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晋祠文物丛谭
5251300000020

第20章 瓷器琉璃 千古绝品(1)

1、亦神亦趣话瓷器

我国的瓷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风姿百态,成为我国最早的具有观赏性、实用性和最代表我国文明史的产品之一。它是我国丝绸产品之外行销国外的又一宗出口产品。

瓷器是从陶瓷发展而来的,从陶瓷的烧制到瓷器工艺的形成,需要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历程。在这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匠师们依靠自己执着的敬业精神,在阴暗潮湿的工棚(作坊)里,秉承造物主的旨意,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历尽千辛万苦,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争奇斗艳,各献神能,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烧造出造型奇特,光彩夺目,具备观赏和实用价值的瓷器。这一产品的发明和应用,为我国和世界文明创造了一项惊世绝伦的业绩,它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和蕴藏厚实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瑰宝财富。

从我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发明和应用色彩艳丽的彩陶瓷器皿开始,瓷器就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后经殷商、周秦、西汉匠师们的不断努力,发展到东汉时,聪明的匠师们已经为我国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经过魏晋南北朝到隋的统一,长达四百多年的磨炼,再由于初唐社会秩序的日益稳定,经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到了盛唐时我国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促进了烧造瓷业的发展。从现存的实物观察,不仅瓷胎细腻,色彩鲜艳,而且已经将文字初次运用到瓷器上,成为当时造瓷业的一大创举,同时也为观赏者和使用者增加了不少情趣。由于宋代政治气氛的相对宽松,发明创造日盛一日,我国烧造瓷器的工艺技术日益提高,宋代五大名窑的产品享誉亚洲,远播欧洲各国,成为我国一大出口产品。明清时期的瓷器生产精益求精,聪明的匠师们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和提高工艺技术,他们对于原料的精选磨制,窑炉的改进,釉料的配制,火候温度的适时掌握,图案的绘制,充分体现了人间世俗生活的意绪,尤其是胎体的轻薄细润,响声的清脆悦耳,色彩的斑斓耀眼,更加吸引了大批中外观赏者、购买者乃至收藏者们的青睐和赞誉。江西景德镇民窑的产品和官窑烧造的贡御精品,千姿百态,瑰丽夺目,惊绝世人,它不仅博得了我国人民的好评,而且跨越国界,远渡重洋,誉满全球。在某种意义上说,成为我国人民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友谊的对外使者。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的产地之一。它始产于唐代,盛产于北宋,它的产品多仿造青铜器式样,成为宋徽宗赵佶最喜爱的宫廷御用陈设之物。其器型有戟尊、胆式瓶、洗、三足炉、盘碟等,古拙典雅,厚重坚硬,声音铿锵,呈深灰色。其突出的艺术风格是窑变技术的创造,在原色的瓷釉上出现红紫相映,错综缤纷,千变万化,花斑绚丽,虚幻飘逸,颇具神韵。它的配料新颖,烧成的器物呈“蚯蚓走泥纹”。器物底部常刷一层芝麻酱釉,成为鉴定真假钧瓷的重要依据。历来鉴赏者多以“夕阳紫翠忽如”的美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和五彩渗化的美丽色彩。

我国的瓷器,无论是南方窑系列的产品,还是北方窑系列所产的成品,流散在世界各地难以计其数。它们是我国人民的天才创造,是我国人民高超技艺的结晶,它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我国硅酸盐造型艺术的缩影,是历史的碑碣,各时代瓷器产品的积淀,仅以笔者所接触过的瓷器列举如下:有北齐娄睿墓出土的青釉龙柄双鸡头壶,南朝时的青釉龙柄双鸡首壶,晋代烧造的青釉盘口皿系缸,唐初的青釉皿系缸,唐代的黑釉刻花坛,元代龙泉窑产的双耳牡丹花卉瓶,青花釉黑红刻花罐,明代彰州窑产的开片纹蟠螭壶,明朝宣德年间产的青花菱花口盘,清代康熙年间产的白底冬青釉素三彩笔筒,青花牡丹棒槌瓶和朱砂马蹄尊,清朝雍正年间产的斗彩盘,乾隆年间产的窑变天球瓶。尤其是乾隆年间产珐琅彩玉壶春瓶及橄榄瓶,其制瓷工艺与花草诗书画印融为一体,造型精美,细腻逼真,是耐人寻味的乾隆官窑精品。其次像光绪年间官窑产的云幅瓶,袁世凯执政时烧造的洪宪瓷瓶(仅烧过一窑,稀世罕见)等等产品均为传世珍品。另据曾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中,展出一件明宣德年间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它一直珍藏于西藏萨迦寺中,该寺为元代萨迦王国八思巴的圣地。这一珍品撇口、弧腹、圈足,高8厘米,碗内壁口沿绘有一周青花藏文纹饰,其内容“昼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昼夜吉祥”祝词,并在碗底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表明为官窑制品。其造型规整,釉色莹润,明快清晰,纹饰生动,绘画精细可见宣德年间我国制瓷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品历来的观赏者和收藏者视为难得的珍品,尤其是这一件珍品,器物完整无损,是迄今仅见的唯一的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十分可贵。它不仅为我国当前的制瓷业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由于藏文吉祥物的揭示,充分反映了汉族与藏族之间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由上可知,我国制瓷业经过历代匠师们的精心创造不仅造型各异,千姿百态,五光十色,辉煌夺目,其胎质精细清涧,薄如蚕翼,图纹清晰,绘画精细;其色白如乳汁,绿如翡翠,紫若朱砂,青如蓝天,黄如真金;其声清脆悦耳。历经匠师们的雕刻绘画等一系列的高超技艺,在器物上呈现出奇光异彩的人物山水、鱼虫鸟兽、诗词书画等的图案,它蕴含着人间世俗生活的意绪和大自然的美景,巧思入神,惟妙惟肖,相映成趣,融为一体,给人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印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片断描绘,赋予人们的神秘莫测的怀古情思,充分显示了我国造瓷业的发展水平和历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及其敬业精神。

虽然如此,毕竟瓷器的烧制,不同一般,深奥繁难,需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反复不倦的试验和执着的敬业精神。这些年来,尽管有不少的专家学者精心研究和匠师们不辞劳苦的多次试验,取得了令人欣赏的成果,譬如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原轻工业部瓷器研究所编纂的《中国的瓷器》等书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的制瓷业从陶瓷到瓷器发展的过程和它在瓷业领域中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仍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检测、试验,以发扬传统,开创新产品问世。

总之,总结我国从陶瓷到瓷器的发展的渊源关系,恢复历史名窑产品,进行深入的多学科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创新,使饱含我国文化底蕴的瓷器新产品行销于世界各地,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增添异彩,胜利地迈向21世纪,为丰富人类文化艺术宝库做出更大的贡献,是当前业内人士和各有关方面迫在眉睫的任务。

2、娇翠清丽的康熙青花瓷器

中国的瓷器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瑰丽多姿,成为我们民族最早的具有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瓷器是从陶瓷发展而来的,从陶瓷的烧造到瓷器工艺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古代的匠师们依靠自己执着的敬业精神及其精湛技艺,在阴暗潮湿的工棚(作坊)里秉承主宰者的意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各尽所能经过难以计数的试验,终于烧造成光彩夺目的瓷器。这一产品的发明和实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也为我国和全世界人民创造了一份蕴藏厚实的文化遗产。

我们的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烧造和使用了彩陶器皿。后经殷商、周秦、西汉匠师们的不断改进,东汉末期的瓷器生产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的统一,长达四百多年的艰苦奋斗,发展到盛唐时期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昌盛以及对外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在瓷器家族中孕育了青花瓷器(考古工作者发掘出青花瓷器残片)。发展到宋代由于政治气氛的松宽及最高统治者们的青睐,瓷器工艺日盛一日,形成了生产瓷器的五大名窑,其产品享誉亚非,远播欧洲各国。明清时期的瓷器生产精益求精,聪明的匠师们遵照社会需求和人们的审美心理,便将这一人与自然之物相结合的价值理念,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技术,注重原料的精选磨制、釉料,并细配制,色彩的五颜六色,造型的千姿百态,尤其在产品的绘画内容充分体现了人间世俗生活和地方风韵的图谱。那胎体的轻薄、声响的清脆更是惊世骇俗,无不令观赏者及使用者赞誉。江西景德镇的民窑和官窑御制的产品跨越国界,远渡重洋,誉满全国。

瓷器产品蕴含着我国民族的深厚底蕴,它是我们民族崇尚自然,崇尚人和自然和谐相融的成果之一,也是造天化地,师法自然凝聚成“天人合一”的美学实用成果。在制瓷业的漫长历程中,形成了南方窑系和北方窑系的两种体系。无论南方系列的产品,还是北方系列的产品,流散在世界各国的瓷器难以计数。瓷器是采用硅酸盐化学元素烧造的工艺产品,它是聪明匠师们的勤劳智慧的艺术结晶,是不同时代瓷器工艺思维价值的鲜明标志。无论明代永乐、宣德时生产的青花瓷器,还是清代康雍乾时的青花和彩瓷无不神韵妙绝,使得人们竞相收藏。譬如晋祠博物馆藏品之一的清康熙雏鸡牡丹棒槌瓶为传世珍品,高46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3.8厘米。此瓶胎体厚重,胎质坚硬,仍留有明代后期的遗风。盘口短颈十分挺拔,圆折肩,简形深腹,圈足二层台,形似棒槌,故称棒槌瓶。整个型体,遒劲传神,具有刚劲壮美的气魄,特别在颈腹之间,采用了曲直间同的线条对比,直而不板,刚中见柔,软硬兼施,显示出清新高雅的格调。通过施白釉,釉色泛青,以青花做装饰,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画面布置依照器型变化突出腹部,腹部绘有双雏鸡牡丹石榴,两雏鸡立于石上,石榴与牡丹之间还绘有两只小鸟飞翔,整个画面呈现着随形意趣的自然景观。从颈部造作的两层花纹,上层为回纹和卷云纹,下层为山字纹,上下两层由素面凸纹间隔,体现了康熙时制瓷匠师们精湛的绘画技能。

清康熙青花瓷器在明代永宣青花瓷器制作的基础上配料的精选、瓷胎的精细、绘画主题的鲜明和色彩的斑斓无不博得了观赏者、收藏者的青睐,成为我国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如《景德镇陶瓷史稿》一书中记载“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瓶有罐而分至七色之多,娇翠欲滴”,并将中国绘画的技法,经图案的形成,巧妙地绘制在瓷器上,使瓷器的观赏价值溢趣横生。这一色彩的虚实相间,瑰丽多姿,浓淡层次鲜明,显示了独特的观赏效果。来自云南省所产的珠明料的配制给予康熙青花瓷器鲜艳的青翠之感。

康熙青花瓷器的绝大多数器身的尾部书写有干支纪年。比如青花山水笔筒书有“丁未(1667年)康熙六年制”,给鉴定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