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5263700000022

第22章 促成交易的话术(4)

不久,李经理就去现场参观体察,结果反倒非常令人满意。他对王先生说:“上次你特地提到噪音问题,我还以为噪音一定很严重,那天我去观察一下,发现那种噪音的程度对我来说并不算问题。我以前住的地方整天有重型货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而这里的噪音一天只有几个小时,总之,我很满意。你这人真老实,要换上别人或许会隐瞒这个缺点,尽说好听的,你这么坦白,反而使我放心。”

就这样王先生当然就很顺利成交了这笔原来是很难做的生意。

王先生靠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诚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做生意并不一定要凭三寸不烂之舌侃得天花乱坠才会成功,老老实实说出你的商品的缺点,有时会使商品更具魅力。记住,有时你销售的首先不是商品而是你的诚实。诚实就是你的开路先锋。

所以,根据商品性能、顾客的特点加以某种程度的坦白,必能赢得顾客的赞许和信任,并且在售后服务时,如果顾客产生一些抱怨,你也有个台阶可下,因为你已有言在先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

“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流传已久的一句谚语。真正的语言魅力来自于发自内心的真正热情,这样才能更好的赢得对方的共鸣。所以,销售员在与顾客接触时,一定要注意把话说得热情、亲切、和蔼,做到既恰如其分,留有余地,又能使顾客感到愉快、信任,从而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促成交易。

这一天与往常没什么两样,街角的小服装店进来了两位年轻的女顾客。40出头的导购员,衣着整齐地迎了上去。

“小姐,天暖了,看看新上市的应季衣服?”

“我们随便看看。”两位小姐不紧不慢地应道。

“像你们这种年纪,正是装点街面的时候,天一亮,小姐们齐刷刷地穿上春装,别提多精神了,还是年轻好。”

“你也不老呀!”两位小姐的兴趣也来了。

“不行,我就想穿这种款式,”她指了指其中的一款春装,“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样式,但我的腰身不行了。前天,隔壁的一个小姑娘从我这里买去了一件,穿上后,我差点没认出来。所以呢,这种衣服穿上身上效果特别,你们试试吧,买不买没有关系,看看效果。”

说完她便急步走过去,取下衣服递到其中一位看来更有兴趣的小姐的手上,并指着靠里的一个花布帘子说:“请过去试试吧,里面有镜子,很方便,眼见为实嘛。”

见小姐手里还拿着一件因天热而脱下的外套,女导购员顺手拿下一个大纸袋,递给另一个小姐:“你们这样拿着不方便,把衣服装起来吧,如果不小心丢了,就太可惜了。”

小姐试衣出来,问:“怎么样?”

看了后,导购员不禁赞叹道:“这位小姐的腰身好,只有一尺六左右吧。这件衣服好多人试过,只有你穿着比较合身,看这颜色,把你的皮肤衬得好白哟。来来来,把这个饰物戴上或许更有味道,这才叫白领丽人。”

“我可是很挑剔的啊。”小姐笑着说。

“尽管挑剔,直到你满意了才买,年轻人穿衣服,就讲究一个样式,式样新、合身就是好衣服。我这种年纪,就要考虑舒适,式样不是我们能追求的。只要你满意,价格上给你优惠。”

“你可真是不仅人不老,而且心更年轻啊。”小姐愉快地称赞道。

导购员将这种如见故人般的热情,恰如其分的献给了两位年轻的小姐,更使试衣的小姐找不出任何理由来拒绝她,因为衣服本来也非常合适,所以最后就在愉快的氛围中买下了导购员所推荐的衣服。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王小姐是北京某报社的发行员,每个年底的报纸征订期是她工作最繁忙的时刻。她既要花费心思去沟通老客户,同时也要想法设法去开发新顾客。每逢这个时候,这家报社的顾客群总会发生一些更迭,一部分老顾客退了出来,又有一部分新顾客则加入了他们的客户群。

又是一年的年底了,王小姐于是开始前往自己负责的区域开展报纸的征订工作,这是一个繁重的任务,在她所负责的这个区域内,大到某家公司、某个机关、学校、居民区,小到一个小档口、一个店铺、一家住户,都得亲自上门。

有一次,为了争取某单位预订报纸,王小姐曾与该单位公司的宣传部负责人打了多次电话进行预约,但是手机一直关机。直到一天黄昏,她再一次拨了这个负责人赵先生的电话,终于打通了,王小姐感到十分兴奋,但是客户那边却传来了非常冷漠的声音“对不起小姐,我现在很忙,你改天再打吧。”为了不影响顾客工作,王小姐只得耐心等待,直到晚上八点多,她估计那位赵先生应该有空了,但是当她再一次拨电话的时候,又关机了。这种结果难免让他有点心灰意冷,但是,她一想到这可能是自己的一个大客户,一个大单位,会有很多小部门,从局长办公室、副局长办公室,处长办公室……这样层层而下,可能需要订十几份报纸,一年下来,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王小姐又暗暗给自己鼓劲,并暗示自己绝不能放弃。

在第二天早晨快要上班的时候,王小姐又给赵先生打电话,听到客户正要拒绝,王小姐很诚恳地对他说:“先生,如果您知道了我曾经拨了多少次你手机的话,我想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拒绝和我见面的,您知道吗?我前后拨了差不多30次,先生,说实话,这个过程中虽然我很想放弃,可是最后都坚持了下来。您不觉得应该见我一面吗?”

电话那头,客户沉默了,过了良久,才说:“好吧,您来吧,中午上班时间我都在办公室。”

到了客户的办公室,王小姐开始向赵先生介绍他们的报纸:“先生,您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坚持吗?”

赵先生摇了摇头。

王小姐:“因为我们的报纸值得我们这样为它坚持!先生,我相信您要是看了我们的报纸后,您也一定会坚持——坚持订它。”

赵先生:“我相信,因为我相信你,你是我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坚持不懈的推销员之一!”

终于,王小姐凭借自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打动了客户。

促使客户做出最后的购买决定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胆怯的业务员,在接近客户、说服客户的流程中都做的很好,可就是成交不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不敢催促客户,或者说,不懂得帮客户下定最后购买决心的成交技巧。

与客户沟通的最后阶段,也正是你帮助消费者下决心的时候。但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是不敢催促客户成交的。其实只要你感觉销售工作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那么就马上去用催促性的提问,促使交易的达成,要不然他还会再继续观望。

那么,在客户将要决定购买之际,推销员如何去促使他们做出最后的购买决定呢?是单刀直入,直接催促他掏钱吗?当然不是,还需要一些相对委婉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征询意见法

有些时候我们并不能肯定是否该向客户征求订单了,而且也不敢肯定是否正确地捕捉到了客户的购买信号。在这些情况下,最好能够使用征求意见的方法,你可以这样问:

“陈先生,买了这本书,对你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不是吗?”

“在你看来这些书会对你的公司有好处吗?”

“如果买了这些书,一定对你的孩子学习有很大帮助的。”

这种方式能让你去探测一下“水的深浅”,并且在一个没有什么压力的环境下,征求客户的订单。当然,如果你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那你也就可以填写订单了。你再也不必重新罗嗦怎样成交了。象其它任何领域内的销售一样,你说的越多,越可能有失去订单的风险。

2.从较小的问题着手法

从较小的问题着手来结束谈判,是指请你的客户作出一个较小的决定,而不是一下子就要做出什么重要的决定,比如让他们回答“你准备订货吗?”之类的问题。一般来说,这些试探或许会有助于推销。你所提的问题应该是:

“你看哪一种比较好?”

“你看是你们带走,还是我们给你送到府上?”

“我帮你拿到柜台去好吗?”

“如果您买了的话……”

“让我们把货送到您家?并且……”

3.选择法

用以下的提问方法给你的客户以选择的余地一一其中无论哪一个选择都表明他们同意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你可以让他进行一步小的选择:“要这一种还要那一种?”或者:

“你决定要哪一种产品?”

“是付现金还是赊购?”

4.敦促法

你可以暗示商品非常畅销,如果客户不及时购买的话,将会失之交臂。

“朱先生,这种产品的销售情况非常好,如果你现在不马上要的话,我就不能保证在你需要的时候一定有货。”

同时把订货单递过去。如他对商品确是有兴趣,就会添上一些栏目,那么推销也就成功了。

5.悬念法

如果条件许可,又确实是这样,就可以向对方表明现在购买的好处:

“这个月可能要涨价。”

“这种型号的只有一件了。”

“唐先生,价格随时都会上涨,如果你现在行动的话,我将保证这批订货仍按目前的价格来收费。”

客户决定购买后,向其

表示祝贺和赞扬

在客户决定购买,并达成成交协议后,作为销售人员,此时千万不要有大功已经告成的心态,切不可太大意,而应该及时对成交结果进行确认,因为成交协议只有在双方都确认的情况下才意味着交易的真正成功。这时就要注意,不要让客户感到推销员一旦达到了目的,就突然对客户失去了兴趣,转头忙其他的事去了。如果这样,客户就会有失落感,那么他很可能会取消刚才的购买决定。

对于有经验的客户来说,他会对一件产品发生兴趣,但他们往往不是当时就买。当客户的情绪低落下来时,当他重新冷静时,他往往会产生后悔之意。

所以,推销员一定要巩固销售成果,避免客户反悔。这就需要让对方确认成交结果。推销员可采用如下的做法:

客户尽管已经同意购买,但在很多情况下,他还是有点不放心,有些不安,甚至会有一点神经紧张。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沉着应对此时的客户对推销员来说非常重要。客户在等待,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他在观察推销员,看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看推销员是否会“卷起钱就走”。现在,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友好、真诚的抚慰,帮他度过这段难熬的时间。

所以,在成交之后,推销员应立即与客户握手,向他表示祝贺。记住,行动胜过言辞,握手是客户确认成交的表示。一旦客户握住了你伸出来的手,他要想再改变主意就不体面了。从心理上说,当客户握住你的手,那就表示他不愿意反悔。

推销员在与客户握手的同时,要向他表示祝贺,对他的明智之举表示称赞。例如:

“王先生,祝贺你……你做出了明智的决策,不仅你所有的亲友会羡慕你,而且你的房子的价值也会大大增加。”

“祝贺你,林先生……你得到了一件质量上乘的产品,你会享受到它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