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写给男孩子看的英雄故事
5202900000007

第7章 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上的伟大先驱和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曾为海寇,后归降明朝,历任海防游击、都督等职。郑成功虽身处十分富裕的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依然刻苦学习,兼习武艺,没有一般富家子弟的恶习。15岁那年,他考取了县廪生秀才。

郑成功生活的年代,社会极其动荡,国家内忧外患,危机日甚。1624年到1626年间,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入侵台湾,将台湾划为自己的殖民地,引起国人公愤。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全国人民掀起大规模的抗清斗争。

一呼百应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个投机分子,当清兵逼近福建的时候,一封许以高官厚禄的诱降信就使他下令撤回福建的守军。清兵入闽,福州沦陷,清兵开始在福州烧杀抢掠。当时23岁的郑成功,坚定地投身到了抗清斗争的洪流中,他怒斥降清变节的父亲,誓师鼓浪屿,招兵南粤,高举"背父报国""抗清复明"的大旗,以厦门为基地,成为东南地区抗清斗争的一面旗帜。

郑成功一呼百应,沿海人民纷纷加入他的队伍,一些不愿投降的明朝官员和士人也积极响应,他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在此后的十几年中,郑成功多次联合各地人民武装抗击清军,有力地保卫了东南沿海地区,使当地的经济和文化没有受到破坏。

到1653年,郑成功已控制了整个东南海面,拥有士兵十万余人,战船几百只。他团结江浙的抗清势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

1659年,郑成功带领队伍发动了大规模的攻打南京的战役。他亲自率领水陆大军十万余人,浩浩荡荡,势如破竹,直闯长江口,围住了南京城,并一口气收复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

一连串的胜利使郑成功滋生了轻敌思想,结果中了敌人的"缓兵之计",在南京城外吃了败仗,不得不撤回厦门。此时,清朝统治者又强行命令东南沿海的居民全部内迁,割断了郑成功与沿海人民的联系。而在西南建立的第三个南明朝廷,也被敌人扼杀,桂王逃往缅甸。这些都使郑成功愈加孤立。他一边总结经验教训,一边寻找出路,确定了长期斗争的计划。

进发台湾1661年二月初,郑成功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决定东征,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扩大抗清基础。他的队伍经过战火中的长期锤炼,已逐渐成熟起来。

进军台湾的决心下定以后,郑成功便投入了紧张而周密的战斗准备工作之中。准备的中心是修造船只,整顿水军。郑成功要打败掌握海上霸权的荷兰侵略者,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于是,船工们日夜赶造船只,兵士们日夜苦练本领,部队处于高度战备状态。与此同时,郑成功进行了兵力部署,将东征部队分为两批,首批将士两万多人,战船一百多艘,由他亲自率领,第二批随后接应。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公元1661年阴历二月间,郑成功把行辕移至金门,首批部队到料罗湾集中,随时待命出发。

战前,郑成功在金门举行了隆重的"祭江"誓师仪式。3月23日,郑成功率领的东征大军从料罗湾出发,浩浩荡荡向东挺进。次日早晨,船队陆续到达澎湖列岛。

取道鹿耳门从澎湖列岛到台湾,走海路约有五十二里距离,如果顺风行驶只需要四天半的时间;但万一碰上逆风,十天半个月也休想到达。

郑成功率领的大军从澎湖列岛出发,驶到半途,海面突然刮起了逆向暴风,船队难以行进,只好驶回澎湖停泊几天,等待暴风停息。谁知,七天过去了,风越刮越大,风向依然不变,船队仍然无法起航。而此时,军中粮食已所剩无几,郑成功连忙命令两位将士到临近各岛去筹募粮食。澎湖三十六岛的百姓们虽踊跃捐献,甚至将家中仅存的一升一斗杂粮都拿出来慰军,但凑集起来的粮食也只有一百多石,这些也只是杯水车薪,还不够大军一顿的伙食。这时,有的将领请求暂缓前行,待风浪平息后再进发。在这进退两难之际,郑成功果断地下令:按照预定日期进攻鹿耳门。

船队顶着狂风,离开澎湖冒险东征。海上狂风怒吼,船只在咆哮着的海面忽而被抛上浪尖,忽而被摔下谷底。全体将士顽强地与风浪搏斗,丝毫没有气馁,他们以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终于跨过了台湾海峡,于四月初一到达台湾鹿耳门港外。

鹿耳门地势险峻,航道险要,整个通道因像鹿耳朵一样迂回而得名。这里平时海水深约一丈,涨潮时也不过一丈四五尺,弯弯曲曲,航道窄得只能容两只船并行。而且海底都是沙石浅滩,荷兰人又故意把损坏的甲板船沉在此处,港路更加复杂曲折。船只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撞得粉碎。所以,荷兰人认为鹿耳门是"天险",因此没有设防。他们将防御的重点放在台湾城和旁边的七?以及赤癳城上,在那些地方设有多处炮台,驻兵防守。

但这些都难不倒做了充分准备的郑成功。原来,事先他已派人探测到,从鹿耳门到赤癳城边有一条迂回曲折的港路,这条港路一直不为人知,每到水位高的时候,船只就可以顺利地驶进去。因此,郑成功的船队想顺利通行,关键就是要掌握鹿耳门的潮汛。郑成功早已从附近的渔民那里得知,每月的初一和十六是鹿耳门海潮水位最高的一天,于是,他就将进港时期定在四月初一。

收复台湾这天上午,海水果然大涨,郑成功指挥船队沿着迂回曲折的港路,顺利地驶进了鹿耳门,直抵赤嵌城附近。一直以为中国船队会从正面进攻的荷兰人,发现郑成功等人冲进了台江,大为吃惊,以为他们从天而降,个个惊慌失措。

英勇的中国将士们猛烈地炮轰敌舰,将荷兰最大的一艘名为"黑克托号"的舰船击沉。荷兰兵在台湾的驻军共有两千多名,这一仗就有五百多人被击毙,荷兰兵伤亡惨重,退回城堡,不敢出来。

当地居民见到祖国大陆的军队到来,异常欣喜,数千人竟相赶着牛车等运载工具,协助郑成功大军登陆。

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郑成功将大军移扎在台湾城附近的?山上,准备攻打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台湾城。攻克台湾城,将意味着结束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

但是,台湾城却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容易攻克。荷兰人称台湾城为"热兰遮城",意思是"海上堡垒"。他们当初设计的时候,就将整座城当做一座堡垒,因此,筑城的建筑十分坚固。城墙上每隔几步,就有一个望台,每个嘹望台都安放着千斤大炮,环城四周的任何地方,都在射程之内。所以,郑成功的部队无论从哪个角度进攻,都躲不开敌人猛烈的火力攻击。郑成功带领部下连续进攻了几次,均告失败,将士伤亡众多。此时,郑成功采纳了当地老百姓的建议,在围城的同时,切断了城里的水源。

郑军围攻台湾城长达八个月之久,荷兰士兵死伤已有一千六百多人,剩下的不足七百人,城内的弹药、粮草几乎用光,荷兰人陷人了绝境。

郑成功见攻城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动最后的总攻。战士们奋勇攻城,一发发炮弹在城堡上炸开了花,顷刻之间,瓦石乱飞,城墙上出现了缺口。荷兰总督揆一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侵略者承认战争失败,宣布投降。郑成功坐在广场的帷幕当中,接受荷兰驻台湾的最高长官揆一亲手呈上的降书。

经过九个多月的艰苦战斗,被殖民者霸占蹂躏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郑成功一心报国,忠贞爱民,多谋善战,与荷兰侵略者做了毫不妥协的斗争,收复了宝岛台湾,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