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生活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5208300000065

第65章 家庭用药(2)

人参是专补元气的一种中药,有强心宁神、益阴生津的作用,能提高人体的抗病力和免疫力,为补虚要药,以治虚脱、危症为最佳。正由于它有此重要功效,《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药,誉为能“轻身延年”的仙草。在临床实践、中医辨证施治中,确实有如上的效用。几千年来,传播极广,它的功能几被神化,其身价之名贵,无人不知。因此有人以为人参既有如此好的作用。那就人人都可吃,但应知道,人参是药,是治病之物。每味药,都有它固有的功效,针对性较强!过去有“人参虽好,总是毒草”之说,即说明该用而用,用之效显,就是良药,不该用而用,用之病危,就是毒草。具体地说:凡年老体衰、久病虚赢的人,有气短息微、体乏无力、肢凉汗出、脉搏微弱者,用之有效;如年少体壮、病刚发生、有发冷发热、咳嗽气粗、头痛目赤、牙痛咽肿、胸腹痞满、大便不下、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等外惑、实火、湿热表现者,无论男女、老幼,人参是不能吃的!

服药的禁忌

服药时,千万不能用茶水、饮料送服,否则,会影响药效。这是因为:

1.茶叶的成分中含有大量单宁酸,而很多药物含有碱,当药物中的碱和酸碰到一起时,会发生化学作用,生成不能溶解的物质,因而不能被身体吸收,其药效也会因此被减弱。由于补药一般都含有铁质,吃补药时若以茶水吞服,会导致补药中的铁质与酸发生作用,不仅失去其效用,而且还会引起胃部不适、肠胃绞痛、腹泻等疾病,或带来大便秘结等副作用。

2.由于果汁、饮料等也是属于酸性的饮品,如果用来服药,也会像茶水与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那样,生成不能被肠胃吸收的物质,从而影响药物疗效。所以,也不能用果汁、饮料服药。

3.吞药忌用牛奶。有一些病人在吞药片或胶囊时,不用开水,而是用牛奶,这是不对的。因为牛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钙、铁等离子,这些离子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后,会生成稳定的难以溶解的化合物,这样,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被肠道吸收,有些药物还会因被牛奶破坏而失效,所以,在服药时,不宜用牛奶送服。而且,在吃药前后一小时内都不能喝牛奶,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4.醉酒后忌服用安眠药。人喝醉了酒,躁动不安,有时可能还危及他人。此时,如果想用镇静药使他安静可就错了。这样做常可致醉酒者生命发生危险。因为所有的醇类都具有麻醉作用,它能引起人体细胞的兴奋。乙醇(酒精)作用较弱,血浓度大于4克/升时才致死,一般醉酒时血浓度达不到这个界限。但此时若火上浇油,加上有抑制细胞兴奋的镇静药物如巴比妥、冬眠灵、安定片等,就会发生致死性中毒。这类致死中毒很难抢救。只能用胸外心脏起搏器维持生命,等待心肌自然恢复,或许能使患者得救。可见,喝醉酒的人即使躁动不安,胡言乱语,也切忌不可用镇静药,可以引吐或静脉补液体以使其恢复清醒。

5.忌空腹吞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空腹时服药,药物容易快速进入肠胃,从而加快药效。其实不然。因为,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时间。凡是希望在胃肠内发挥作用的药物,均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如胃药、止泻药。反之,要求在消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或者避免对胃肠刺激的药物,则需要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至于安眠药宜在睡前10~30分钟服用。

5.胶囊里的药物忌倒出来服用。有些人服用胶囊剂型的药物时,常把胶囊里的药粉倒出来调服,认为这有利于充分吸收,其实,这是不妥的。因为,一些药粉制成胶囊剂型的目的是为了掩盖某些药物的异味或避免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有些药物需要在肠道中溶解吸收,这些药物需要制成肠溶胶囊剂,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药物应有的作用。因此,服药时千万不要把胶囊里的药粉倒出来服用,否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

如何判断药物不良反应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可以说几乎所有药物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有的还相当严重。那么,如何准确判断药物的不良反应呢?

1.用药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灼热感、喉头发紧、胸闷心慌、脸色苍白、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需立即抢救。

2.用药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皮肤出现固定性红斑。呈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常有水疱,兼有发热等。

3.用药后半小时至2小时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4.用药后1周~2周发生多形红斑。有些药物还会引起剥脱性皮炎,开始像湿疹、麻疹等药疹,继而脱下大量的片状鳞屑,乃至毛发、指甲,可持续一个月左右。还有一些药物停药后半年甚至一年后才会有反应。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或调整用药。

服用抗生素六忌

1.“重磅炸弹”用药法:有人把用药的量与打架的用力相比,认为用药量越大,作用就越大,对治病越有利。于是在服用抗生素时,不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自行加倍服药,直到出问题。

抗生素发生疗效是有一定的剂量范围的,并不会因为盲目增加剂量而提高疗效,相反,剂量过大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损害。

2.小病用“大”药,大病没办法:许多人觉得价钱越高,药就肯定越管用,于是盲目的选用高价位的新型抗生素。从心理上来说,用药理作用比较强的抗生素好像总比用价格低的药品好一些,花了钱就肯定能治好病,这是患者用药的一个心理误区。

每一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如选用不当,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产生耐药和耐药菌群。而所谓高级的抗生素,就是针对细菌对低级抗生素的耐药性开发的,其抗菌谱越来越广,如果病人是从低级抗生素用起,那么,当它失效时不可以换用高一级的抗生素,而如果一开始就用高级抗生素,以后选择的机会就少了,生了大病也就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治疗。

3.“见好就收”:疗程未完就自行停药,导致体内一部分比较顽强的病菌会在停药后重新活跃。并且,残留的病菌重新生长后,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4.忘服漏服:有些病人用药不按时按量,忘服、漏服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的病情稍有好转,就不想再用药;有的因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用药不便而忘服;这种不规范用药,使血液中抗生素浓度忽高忽低,在药物水平低时,细菌便有机会继续繁衍,产生耐药性。

5.自诊不明,东施效颦:有的病人自诊不明确,见“炎”就随意应用抗生素,或感到某种疾病症状与他人相似,就模仿他人用药,却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同病不同,病同人也是不同的。根据其致病菌种,症状性质,急缓程度等不同情况,所用药物也就必然不同:同一药物对于不同的病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同一药物对同一病人在不同时期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6.多药并用:一部分病人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采取多药并用,认为可达到防治兼顾的目的。然而,事实上盲目地多药并用,必定会搅乱人体正常防御功能,易引起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结果。或减低药物疗效,或增加毒副反映,有时甚至会产生并发症使病情加重,有时掩盖病情症状,延误对疾病准确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疼痛时忌轻易服止痛药

疼痛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疼痛常常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病灶及其原因,盲目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病情,使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譬如,胃痛时大剂量使用止痛药,由于各种止痛片中含有乙酸水杨酸、非那西丁、咖啡因等成分,会促进胃酸分泌,胃酸再次对黏膜及溃疡产生强烈刺激,致使胃肠炎症加重,溃疡出血,更加疼痛。所以胃病时乱用止痛片止痛是得不偿失的。

须忌口的西药

有些人认为中药是需要忌口的,而西药却“百无禁忌”,但大量实践证明,这纯属误解。有不少西药同样需要忌口。例如服用应用肝素、双香豆素,以及枸橼酸钠等抗凝血药物后。不宜进食番茄、菠菜、猪肝和木耳等食物,不然会使药物失去应有的疗效。甲状腺患者使用甲碘安、甲状腺片和甲状腺素等药物。需禁止食用萝卜、黄豆、卷心菜、油菜和大头菜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硫脲等物质,经过酶水解后,会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进而引起甲状腺肿。高血压与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服药时,不宜吃咸食与腌制品,否则会使治疗失败或加剧病情;炎症病人用抗菌类药物不宜与鲜橘汁同服,否则尿液会呈酸性,易引起血尿、疼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