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为什么说公司里最值钱的东西是人?年轻一代将以何种创新姿态崛起?我隐退之际在想些什么?
2012年7月23日B2B员工大会上的讲话
7月23日上午约11点,马云给全体阿里人发了邮件《关于组建阿里集团CBBS市场体系7大事业群的决定》。这是把阿里巴巴的中小企业和淘宝市场体系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阿里集团大市场的内部生态系统,俗称“七剑下天山”。
23日下午,马云参加B2B的员工大会,进一步阐述了邮件内容,并鼓励B2B员工在6月实现公司私有化(从港交所)后,以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为工具,更好地服务客户。
顺便爆料下文中提到的“马马云”事件:马云上午发出的邮件署名是“马马云”,万恶的显示器看花眼了啊……
内网因此有人问:“难道马总只是ctrl 一下”?
还有人在内网发帖,检测马总每次上内网发言、评论是不是机器人操控的……马云给他回了一条: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哦!
转换方法,还能持续增长
好久没见大家!过去一年确实是比较艰苦的一年,大家知道整个公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B2B卫哲的离开到淘宝的分拆,到支付宝,我算了一下,大概有七八件事情,几乎没有一件事情是比较轻的。
但是都过去了,后面我们还会碰上七件、八件甚至七十件、八十件,但是我想我们还得过去。
每次听见外面人讲B2B、讲阿里巴巴同事,特别是在浙江、广东、福建的企业家朋友,讲起我们阿里巴巴的员工,我真是觉得无比骄傲,我是真心感到骄傲。
刚才彭蕾说回到这儿有接地气的感觉,我觉得真有地气的感觉。B2B在我心里面分量非常重,在整个集团内部分量非常重,没有B2B就不会有阿里巴巴,没有B2B,我们今天就不可能谈“七剑下天山”,没有B2B就绝对不可能有阿里巴巴到今天为止最引以为豪的价值观文化。正是因为B2B诞生了价值观文化,使阿里巴巴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
回到B2B,就感觉回到大本营一样,但是心里特别难过,来的时间太少,因为这五个月对我来讲,也是非常艰难的五个月。今天我是专门回来参加这个会,我希望有一下午时间看看大家,听听大家,甚至一会儿大家提问的时候,抱怨都可以。
我几乎每天都在内网上,每天上很多趟。看到B2B同事的回帖,我是特别感动,不管你说任何话,我都觉得你讲的都是对的,因为讲的是真心的话,因为这是一种信任,所以简单。我还很少看见B2B同事上来以后乱说一通就跑掉的。
在我心里面,我想在阿里巴巴所有的人心里面,B2B是一家非常伟大和了不起的公司,这不是恭维大家,我是真心这么觉得。在今天这样的经济形势下面,小企业一塌糊涂,民营企业一塌糊涂,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很糟糕,进出口贸易很糟糕的情况下,B2B还能够坚持发展。
2007年上市是一种运气,也是一种努力的结果,今年我们下市更是要魄力。在很多人挖空心思把自己拱上市的时候,B2B有魄力说我们下市了,这是需要勇气的,而且花出了190亿港元的代价,当然隐形代价更多。我想在座各位以及工作岗位上的所有B2B同事都郁闷过、纠结过,我们到底怎么了,我们为什么要下市。
我相信纠结都存在,我也一样,也很痛苦。不过,虽然这五个月我回杭州只有两三天时间,我看到1到6月份,
B2B的业绩还是增长了30%多,很了不起。在这个社会上,在中国,在互联网圈内,比我们挣钱的公司多得是,但是很少有一家公司真正把自己定位为服务小企业,所有的一切努力是去帮助小企业做出口,做内贸。
我们极有可能做得不够好,客户还是有很多投诉,我们的产品也做得很“烂”,我一会儿会解释“烂”——我们不是不努力,而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停留在昨天。尽管这样,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我相信我们还是赢得了客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B2B在我心里面的分量非常之大,在所有人眼里面分量非常之大,从第一天起B2B就没有做错什么,但B2B可以做得更好。
去年年底的时候,集团做了一个2012年人头预算的计划,大家知道整个集团预算要增加多少人吗,说要净增加8700人。我说不行,重新做一遍,结果变成我们要7800人。经过几轮讨论以后,他们问我到底想多少,我说200个人——前提是保持2012年集团所有的业务,营业额也好,利润也好,各项指标翻一番。
他们说要翻一番,起码8700人,我说就200个人。现在看来200个人,我们翻一番,还能多一点。
这说明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觉得业务要增加,必须加人。其实,阿里巴巴的弹性还是非常大,200到8700,这么大的弹性!
刚刚彭蕾也讲了,200人估计还不一定用得完。我们问大家说整个阿里巴巴集团明年要增加多少人,我估计没人好意思说一千,最多也就是五六百号人。同样这一批人,我们转换了思想,转换了一些方法,还能够持续增长。
重回“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今天整个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互联网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变化。今天早上发了一封信,对不起,多加了一个“马”字。以后你们看,如果标点符号全对,没有错别字……那肯定不是我自己写的。
今天早上宣布的“七剑”,我们等了九年时间,我们为此做了九年的努力和准备。要成为一家真正能够持久发展102年的企业,我们要问这个问题——上世纪企业成功是靠抓住机会,这世纪你必须解决社会问题,二十一世纪中国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业。我觉得2014年、2015年,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包括很多其他国家都会面临就业问题。
记得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提出了三个目标,要为一千万家小企业提供一个生存发展的平台,创造一亿的就业机会,为十亿人提供一个消费平台。大家是不是记得?这几年来,我脑子里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实现这几个目标。
我想跟大家讲,我们今天少招人,是为了用技术,用思想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人去解决问题。
也有人喜欢一年招两万多人,我们应该要监督人家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没这个本事。对那些一年招两万人的公司,我们应该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坚持下去。
2014年、2015年整个社会又会发生很多就业困难,我们该做什么,今天就要为此做准备。记得2009年,阿里巴巴在金融危机时多招了5000人,这5000人让我们到今天还没好好消化,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是仓促的决定。假设我们希望在2014年、2015年为社会解决更多就业问题,今天就要做准备。
当然还是这句话,我们不是为了招人而招人,我跟各位总裁开会时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又很愚蠢的目标,但是我相信阿里人是会实现的。什么目标呢,阿里巴巴集团在营收过一千亿人民币那一天,人数不能超过三万三千人,也就是说人均产值必须达到三百万。
我前一段时间碰上一个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的人,问他们有多少人,他说我们有一万八千人。我说你们营业额多少,27亿。
B2B人均一百万不到,我们把它下市,因为我们必须把它变成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今天淘宝已经不错了,支付宝还差一口气,各个公司都在努力。每个人进来,我们都得认真挑选,我们必须明白,在2014年、2015年以后,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做更大的贡献。
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定是中小企业。中国需要大批的杭师院、杭商院、杭电院这样毕业生,这批人踏实、接地气,他们创业、他们完善自己,懂得技术、懂得互联网,每个人创造十个八个就业机会,就会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
假设到这一天,我们真正为一千万家小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平台,每一家小企业有十个人,我们就有希望创造一亿就业机会,当然还不包括ICBU在国外创造的,在非洲、中东这些地方和美国的就业机会。
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真正红十年,你要想持久发展102年,必须是按一波一波来。我们现在推出的是淘宝和阿里合起来的“七剑”,形成CBBS的一个生态系统。什么叫CBBS,CBBS:Consumer to business to business to service provider,就是把消费者、渠道商、制造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融合成一个系统。
我相信经过未来三年的努力,我们将会真正形成“七剑下天山”,七家公司整个思想围绕着小企业的生存和成长。七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使命是什么?记住,我们的使命,整个集团的使命,再度回复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觉得今天早上的宣布,不是阿里巴巴并入了淘宝,而是淘宝参与了整个阿里巴巴使命的建设。大家知道淘宝以前的使命是“促进新商业文明”,大家觉得稍微空和虚了点,那我们把它落落地,干脆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帮助小企业,这里面机会很多
假如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那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是我们为一千万家企业创造平台,提供一亿的就业机会和服务十亿的消费者。
在这样的大图下面,B2B的机会是什么?我刚才听了叶鹏、吴敏芝讲CBU和ICBU的机会,非常同意,但是我再给大家稍微畅想一下。
淘宝这几年专注在服务消费者上面,但是淘宝已经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前淘宝可以直接捍卫消费者,帮助消费者,但是当注册用户过了六亿的时候,请问我们还能够靠几千人去支持和服务好这些消费者吗?很难。我们必须帮助企业,让企业去服务消费者;帮助卖家,完善他们的机制和服务。
所以淘宝的问题在于,懂得消费者但是在支持企业方面有巨大的缺陷。你们要真正代表企业的利益,去帮助企业服务好消费者。
所以我的判断,在座每个人,你们加入“七剑”之后,将承担起巨大的支持、帮助小企业的责任,让他们更好地去服务别人,这里面机会非常多。
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通过英文网站买东西,除了eBay、亚马逊,还有谁?阿里巴巴。阿里巴巴ICBU想明白了,你们的对手是亚马逊,你们的对手是eBay。我希望有比eBay更多的消费者使用Alibaba.com购买商品,无论是买一件还是一万件,这是我们的力量。
我们要有比亚马逊更好的服务,我们要有比eBay更多丰富多彩的商品,只有这样,ICBU才有立足之地。我们的牛不仅牛在能做批发,更能做零售,只有这样,ICBU的前途才能更加大,至少我们已经是前三名了。拖下任何一个,我们都是第二名。
所以大家要有信心。我们有的是什么,我们有的是时间,还有九十年。ICBU要有这种志气,在座所有ICBU的人,想清楚了。我们如何创新,前面有两位大哥,好好学习。
CBU大家知道有多大的机会吗,除了Market place,除了诚信通以外,数百万淘宝卖家的供应链极其之差。任何小企业没有IT,没有供应链,没有物流,没有配送以及软件的支持、CRM的支持、财务的支持,我相信这个企业是成长不起来的,所以这里面的机会非常之大。至于到底该做什么,叶鹏和你的团队去讨论,只要我觉得你们是为企业服务的,我不反对,如果为消费者服务的,必须通过企业。
在七剑里面,真正代表企业利益的是CBU,所以你们将会去承担起一千万家小企业Work at Alibaba的使命。今天时间终于到了,终于有这么一个机会。
以互联网的思想与技术为武器
现在我觉得阿里巴巴前景非常大,但是挑战也非常大,我跟大家分享。
B2B为什么有今天,这跟最早阿里巴巴创始人的结构是很像的。阿里巴巴十八个创始人,工程师加起来共有两个半:一个是吴泳铭;半个是狮子,好像是学化学的;还有一个是技术人员,周悦红周宝宝。Engineering和Technology?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最近才搞清楚,所以其实还不到两个半。
我们总共是十八个人,其他十五个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懂技术,只懂服务、懂营销。成立B2B,就是一家在前端营销非常强,服务意识非常好的一家公司。但是你看,马化腾是工程师出身,从工程到产品,腾讯出来一帮工程师,做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好。李彦宏是技术人员出身,他是技术和工程都做得不错,做了一个百度。而我们B2B搞了前端,我们其实连产品都没有,只有商品,一个中国供应商,一个诚信通,拿来就卖,但牛在什么东西都能卖得出去。
但是我们亏在哪儿?我们的Engineering基础比较薄。人家挖了一个大地基,上面可以建四百套房子;我们是每套房子挖了一个地基,每套房子建成了一个别墅。
但是现在整个集团味道起来了!淘宝Engineering非常好,产品不错;支付宝技术不错,Engineering也很好;阿里云纯技术。原先我们不是One Company的战略,阿里云管自己的,淘宝管自己的,B2B管自己的,支付宝管自己的,今天形成体系以后,我们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唯一集了技术、Engineering、产品、营销和运营的公司。
很少公司有我们这么几支铁军,阿里的中供铁军、诚信通铁军,外面找不到,我觉得这是我们最牛的本钱。很少有一家公司既懂企业,也懂消费者,就是我们,有B2B,有淘宝。很少有公司能够在工程和产品上面都做得不错,除了腾讯以外就是淘宝。很少有公司能够技术、工程都做得不错,就是支付宝和百度。很少有一个公司是纯技术的,特技术的,只有阿里云。
我们该有的都有了,接下来的活?我们有了公司的大框架,有了技术、有了工程、有了产品、有了服务和营销,接下来我们如何真正形成开放、协同、繁荣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中间这根线串起来。B2B注重营销,非常了不起,注重运营,也很了不起,在这么点流量中能够运营出几十亿的收入,假设再给你们一点流量,你们会孕育出什么东西来?
但是我们正因为这方面(营销)做得不错,另外的方面就做得很糟糕,B2B缺乏产品,B2B缺乏Engineering,B2B缺乏互联网的思想,互联网的技术。十三年下来,我们在互联网的思想上面有退步,至少没进步,在互联网的技术上面,我们不够创新。
淘宝今天承担了什么责任?淘宝是用互联网的思想和互联网的技术,去改变了整个中国消费和零售的状态。支付宝正在用互联网的思想和互联网的技术去重新为未来整个中国金融做支撑。B2B呢,我们也必须用互联网的思想、互联网的技术去解决未来小企业生存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手头上拿两个产品去卖。假如不走出这两个,我们永远是一家很辛苦的公司。尽管跟别人比,我们很不错,但是你比的时间不会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