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自北而南,入淮泗,是项梁大军回援盱眙最快捷也是最方便的路径。
沂水上,水流湍急,万筏竞流,二十万楚军顺流而下。项梁端坐于中间一面巨大的木筏上,面带浓浓的担忧,眺望着两岸匆匆而过的青山绿水、如画美景,本该宁静的内心却急如火焚。
韩信攻楚已经快半个月了,盱眙仅二十万老弱驻守,如何能挡得住韩信的虎狼之师!盱眙若有失,楚军将前进无门,后退无路,必然败亡!到那时,他项氏的复楚灭秦大业亦如镜花水月般飘渺恍惚,最终只得烟消云散。
盱眙决不容有失!项梁紧了紧手中的长剑,面色异常坚定。
“全军加快速度!”项梁挥手催促道。
“上将军,大军皆走水路回楚地,似有不妥,秦军若拦江设伏,我军恐怕……”见项梁已经急得失了分寸,张良出言提醒道。
“先生多虑了,沂水宏伟宽阔,水深浪急。韩信并无水军,他如何能挡我去路?当务之急,乃是速回盱眙为上。”楚国根基有难,项梁急于赶回盱眙,张良的话他如何能听得进去。
项梁如此坚决,张良再不复多言,只是脸上的担忧又增加了一分。
楚军逐水竟流,一日数百里,经鲁地、莒境,一路畅通无阻,不见一个秦兵的影子。沂水出鲁地大山,但见平缓,水面也越来越宽阔,本来还担心秦军设伏的张良也慢慢放下心来,也许韩信大军真就是攻击盱眙去了,但愿是他多虑了吧……
顺沂水入郯境,再往南百余里便可至项氏祖地,下相。身处无比熟悉的地方,遥望乡里,项梁饱含热情,完全放下了心中的戒备,是的,已经到了自己的地盘上,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但是,他的对手是韩信,是一位初露锋芒却必将名扬千古的名将,兵仙韩信!
战前,项梁对秦军主将韩信做过深彻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仅为“跨夫”,乃是一个贪生怕死、毫无气节之人。说实话,他项梁看不起韩信,他更不相信,自己堂堂楚国上将军,项氏之后,当世名将,会被这么一个胆小怯懦的“跨夫”打败。
而韩信,对于对手项梁,也了如指掌。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是一场关乎大局的决战,岂可忽略此节?
既然项梁得了教训还如此大意,把之前的失败忘却九霄,不把秦军与韩信放在心上。那么,韩信也不介意再给项梁一个更大点的教训。
郯地,这个极为接近项梁与韩信故里的地方,便是韩信为项梁大军选择的葬身宝地。
山好,水好,正是英雄埋骨之所。只可惜,项梁大军全在水里,其尸骨注定不能享受与青山绿水常伴的待遇了。
沂水中,项梁满怀思乡愁绪,双目痴迷。离乡多年,家乡依然是那么美丽,依然那么令人陶醉。幻想着即将率大军经过故里,两岸乡亲夹道欢迎的场景,项梁心里不禁有些激动起来,这样的景象,是他,以及整个项氏家族期望了多少年的啊!如此荣耀的时刻,竟再次在自己手中实现,他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骄傲!
即将锦衣过乡,荣耀故里。对于此点,项梁毫不怀疑。
然而,故乡同样也很接近此处的韩信,恐怕,要令项梁失望了。
功名只是过眼云烟,幻想也终归是美丽的梦,从天堂到地狱,竟是如此接近。
项梁依然激动地期待着,希望看到两岸夹送的景象,然而此时此刻,在楚军最前端,疾行中的木筏好像被什么物件给绊了一下,一阵颠簸摇晃后,满载士卒的木筏侧翻入水。接二连三的,无数木筏被绊翻,无数士卒们和着沉重的衣甲,挣扎着沉入了沂水中!
韩信精挑细选,为项梁大军在沂水中准备了无数的暗桩与铁链,疾行的木筏在水中本就不甚稳当,经暗桩与铁链一绊,不翻倒才怪。虽然项梁所部多为南方士卒,精通水性,可身着数十斤重的衣甲,水性再好也没有用,一个接着一个,扑通扑通,像铁疙瘩似的沉入水中……
但是对楚军来说,灾难,才刚刚开始!
沂水流到此处,宽千余步,长风军的劲弩射程是四到六百步,两岸射之,刚好可以覆盖整个水面,于是,楚军的厄运正式来临。
下有暗桩与铁链,两侧有飞蝗般的利箭,整支大军又被绊翻的木筏堵住水面不得前进!暴露于水面之上的楚军如同秦军的活靶子,死伤惨重!二十万楚军,前不得前,退不能退,无遮无挡!
灾难来得太突然,项梁甚至还来不及从美好的幻想中回到现实,腥红的鲜血便染红了沂水,遍江的浮尸已经堵塞了水道。幸而面色苍白的张良指挥数十名士卒将几只木筏并连在一起,并举起了只有项梁亲卫才装备的大盾,死死地挡住了秦军利箭。不然,这会项梁只怕是用不着幻想,直接到另一个美好的国度,去实现他的理想了。
回过神来的项梁大骇,完了……楚军完了……楚国也完了!此战之后,楚国只怕是再也没有了进攻之力,自己认为最安全的一条路竟成为了士卒们的黄泉路……悔不听张良之言!
“桓楚!共敖!指挥精通水性的兄弟,清扫水中暗桩!为大军开路——!”项梁躲在盾牌后,厉声大吼道。
此时的水面实在太混乱了,箭雨中,到处是哭喊的士卒,到处是翻起来的木筏,整个河道已经被死尸与杂乱的木头堵得死死的,要清理,谈何容易!但不如此,楚军便是死路一条。两岸除了大秦弩军外,还有严阵以待的骑兵与步卒,以楚军现在的情况,先不说能不能杀上岸去,就算能上岸,也是百死无生。
所以,对楚军来说,如果还有活路的话,那就只有水中!
桓楚、共敖二将也顾不得许多,冒着漫天的箭矢,好不容易集结了数百名士卒,匆匆忙忙潜入水中清除挡住众人活路的暗桩,只要清除了那些该死的东西,水路便会随之畅通,众人也就都有活路了!再这样下去,用不了一个时辰,这二十万大楚将士,将尽皆葬身在这沂水之中矣……
岸边,一名年逾二十上下,顶盔掼甲的美男子静静地伫立在一片生机勃勃的青草上,冷漠如铁的脸颊上看不到一丝表情,可那双清澈的眼睛中却隐隐地透出一丝不忍。其身后,铁甲林立,有条不紊的长风军机械地操作着手中的强弩,伴随着阵阵机弩声与漫天的厉啸声,一片片黑芒凌空而去,激洒在江中已经只是若影若现的赤红上。
“火油,火箭。”
韩信手臂微微颤抖的挥动,下了一道让楚军万劫不复的命令。
无数盛满了火油的羊皮袋被投石机高高抛起,在即将落入水面的那一刹,一道道赤红的火箭划破天穹,射穿了腾飞于楚军头顶的油袋!
“轰!轰!轰!……”
天空中一个个巨大的火球爆炸,燃烧的火油如流星般落在了楚军头顶!木筏上,楚卒们在滚滚的烈火中惨叫、扭曲、翻腾!火油浮在水面熊熊地燃烧着,将木筏与水面完全吞噬。沂水上烈焰冲天,水底已经成为了唯一安全的地方,奈何,人又怎么能长时间地潜于水底呢。
死亡,成为了楚军唯一的选择。
沂水中,烈火熊熊,惨嚎惊天,空气中充满了一股股焦肉的味道,这片风景秀丽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人间炼狱。天空中,漫天火雨不停地疾射着,似乎不愿给这二十万楚军一丝一毫的生机。
水火无情,人,更无情。
混乱中,桓楚、共敖终于清除了堵在水下的暗桩,一片片杂乱的木筏终于开始缓缓地流动了起来,可此时的楚军业已十不存一,沂水笼罩在熊熊的烈火中噼啪作响。被烧得形如焦炭、面目全非的楚军尸体浮满水面。
机智的张良与项梁躲在水中,藏身于木筏之下,终逃过一劫!得疏通水道的桓楚、共敖二将接应,项梁悲痛欲绝,虎目淌泪,于筏下含愤而遁。
而齐将田荣、田广等人,则生死不知。二十万楚军,仅残存数千人!
数日后,项羽率残军路过此处,尚可闻弥天的焦肉味,得知始末后,不禁捶胸猛泣!
数年内,淮水两岸之民皆不敢取淮河水饮之,唯因沂水入淮,水中始终含着一股淡淡的腥红和焦臭味……秦军虽然打捞了水中尸体并庄重掩埋,但沂水两岸,业已被鲜血染成暗红色的青草,与那冲天的腥臭,于数年后,方才在盛世的滋养下,逐渐淡去。
此战,使韩信在楚人中竖立了“杀神”的名声。观韩信数战,无一不是全胜,凡与其交战者,皆是百死一生……惨不堪言。此后,楚人闻韩信之名,即可止小儿夜啼;楚军闻韩信之名,则军无敢战之心、壮士失禁……狠哉,凶哉。
韩信感此战大伤天和,率军转西攻战中原重地彭城后便不再追击,驻兵扼守于此。数月间,形容憔悴、茶饭不思,终一场大病卧床不起。扶苏携王妃白嫣,以及兰萱、灌蕊二女亲至彭城探望。在兰萱悉心照料下,半年后,韩信大病始得痊愈。
世事无常,本是一翩翩美男子,奈何却得如此凶名,竟险遭天妒,可叹。
楚国精心策划的这一番大战,平阴、肥城损兵十数万;齐地、沂水一战,在韩信毁灭性打击下,包括田荣十万齐军在内的三十万联军,只得数千人水遁幸免,几近全灭!加上项声、项冠援张楚大军,楚国前后共三十五万大军攻秦,最终,仅三万回楚……
中原之战,秦军大胜,淮北之地尽皆收复!
四路攻秦大军,只剩下了陈胜与南越王这两路藓疥之疾。
此战后,楚国再也没有进攻之力,只能扼守淮水,合纵拒秦以求自保。
(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加群:23343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