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学会自立的50件事
5235300000027

第27章 让孩子按规则排队

自立心得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应用规则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自觉遵守规则,让孩子明白世事的孰是孰非。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文明、高尚。

“妈妈,来这里,这里!”在超市里,茵茵招呼着妈妈。

正在妈妈走向茵茵的时候,一个看起来和茵茵一样大的小男孩插到了茵茵的前面。

茵茵刚想说什么,后面传来了一个声音:“杨克,不准插队,小妹妹在你前面。”

那个叫做杨克的男孩不情愿地退到了茵茵的后面,嘟囔了一句:“她的东西不是还没有拿来嘛,等一会有什么关系。”

“那如果是她插到你前面呢?你会不会不高兴?如果来一个人就插队,那超市还有秩序吗?”

男孩听了不再说话,规规矩矩地排在了茵茵的后面。

延伸阅读

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和纪律

孩子不遵守规则和纪律,让老师伤脑筋,也让父母伤脑筋。特别是当老师向父母告状之后,父母总是着急得不得了,说孩子,不管用,又不能到学校看着他,简直无计可施。

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和纪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花大力气,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的。孩子不遵守纪律,基本原因是意志品质不强,因此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入手。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去国外办事,他住的地方离停车场要经过一段“S”形草地。一天,因出门晚了,他便走直线从草地越栏杆上车。一位年轻的警察发现后,立即走了过来,很有礼貌地给他撕了张处罚280元的罚单。他只好向警察“认错、赔不是、作解释”,并且保证“下不为例”。之后,便收起罚单开车走了。谁知,一周后却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早已把此事置于脑后且认为问题当时已经解决的他,感到莫名其妙。询问律师才知道,按照当地的法律,一个星期不到指定地点交罚款,法院传你;再不理睬,就要拘捕你。听完之后,这个人请律师帮忙“疏通”一下。可是,律师告诉他:“我不会去疏通。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受罚。”他没辙,开庭那天面带微笑老实认错。岂料,一看罚单却多了一倍,感到不解。法官解释说:“违反了法规,自己也承认,可是见法官就笑,这本身就是藐视法庭,所以加重处罚。”听后,他无言以对,备受震动。

对于这个故事,有些人会觉得小题大做不可思议,但是这也充分说明了,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才会有一个平静祥和的社会。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和纪律呢?

1.多给孩子讲一些规则的作用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规则无处不在,有一定的规则才能够保证人们可以生活得更好。比如,人们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会有一个畅通无阻的交通,减少交通事故;人们遵守游戏规则,才会可以玩得更好,更加开心;人们遵守竞赛规则,才会显得更加公平。父母也可以问孩子,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这个社会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样一来,或许就会让孩子正视规则的存在。

2.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为了能够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父母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并且坚决要让孩子执行。比如,当孩子用过某一件东西之后要放回原位;出门的时候要和父母打招呼;按时睡觉、起床和吃饭等。

3.培养孩子自律的精神

别人制定的规则让自己遵守,这属于外力约束,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就属于自律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出一些家庭规则,然后和孩子一些遵守,这样也是一种自律。比如,在进别人房间之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的时候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的时候不要干扰别人等。如果孩子违反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一定的处罚,当然,如果父母违反了规则也要自觉受罚,这样才能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

讲给孩子的故事

不守规则的丁当狗

刘丙钧写过这样一首儿歌:

丁当狗,乐呵呵,“叮叮当当”唱着歌:“今天我去游乐场,我最喜欢过山车。”

走上街,皱眉头,排队等车人真多。一个一个又一个,一排排成一条蛇。

车进站,门打开,丁当狗一下扑上来:“我可没有耐心来排队,管他什么应该不应该。”

右手扒开小花猫,左手推倒猪太太。上了车,抢个位,高高兴兴看窗外。

大象伸出长鼻子,一下卷起丁当狗。一举举到半空中,丁当狗吓得直发抖。

大象鼻子晃又晃,把丁当狗轻轻放地上:“丁当狗,你想想,不守规则不应当。”

花喜鹊唱起歌:丁当狗,听我说,做游戏,有规则,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告诉孩子

遵守规则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有秩序,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