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训练。在进行招商会议的时候,如果是规模不是很大的企业,客户不是很多,我们最好采取没有等级形式的座位安排。例如最好是圆形的办公桌,或者没有主席台只有话筒在所有人的座位前。如果是规模比较大,客户很多的情况,我们虽然要设主席台而且也会把比较重要的客户安排在前面,甚至主席台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注意在某些时刻可以让客户自由行动,客户可以来到主席台前跟你说话。或者,再比如中间休息的时候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企业的领导人应该主动到最后面的客户前进行闲谈或询问意见。
第八(节)网络会议
关键词适用不适用注意
学习作用有些会议利用网络形式召开,可以节省相当多地成本,但是有些会议则在目前的情况下,不适合用网络这一形式召开。对于二者的区分我们在本节中将具体介绍。
网络会议比电视电话会议有着更强的方便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会议都开始采用网络会议这一新兴的会议形式。它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以及成本的约束,但需要注意生理和技术方面的因素。
深入理解
网络会议是新世纪里出现的一种新型会议形式,对于这种会议形式,应首先确认哪些会议不宜采用网络会议这种形式。
1.不适合于网络会议的形式
之所以有些会议,不宜采用网络会议有两个因素,其一在目前的环境下,不见得所有部门和所有地区都能够提供网络。其二在目前的技术情况下重要的审议性会议不能采用这类形式。
重要的审议性会议为什么不能采用网络会议的形式。网络会议这种形式虽然简便,但审议性会议需要大量的辩论,而且审议性会议对于违反规则的人需要处罚,而网络会议目前无法做到这些。其一、如果参加辩论的人很多,会容易造成网络拥挤,再加上技术因素会出现掉线、声音不清楚和混乱事情的发生。其二、网络会议没有有效地阻止违反规则的人继续发言的技术手段。其三、网络会议不能够做到大多数会议要求的“有效沟通”。其四、网络会议不能够让主持人或主讲人,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话是否被人听到了或认真听到了。其五、审议性会议讨论的问题往往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主动议人或起草委员会签名认可,而这些目前网络会议都无法毫无争议地做到。
参会人员距离较近且有时间和有意愿参会。网络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如果这种节省时间的目的,成为了根本没有必要的目的,那么网络会议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召开。
出现的问题不是很明确,需要进一步确认调查的会议。有些会议例如工作说明会往往是为了解决一个疑难的问题。在说明的过程中,大家需要说出各自的想法。而网络会议则只有积极分子才会参加发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选择闭口不言。而在现实环境下会议的主持人还可以要求甚至强迫发言,但是网络会议目前却没有有效的办法强迫发言。
介绍完了不适合于召开网络会议的形式,我们再介绍一下非常适合于召开网络会议的形式。
2.适合于召开网络会议的形式
网络会议最适合于参会人员比较分散和陌生的情况,具体说来,以下的情况最适合于召开网络会议。
普通的工作性会议。普通的工作性会议是指那些已经明确了责任和义务的会议,这种会议问题已经清楚,只差宣布如何解决;工作分配已经完成,只差具体公布;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公布,只需要进行动员大家积极解决等等。
大部分的学术性会议。学术性会议主要包括研讨会和咨询会。
所有的彰显性会议。彰显性会议包括工作表扬会和庆祝会以及纪念会等等。
所有的信息通报会议。例如工作说明会和新闻招待会和信息通报会等等。
3.网络会议应该注意的问题
明确了什么情况下的会议适合于召开网络会议或不适合召开网络会议,剩下的问题就是该明确如何召开了。
大部分议事规则都应该被应用于网络会议。网络会议毕竟不同于现实状态下的会议,例如现实下的会议要求每位参会人员,对于自己的重要发言要签名、参加会议时需要到会者签到等等,网络会议就没有办法实现这些。如果发生疑问,未签名或未到会的人可以以技术原因质疑保存的记录。
即使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议事规则仍然要应用于网络会议中。诸如发言应该遵守秩序、不允许攻击他人等等。再如动议如何提出、如何辩论等等规则也同样适合。
网络技术人员应该随时在场。因为网络会议的不可确定性,网络技术人员应该时刻做好处理准备,各类工具和软件都应该齐备。对于各项硬件和软件以及网线等要事前进行检查。
网络会议应该避免单调。网络会议是未来会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将越来越人性化,但是目前召开网络会议的人,往往面对的不是人而是面对电脑。因此会议的组织者更有必要在会议进行中,利用上文提到的“调节气氛”的手段来为会议增添人性化气氛,避免注意力的分散。
【实战练习】
1.想一想
本节虽然没有对电话会议进行介绍,但结合本书的知识请问电话会议属于什么性质的会议,在召开电话会议时应该注意什么情况?
2.选一选
下面是关于电视会议的一些言论,请问哪些是正确的言论,为什么?
(1)电视会议因为根据科学计算与现场会议的效果相仿,因此,它可以进行审议性质的会议。
(2)电视会议的技术有纰漏,因此对于一些重要机密议题的讨论,不能采用电话会议这种形式。
(3)电话会议可以节省差旅费等大量成本,因此应该大力推广。
3.训练提升
电视电话会议一般是大型公司才会应用,本节主要介绍的网络视频会议则比较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在网络会议中还有一种会议形式:聊天室会议。请问这种会议由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参考答案
想一想。电话会议应该属于非审议性会议,在召开电话会议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其一、电话会议需要邮电部门利用特制的设备支持才能实施,所以应该首先与邮电部门进行合作。其二、电话会议的保密性要严格注意,公司机密事务绝不能采用这种形式。其三、电话会议的时间要坚决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其四、讲话人应该控制在三名以内,议题不能复杂,一般是工作说明或工作分配。其五、参会人员不能临时提议题,也不能进行辩论。
选一选。三种言论都不正确,第一种言论显然过分夸大了电视会议的作用,电视会议可以作为非审议性会议的开会方式。但非审议性会议和审议性会议最关键的区别:问题的提出以及辩论,电视会议却无法完美的再现。第二种言论前半部分是正确的,但后半部分则不正确。电视会议和电话会议的保密性都不完善。某些人可以利用线路进行窃听,还可以截获卫星传输的信号把电视会议内容传播出去。但是利用适当的技术手段,这一点还是可以解决的。第三种言论和第一种言论的共同错误是没有区分审议性会议和非审议性会议。
训练提升。进行聊天室会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现实生活中的会议议事规则应该全部用在聊天室会议中。例如因为聊天室内既有音频系统又有文字书写功能,完全可以采用发言规则。其二、聊天室会议可以进行一部分审议性会议,但预计争议性较大的审议性会议、保密性很强的审议性会议、需要大量签名才能生效的审议性会议等,则不能用聊天室会议这种形式。除非技术进一步拓展,可以没有争辩性的签名才可以进行上述三类的审议性会议。其三、聊天室应该具有严格的资格准入。
(1)因为《罗伯特议事规则》(全书所有脚注统一简称《罗》)主要是针对西方成熟的议会制度,而且其重点阐述的是“会议进行时”,因此在“会议的召集”等“会议进行前”的诸多环节并没有深入的描述,而且大多穿插在各个小节当中。因此本书作者根据其主体精神,结合国内会议的具体条件,进行了补充。
——作者注
(2)《罗》参考了西方法律法规而写就了本书,在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它是“国际标准”。但作为任何一个公司或其他组织,无论是国内公司还是跨国公司都首先要遵守“国家法律”,在此条件下还能谈得上“与世界接轨”。因此,本书参考了国内最新发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结合其中关于会议的条款写成了本书。因为法律法规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修改,因此,请读者注意本书所提到的法规条文的最新变动。——作者注。
(1)本节主要参考了《罗》第46和47两节的内容,又对零散于其他条节的知识点进行了综合,并根据作者自身的理解增加了部分内容。例如,提出了临时主持人在现实生活中分为:“潜性临时主持人”和“显性临时出持人”两类情况。并对它们的转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根据原书精神,并联系国内实际情况,对行文措辞进行了修改——作者注。
(1)《罗》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书主要在技巧方面对之进行了补充。首先体例结构更加的清晰;其二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加,例如增加了两类比较常见的会议现象:会议中的非层级领袖以及迟到早退现象。
(1)本节内容集中在第50节内,本书对其进行了归类与整理。并在后面的“实践练习”中进行了较有针对性的训练。特别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安排了“训练提高”。
(1)对于开会的程序,《罗伯特议事规则》并没有详细的阐述,主要是因为该书作为针对西方议会制度而写就的书籍,其对象本身在开会程序上已经非常的成熟。但本节所叙述的大部分观点,该书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涉及。本书作者在经过自身体会和参考各类书籍后,对本节进行了大量的归纳整理。
(1)对于本章的后两节,即文书的写作。《罗伯特议事规则》没有进行具体的介绍,而且都散布在各个条文,没有清晰的定位和系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还是因为它针对的是西方成熟的议会制度,而且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社团组织以开会指导方针,特别时会议的进行时。因此,对于会前和会后的工作,该书并没有系统性的介绍。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特别是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作者在参考了其他书籍之后,对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补充。
——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