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健康与保养
5210300000036

第36章 常见妇科疾病与防治(1)

皮肤瘙痒不可忽视

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可能认为瘙痒并无大碍,往往忽视治疗,但这可能为未来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埋下祸根。

瘙痒发作时,有的病人自行处理。为图一时之快,采取以热水烫洗、搔抓的方式,而忽视了药物治疗,这样做虽然暂时能够麻痹神经末梢,使瘙痒缓解,但烫洗会加重和恶化皮肤的浸润炎症,使皮肤毛细血管更加扩张,糜烂渗出加重;而搔抓只会越抓越痒、越痒越抓,造成恶性循环;对于接触性皮炎患者,搔抓还会将接触物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发生相似的皮炎。

湿疹等引起的皮肤损害,如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可使皮肤的正常吸收作用增强,致使某些药物或毒物的吸收增多,人如果处在高危环境中,比如有毒有害的职业环境中,则极易通过皮肤吸收造成中毒。

由于搔抓厉害,患者的皮肤表面可出现广泛的条、点状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皮肤增厚以至苔藓化。苔藓化,也叫苔藓样变,是由于长期摩擦、搔抓,皮沟加深,皮嵴增高,形成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群集成片,皮肤逐渐增厚,常伴有轻度色素沉着和少量细碎鳞屑。

因为搔抓破坏了皮肤的保护层,可继发感染产生脓疱、毛囊炎、丹毒等。

瘙痒虽不是有碍生命的大患,但反复在身上发作,久而久之会影响情绪,使人精神受到不良刺激,造成失眠或睡眠浅表,甚至改变人的性格,易于暴躁不安。

因此,瘙痒是有损女人,尤其是老年妇女健康的一个大敌。因此,皮肤瘙痒不可忽视,不可不治。

女性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是外阴炎的一种常见症状,外阴皮肤和黏膜的炎症可导致局部皮肤黏膜出现瘙痒、疼痛、红肿及灼热感等,其中主要原因是局部的细菌性感染,如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或变形杆菌等。患宫颈炎或阴道炎时产生的分泌物均可刺激外阴出现瘙痒,以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所致瘙痒最多见。寄生虫病、外阴皮肤病、不良卫生习惯、衣着不当等都会引起外阴瘙痒。如穿化纤制品的内裤,因不吸水、不透气,使局部潮湿,皮肤浸渍而引起痒感。还有些外阴用药、阴道用药引起局部过敏反应或化学品刺激引起瘙痒。另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瘙痒多见于尿瘘、粪瘘、糖尿病、黄疸、维生素B缺乏、贫血、白血病等病人,外阴瘙痒可为全身性瘙痒的一部分。

外阴炎及其防治

外阴炎是指外阴部皮肤发炎,由于外阴部的尿道、阴道、肛门的排出物和分泌物污染局部,使外阴部皮肤及黏膜的抵抗力降低,加之病原菌的侵犯引起。外阻炎的症状有外阴皮肤瘙痒、疼痛或烧灼感,于活动、性交后加重,局部充血、肿胀,有时可有溃疡或湿疹。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局部皮肤增厚、粗糙,甚至发生皲裂。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换洗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可预防外阴炎。发生外阴炎后要消除病因。局部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洁尔阴、肤阻泰、日舒安等坐浴,每日2次,每次20分钟。皮肤有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慢性外阴炎不能因皮肤瘙痒而用热水烫洗,否则会愈来愈痒。近几年来,治疗各期外阴炎均可采用物理疗法,如激光治疗、超短波治疗、微波治疗等:

滴虫病及其防治

滴虫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由阴道毛滴虫引起,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阴道毛滴虫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存活时间长,传染性强,不仅寄生在女性阴道、尿道和尿道旁腺等处,还可寄生在男性的尿道和前列腺中。滴虫性阴道炎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游泳池、坐式马桶、脚盆等间接传染。女性多在经期、妊娠和产后发病,因为,这些时期阴道酸性降低,利于滴虫生长繁殖。患此病后白带增多,呈泡沫状,灰白色或绿色,有腥臭味。病人会出现外阴及阴道口瘙痒、灼热、疼痛和性交痛,尿道感染可有尿频、尿痛等症状。另外,毛滴虫可吞噬精于,白带过多又不利于精子存活,因此,可造成不孕。少数女性阴道内有滴虫存在而无炎症反应,这种人称为带虫者,有传染性。

滴虫病容易感染,又难于根治,并影响女性健康,导致不孕。因此,必须做好防治工作,做好卫生宣教,改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提倡淋浴,在公共场所改坐式便池为蹲式;定期进行女性疾病普查,治疗病人。此病患者用灭滴灵治疗效果很好。它可以杀死滴虫,每次口服200毫克,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口服灭滴灵后,少数人可出现胃肠反应,偶见头痛、皮疹等,停药后反应可消失。灭滴灵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由乳汁排泄,所以,孕早期和哺乳期不宜服用,应以外用药为主。常用外用药有甲硝唑泡腾片和曲古霉素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滴虫性阴道炎多于经后复发,故在治疗后仍应每次月经后复查白带,连续3次阴性方为治愈。治疗时,应注意坚持男女双方同时治疗,禁止房事,以防止交叉感染。所用毛巾、内裤等应煮沸消毒,衣裤勤洗勤换,不要放在卫生间阴干,要放在日光下暴晒,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

霉菌性阴道炎及其及防治

霉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霉菌)感染所致,发病率仅次于滴虫性阴道炎。当pH值为5.5时最适于霉菌繁殖,在阴道内糖元增多时,阴道内的酸性增强,霉菌可以迅速繁殖,从而引起炎症,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人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改变了阴道内微生物之间的互相抑制关系,可使霉菌得以大量繁殖,亦能引起感染。霉菌性阴道炎与脚癣有密切关系,如果本人或家属患有脚癣,可通过公共脚盆、擦脚布带进阴道而发病,也可通过性交进行传播。

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应首先消除病因,如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停用抗生素、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毛巾等应用开水烫洗。治疗时可用碱性溶液,如2%~4%碳酸氢钠(即小苏打)液冲洗外阴和阴道,10次为一个疗程,以改变阴道内的酸性环境,使其不利于霉菌生长。可在阴道内使用抗霉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栓、达克宁栓或米可啶泡腾片,每次1~2片,每晚1次,塞入阴道深部,连用7天。外阴部可涂抹米可啶霜、克霉唑软膏或制霉菌素软膏,还可加用口服达氟康150毫克或氟康唑150毫克,每日1次,连服3日。霉菌性阴道炎可以通过性交传染,所以,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或采用避孕套,以防互相交叉传染。有脚癣又有霉菌性阴道炎者应同时治疗,如果只治阴道炎而不治脚癣,还会出现反复感染。

外阴白斑及其防治

外阴白斑也称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妇科病,以外阴皮肤和黏膜变白、变粗糙或萎缩、瘙痒为主要特征的外阴疾病。它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因外阴局部深层结构组织中神经血管营养失调,或与皮肤里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质抑素有关。外阴白斑早期患处红肿或组织增生,肥大角化,以后皮肤变厚变白,干燥,并发生皲裂,局部弹性消失,瘙痒及刺痛,可因瘙痒而诱发继发性皮炎。病变起初出现在小阴唇及阴蒂,然后,可向大阴唇、会阴部及肛门周围蔓延。外阴白斑少数病例有癌变可能,需要通过病理检查进行确诊。

以往认为外阴白斑系癌前病变,多主张行外阴切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实践证明,为控制局部瘙痒或恢复外阴皮肤的正常形态,药物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故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对外阴白斑患者,要控制炎性刺激,有外阴部炎症及阴道分泌物过多者,应做相应处理。经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忌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擦洗,避免抓伤,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衣着宽松,以棉织品为宜。精神紧张且瘙痒重者可服镇静、脱敏药物。一般治疗多采用红霉素软膏和维生素E进行局部涂抹,每日3次。中药治疗是治疗外阴白斑的重要方法之一。治疗原则是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外洗为主,也可加用内服药。采用抗代谢类药物5一氟脲嘧啶局部注射治疗本病也可取得较满意效果。对顽固瘙痒的外阴白斑,可采用冷冻疗法。白斑面积大、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外阴白斑已出现溃疡经久不愈者,可通过手术治疗。

陈旧性会阴破裂的处理

分娩时因胎头娩出,使会阴部经受过度的伸展,发生会阴体、阴道壁裂伤,并累及肛门括约肌或直肠下段,未及时修补,或修补后愈合不佳,形成陈旧性裂伤。患者常有大便失禁及不能控制排气,或稀便失禁等症状。此病患者若有明显症状,应及早修补。术前应做肠道准备及阴道清洁处理,应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修补原则是按解剖学层次将直肠壁、肛门括约肌、提肛肌筋膜、阴道壁、会阴软组织分层依次缝合。术后处理基本同粪瘘术后的处理。

阴道壁膨出及其防治

阴道壁膨出包括阴道前壁膨出和阴道后壁膨出。阴道前壁平时靠膀胱、阴道、子宫颈的筋膜支托,在分娩过程中遇到滞产、难产、膀胱充盈胀满和各种助产术,致使支持组织受损,可伴有阴道前壁膨出。当阴道前壁受损,膀胱也将随之脱出,故又称膀胱膨出。阴道前壁膨出轻度者无明显症状,重度者可发生尿失禁或排尿困难。阴道后壁膨出是由于分娩造成直肠阴道间隔及子宫骶骨韧带伸展或撕裂,而失去支托直肠作用而致。当阴道后壁膨出时亦有直肠膨出,所以又称直肠膨出。阴道后壁膨出重度者常有下坠感,腰酸、肠胀气、便秘或排便困难,久之,反过来又加重直肠膨出。对于重度的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均可做修补术,效果良好。轻度者可经休息或针灸等缓解症状。

尿失禁是指尿液失去控制,不自主地排出。包括真性尿失禁、溢出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性尿失禁等几种类型。女性以压力性尿失禁多见。它的形成原因常是由于妊娠分娩、手术损伤、老年性结缔组织萎缩或先天性发育不良,使盆底肌肉筋膜组织松弛,支配作用削弱,引起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与压力关系的改变,从而引起尿失禁。本病可见于各年龄女性,经产妇较为多见。

女性尿瘘及其防治

尿瘘是指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间有异常通道,表现为小便淋漓,不能控制,包括膀胱阴道瘘、输尿管阴道瘘、尿道阴道瘘、膀胱宫颈瘘等。尿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难产导致的产科损伤,其次,还有妇科手术损伤、膀胱本身病变,以及其他因素,如子宫托长期放置压迫阴道前壁缺血坏死,或放射性损伤、药物腐蚀等。病人除了有漏尿症状外,往往还合并外阴及臀部皮肤炎症、泌尿系统感染、月经失调或闭经、精神抑郁等。通过询问病史结合症状检查体征一般比较容易诊断。

尿瘘一般均需手术治疗。但在个别情况下,应先试行非手术治疗,如尿瘘形成不久且瘘孔较小,用保守性治疗,有可能使瘘孔愈合。对于结核性瘘孔,也可先进行抗结核治疗,将结核病控制住,小的瘘孔也可能自愈。绝大多数尿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途径应根据瘘孔部位和发生原因而定,但绝大多数产科损伤尿瘘均以经阴道为宜。手术时间依形成尿瘘的原因而定,新鲜瘘孔应立即进行手术,对一些炎症所导致的瘘,应自病发之日起,等待3~6个月再进行手术,这时炎症消退,组织愈合力好。术后要注意科学护理才能取得手术成功。

尿瘘是可以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产科质量,防止滞产和第二产程延长,因生产时间长导致血尿时,产后应注意护理,保持膀胱空虚,使受压部位血流恢复,同时预防感染。并且还要注意在妇科手术操作中避免手术误伤。

女性粪瘘及其防治

女性粪瘘是指生殖器官与肠道之间的异常通道。常见者为直肠阴道瘘,多因产伤引起,也可因会阴切开术缝合时肠线穿透直肠黏膜,引起继发感染而形成瘘孔,或由于不正确使用子宫托,压迫组织引起坏死。主要表现是大便及气体不由自主地经阴道排出。瘘孔小时只由阴道排出气体,干燥大便可以不漏入阴道,瘘孔大时无论软便或干便均可由阴道排出。诊断比较简单,一般均有明显病因。

任何粪瘘均应手术治疗。治疗原则与尿瘘相同,手术外伤或创伤的伤口应立即修补,压迫坏死粪瘘待产后4—6个月炎症消失后,再行修补术。

粪瘘预防的基本原则与尿瘘相同,产时应注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会阴撕裂,并在缝合会阴后进行常规肛查,发现有缝线穿透直肠黏膜者应拆开重缝。此外,应避免长期安放子宫托不取,注意掌握阴道放射的剂量和放射源安放的位置。

生殖器结核的表现及防治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器炎症称生殖器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原发病灶多为肺结核、肠结核,以血行播散最多见。因病程缓慢,全身反应不严重,往往缺乏典型症状,常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不孕,以原发不孕症多见。

2.月经失调,病程初期月经过多,晚期月经稀少或闭经。

3.下腹坠痛,由于盆腔的炎症或粘连引起。

4.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午后潮热、低烧、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或消瘦等症状。

由于病变程度和范围的不同,生殖器结核的症状有较大的差异,较多的病人没有自觉症状和体征,所以易忽略,诊断往往需借助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和盆腔x线检查。

治疗女性生殖器结核一般采用支持疗法。急性病人至少需休息3个月,慢性病人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注意加强营养。其次是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为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等。对有明显症状并伴有较大的附件肿块,经抗结核治疗无效,其他器官无活动性病灶,或子宫内膜结核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应用抗结核药,以防止结核扩散。

慢性宫颈炎的诊断与防治

慢性宫颈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妇科病,占妇科门诊的40%~50%,急性宫颈炎以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最常见,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已婚、多产女性的发病率较高。慢性宫颈炎局部有多种表现,如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管内膜炎、宫颈腺体囊肿、宫颈裂伤及外翻等。其中以宫颈糜烂最常见,宫颈糜烂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故患有宫颈糜烂时应积极治疗。

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白带呈乳白色黏液状,有时为黄色或脓样,若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多是有息肉形成或重度糜烂,导致接触性出血。轻症患者可仅有白带改变而无其他症状,重症患者往往还可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腹坠胀和痛经,这些症状在月经前后、排便和性交后加重。部分患者还伴有尿频、排尿困难和月经不调,有些病人因颈管中的黏稠白带不利精子穿透,因而导致不孕。慢性宫颈炎患者通过妇科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宫颈糜烂与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很难区别,故慢性宫颈炎在治疗前应先做宫颈刮片检查以排除早期宫颈癌。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