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5245300000028

第28章 校外活动事故的处理(2)

军训是所有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参加的一项学校教育活动,军训的时间、地点和训练方式都有具体要求,因此学校应当把军训当作一项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1.有哪些事故隐患

军训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1说说客观因素

1.1.1先讲军训环境

天气情况。军训一般都安排在每年8月份高一新生入学后,这时正处于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天气潮湿,闷热。在白天室外平均气温高达30℃~35℃的条件下进行较大运动量的训练,有的则安排在全天气温最高的中午11点至12点,午后2点左右,也照常军训,影响了部分学生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对个别学生来说是体能极限的挑战。

场地情况。军训一般都在露天场地进行训练,如操场、篮球场等,阳光辐射强烈,训练环境气温高、空气干燥,易发生中暑。有些场地坑坑洼洼,也极容易引发事故。

夜行军时注意事项。夜间军训光线比较昏暗、路况不熟悉,容易发生摔跌、擦伤或扭伤等,甚至可能会有发生蚊叮蛇虫咬等。

1.1.2再说说军训的运动

运动时间安排。由于军训都是全天候训练,平常都是从早晨5点半或6点开始,直到下午四五点左右才结束,有的还有夜行军项目,除了中间有一段午休时间外,学生连续运动时间特别长,而且军训是集中训练,连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运动负荷安排。军训的内容主要包括队列训练、射击训练、体能训练等。从体力、速度、毅力、耐力多方面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有一些学生不能适应高强度训练,少数学生体质较差,就会发生伤害事故。

带教人员。由于军训时教练由部队人员而非学校教师担任,对学生体质情况都不十分了解,且军训时要求相当严格,个别体质较差的学生有时体力不支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1.2讲讲主观因素

1.2.1先进器械管理。

军训的内容之一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枪支,枪支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在枪支准备和实弹练习时,要特别小心,如果疏于管理会酿成大祸,容易发生枪支走火和误伤他人的事故。

1.2.2再讲讲后勤管理。学校对军训的安全防范工作如果重视不够,防暑、降温措施不到位,对高一新生身体承受能力了解不全面,军训场地不平整等,都会增大伤害事故的发生机率。

2.如何预防事故

根据对事故隐患的分析,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事故防范。

2.1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学生在军训中发生中暑现象非常普遍,学校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抓起:

2.1.1准备充足防暑降温用品。在军训期间学校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饮料和降温食品(如绿豆汤、冷饮)以及饮用工具等,放置在军训场地附近,方便取用,同时要特别注意饮水的卫生工作。学校还要准备防暑降温用品(如毛巾、太阳伞、清凉油、扇子等)、药品(如人丹、藿香正气水等),安排好中暑急救的医务人员,准备简单的救治场所,做好防暑降温的后勤服务。

2.1.2及时调整训练的场地和时间。在超过35℃的高温时,学校应考虑适当调整军训时间,从军训时间、地点、内容安排上要优先考虑防止学生中暑。避开气温最高的时间(中午11点至下午2点半)在太阳辐射最强烈的场地(如露天水泥地)进行体能消耗最大的训练。遇到高温应尽量选择通风状况良好,有遮荫物的场所,利用早上和傍晚进行适度训练,要注意延长学生休息时间。

2.2全面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学校应特别关注有特殊病史或体质较差的学生,军训前对学生的健康履历进行全面查阅,教师应当事先将体质较差的学生身体状况告知军训教练。确有器质性疾病、慢性疾病的学生和身体不适者,都应当给予特殊照顾,减少训练时间和训练量。

2.3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军训时,连续几天训练体能消耗特别大,而且军训时午餐一般都在学校或部队军营,学校和部队应为学生准备营养全面、数量充足的饭菜,保证学生的正常消耗。如果在校外军训,安排好住宿,保证学生的正常休息。校外军训,安排住宿的要管理好学生的随身物品及其他安全工作。

2.4加强器械管理和进行纪律教育

使用枪支要特别严明纪律,不允许学生用枪支嬉笑打闹,注意对使用枪支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子弹是否已经上膛、板机扣动是否灵活、枪支配件是否安全等,避免走火、误伤他人的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学生打靶训练时,教师和军训指导员应加强周边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事故预防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生活范畴的扩展,对安全事故防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有哪些事故隐患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主要的伤害事故隐患,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1.1活动安排不合理

如某小学组织低年级学生到军舰上去参观,因军舰楼梯扩拦简陋,不适合未成年学生,在上军舰时容易使小学生跌落入海。

1.2活动场所有安全隐患

1.2.1参加志愿者活动,上街举行爱心募捐,街上人流拥挤,车来人往等因素构成的事故隐患。

1.2.2在敬老院等场所为孤老提供服务,擦窗时室外无窗护栏;拖地时地面太光滑都会引起摔伤事故。

1.2.3活动场所设施不安全。

1.2.4有些区域居住人群比较复杂,或有不法分子出入,侵害学生。

1.3交通工具出现问题

参加活动往返所乘的交通工具如果存在质量问题,还有就是汽车超载乘客等违规行为也容易引发事故。

1.4学生自身行为不规范

由学生动作冒失而引发的事故;相互追逐打闹而引发的事故;没有组织纪律性,不听从老师的指挥和管理而引发的事故。

1.5教师组织管理不到位

护导教师人数太少;活动环节衔接不严密;护导教师粗心大意等。

2.如何防范事故

要选择恰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安排活动的内容。不安排学生去不安全的活动地点和活动场所。

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是不是需要增加护导教师数量,重要环节要安排好教师护导。

活动过程中始终加强监督,不断督促与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在学生中选出小组长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劝阻不当行为,并及时向老师汇报情况,以便解决问题排除隐患。

活动前要与家长沟通。有些活动需提前征得家长同意,并发挥家长对子女的安全教育作用。

对接纳学生活动的单位提出安全要求,责任落实到人,必要时与活动单位签订安全协议。

五、校外游乐活动事故的预防

中小学校外游戏活动主要包括春游、秋游等。由于学生一旦脱离了课堂纪律的束缚,加上校外活动的地点、活动的内容对学生有极大刺激性和吸引力,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十分好奇,异常兴奋,一旦在组织与实施校外活动中放松监护和管理,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1.有哪些事故隐患

从表面上看,校外游乐活动中的伤害事故情况十分复杂,显得无法预测,很难防范。但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仍然能够揭示引发伤害事故的各种隐患,我们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为保证校外活动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1活动场所设施不安全

活动场所设施的隐患特别多,活动点的设备、设施情况不同,隐患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1活动场所的地面情况不安全。校外活动的参加者是学生,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若活动场所的路面不平整,地面坑坑洼洼,地下水井盖有缺陷,尤其是现在活动场所地砖、大理石使用比较普遍,雨天露天台阶没有防滑网垫,都会引起学生的伤害事故。

1.1.2活动场所硬件老化,设施已经陈旧,维修和保养存在的问题。有的游泳池磁砖破损,露天照明支架铁片外露,活动场所照明设施损坏,扶梯把手松动破损,缆绳牢度不够,娱乐设施、螺丝松动滑脱等。

1.2安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1.2.1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活动项目有具体要求,如参加者身上不允许带硬器,这些事都应事前讲明的而没有讲明。有的活动项目有危险性,应该定期严格检查设施和保护措施的可靠性,而没有及时的检查。

1.2.2没有按操作规程操作。活动场所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如果粗心大意,后果无法想象,如服务员在学生活动期间把滚烫的开水桶放在行人来往的走道上,极易造成学生烫伤事故。

1.2.3工作人员擅自离开岗位,或因疏忽大意没有及时发现与排除险情。

1.3学生自身行为存在安全隐患

1.3.1一定要遵守活动纪律。有些同学擅自离队去单独活动,有的离队冒险登山时迷路,或下水游泳时溺水,也有的违纪爬越扶栏,有的不听老师劝阻至危险区域等。

1.3.2嬉闹打闹过度。在活动中学生情绪特别高涨,很快乐,很放松,你追我赶互相打闹很容易造成事故。

1.3.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或保护能力。有的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跳不过的水沟也要硬跳,不是他这个年龄活动的娱乐项目也要冒险去玩,有时对外界的危险反应不够敏捷。

1.4个别学生体质特殊或诱发病情

1.4.1突发性的。在活动中学生突然腹痛难忍、脸色苍白,这大多由于活动前特别兴奋,晚上没有睡好,早餐吃得太少。但也有本身身体素质差、平时缺少锻炼的。

1.4.2原有病症突然发作。有的学生有心脏病、骨质疏松症、免疫系统病症等,因参加活动时而诱发。

2.如何防范事故

以上对校外游乐活动中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隐患分析,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只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大多数事故是能够避免的。

2.1游乐场所应确保设施安全、管理也要跟上

游乐场所要经常对各项游乐设施检查、维修和保养,不安全的地方要挂上警告牌或派专人看管,及时更换有危险的设施。接待学生参加活动时要确保设施安全,要做到高度重视,高度负责。

落实工作人员管理责任制。游乐场所应当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他们从思想上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青少年的人身不受伤害,懂得预防是关键,从多方面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减少事故发生。

学校在活动前应对游乐单位的安全工作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到有安全隐患的游乐单位去游玩。

2.2学校在组织校外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加强教育

2.2.1活动前:学校在组织游乐活动时首先要对活动的内容有足够的认识,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都给学生讲清楚,也可以通过广播、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对身体差,有先天性疾病的学生,最好不要让他们去参加,要和家长配合好。

2.2.2活动中:带队教师要做好安全组织、管理工作。如过马路时要做好护导;划船时全程监视;自由活动时对个别调皮学生严格控制。

2.2.3活动后:等活动全部结束时,老师要及时整队清点人数,游乐场所也要对学生的安全承担责任。

应急事故处理。在活动中如有突发疾病或事故要有应对措施。游乐场所应当承担责任事故的,当时要注意现场取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