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干部能力新观
5168500000021

第21章 应对风险能力(2)

作为政府主要管理执行者----领导干部在面临危机的挑战时,要从容应对,防患于未然,迅速启动政府应急管理预案,制定符合事件本身科学可行的应急预案编制方案并组织贯彻执行。特别是要做好对公共危机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行动、早控制,把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除此之外,还要努力在危机来临前尽早地发现危机的征兆,建立一套能够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指标体系,这一系统能够判断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对所有信号指标的科学分析,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行不断地监测,判断危机发生的速度、规模、损害程度以及发展的趋势,及时地向组织或个人发出警报,提醒组织或个人对危机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

面对危机和风险,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强烈的公仆责任感和真挚的感情,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切实采取各项“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措施来安抚民心,化解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危急状态下,一定要将人民安危、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给予高度关注。不言而喻,非常时刻任何忽视民生、罔顾民瘼的冷漠态度都会激起人们的怨愤,使局面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制定和实施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危机应对方案,构筑关爱、互助、温暖的社会氛围,有助于消融群众的不满情绪,赢得社会公众的宽容与理解。

同时,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信息的及时和客观披露是明智选择。只有及时公布事实真相,正确引导公众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制止各种混乱信息的传播,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由此产生的非理性过激行为;才能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基础上获得民众的信任,以便最大限度地组织民众共渡难关。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建立公共危机沟通机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召开例行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信息,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以避免社会流言的传播,并告知民众在危机事件中的注意事项等等,不断培养民众的参与精神和自救能力。由此,使民众认识到:为了避免危机造成的更大损失,就必须理智地对待危机,充分发挥自己在危机中的主人翁作用。

最后,在危机事件中要充分发挥广大民众在应对危机中的主动作用,在整个恢复阶段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要组织人力物力对民众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进行灾害预防、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

3.广泛性

社会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比企业、个人或者家庭遭受的风险造成的损失要大、影响的范围要广泛。例如,自然灾害、瘟疫流行等风险事故的发生,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就比较广泛。又如,政治危机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比较大,其影响的范围也很广泛。

2009年7月3日,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位政要、学者、诺贝尔奖得主、全球五百强CEO,就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共谋全球发展。

世行东亚及太平洋战略与业务局局长克利夫表示,经济危机第二波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贫困和失业人口增加;二是危机的影响通过贸易投资等管道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向最不发达国家。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状况还会持续,要走出这次金融危机,还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也认为,此轮经济复苏将会是一个较长的、曲折的过程。

欧佩克轮值主席德瓦斯康塞洛斯认为,从二00八年以来,油价驱动因素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情况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油价或将进一步下降,六十美元每桶的石油价格“应该是正常水平”。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认为,“美国打喷嚏,亚洲就感冒”的情况已经改变。东亚百分之五十的贸易是区域内贸易,加之东亚各国储蓄率一直处于高位,即便美欧的投资枯竭,东亚仍有大量资金继续投资,实现经济增长。

前德国国防部长沙尔平认为,接下来的三十年当中,世界人口将增加四成,到九十二亿,新增人口主要在亚洲。

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表示,目前美国全国失业率是百分之九点四,未来将更高。美国人已变得更加节俭,减少支出。今年四月份,美国消费信贷降低了一百五十七亿美元,上周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人日常消费比以往减少了三成八。

韩国金融研究院院长金泰俊认为,韩国经济在二00八年下半年已经开始了颓势,但政府采用了非常激进的刺激措施,使迅速下滑趋势得以减缓。韩国将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快走出金融危机。

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主席史密斯认为,在0九财政年度,澳大利亚的GDP将收缩百分之零点七五,财政赤字或达五百七十亿澳元。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对经济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认为,经历危机后,西方各政党都会把技术推进、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看成是争取选民的纲领性的目标。其中包括加强对私营银行和私营大公司的监管,建立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预警机制,扩大有利于低收入家庭的福利保障等。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从人口发展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将是未来全球总需求的重要增长点,希望中国的剩余储蓄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这也需要国际经济组织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持,以使全球生产和收入分配得到改善,带来全球普遍的增长。

持续漫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正在经历转型之痛的社会主义中国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和空前的压力。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内领导集体冷静观察、沉着应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下滑的窘境中基本保持了良好状态。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驾驭复杂局面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日益增强。尽管当前金融危机影响还未消除,但是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在发生作用,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这场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斗争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正确决策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各级领导者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组织者,又是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执行者,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者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尤其是取决于蕴藏在领导实践背后的深度能力——能力。因此,国际金融危机既是考验各级领导者核心能力的大考场,又是各级领导者展示和发挥核心能力的大舞台。

4.紧急性

由于社会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带来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正是社会风险的巨大危害,决定了政府必须尽快处理风险,以减轻风险事故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不可估量的政治后果。

目前,我国社会已进入危机频发期,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当前政府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和法律规范,改革危机信息沟通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的危机应对能力。

我国经过三十来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制度系统不断发生变迁,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着重新分配,导致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出现。洪涝灾害、地震、空难、SARS、禽流感、矿难等天灾人祸频发,我国已经进入危机高发时期,在这种情势下,加强并完善政府的危机管理刻不容缓。

危机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领导干部作为政府主要管理者和执行者要果断采取一套可行的紧急措施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损失,力争把危机控制在零风险。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整套成熟的政府危机管理方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我国要立足国情,在中央制定的一整套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快速制定一套合理可行可操作的具体救援方案,迅速提高政府在处理突如其来危机事件的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为快速高效地处理危机,政府主要执行者必须建立一个职能明确、责权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并用法制化的手段明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实现应对危机时这些部门间的高效协调运作。

三、风险管理的意义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社会的稳定。而稳定是建立在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与预防。

及时、正确地应对危机是政府部门主要管理执行者----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而进行风险管理则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必须具有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社会风险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威胁,而且对政府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政府风险管理水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风险管理可以减轻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社会风险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大量的财产、人力资源的损失,并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例如,暴雨、洪水、暴雪、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巨大损失,亟待政府提供人力、财力的支持。加强政府风险管理可以减轻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可以控制损失的扩大,有利于保护社会财产和人身安全,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风险管理可以增强社会抵抗风险的心理

人类在重大风险事故面前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单个人的力量更是微不足道。例如,人类无法控制和预测地震的发生,对于地震造成的损害,只能采取事后控制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地震造成损失的程度。社会风险带给公众的心理影响也是比较复杂的,某一社会风险事故的发生,往往带来一连串的问题,会产生连锁反应.因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例如,瘟疫的流行首先带来的是社会劳动力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损失;其次还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和恐I发社会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等。政府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增强社会公众抵险的能力,消除人们对于风险事故的恐惧心理,增强公众的安全感,增强社会公众解决风险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的信心。

3.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的信誉

在风险管理中,政府起着风险事故管理者、组织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如果政府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有效地控制风险或者降低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就可以增强社会公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人们对政府的信任,进而可以提高政府的信誉。

在全球化时期,一切安全问题都是围绕国家这个中心展开的。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都有可能波及到更大的范围。而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恐怖袭击更是因为快速便捷的交通成为全球化问题。因此,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或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是每个国家的义务与责任。

四、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指在识别与衡量风险的基础上,控制与处置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社会生产及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政府进行风险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政府主动、直接参与风险管理是为了要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

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状态,以及维护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公共安全包括经济安全、生产安全、工作场所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治安安全等。

公共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为领导干部要更加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政策文件指示的要求全面加强公共安全建设,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切实抓好本地区公共安全防范工作。要从城镇社区和村居入手,大力构建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拓展,努力实现公共安全防范的全覆盖,夯实安全根基。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抓好信息员、联络员、巡逻、联保等队伍建设,确保公共安全防范体系的常态运行。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层层抓好任务落实,真正把公共安全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社区、村庄、基层单位和工作岗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公共安全工作。

2.提高政府危机风险管理的能力

和谐社会建设对政府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管理风险的能力不仅是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政府风险管理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政府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政府风险管理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于风险管理政策、战略和决策的有效性上。及时、有效率、正确地处理风险是政府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对此,政府的有关风险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应该做好风险的预防、教育和学习活动,设立风险的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对策传导机制,提高政府管理风险的能力,增进整个社会抗风险的能力。

危机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职责之一。当代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于从对危机的回应转为对危机的风险管理,实行危机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预防危机。因此,政府应该在日常的政策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中,全面实行危机风险管理。也就是说,要把危机的风险管理整合到政府和社会的日常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