收货部门接到商品到达预报或到货通知后,要做好接收前的有关准备工作,保证各项接收工作的紧密相连,做到环环紧扣、快而不乱。

(1)明确船号、车次、到货时间和商品的品名、数量,以便根据商品的类别、数量,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及时进行商品的接收工作。

(2)安排好短途搬运力量和仓库货位。连锁企业接收需要入库的商品时,一方面要组织好短途搬运的人力和工具;另一方面要安排好仓库货位,保证商品能够及时验收入库。企业自己卸货的,还要准备好卸货力量。

(3)做好商品就车站码头分运工作的连接。商品不可能完全实行直达直运,往往采取就车站码头分装直拨的办法来达到直达运输的目的。连锁企业接收需要分装直拨的商品时,应与各收货单位联系,确定分运的运输工具和商品装卸力量。

(4)安排好商品的运输中转。

2.商品交接手续的办理

(1)凡是由承运方卸货的,在其仓库、货场交接验收。

(2)不是专用线或专用码头,又由收货方卸货的,收货方与承运方共同拆封监卸。

(3)在专用铁路线卸货的,棚车可凭铅封交接,敞车可凭外部状态是否完整交接。

(4)对船舶上的商品,收货方和承运方当面办理交接。

(5)交接手续办完后,要在5天内将运输交接单回执盖章后退回发货单位或中转单位,并持商品搬运证将商品运回。

(6)分清责任,及时处理运输事故。

3.运输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

(1)商品在承运单位承运前发生的损失,由发货单位负责。

(2)商品运达目的地、办完交接手续后发生的损失,由收货单位负责。

(3)商品从办完承运交接手续时起,至交付给收货单位时止发生的损失,由承运单位负责;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商品本身性质及发货、收货、中转单位工作差错造成的损失,承运单位不负责。

4.接收商品时的注意事项

(1)凭货物领取通知单和有关证件,在规定的日期内提货,防止因延期提货被罚保管费。

(2)接收商品时应派专人到交接场地,与承运部门一同清点商品并做好接收记录。

(3)商品交接应清点验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做到详细清点如实记录,以便调查处理。

三、运输中转

运输中转是指商品在运输途中需要中途改换运输工具,进行换装和重新办理托运手续的业务活动。连锁企业接收商品后需要办理中转业务的,必须安排好运输计划,做好运输工具、装卸搬运力量、仓库、货场安排和补包换包等准备工作。

四、商品核查

商品核查与商品接收是两项性质完全不同的业务。商品从承运部门接收后,再通过短途搬运和验收手续,才能进入仓库待售。但是在本地购进业务中,连锁企业自行采购、自提自运,商品的接收和核查工作往往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