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平民教子经
5211900000039

第39章 客观分析孩子的恶习(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文化水平也在提高,在中学生中违法犯罪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90年代以来,在我国查获的刑事犯罪中,不满18周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有18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到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达1万人左右。这个问题,已经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就其犯罪的特点来看:

1.盲目性。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动机都比较简单,盲目性、偶然性、突发性很大。某市一所初中部学生王某某、周某某在邻居家玩时,与其家的小孩子一起,把价值1000多元的冰柜抬出去运到黄岩路桥去卖,被路桥派出所抓获。又有4个13至14岁的中学生,在乡机械厂玩,把厂里的滚刀、万能表等价值万元以上的物资偷去廉价卖给小贩,仅得赃款5元多。

2.模仿性。一些孩子受社会上凶杀、色情等影视、书刊的影响,模仿影片中一些镜头,走上邪路。某中学15岁的初二学生胡某,将写的一封匿名信塞在邻居门缝中,要挟邻居送3千元放到村外机埠上,扬言如不按时送到就杀死邻居全家。又有一位16岁的中学生周某某,与一位18岁的中学生叶某某,伙同社会上4个青少年,闯进一所中学的女生宿舍耍流氓,污辱女学生。

3.团伙性。据某地案件调查,90%以上都是团伙作案。某市三中在近3年内发生的30余起打架斗殴事件,全部是团伙性的。有的是学生团伙,有的是伙同社会上的青年。市一中高三学生张某、文某、金某三人结伙作案,把海门啤酒厂重一百多公斤的电动机盗出,被查获。

4.疯狂性。在校生犯罪一般是胆大妄为,光天化日之下作案无所顾忌,根本不顾后果。某市三中学生陶某等4人在椒江电影院门口玩,某中一人被别人碰撞了一下,引起斗殴,陶某当即拔出一把刀来乱砍,致使对方一人重伤。

5.反复性。在校生一旦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改正就比较难。如某中学初中生尹某某与某中学学生林某长期与一些不法分子结伙打架、盗窃,甚至在社会上耍流氓胡搞两性关系,结果被拘留10天,但不思悔改,后来,又殴打同学,辱骂威胁教师,结果被学校开除。

6.报复性。有的因被老师批评或被父母打骂后,产生逆反心理,伺机进行报复。某市一名中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不服,事后,纠集社会上五六个青少年来校寻衅闹事,殴打老师。

中学生中犯罪持续上升的情况表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正在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一代。而有不少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是出于无知、幼稚、模仿所致。作为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

不可忽视中小学生的轻生

近些年来,中小学校学生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有关统计资料,学生自杀占整个自杀人数的25%,其中又以中学生居多。

安徽合肥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因作业过重,过不惯城市学校的学习生活,竟丢下一封遗书而自杀。其奶奶从老家长直县来合肥看儿子一家。老奶奶来到家敲门,没人开门。她扒窗户往里看,只见孙女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她急忙让人将门打开,进去后,才发现孙女的身体已经冰凉了。这个女孩在自杀前写给父母的遗书中说:因为我的作业太多,我死是知道我写不完,你们讲带我到农村,也不带我去,我死后请把我埋在农村。遗书放在还没有做完的作业本的下边。

浙江杭州一个9岁的孩子,他姐姐放学回来,带回4块水果糖,给了他两块,另两块留下给妈妈,他要这两块也给他,姐姐没给。他一怒之下,回到房里,关起门来,用红领巾勒住脖子,结束了幼小的生命。

哈尔滨市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刘阳因为父母经常在家吵架,就用绳子挂在自家窗户的把手上自缢身亡。临死前,写了一个纸条,握在手中,上面写道:“爸爸妈妈你们总是打架。爸爸再见了。”其中“打架”二字不会写,用的是汉语拼音。

北京市一名14岁的中学生周峥,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怕见家长,跳楼自杀。

某市中学三名女生平时学习成绩都非常好,家庭条件也比较优越。但是在1992年6月的一天,她们却给学校留了一份遗书,说她们再也无力承受这繁重的学习任务,要像电影中描绘的那样,走向大海,去寻找极乐世界了。三天之后,人们果然在距离200里的海边发现了她们的尸体。

又有一个15岁的中学生,平时在学校里,听到老师所讲的人世间是如何的平等友爱,可是她所看到是社会上的丑恶,她看不惯这种丑恶,也弄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于是喝农药自杀身亡。

凡此等等。就其自杀的原因看,有的是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的是因作业负担过重,有的是因听到某些批评感到委屈,有的是因自己的愿望未能实现,有的是因家庭父母离异而无人照管。总之,都是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这种持续不断的中小学学生轻生自杀行为,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家长把精力倾注在孩子们身上,一心盼望孩子走进高等学府,因而对于孩子的骄宠有增无减,造成他们性格脆弱,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觉得没脸见人,对不起父母,活着没有多大意思。其次,是家庭及学校教育将智力教育放在首位,而忽视素质教育,学生的好坏以考试成绩作标准,考试成绩好的,在学校受到尊重,在家里受到宠爱,从而形成一种优越感。因而经不起挫折,一遇到批评,或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就感到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就觉得无脸见人。再则,是分辨是非的能力低下,把电影、小说中的一些镜头和描写当成真实的生活,简单地进行模仿,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孩子打架说明有竞争力(如何对待孩子的打架)

小孩子相处时往往会打架。这种情况让家长们担忧,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有的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以至引起孩子双方家长的不和。

【实例分析】

攻击和反击是人的本能。一两岁的孩子就会攻击他人;2~5岁开始爱打架。父母总希望孩子与小朋友们和睦相处,但不管怎么努力,亦不管采用什么奖惩办法,都不能长期起作用,打架总会发生。

打架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打架只要不伤残,对个体的发展,并非全然消极,起码它可以启示孩子如何应付对手,应付竞争;同时,在争斗中,让孩子发现自己和对方的强点和弱点,纠正自己的错误。

【父母对策】

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的争端?

一般说,对孩子的打架,大人不要卷入太深。因为,孩子们通常并不把打架的事情看得有多严重。不少孩子,呆在一起就打架;而打过之后,又照样在一起玩耍。当然,有些孩子互想不喜欢,经常打架。如果是这样,那就禁止他们玩在一起,除非他们能够保证和睦共处。

个别的孩子,是“小霸王”,到哪儿玩都欺负别人。对此,家长可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与“小霸王”玩;同时,警告“小霸王”不许欺负别人,让他明白,要摆脱自己被孤立的孤独,只有与人为善。

孩子打架,倘若导致损害或破坏行为,应采取迅速而坚定的干预。

除此之外,一般的孩子们打架,或拉拉扯扯,只要不是太过分,而且没有受到伤害,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最好让孩子们自己去停止打架。打架开始时,多是开玩笑的打闹,但打闹中一个孩子受到伤害,为了防卫而进攻,于是,打闹转化为打架。这个过程告诉我们:孩子打架,大多没有明显的开始,倘若一定要追查这一场争斗中谁是谁非、谁先谁后,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无意义。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以武力征服人并不高尚,不光彩,打架是荒唐的行为。

打架停止或被平息后,家长要耐心听取孩子的分辨,问他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应该用什么办法解决?”孩子们想通了这些问题,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身教胜于言传。”要求孩子不打架,有教养,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家庭里不使用暴力,营造家庭民主气氛;与邻里不诉诸武力,营造团结和睦气氛,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何对待孩子不健康迷恋行为

王强,男,14岁,从10岁开始光顾电子游艺厅,从此迷恋上电子游戏,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去游艺厅玩,甚至上学去的路上还要进游艺厅玩一会,因而多次迟到旷课,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视力也大幅度下降。王强的父母收入不高,后来母亲又下岗,王强的零用钱不多,他就偷父母的钱或者借同学的钱去打游戏机,还向游艺厅老板赊账。为还账,也为能继续去游艺厅玩,王强动了邪念,入室偷窃,被当场抓住,送劳教所劳教1年。

【实例分析】

上述事例中王强对电子游戏的过分迷恋就是一种不健康的迷恋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就是这种不健康的迷恋行为所造成的恶果。

青少年不健康迷恋行为,是指青少年过分爱好和难以舍弃游戏机(包括电脑游戏)、歌舞厅和消极的影视音像制品等事物的行为。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偶尔到游艺厅、歌舞厅、影视录像厅等场所娱乐娱乐,无可厚非。这对扩大青少年知识面,调剂学生们的生活,丰富课外活动内容,获得心理平衡等,也不无益处。但是,不少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迷恋游戏机、歌舞厅和消极的影视音像制品,则会损害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它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影响身体发育。可造成视力、听力下降,患头晕症和多综合症。另一方面它会严重影响学习,使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转移,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再一方面,它还会诱发违法犯罪行为。在我国目前社会消费不平中,电子游艺厅、卡拉OK舞厅等尚属高消费娱乐场所,一般收费都比较昂贵,客观上刺激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的不良消费,会污染、腐蚀青少年的思想,诱发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

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自我实现的欲望,求知欲、好奇心强,情绪热烈而冲动,习惯于感性思维,富于冒险性和挑战性、模仿力、吸收能力强,而辨别力、判断力和自制力弱。游戏机、歌舞厅和影视音像制品等,正迎合了青少年这些生理、心理特点,使青少年发生强烈的心理共鸣,生理能量得到释放,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得到平衡。

电子游戏机是一种现代经的新型娱乐工具,集计算机、彩色图像处理、音响合成技术和众多学科的丰富知识于一体,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对抗性、投入性强,使人一旦置身电子游戏之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眼耳手脑并用,往往可以达到宣泄情绪、求得心理平衡的目的,因而对青少年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影视音像制品作为直观、形象的视、听传媒,直接诉诸听觉、视觉,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对青少年极具灌输力。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多给人一种富丽、高贵的感觉,那新奇的音乐、动听的歌声、欢快的舞步、奇特的服饰和热烈的气氛,常令青少年羡慕不已。如果这些娱乐工具、场所被别有用心、惟利是图的人所利用,混杂进不健康的内容和消极、丑恶的现象,则会像精神鸦片一样,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污染、腐蚀、毒化作用,使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导致种种危害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

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因素,也会助长、诱发青少年对游戏机、消极影视音像制品等的迷恋。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千方百计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轻信某些广告语言所说的游戏机是开发智力的理想工具,鼓励、支持孩子玩游戏机,从而助长了孩子对游戏机的迷恋。一些家长对子女玩电子游戏机、进营业性歌舞厅等行为采取放任态度,放纵青少年迷恋这些活动。有的家长对视听影像资料管理不善,使青少年得以看到一些渲染力、凶杀、色情内容的消极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危害。

【父母对策】

第一,注意了解孩子对于游戏机、歌舞厅等娱乐设施和场所的兴趣和爱好,区分一般爱好与不健康迷恋,如果孩子发展到不健康迷恋,则应坚决制止。

第二,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克服盲目、过分地追求娱乐的思想行为。

第三,讲解典型事例,从反面让孩子认识到不健康迷恋给身心造成的危害。

第四,正确看待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和智力开发问题,经常与子女交流思想,帮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

第五,培养孩子健康有益的爱好和兴趣,寓教于乐。

第六,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戒除自身存在的不良癖好、恶习,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培养、发展子女积极向上的爱好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