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5168200000031

第31章 皮肤病性病科(1)

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

湿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往往是由多种内外因素互相作用而致病,属于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其发生发展与患者机体反应性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本病为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年龄和季节性差别,容易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1)急性湿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耳后、乳房、四肢远端及阴部等处,常对称分布。损害呈多形性。皮肤上首选出现多数密集的点状红斑及粟粒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丘疹的基底潮红,有轻度浮肿)。并且很快变成小水疱,疱破后形成点状糜烂而及结痂等。自觉症状为剧烈瘙痒,有灼痛,常因搔抓或热水洗烫,造成糜面进一步向周围扩散,使皮损境界不清。若处理得当,炎症减轻,出现脱屑,皮疹可在2-3周内消退,如处理不当,病程延长,易发展成为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介于急性和慢性湿疹之间的过渡状态,当急性湿疹的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轻后,病变有小丘疹,兼有少数丘疱疹、小水疱、轻度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痒感仍甚剧烈。处理得当,数周内可痊愈,否则易发展成慢性湿疹或再次急性发作。

(3)慢性湿疹:多由急性和亚急性湿疹转化而来。损害呈慢性炎症。患部皮肤肥厚,皮疹表现为暗红色,表面粗糙有脱屑、结痂,出现苔藓化和皲裂,有色素沉着、抓痕、点状渗出、血痂及鳞屑等。皮损多比较局限,瘙痒较剧或是阵发性,遇热或入睡时瘙痒尤为严重。病程迁延不愈,可迁延数月或数年。

【医生提示】

(1)湿疹易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混淆,没有诊断时不可乱用药。

(2)忌用手抓挠患处,搔抓、泡热水澡、洗肥皂及其他清洁药品是不可用做法,否则会使其扩散,严重者可引起感染。

(3)忌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软膏(肤轻松、地塞米松等软膏),避免引发不良反应。

(4)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因为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

【治疗方法】

治疗湿疹的药物有抗组胺类药和镇静剂,如“扑尔敏”、“息斯敏”、和“苯巴比妥”等。对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患者,可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对于急性病人,如果病情严重,也可以使用激素治疗。

外用药物因皮肤损害的不同,用药也各异。急性湿疹有水疱、渗液和糜烂时,可用3%硼酸水、生理盐水等进行湿敷;渗液减少时,外用氧化锌油。

中医治疗本病可分3型辨治。

a.湿重于热型。皮损区轻度潮红,瘙痒较重,抓搔后糜烂渗出较多,伴见纳差,身倦,大便不爽或溏,小便不畅,舌苔白腻或润滑,脉濡缓滑。

治宜化湿清热。可达用防风通圣丸、除湿丸、二妙丸等。

b.脾虚血燥型。病程日久,皮损区粗糙肥厚,瘙痒明显,色泽暗浊,舌淡苔白,肢体较胖大,脉沉缓或沉滑。

治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润肤丸等。

c.热重于湿型。发病急,皮损部位潮红热,轻度肿胀,粟疹成片,水疱密集,糜烂渗液,瘙痒剧烈,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位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可选用龙胆泻肝丸、牛黄清心丸、防风通圣丸等。

【吃出健康】

a.鸡蛋黄

将鸡蛋煮熟,剥去皮,取蛋黄放在铁勺内炒油,每日以蛋黄油涂搽患处2次,连续应用。

b.芹菜

新鲜芹菜300克,洗净,每天当菜吃,吃法不限,要连续用。可以达到清热、化湿、解毒的作用。

c.绿豆粉

绿豆粉炒呈黄色,晾凉,用适量香油,调匀敷患处。清热,祛湿,治湿疹流黄水、皮肤瘙痒、破后流黄水症。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血管反应性皮肤病。对某些物质,如贝类、蟹、虾、草莓、硬果有过敏反应的人最易引发荨麻疹。被蚊、蚤、虱等刺伤,跟蛾、蝶、毛虫及其他植物的接触,或受到寒冷、热气、药剂等刺激而生病。另外,有些人的皮肤在被搔抓之后,暴露在热、冷或阳光中时,也可能发生突起的风疹块。胃肠不良者也容易患此病。

【临床表现】

(1)全身皮肤突然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鲜红色或苍白色团块状隆起,剧烈瘙痒,越抓越多,消退后不留痕迹,每日之内可发作数次。

(2)并发喉头水肿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3)部分病人可伴见腹痛、腹泻。

【医生提示】

(1)唇部及眼睛四周肿胀,应看医生。

(2)避免食用或接触鱼虾、花粉等易引起过敏的东西。

(3)伴有高热或腹痛时,应及早就医,查明是否有严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

(4)应注意排除过敏原。

(5)荨麻疹也可能是某种严重疾病的部分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便是其中的一种。

【治疗方法】

口服扑尔敏、去氯羟嗪、赛庚啶等抗组胺药。或配服维生素C、钙片外涂去炎松软膏、无极膏。

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抗激肽药。

本病在中医中可分以下3型辨治。

a.血虚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重,心烦易怒,口舌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

治宜养血疏风。可选秦艽丸与二至丸或龟苓膏同服。

b.风热型。发病急骤,风团泛发一身,颜色鲜红,自觉灼热,剧烈瘙痒,或伴发热、畏寒,或腹痛,腹泻,遇热皮疹加重,舌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可选防风通圣丸、浮萍丸、银翘解毒丸等。

c.风寒型。皮疹苍白,遇风冷加重,口不渴,小便清,舌淡苔白见润,脉浮紧。

治宜疏散风寒。可选用秦艽丸、通宣理肺丸等。

【吃出健康】

a.归芍荆芥茶

当归、白芍各10克,荆芥7克,水煎代茶。

b.浮萍麻黄茶

浮萍6克,麻黄4克,白藓皮10克,水煎代茶。

c.浮萍香薷饮

浮萍6克,香薷10克,水煎代茶。

d.首乌蒺藜茶

何首乌、白蒺藜各12克,水煎代茶。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主症,发病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好发于颈后及肘窝、两侧、胭窝、尾骶等处。皮疹不甚广泛或仅限于上述部位时,称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皮疹分布广泛,除局限型所涉及的部位外,眼睑、头皮、躯干及四肢均受累时,则称为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性疾病。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为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夏季多发或季节性不明显。

【临床表现】

本病初发时,仅有瘙痒感,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因有阵发性剧痒,患者经常搔抓,丘疹逐渐增多,日久则融合成片,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斑片样皮损边界清楚,边缘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损斑片的数目不定,可单发或泛发周身,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两侧、颈部、肘窝、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见于腰背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皮损仅限于一处或几处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若皮损分布广泛,甚至泛发于全身者,称为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夜晚尤甚,影响睡眠。搔抓后引直血痕及血痂,严重者可继发毛囊炎及淋巴炎。本病为慢性经过,症状时轻时重,治愈后容易复发。

【医生提示】

1.避免搔抓、摩擦,不用肥皂、热水烫洗等方法来止痒,不滥用外用药,不吃海鲜、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

2.解除思想负担,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劳累,生活应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各种不良的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如过度日晒、搔抓、摩擦,或用过热过冷的水清洗。

【治疗方法】

内服抗组胺药和镇静药,如安定5毫克或舒乐安定1毫克,多虑平25毫克,每晚睡前口服。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可用0.25%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限型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可选用去炎松或泼尼松龙,并加入适量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皮下封闭。

外用药物可选用含皮质激素的药水或软膏,如地塞米松煤焦油搽剂、地塞米松丙二醇、肤轻松,各种皮质激素霜剂,5%-10%糠馏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皮炎灵等。

中医治疗方法:

1、苦参50-70克,生地30克,蝉蜕、荆芥、桂枝、丹皮、当归、川芎、甘草各10克,细辛5克,羌活、赤芍各15克,全虫25克,蜈蚣6条。制用法:水煎服。

2苦参、首乌、当归、白芍各15克,生地20克,玉竹、小胡麻、秦艽各9克,炙甘草3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神经性皮炎血虚风燥证。

3、苍耳子15-24克,防风9-12克,乌梢蛇、当归、赤芍、白蒺藜各9-15克,丹皮9克,鸡血藤15-30克,生地、地肤子、白鲜皮各18-30克,蝉衣6-8克。

4、泡参、沙参、白芍、红活麻各30克,白术、茯苓、生地、地骨皮各15克,陈皮、甘草各10克,当归、丹皮、钩藤(后下)各12克,黄芪18克

【吃出健康】

a.取新鲜芹菜60克,洗净切碎,粳米50克洗净,同入砂锅内,加水800毫升,煮至米烂成粥,早晚餐温热服食。

b.鲜姜250克切碎,浸泡于50-60度烧酒500毫升中7日,每日振荡1次,去渣取汁,外涂患处,每日1-2次。

c.独头蒜10克,豆豉20克,精食盐0.5克,米醋2毫升,一同混合后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日敷20-30分钟,隔3日1次。

e.生地黄、地肤子各12克,水煎代茶。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了某些外来物质而发生的一种皮肤急性炎症危害,又称为毒性皮炎。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大致可分为植物性物质、化学物质和动物性物质3种。所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有两种,一种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常由刺激性强烈的物质引起,如强酸、强碱等;另一种是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属皮肤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接触性皮炎症临床往往以急性发病为常见,若刺激物必原发性刺激物,一般在接触后,短者几分钟,迟的数小时内即可发病;如果是致敏物于初次接触,须经4日以上的潜伏期,但再次复发者多在24小时内起病。

皮损惯发于接触致病物质的部位,但遇敏感性增高的病人,也可以涉及到远离接触物的其他部位。由于露出部位是最容易同外界物质接触,故该部也是本好发部位。接触性皮炎病情轻重的程度,损害的形态和范围,主要取决于致病物质的性质、浓度、接触方式和时间以及机体之耐受性或敏感性。若轻症患者,仅仅是红斑、丘疹而已;如病性重者,可呈现水疱、中、大小疱、糜烂、渗出,甚至溃疡坏死。但就皮炎总体而言,本病皮疹较单一,缺乏多形性皮损,即其损害多处于同一时期的皮疹。病变处境清晰可辨,肿胀较显著,在组织疏松处,如眼睑、外阴等部位尤甚。

病人自觉患处瘙痒,且常伴有烧灼感。属原发刺激型接触性皮炎,还可呈疼痛。皮炎剧烈的患者,有时还可发生全身症状,如浑身欠适、发热、畏寒等。

接触性皮炎有自限性,原因去除后,大约两周左右可痊愈。本病无复发倾向,若不再接触原致病物则不复发,但如果长期反复接触致病物质时,可演变成为慢性皮炎而使病变处呈苔藓样变。此外,临床上还能偶见多次接触致病物质后而脱敏。

【医生提示】

(1)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避免同致敏物质的接触,然后进行治疗。

(2)积极调养情志,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3)避免进食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

(4)保护好患部,防止反复感染。

【治疗方法】

a.内服药物

息斯敏,每次1片,每日1次。

扑尔敏或苯海拉明,每次1-2片,每日3次。

维生素C,每次50-100毫克,每日3次。

b.外用药物

3%硼酸溶液,对患部作冷湿敷,每次15分钟,每日2-4次。适用于有明显糜烂、渗液者。

炉甘石洗涤,外涂患部,每日4-6次。

中医治疗此病可分型辨治。

a.风热型

皮疹发生于上部,并可见发热恶寒,疲乏不适,自觉瘙痒。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

荆芥、防风、蝉蜕各9克,苦参、牛蒡子、黄芩各12克,生地黄25克,金银花15克,鱼腥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热象较重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夹湿者,加木通、苍术各9克。

b.湿热型

皮疹发生于下部,并可见发热,口苦,口渴,疲倦乏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各12克,木通9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5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瘙痒较明显者,加蝉蜕9克、白鲜皮12克。

c.气血两燔型

皮疹泛发全身,并见畏寒或寒战,高热,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渴。舌质红绛,苔黄干焦,脉数。

水牛角30-60克(先煎),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黄、土茯苓各3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黄芩、赤芍、栀子、玄参各12克,知母、牡丹皮各9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l剂。

【吃出健康】

a.地榆赤芍饮

生地榆、赤芍各12克,水煎代茶。

b.紫草地丁饮

紫草、地丁草各12克,水煎代茶。

c.公英银花饮

蒲公英、银花各12克,水煎代茶。

皮肤搔痒症

皮肤搔痒症是一种自觉皮肤搔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疾病。皮肤搔痒原因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与某些疾病的影响和外部刺激增发有一定的关系。多发生于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冬季较夏季多见。临床上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皮肤搔痒症,后者多局限在肛门和外阴部。

【临床表现】

(1)剧烈搔痒,可见于全身或局限于肛门、阴囊或女阴部,常在夜间加重。

(2)继发性皮损。因抓挠过度而发生抓痕、血痂,日久可出现湿疹化、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医生提示】

慢性肾功能丧失、肝胆疾患、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异常、风湿热、肠寄生虫病、结核、恶性肿瘤、脑动脉硬化、月经病、病灶感染、药物反应、老年人体内缺钙、烟酒、辛辣食物等,都可成为导致全身性搔痒症的内在因素。

季节性气温变化、化纤皮毛衣着、碱性过强的浴皂以及各种化学物品的接触等外来刺激,亦可导致全身性搔痒症的发生。

多参加体育锻炼,加速皮肤血液循环,保障皮肤的正常营养。适量服用维生素A、B族、叶酸及钙等药物可以预防此病。

【治疗方法】

若单纯为止痒,又要防止嗜睡,则应选用克敏能、息斯敏、斯特林等。若搔痒影响患者的睡眠,则可服用塞更啶、安他乐、酮替芬等,既可止痒又可催眠的药物。为防止此类药产生耐药性,最好能交替使用。

局限性搔痒可用激素局部封闭或维生素B12,苯海拉明行穴位注射。老年性搔痒症应考虑性激素治疗,男性用丙酚睾丸酮或甲基睾丸酮,女性用乙酰雌酚或黄体酮。

外用药物可选用含止痒剂的炉甘石洗剂及激素霜膏等。

中医治疗本病可分以下3型辨治。

a.风湿蕴阻型。病发于夏秋季,因瘙痒抓搔而继发感染,或出现湿疹样变,舌白苔腻,脉濡。

治宜疏风胜湿。选用:除湿丸、秦艽丸、防风通圣丸等。

b.血虚风燥型。老年发病,皮肤干燥、脱屑,有明显抓痕和血痂,舌淡苔白,脉弦。

治宜养血润肤。可选润肤丸、龟苓膏、二至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