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武则天往事求真
5255000000011

第11章 武则天是文水县南徐村人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县人。但是,关于她家住何村却一直没有定论。为此笔者查阅史料,反复推敲,认为武则天是文水南徐村人,古代也称为徐村或徐南村。理由如下:

其一,则天圣母庙位于南徐村,原建于唐代。康熙四十六年重修碑记就写着:“……考其碑碣,修于明建于唐,迄今年深日久不无废荒……”神龛基座下的唐代绳纹砖和正殿顶上的部分唐瓦也证明了这一点。它自然是唐代所建,并命名为则天圣母庙,说明这座庙宇是为纪念武则天而建。创建有时间,早则天授初年晚则天宝七年。因为永昌元年(689年)是她为做皇帝大造舆论的一年。她为了神化自己。暗使人们呈献端石,上有铭文——“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据此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帝”,号端石为宝图。第二年天授元年做了皇帝,又对文水百姓世代相承免征税赋。这样,作为故乡文水县人必然对她更加尊崇,为她修庙。庙址的选择也只有她的故里——南徐村最为合适。

《旧唐书·玄宗本纪》中记载:“天宝七年,上御兴庆宫,受册尊号,大赦天下,百姓免来载租庸,三皇以前帝王京城置庙。以时致祭。其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所在各置一庙。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德行弥高者,亦置祠宇致祭。”这段文字中明确指出“历代帝王肇迹之处”,即指他们的故乡,或有过长期居住与重大活动的地方,当地要为之修庙。皇帝下了这样的旨意,故里官员能不行动吗?何况唐玄宗自己对武则天也很尊重呢?文水县南徐村唐代修建的则天圣母庙,不论它创建时间是天授元年还是天宝七年,都说明南徐村是她的故里。无独有偶,唐代的利州,现在的四川省广元市也是武则天的肇迹之处,那里也有皇泽寺武则天殿。殿内收藏的五代广政二十二年(959年)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碑文纪述:“寺内之庙不知所创之因,古老莫传,图经罕记。”究其原委它也是按照唐玄宗的旨意于天宝七年创建的。不过,它不是按照帝王身份为武则天修庙,而是按义士烈女德行弥高者的祠宇建造,所以殿内武则天塑像为比丘尼形象。这样做的原因可能和天宝之后的社会舆论贬责武则天有关。

其二,南徐村正处在古代驿道上,墩台与铺舍就在该村的北头,《文水县志》,几种版本都记入了这一事实。武则天时代的文官李峤,曾为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撰写碑文,名为《攀龙台碑》,文中写道:“军事凯旋,便过帝宅,乐饮经宿,恩情逾重,其后数过辄宿,遂以为常。”这里的“帝”即指武士彟,由此可见武士彟的家就在太原到西河永安之间的夹驿道村庄南徐村。否则怎么能军过家门,并且“数过辄宿,遂以为常”呢?

其三,《永乐大典》关于泌水河的记载中有如下文字:“武后穿井给养,井至幽深,后一朝水溢平流,东南注文水。《寰宇记》谓之神福泉,土人祷之乃雨。”这一记载清楚地写出泌水河是由武后穿井溢水而成。这个武家井后来被人们称为神福泉。它的具体位置在何处呢?《文水县志》写明是城北八里,龙泉村北。这个位置正在南徐村村南。井溢的具体时间是武后长安元年。这就不难理解,人们称之为神福泉正是取神皇赐福之意。有则天圣母庙在其村北面,又有武后井在其村南,这不是更清楚地说明南徐村是武则天的故里吗?

其四,清朝初年,太原推官王秉乘住在文水,写了一首五言律诗,题为《文水道中》。他写道:“白发禁新好,青樽异昔游。马槽警瘦骨,心计折前筹。文水流河细,媚山艳未收,署中明月下,烟雾隔东楼。”在“媚山艳未收”一句下面加注曰:“山下有武媚娘故里。”武媚娘是唐太宗赐给武则天的名字,这个山下的武媚娘故里不正是指南徐村吗?诚然。王推官未必是史家,但他毕竟比我们早三百多年,史料遗迹比我们多,我相信他不会毫无根据地写诗。

综上所述,我认为文水县南徐村无疑是武则天的故里。也有学者认为武则天是文水冀周村人,但由于笔者找不到有关依据,故此留待后人考证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