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书林同志的第三部诗稿,不由记起五年前我在看到他的第一部诗稿时顺手题写的一首小诗“垅上少年萌诗苗,滴滴不舍心雨浇,几度春秋成大树,报与书林艳世桃”。作为一位业余作者,书林同志从一个陇东高原的农家子弟、一位领导干部,到近年内连续给诗坛奉献三部诗作的“丰产”诗人,其勤奋执著的精神和笔耕不辍的毅力是非常值得赞许和敬佩的。
诗为心声。这也是书林诗作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在他的数百首诗中,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歌所咏表达的无不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抒发的无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而且往往是质朴中蕴涵着浓烈,平实中涌动着波澜。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他对社会、对自然、对事业、对人生都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和较为广泛的观察体验,这也决定了其作品题材和内容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性和社会责任感。最为宝贵的是,诗中始终保持着歌颂美好,抑恶扬善,关注民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情调和思想品格,而这也正是书林诗作的主旨和“诗魂”。诗草第三集中,如《董志塬拾零》《元夕夜》《夜话》《春之韵》《采茶人》《甘南行》《宁夏沙湖》《汶川大地震记事》《新疆七五事件》《奉告达赖喇嘛支持者》等篇,或主题凝重,情感炽热,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读来发人深思,令人回味,使人振奋,很有启迪和教育意义。
诗如其人。诗风淳朴、生活气息浓郁、是书林诗作的突出特色。诗人的创作忠实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创作态度认真严谨,无虚张声势、无病呻吟之嫌,善以形象朴素的语言叙事,求真、求善、求美,用真情实感打动人。诗集中虽不乏驰骋想象,颇有浪漫色彩的作品,但其创作方法基本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作为新诗作体裁的一种,其形式符合“精炼、押韵、大体整齐”的主张和要求,同时又更多地借鉴了古体诗的形式,多数作品有较整齐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通畅上口,易颂易记。诗是语言的艺术,诗风的淳朴与诗的语言特点密切相关。多年来作者努力从古典诗词和民间语言中汲取营养,经过实践摸索和历练,逐步形成了朴实、凝练、厚重、鲜明,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书林诗草三集》尤在这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雪暴冰摧百年灾,游子如潮盼路开”、“强害牵动国人心,抗险一刻值千金”(《雪灾》),“眨眼天旋地疯癫,灭顶灾难降汶川”、“总理救难身在先,博爱无疆举世援”、“霜侵鬓发恨无助,捧献微资一寸丹”(《汶川记事》)等诗句,不仅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灾害的来势凶猛、残酷无情和举国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灾精神,也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我们的国家所拥有的人间大爱,深情细腻地表达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其中几处关键词语的连续运用举重若轻,一气呵成,很见功力。再如:《元夕夜》中“天外乐章人间谱,花雨飘洒润广寒”;《夜话》中“金城霓虹舞,宫阙降人寰”;《董志塬拾零》中“世代犁耧墙头挂,农机声里百事兴”;《宁夏沙湖》中“一脉贺兰锁北疆,无边大漠泛金光,碧波芦苇万丛绿,鹭鸣鱼游任鸟翔”;《登七一冰川》中“冰莲迎光放,骄阳映峰巅”“举目碧空尽,伸手可触天”;《重游文县天池》中“天注一池水,蔚蓝深千尺”;《尕海湖》中“日照雪光射,踏歌地毯行”;《牡丹颂》中“云中享富贵,惊艳一方天”;《咏梅》中“万物已萧寂,劲骨生香风”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不仅讴歌了城市乡村的可喜变化、西部山川风光的壮丽秀美,也把人们带入了空谷幽兰般无限美好的艺术境界。看得出,《书林诗草三集》较之一、二集在诗的意境、形象塑造和声韵把握上都有新的突破。
“俏枝蕾透红,劲骨生香风”。应书林同志之嘱,草草写下了以上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恐有负于作者的一片诗心和热血。创作不易,如今写诗更不易。我衷心祝贺《书林诗草三集》的出版,同时盼望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为诗坛再添光彩。
2010年10月于兰州
注:本文原载2011年3月甘肃人民出版社《书林诗草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