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全美最杰出大学篮球教练员"的约翰·伍登说:"成功,就是知道自己已经倾注全力,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最极致的境界。"对于优秀的人来说,成功并非最终的结果,而在于追求卓越的过程。一个永远用最严苛标准要求自己的人才是最优秀的,也才是最让人放心的。
国内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曾回忆道:"1987年,一个与我们公司合作的外资公司的工程师,来拍项目的全景,本来在楼上就可以拍到,但他硬是徒步爬到一座山上才拍。当时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只回答了一句:"回去后董事会成员会向我提问,我要把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才算完成任务,不然就是工作没有做到完美。这位工程师的个人信条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完美才是合格的。"我们在职场中,又何尝不应该像这位工程师一样,不用别人督促,事事追求完美?一个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标准,鞭策自己更上一层楼,才有可能摆脱平庸的桎梏。
虽然,人类永远不能达到完美,但在我们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过程中,那种永争第一的信念会促使我们不断登峰,而我们也会朝着一个又一个胜利奔去。
有信念才会爱拼
对于一个人来说,具有爱拼的信念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困难中坚持,在坚持中成功。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通常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人。面对各种不利,只要有一点点成功的可能,就要永不放弃。
西点人认为:"任何事情只要你认为是正确的,事前切勿顾虑过多,最重要的是,拿出勇气全力冲过去。过分谨慎,反而成不了大事。"纽约华尔街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金融街,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华尔街不是女人待的地方。"可以想见,一名女性想在这里立足之艰辛。但是没有任何金融背景的裔锦声不仅在华尔街立足,还书写了一段华尔街的职场传奇。
刚刚在美国读完中文博士的裔锦声,在找工作时看到舒利文公司的招聘广告:要求求职者商学院毕业;至少有3年的金融专业或银行工作经验;能开辟亚洲地区的业务。
显然,裔锦声没有达到要求,尽管如此,她还是很快整理好个人资料寄给舒利文公司。结果当然是石沉大海。但她还是不停亮剑,每天都给舒利文公司打联系电话,以至于人事部门一听到是她的声音,便想着各种理由婉拒。
最后,她鼓起勇气拨通了舒利文公司总裁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坦言:"我没有商学院的学位,也没有在金融业的工作经验,但我有文学博士学位。文学就是人学,长期的文学熏陶使我善解人意。在获得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我知道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是一个女性,经受了许多困难和歧视,我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变得更加坚强。基于我拥有的这些优点,我将成为公司的财富,而且相信公司也一定会为我提供这个机会,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事情。我很想到你们公司工作,但打了好多次电话都被拒绝了,请您给我一次机会吧。公司聘用我而我没有干好,最多损失几个月的薪水。如果公司认为在我身上投资有风险,那你们可以先不付我薪水呀。"她噼里啪啦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话。
半个小时后,舒利文公司通知她去面试,经过整整7次严格的面试后,舒利文公司拒绝了100多名有金融背景的求职者,录用了她这个对金融一无所知的文学博士。结果大出人们的意料。
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她因业绩突出被破格提升为副总裁,成为该公司创立以来的首位外籍女性高级主管。
后来,裔锦声问舒利文公司总裁为什么最终会聘用她,总裁告诉她,正是她连珠炮似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话感动了他。"因为你是一个不会向生活妥协的人,而我们公司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专业知识可以学习,但永不言败的性格却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你的勇气和信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求职本身。"任何事情都不简单,如果一遇到困难和失败就认输了,撤退了,那么哪里才有成功的希望呢?本田创业的过程,可说尝够了失败的滋味,一次次打击接踵而来,换了别人,可能早被击垮了,但本田却从来没有灰心丧气过。
在"好梦"号摩托车诞生之前,本田公司投入新机械的资金已达45亿日元。一家从家庭式工厂起步的公司如此大胆,至今想起来让人不寒而栗。新机械大量地购入,占了许多资金,但公司却业务不振,连薪水都发不出,实在狼狈不堪。本田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他表情严峻,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研制的"好梦"号摩托车上。试车那天,"好梦"号终于上山了,本田和同事们抱在一起又哭又叫。"好梦"号成功了!这是本田公司的第一辆真正的摩托车,由本田和河岛设计。新车设计出来了,但销路不畅,工人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令本田大为悲愤。但他不是那种能被困难吓倒的人,他战胜悲愤的方法,就是参加在代代木公园举行的摩托车赛,以此来宣传自己的产品。
本田将摩托车开得狂驰如飞,遥遥领先,可是在转弯时却被树木绊倒,人被摔出10多米远。当人们把他送往医院时,他却狂呼道:"放下我!我要赛到底!"这样险象环生的车祸至少发生过四五次,但本田从来没有被吓倒过。
1954年,本田公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自己的摩托车得以参加国际比赛,结果被淘汰出局。
本田又用行动战胜了惨败带来的恐惧。7年以后,本田摩托车终于在罗马大获全胜,囊括了大赛的前5名。本田摩托车在一夜之间名声大噪,订货单源源而来,不到5年,外销金额突破了1亿日元大关。
本田成了媒介宣传的英雄。但他却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那种失败的滋味儿并不好受。失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好受,唯一的区别就是本田即使失败了,也以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继续努力。
《亮剑》中的李云龙更是一个永不言败、宁死不屈的铮铮铁汉。
在李家坡战役中,八路军伤亡惨重,李云龙向386旅旅长陈赓请缨:"师属炮兵营暂时由我指挥,就这点儿要求。拿不下李家坡我也用不着提着头来见你,因为那时我肯定已经躺在山坡上啦。我只能向你保证,我们独立团全团一千多号人绝不会有人活着退出战斗。"这种不服输的敢死队精神,使李云龙的独立团在李家坡之战中大获全胜。
不怕死的人往往不会死,同样,不怕输的人往往也不会输。只有拿出李云龙那样的亮剑精神,才能在职场中克服万难,取得成功。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蒙牛选择的第一个重点市场,不是家门口的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也不是附近的首都北京,而是需要辗转3300公里才能将货送达售点的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在深圳叱咤风云的经销商乌日娜,起步时却不知道"分销"为何物,但她愣是成长为蒙牛经销商中的"三大闯将"之一。我们来听听她本人在接受《蒙牛内幕》作者张治国采访时叙述的酸甜苦辣:1999年4月29日,乌日娜给杨文俊及牛根生打电话,决定开始做牛奶。
那时市场不太好,伊利在深圳没几天就失败了。乌日娜对牛根生说,相信我吧,我一定干好。
5月8日,牛、杨、邓三人拎着十几箱牛奶来到深圳,到(孙先红)先行人广告公司落脚。大家一起在市场上买了各种品牌的牛奶,进行盲测,结果每个人都感觉蒙牛是最好的。大家,充满了信心。
一个月后,乌日娜穿着皮鞋将所有商场走了一遍,一说内蒙古的产品,都不要。说,我们老板就喝澳牛,喝保利,内蒙古的牛奶不喝。
万事开头难,没有促销费,乌日娜自己做T恤衫,登报纸广告,印DM单,穿蒙古袍促销……
沃尔玛当时就要1件小奶,1件大奶。第三次,要了3件。没有送货车,乌日娜就坐公共汽车送,骑自行车送。
一天走十件八件货。第一批10吨牛奶,乌日娜没卖出去。但不想让大家对她失去信心,又进了第二批货,20吨。
困难接踵而至,乌日娜咬牙坚持。由于是先赊货,后付钱,十几个分销商,有两家欠了八九万元,始终没给钱。有个被辞掉的分销商还开车撞乌日娜的房门。
刚开始做促销时缺乏经验,用低工资雇佣的促销员,卷走了货款,住宅小区内做促销丢得更多。7、8月间,深圳下大雨,箱底都开始长毛,又损失了一批货。
但乌日娜没有被困难打倒,她从失败中作总结,找教训,第一年下来,300万的合同,她完成了600万。第二年,合同一下就订了3600万。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听了这样的消息,本来应该在呼市治疗脚疾的乌日娜,当日就赶回了深圳。当时,原先的一批骨干听了这样的合同,都走了,只留下了一个人。
但这一年下来,乌日娜把"天书"做成了"地书",3600万的数字也不是什么神话!
乌日娜用这种"敢死队"式的亮剑精神打开了蒙牛在深圳的市场,将深圳战役演绎成了传奇。
只有不怕苦,不怕累,不妥协,不服输,不放弃,想一切办法完成公司任务的人才能开拓出一条辉煌的事业之路。条件再困难,可以创造条件;希望再渺茫,也能找出许多方法去解决。
有个记者访问一位500强的优秀员工:"为什么你在事业上经历了如此多的艰难和阻力,却从不放弃呢?"这位500强员工答道:"你观察过一个正在凿石的石匠吗?他在石块的同一位置上恐怕已敲过了100次,却毫无动静。但是就在那第101次的时候,石头突然裂成两块。并不是这第101下使石头裂开,而是先前敲的那100下。"拿破仑·希尔发现,他访问过的成功人士都有个共同的特征,在他们成功之前,都遭遇过非常大的险阻。表面上看来,事情是应该罢手了,放弃算了,殊不知此时仅仅差一步就能到达终点了。
水烧到99℃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开,这时候如果你绝望了,不愿意再等待了,那么就很容易在几秒钟的差距里与成功擦肩而过。在绝望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多点耐心,再等待一下,再努力一下。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随后,他就开始全身心地推动这项事业。
前期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建造一条1000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纽芬兰400英里长的电报线路要从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过,所以,要完成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建一条电报线路,还包括建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雷顿角全岛共440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十分浩大。
菲尔德使出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议会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上院仅以一票多数通过。随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就开始了。电缆一头搁在停泊于塞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5英里的时候,它突然被卷到了机器里面,断了。菲尔德不甘心,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铺到200英里长的时候,电流突然中断了,船上的人们在甲板上焦急地踱来踱去,好像死神就要降临一样。就在菲尔德先生即将命令割断电缆、放弃这次试验时,电流突然又神奇地出现,一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样。夜间,船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的铺设也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进行。这时,轮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相信事情一定会有转机。他又订购了700英里的电缆,而且聘请了一位专家,请他设计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发明天才联手才把机器赶制出来。最终,两艘军舰在大西洋上会合了,电缆也接上了头;随后,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结果它们都把电线用完了。两船分开不到3英里,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到了相隔8英里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电缆第三次接上后,铺了200英里,在距离"阿伽门农"号20英尺处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不得不返回爱尔兰海岸。
参与此事的很多人都泄了气,公众舆论也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没有了信心,不愿再投资。这时候,如果不是菲尔德先生坚持,这一项目很可能就此放弃了。菲尔德为此日夜操劳,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决不甘心失败。
于是,又一次尝试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全部电缆铺设完毕,而没有任何中断,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突然电流又中断了。
这时候,除了菲尔德和他的一两个朋友外,几乎没有人不感到绝望。但菲尔德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他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的一次尝试。他们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这次执行铺设任务的是"大东方"号,它缓缓驶向大洋,一路把电缆铺设下去。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60英里电缆线路时,电缆突然又折断了,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作就耽搁了下来,而且一搁就是一年。
好一个菲尔德,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倒他。他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公司,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制造出了一种性能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1866年7月13日,新一次试验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9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不久以后,原先那条落入海底的电缆被打捞上来了,重新接上,一直连到纽芬兰。
人生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不服输的人才有希望。如果你始终在绝望的边缘徘徊,请别放弃,再为自己加一加油,也许就是这最后的临门一脚为你创造了奇迹。
成就来源于坚定的信念
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相反,你若认为连最简单的事也无能为力,那小山对你而言,也会变成不可攀登的高山。
西点人重视荣誉,渴望通过胜利来获得荣誉,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持着西点人追求胜利的脚步。
拿破仑曾指着地图上的一条小路问"如果通过这条路直接穿过去有没有可能"时,那些探寻过的工程师们吞吞吐吐地回答:"可能行的……还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那就前进吧。"身材不高的拿破仑坚定地说,丝毫没有因为工程师的弦外之音而动摇。谁都知道穿过那条道路的难度有多大,在此之前还没有人能够征服这座天然的屏障。
当英国人和奥地利人听到拿破仑想要跨过阿尔卑斯山的消息时,都轻蔑地报以无声的冷笑:"那是一个从未有过任何车轮碾过,也从未有过车轮能够从那儿碾过的地方,更何况他还率领着7万人的军队,拉着笨重的大炮,带着成吨的炮弹和装备,还有大量的战备物资和弹药呢?"然而就当被困的马塞纳将军在热那亚陷于疾困交加的境地时,拿破仑的军队犹如天兵一样出现了。一向认为胜利在望的奥地利人不禁目瞪口呆,军心大乱,他们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不到160米的小个子竟然征服了高不可攀的山峰。
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