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健康与保养
5210300000037

第37章 常见妇科疾病与防治(2)

1.药物治疗适于糜烂面小和浸润浅的患者

(1)用10%~20%硝酸银溶液或5%铬酸钾溶液涂抹子宫颈糜烂面,每周1~2次,一般涂2~4次便可痊愈。

(2)重铬酸钾液是强氧化剂和腐蚀收敛剂,具有杀菌、消肿的作用,上药范围应超过糜烂面,涂药后糜烂面变为白色,待1~2分钟后,用75%酒精擦去子宫表面多余的药液。

2.物理治疗适于糜烂面大和浸润较深的患者

(1)电熨疗法:此法较简单,适用于宫颈糜烂较深,糜烂面较大的病例。

(2)冷冻疗法:此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无痛苦的治疗方法,适合于各种宫颈糜烂。

(3)激光疗法:使用CO。激光治疗仪,使糜烂局部组织炭化、结痂,痂皮脱落后创面由新生的上皮覆盖。

(4)微波疗法:此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当微波电极触及局部病变时,即在瞬间产生很小范围的高热而达到凝固的目的,治疗2~3周后出现上皮修复,修复后宫颈光滑、质软,不良反应小。孕妇宫颈糜烂不宜用微波治疗。

(5)波姆光疗法:波姆光疗仪是治疗宫颈糜烂的新型仪器,照射面呈均匀灰白色为止。术后1~2月复查,治愈率达97%左右,总有效率为100%,疗效优于激光。

3.免疫治疗:目前少数大医院正在试用红色卡奴防线菌细胞壁骨架N—CWs菌苗或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为75%一85%,还需进一步扩大临床观察。

4.宫颈锥形切除术:目前极少做,对于年龄大、病变重、伴有其他生殖器官疾患者,可考虑行全宫切除术。

预防慢性宫颈炎的方法是控制生育,做好避孕工作,减少人工流产,避免损伤宫颈,注意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定期妇检,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及早治疗。

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与防治

女性的内生殖器(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是由于分娩、流产或宫腔内手术消毒不严引起,月经期不注意外阴部卫生或进行性生活也可引起。炎症发生时可局限于内生殖器某一部位,也可多部位同时发病,按其感染部位可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内膜炎、急性附件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腹膜炎等。患者有怕冷、发热、头痛、食欲不振、下腹坠痛和白带增多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排尿困难,查体可见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及肌紧张。

治疗急性盆腔炎应采取综合性疗法,具体包括全身支持法、抗感染治疗、物理疗法、手术等。治疗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水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要及时纠正,避免情况恶化。具体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般治疗和护理: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应摄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必要时输液或少量多次输血,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下腹部冷敷或热敷以促使炎症局限;高热患者可行物理降温,特别加强护理;保持外阴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2.抗感染治疗:针对细菌种类,选择适当的药物。严重感染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剂量足,时间够,以免日后复发。

3.手术治疗:有脓肿形成者,可根据脓肿的不同部位,采用经阴道后穹窿或经腹部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管。

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与防治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且顽固难愈,多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因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也有既往无急性病史,初次检查即为慢性者。慢性盆腔炎按其炎症感染部位可分为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慢性附件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慢性盆腔炎的症状有下腹部坠胀、疼痛以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另外还有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低热乏力、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检查病人子宫常呈后位,子宫一侧或两侧可摸到索状增粗的输卵管,或摸到囊性肿物及片状增厚物,有压痛。

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应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建立信心,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采用综合措施,进行合理治疗。患者由于长期炎症刺激会形成各种病症,盆腔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所以,治疗起来恢复较慢。具体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

1.药物治疗:除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全身用药。这是由于药液不易进入炎症局部,达不到有效浓度,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必要时可将抗生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全身应用,疗程为一个月,或再加上透明质酸酶,采用子宫药物注射等。

2.中药灌肠:用红藤汤保留灌肠效果也较好。目前应用的ToP治疗仪(神灯)、远红外治疗仪、激光治疗仪、微波及多功能电脑治疗仪等均对慢性盆腔炎有治疗效果。

3.手术:对于盆腔炎性肿块、输卵管积水者,若上述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

子宫脱垂的诊断与防治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根据子宫下垂的程度不同,子宫脱垂可分为3度:子宫下移,子宫颈还在阴道内,称为I度子宫脱垂;子宫脱出阴道口外,子宫体还在阴道口内,为II度子宫脱垂;子宫颈和子宫体全部脱出在阴道口处,为III度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壁膨出,严重时还可伴有膀胱膨出和直肠膨出。

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是分娩时损伤造成的,如分娩时软产道过度伸展撕裂,又没有及时修补,或子宫口未开全时过早用力以及难产处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支撑子宫的盆底组织松弛或撕裂;产后过早劳动,或患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以及长期从事蹲、站工作,均可使腹腔内压力增加,造成子宫下移;老年女性或长期哺乳女性因卵巢功能不良,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系统组织萎缩,或生育过多过密,体质虚弱,或未婚、未孕的年轻女性盆底组织发育异常,都可使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组织松弛,使子宫脱垂。

治疗子宫脱垂包括非手术和手术疗法两种。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如子宫托、针灸、内服或外用中药等,其中子宫托的效果较好,既经济又方便。子宫托适合于III度子宫脱垂患者使用,其目的是将子宫托回原来位置。子宫托包括喇叭花型、环型、球型,分大、中、小三种规格。使用者应请妇科医生选择型号,并指导放取技术。子宫托必须早晨放入,晚间取出,放置过久易使阴道壁发生糜烂、溃疡,甚至发生嵌顿,导致尿瘘或粪瘘。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II、III度子宫脱垂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阴道前后壁修补、会阴修补及部分宫颈切除术。

预防子宫脱垂,要做好女性的保护宣传工作,即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治疗引起腹压增加的一些慢性疾病。减少分娩,推广新法接生。妊娠后定期产检,避免发生难产。分娩时不宜过早用力,要在接生人员指导下正确使用腹压。产后注意休息,不要过早劳动。分娩时会阴有裂伤者应及时修补,普及宣传产后保健及预防子宫脱垂的知识。

宫颈癌的诊断与防治

宫颈癌是妇科最为多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3以上,多见于35~55岁的已婚女性。迄今为止,宫颈癌的病因尚无定论,多数认为与早婚、多次生育、宫颈裂伤及宫颈糜烂、包皮垢等因素有关。据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早婚、早育或孕产频繁者,宫颈裂伤及宫颈糜烂者,宫颈癌发病率明显增高。世界上犹太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最低,因为犹太男性出生后一律施行包皮环切术。从这一点可证实包皮垢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临床调查还认为,宫颈癌的发生与II型疱疹病毒、精神创伤、社会经济状况及家族肿瘤史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宫颈癌形成前后,有一个相当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和原位癌阶段。所以,应重视预防工作,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预防的首要措施是做好防癌普查普治,普查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凡是25岁以上的已婚女性,在妇科检查时做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就有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其次,治疗癌前病变是第二个预防措施,对防癌普查中的癌前病变积极进行治疗,能有效防止向癌变发展,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最后,通过防癌普查,对宫颈糜烂、裂伤及癌前病变等能诱发宫颈癌的病因进行治疗,并积极宣传计划生育,适龄结婚,注意夫妇双方的外生殖器卫生及性卫生,治疗包皮过长等。通过采用这些方法,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有放射治疗、手术治疗、抗癌药物治疗和中药治疗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癌症的性质和范围以及患者的身体情况而定。放射治疗为宫颈癌的首选疗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法,疗效稳定,适用于没有向远处转移的各期宫颈癌,一般采用镭或钴的放射线杀死癌细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病例,如原位癌和I期、II期宫颈癌,疗效较为显著。药物治疗仅能作为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单独使用效果不很理想。应用抗癌药物及中药一般多配合放射和手术治疗,才有一定效果。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防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女性全身最常见的良性性瘤,多见于30~50岁的育龄女性。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绝经后肿瘤一般停止生长,故可能与雌激素刺激有关。子宫肌瘤可单个生长,但常为多发性,即一个子宫可生长有几个或十几个肌瘤,大小不定,小的如黄豆,大的可达数公斤。子宫肌瘤可生长在子宫任何部位,按其生长部位不同又可分为黏膜下、浆膜下、肌壁间及阔韧带肌瘤。

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和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如果发生坏死,还可出现不规则出血,大的肌瘤可压迫邻近器官,从而出现尿频、尿潴留及便秘等症状。多数子宫肌瘤无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发现。子宫肌瘤恶性病变仅为极少数,仅占0.5%,多见于年龄大、生长较快及较大的肌瘤。

子宫肌瘤的治疗取决于肌瘤的大小和部位、有无症状、最近发展情况及并发病变、患者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等。对于肌瘤不大,生长缓慢,又无症状,且接近围绝经期的患者,可不必治疗,定期观察,4—6个月检查一次。子宫肌瘤不大但有症状者或身体情况暂不能手术者,可用中药、止血药物及雄激素治疗。但药物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如果肌瘤较大,或月经过多,药物不能控制而引起贫血,或肌瘤迅速长大且症状明显,不论年龄大小,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安全可靠,具体方法有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两种,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用。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防治

子宫内膜癌也称子宫体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癌瘤,多发生于50~59岁年龄组的女性,约占1/2,40岁以下者仅占15%。发病年龄比宫颈癌晚8~10年,占女性生殖器官癌瘤第二位。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不育、雌酮相对较高和肥胖等因素有关。子宫内膜癌的最大特点是生长缓慢,而且转移较晚。转移途径有3种,即直接蔓延、淋巴转移与血行转移,以前二者为主。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子宫出血,其次还可出现阴道排液量多,当癌瘤侵犯周围组织时,可引起疼痛。临床上,对于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规则出血或绝经后出血患者,采用分段刮取子宫内膜病检,可避免漏诊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发展慢、转移迟,故治疗效果优于子宫颈癌。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放射治疗,故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他治疗为辅。凡无手术禁忌者,均应考虑经腹手术切除子宫。对于有手术禁忌或宫旁已浸润固定,不宜手术者,可采用放射治疗。晚期或转移复发癌,既不能手术,又不宜放射治疗者,可用超大剂量孕激素治疗。许多此类病例经治疗后,原发及转移癌完全消失,多年无复发。

卵巢肿瘤的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肿瘤,任何年龄的女性都可发生,以20~50岁发病最多,卵巢恶性肿瘤则在40岁以后较多见。由于卵巢的组织比较复杂,故卵巢肿瘤种类之多为全身各器官之首。除原发性肿瘤外,有些是来自子宫、胃肠道或乳腺的转移癌,还有些是非赘生性囊肿,包括囊性或实性、良性或恶性、单侧或双侧等类型。具体分类如下:

1.卵巢非赘生性囊肿,也称卵巢瘤样病变。多数为卵泡异常增大形成,是生育年龄卵巢异常增大最常见的原因,并非真性肿瘤,如黄体囊肿等。

2.卵巢赘生性囊肿,首先是发生于体腔上皮的肿瘤,是最多见的一类卵巢肿瘤;其次是发生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包括畸胎瘤、无性细胞瘤、胚胎性癌等。

3.除上述肿瘤外,卵巢还会有发生于特异性性腺间质及非特异性性腺间质的肿瘤,如颗粒及卵泡膜肿瘤、纤维瘤、血管瘤等。

以上是卵巢原发性肿瘤,除此以外还有卵巢转移癌,常来自原发部位,如胃肠道、乳腺及盆腔器官等。

卵巢肿瘤小者,一般无症状,直至长到相当大,自己发现腹部有包块,或因其他并发症及其他妇科疾患就诊时才被发现,具体的表现有:(1)腹部包块:多位于下腹一侧,空腹时自己可摸及,活动度大,恶变时迅速长大。(2)腹痛:若发生肿瘤蒂扭转、感染或恶变时,则会使腹痛加剧。(3)压迫症状:中等大小的肿瘤一般不引起压迫症状,巨大者可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相应症状。(4)月经改变:除功能性肿瘤外,一般不影响月经。(5)全身症状:仅在肿瘤巨大时或卵巢癌晚期才出现。(6)功能性肿瘤特有症状: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可产生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含睾丸细胞癌与肾上腺皮质样癌可产生雄激素,故会出现男性化。卵巢肿瘤较大者,腹部膨起如球,多对称或有凹凸不平;较小者,多偏于下腹一侧,活动度大,恶性晚期者多固定不动。

卵巢肿瘤并发症及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