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5154900000018

第18章 如何让财富越滚越大——投资中的经济学常识(2)

经济学笔记

在面对疯狂的投机热潮时,完全放弃并非是最合理的选择。你可以在自己能够掌控的水平上,适当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性投入,这也不失为非理性市场中的一种投资策略。

不要因为贪心而成为最大的傻瓜

从大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股市,博傻理论已经广为人知。股票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根本就不在乎股票的理论价格和内在价值,他们购入股票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相信将来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接过烫手的山芋。支持博傻的基础,是投资大众对未来判断的不一致和判断的不同步。对于任何部分或总体消息,总有人过于乐观地估计,也总有人趋向悲观。有人过早采取行动,也有人行动迟缓。这些判断的差异导致整体行为出现差异,并激发市场自身的激励系统,导致博傻现象的出现。这一点,在中国股市表现得相当明显。

许多人在高价位买进股票,等行情上涨到有利可图时迅速卖出,这种操作策略通常被市场称之为傻瓜赢傻瓜,所以只能在股市处于上升的行情中适用。从理论上讲,博傻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博傻策略的依据是高价之上还有高价,低价之下还有低价。其游戏规则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后一棒,都有利可图。做多者有利润可赚,做空者减少损失,只有接到最后一棒者倒霉。

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总会有这么一个人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比如说,你不知道某股票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会花20块钱去买一股呢?因为你预期当你抛出时会有人花更高的价钱来买它。

再比如说艺术品投资,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件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会有其他人愿意花更高的价格从你手中买走它。而投资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准确判断究竟有没有比自己更傻的人出现。只要你不是最傻,就仅仅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人从你手中买走这件艺术品的话,那么,很显然你就是那个冤大头了。

当然,肯定会有人成为最后的接棒者。在1720年,英国股票投机狂潮中就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差点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公司会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有更大的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能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最终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有一天,有一个人去文物市场,有商人向他推销一个钱币,金黄色的,商人说这是金币,要卖100块钱。这个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黄铜,最多只值1块钱。

于是这个人对商人说:“1块钱的东西,100块钱我肯定不会买,但是我愿意以5块钱买下来。”商人看他是识货的,也就不好再捉弄人,最后以5块钱成交。

这个人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你真傻,明知道是1块钱的东西,你花5块钱买下来,那不是傻瓜吗?”这个人说:“是的,我很傻。但是我知道有人比我更傻,我花5块钱买来的东西很快就会有更傻的人以10块钱买走。”

过了几天,果然这个人把这个“金币”以2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净赚15元。

这个人的理论是:自己买贵了无所谓,只要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傻的人就成功了。就如同今天的房市和股市,如果是做头傻那是成功的,做二傻也行,只是别成为最后的接棒者。这正是博傻理论的精确诠释。由此可见这个人至少是个理性的博傻者,所以才能赢。

博傻行为一般可以分成两种,一类是感性博傻,一类是理性博傻。感性博傻在行动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一场博傻游戏,也不清楚游戏的规则和必然结局。而后者则清楚地知道博傻及相关规则,只是相信在当前状况下还会有更多更傻的投资者将介入,因此才投入少量资金赌一把。

理性博傻能够赢利的前提是有更多的傻子来接棒,这就是对大众心理的判断。当投资大众普遍感觉到当前价位已经偏高,需要撤离观望时,市场的高点也就真的来了。

通常来说,每一个投机行为都会有一个最后的接棒者,但谁也不想成为那个人。现实中,那些成为最后接棒者的人往往是贪婪的人。在博弈中,他们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而期待着另一个最后接棒者的出现,结果不小心让自己陷入其中。对财富的贪婪,是人性中抹不掉的一面,同时也是陷入危机的根源。

在澳大利亚,有一片草原,那里的草长得特别肥美,所以那里的羊群发展得特别快。而每当羊群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拼命地跑到队伍的前面。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草原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草原的尽头有一片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一开始,羊们只是为了贪吃一点青草,但为了争夺这一点青草,最后却贪“吃”了自己。

所以说,当贪念开始升起时,别忘了提醒自己,贪念会把你带到悬崖。

在北极圈里,北极熊几乎没有天敌。然而,爱斯基摩人却能轻易地把它们捕获。

原来,北极熊有一个嗜血如命的特性,爱斯基摩人正是利用了它们的这个嗜好。他们把动物的血冻结成冰,中间藏进一把双刃匕首,然后把这种精心制作的冰块扔在雪原上。当北极熊闻到血冰块的气味时,就会迅速赶到并贪婪地舔着血冰块。舔着舔着,北极熊的舌头渐渐麻痹,刀刃划破了它的舌头,鲜血一个劲儿地涌出来,它们也没有丝毫感觉。随着不断地舔下去,刀口越划越深,鲜血越涌越多,最后北极熊因失血过多休克晕厥过去,轻易地落入了爱斯基摩人之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要时刻当心,因为那些可以将你喂饱的,也可以将你喂死。

在股票市场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如果有了贪婪和恐惧,就很难让人赚钱,因为贪婪会导致利润回吐,因为恐惧而买不到便宜的筹码。只有随缘,以平常心来对待,既不会对上涨贪得无厌,也不会对下跌恐惧害怕。人弃我取,人要我予,这样,投资者才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但是目前,国内的投资者大多有两个特点,就是贪婪和恐惧。有的人买了股票,当收益达到10%的时候,他捏着不卖,想再赚一些,等收益达到20%的时候,他还是捏着不卖,然后一场震荡来临,不但将收益全部还了回去,连本金都损失了。

所以说,在资本市场中,绝对不能太贪心。因为,贪婪是博傻的大忌。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要觉得一个产品稳赚不赔,就全部投入,这样会让你承担的风险变得很大,超出你的能力。而且,千万不要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否则,为了获得再多一点的利益,你很有可能错过最好的卖出时机。

经济学笔记

要博傻,但不做最傻,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到底还有没有更多更傻的人并不容易判断,一不留神,理性博傻者就容易成为最傻者。所以,要参与博傻,必须对市场的大众心理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不想成为最大的笨蛋,一定要记得适可而止,不要贪婪。

为什么要把鸡蛋分着放

所有用来投资的钱,我该怎么分配?这是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在经济学上的定义是: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通俗一点讲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放到哪个地方会产生更大的用处和利润。

关于这一问题,在投资领域中有一个最着名的比喻——鸡蛋和篮子。它来源于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马克维茨。马克维茨的意思是:把你的财产看成是一筐鸡蛋,然后决定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一个篮子,另一个篮子……万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如果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赚则大赚,亏则全亏。如果赚了当然是好事,一旦亏了,大多数普通人是承受不了的,那将是血本无归的。

绝大部分人都支持马克维茨,大家认为关注单个投资远不及监控投资组合的总体回报来得重要。如果你有很多项投资,你就会看到它们的表现差别很大。比如这只股票表现不佳,而另一只股票则表现出色。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主要目的是使你的投资分布在不同的资产上,以减少总体收益所面临的风险。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股神巴菲特就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因为他觉得,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少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次数多的要高。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的子女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更结实一些一样。

那么,你究竟该怎么做呢?该不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呢?

这要看你自己了。如果你对这个大机会绝对自信,并致力于大捞一笔,而且鸡蛋全碎了也不会让你一蹶不振,你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但如果你只是个投资新手,不能做出完全精准的判断,你只是希望冒最小的险获得最大的收益,那么,就把鸡蛋多放在几个篮子中吧,因为这种方法适合稳健的你。

在理财方面,比尔·盖茨的秘诀也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对微软公司前途的信心使盖茨仍然把财富的绝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但精明的他也会在好的价位适当地套现一些股票。如早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他就开始分散投资了。他在1995年建立的一家投资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价值1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入了收入稳定的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库券。

投资者购买股票,总是希望能在未来获得投资报酬。但是由于股价波动不停,无法事先准确预料,同时股份公司能否获利并派发股利也是不确定的,因此,投资者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可能获利,二是可能亏本。这就产生了投资风险。

股票投资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单一持股就更限制了投资的灵活性和多元化,让风险变得更加无法控制。所以,要进行多元化投资,也就是说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需要明白的是,不管把鸡蛋放在多少个篮子里,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不可能有万无一失的把握。但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一些风险。但是,该把鸡蛋放在多少个篮子里才能最大化地消除风险呢?

在权威的金融学着作中,教授们用统计学的标准差来衡量股价的波动性,以此来判定风险的大小。他们通过计算得出,持有单只股票的投资组合的标准差高达49.2%,意味着这个投资组合较市场的平均股价会有上下近100%的巨大波动。但如果将股票数量扩充到20只,标准差会降到19.2%。更有趣的发现是,如果将股票数量从20只增加到1000只,投资组合的风险仅会比持有20只股票时的风险下降0.8%。所以说,持有20只股票一般就是最佳的多元化持股数量,可以实现最佳的多元化投资效果。

但是事实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理论其实更适合资金量巨大、有研究实力保障的机构投资者。对于我们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同时照顾20只股票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尤其是这20只股票还要分散到不同行业、不同特质的股票上,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每一位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当前的形势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另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不仅仅是说你只能购买不同公司的股票,还有另外许多做法也许你并不知道。一般来说,分散投资风险的做法,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

(1)购买不同的股票。握有几家公司的股票,比只盯住一家公司投资,其风险程度可大为减小,收益状况相对满意。

(2)分期购买股票。在购买股票的时间上要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因为股票的波动有特有的周期性,时好时坏。若在某一时刻一次性购入太多的同类股票,风险就会增大,很可能因股市不景气而久无收获,甚至造成损失。

通常的做法一是平均购买法,即股价下跌时分批买进,股价上涨时分批卖出,这就不至于因一次卖出或买进后股价又呈大幅波动而受损失,同时也可为下一步的投资计划提供充裕时间。二是定期购买法,即在正确摸准行情、预测前景的情况下,可采取按季或按月分次购买股票的方法。采用此法,投资者就应坚定信心,不为旁言所动。

(3)不同区域投资法。购买不同地区的股票,有条件的还可参与国际的股票投资。一般来说,各地的股市虽有内在联系,但各地股价却又自成体系,这取决于组成各个股票市场的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由于经营状况良好与否不可能整齐划一,这就为投资者获得不同的股利提供了前提条件。

如果只在一个地区投资,很可能因该地股市的震荡而承担太大风险。所以分散投资于各个不同的地区,就可以在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中获得相对收益。

(4)均衡购买股票。投资者对市场活跃的股票和相对不活跃的股票采取分散投资的方法,每种都买进一些。在股票种类上的分散投资,一来可以稳定地获得相对收益,二来也可以通过两种股票股利的互补,相得益彰。

总的说来,之所以要把鸡蛋分着放,就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当然,采取分散投资方式时,应客观地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对信息与行情的分析能力以及能否承受较大的工作量等,从而决定是否是属于自己的最佳选择。

要知道,实际上有些投资行为本身就代表着不同的市场判断。比如,你想投资美金,说明你预期美元会升值,但你又想同时投资黄金,而黄金的国际价格与美元走势往往是相反波动的。如果你选择这样的理财组合,本身就自相矛盾,但同时也意味着不会全盘皆输。如何取舍,还需要自己审慎决定。

经济学笔记

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事无定论,任何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要想均衡地应对股票市场固有的高风险和收益性以及流动性,作为投资者,就尽量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把短期波动融入市场循环中考虑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在一般情况下,股票市场和经济的走势都是有路径依赖的。实体经济总是在去库存与加库存之间循环,金融市场总是在去杠杆和加杠杆之间反复,影响市场短期波动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导致了短期市场具有不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