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5154900000017

第17章 如何让财富越滚越大——投资中的经济学常识(1)

想让财富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就离不开投资,而与投资紧紧相伴的就是风险,它无处不在而且不能完全规避。在过去的经济形态下,人们也许可以不冒险,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但未来的世界变化多端,财富重新分配的进程也必然会加快。面对多变的投资环境,不冒险反而需要承担最大的风险。所以,首先应摒除害怕风险、害怕投资的心理,然后用学到的经济学常识来尽可能规避风险,这才是应该采取的做法。

投机,博傻的经典游戏

着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了能够从事学术研究,解决金钱的困扰,曾出外讲课以赚取课时费。但课时费的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他在1919年8月借了几千英镑去做远期外汇这种投机生意。

仅仅4个月的时间,凯恩斯净赚1万多英镑,这相当于他讲课10年的收入。但3个月之后,凯恩斯把赚到的利润和借来的本金输了个精光。7个月后,凯恩斯又开始涉足棉花期货交易,并再次大获成功。

凯恩斯把期货品种几乎做了个遍,而且还涉足股票。到1937年他因病而“金盆洗手”的时候,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

与一般的赌徒不同,作为经济学家的凯恩斯在这场投机的生意中,除了赚取可观的利润之外,最大也是最有益的收获是发现了“笨蛋理论”,也有人将其称为“博傻理论”。关于这个理论,凯恩斯曾举过这样一个从100张女人的照片中选出最漂亮的脸的例子。

在这个例子中,人们的行为是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猜测的基础上,而并非是其真实想法。

凯恩斯说,专业投资大约可以比作报纸举办的比赛,这些比赛就好比让读者从100张女人的照片中选出6张最漂亮的面孔,谁的答案最接近全体读者作为一个整体得出的平均答案,谁就能获奖。因此,每个参加者必须挑选的并非是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面孔,而是他认为最能吸引其他参加者注意力的面孔。而其他参加者也正以同样的方式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要选的不是根据个人最佳判断确定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甚至也不是一般人的意见认为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我们必须做出第三种选择,也就是运用我们的智慧预计一般人的意见,认为一般人的意见应该是什么……这与谁是最漂亮的女人无关,你关心的是怎样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又或是其他人认为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

生活中有许多例子与这个例子是相通的。比如“十佳运动员”的评选,在这些投票当中,对每个投票者的激励是:他如果“正确地”选中某些人,不仅要选中10个人,而且顺序也要正确,那么投票者将获得某种奖励。但是,如何才能选中“正确的”人选呢?有“正确的”人选吗?得票多的就是正确的吗?或者严格地说,得票最多的是第一名,得票次之的是第二名,等等。因此,关键是猜测别人的想法,猜对了你就能获胜,猜错了则不能获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正确与否,或者谁应该选上、谁不应该选上的问题,而是投票的人相互猜测的结果。

“博傻理论”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而投机者信奉的无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论。

你已经看到了,博傻理论本身就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投机行为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博傻与投机的关系密不可分。事实上,投机,正是博傻的经典游戏。

博傻当然可以给人带来财富,在各个领域都不乏依靠博傻理论投机致富的生动例子:

小王在金银币收藏圈中混迹10余年,收藏既是他的业余爱好,也是他的一种投资手段。刚入收藏界时,他也跟风炒作,亏损很大,后来他渐渐地学会了“博傻”,从而获利颇丰。

1998年,金银币市场大幅缩水,当时的98版熊猫金币受其连累,销量极差,投资者都回避它。但是他隐约觉察到以年销量为实际发行量的发行方式会使其自然成为量少品种,在熊猫系列中产生瓶颈作用。果然,一年后,98版熊猫金币开始升值。小王凭着逆向思维,敏锐地发掘了这匹黑马,攫取了第一桶金。

2003年,开光佛指舍利金币由于大量的宣传和市场的热炒氛围,半个月内就翻了两番,跟风炒作者很多,小王也购进了30万元的金币。但是很快他就察觉到该金币并没有沉淀,绝大多数都是炒作筹码。当中小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跟进时,小王果断地全部平仓。不少同行都对他的动作迷惑不解,但小王坚定信心,自嘲就是去“博傻”。两个月后,开光佛指舍利金币大幅下跌,小王最终避免了损失。

当金银币市况不太好时,不少投资者又开始大量抛售手中的藏品,但是小王却又开始逆向操作了,他全仓吃进了不少金银币。因为他判断油价肯定会推动金价上涨,而距金价越近的金币上涨空间也会越大,况且下半年礼品消费趋旺,哪有不升的道理?小王的这一操作手法,又让他短线获利翻番。

总结自己的收藏历程,小王感叹地说:“这年头谁都不傻,敢于去博傻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他这种利用博傻理论的投机行为,前提是对自己做的事情了解,而不是盲目。要想和他一样在投机中获益,首先要有敏锐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否则难以保证能够全身而退。在投机市场中,如果没有较大的把握,最好还是谨慎一些。

巴菲特说过:“成功投资的第一条要诀是不要亏钱,第二条是别忘了第一条。”但市场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很多人早将这一忠告抛到了九霄云外。看着低价的ST股天天涨停,谁还管公司亏不亏损、是否有退市风险,只要上冲涨停就敢买进。以赌徒心理妄想博取暴利,最终却落得巨亏的下场。

不错,市场很多时候都不能用常理去推测。而当人心狂热的时候,什么理智都会被抛到脑后,单凭理智有时候可能会失去时机赚不到钱,但是一旦市场到了大家都去博傻之时,却是行情最危险之机。投资者丧失了理智,只靠冲动与本能做买卖,并且毫无节制、毫无分析地进入市场,甚至透支博傻,一旦市场崩溃,这些博傻的投机者就是第一批被淘汰出局的人,是损失最惨重的市场牺牲品。

成功的投资人早已告诫过我们:在股市中,不是比谁赚得快,而是看谁活得久。毕竟,市场不会永远上升,当沉醉于获利,赚钱越来越多,做着股价日日上升的美梦时,还是应该保持一点冷静和理智。要知道,有时即使错失机会也胜过一次意外而永远不能翻本之恨。所以,大家对已经升得毫无节制的股市或者股价飙升的一些个股,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要投资理财,博傻不是不可以,但要明白只有足够聪明的人才能够全身而退。

投资是轻松的,但也是最难做到的。投资就意味着你必须有很高的宏观和微观分析能力,投资者还要懂很多东西,必须是比较理性的。事实上,真正的投资者很少。简单地说,投资是一样东西值1元钱,我要在0.7元时买入,等到高估时候,也就是在2元左右卖出。投机是,只要这东西会涨到4元,我不管它值1元还是2元,哪怕是2.5元都会买进,只要会涨到4元。

在资本市场上,投机行为很普遍。投机气氛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有相当多的投机者都不是很理性,有时甚至就是疯狂赌博。对业余投资者而言,这种博傻带来的利润不太容易把握,但对于职业投资者而言,应该尝试着利用这种市场氛围,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理性博傻。

任何时期都有优秀的企业产生,股票市场总有价值投资的地盘。但是,任何时期都有企业破产的可能,大多数企业不能满足股票市场的欲望。这一点,每一个渴望在投资、投机行为中获利的人都要明白。

经济学笔记

理性假设告诉我们,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是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但事实上人们对预期结果的判断也常常自相矛盾。人们普遍有一种赌博的倾向。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决策,其行为常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过度依赖舆论,而在每次泡沫破裂的时候,他们往往也成为最大的牺牲者。

永远的“郁金香现象”

有一种美丽的花卉,曾经给人们带来过狂喜,也带来过灾难。在世界经济史上,这种美丽的花卉带来的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人们难以想象,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机狂潮是由一种小小的植物引发的。这一投机事件使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而被载入史册,它也是迄今为止证券交易中极为罕见的一例。经济学上特有的名词“郁金香现象”便由此而出。

郁金香是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小亚细亚,在当地极为普通。每逢初春乍暖还寒时,郁金香就含苞待放,非常漂亮。

17世纪的荷兰社会是培育投机者的温床。人们的赌博和投机欲望相当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因此,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最后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致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效仿,疯狂地抢购郁金香球茎。起初,球茎商人只是大量囤积以待价格上涨时抛出,随着投机行为的发展,一大批投机者趁机大炒郁金香。一时间,郁金香迅速膨胀为虚幻的价值符号,令千万人为之疯狂。

郁金香在培植过程中,常受到一种名为“花叶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袭。病毒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或“火焰”,荷兰人极其珍视这些被称之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茎。

“花叶病”促使人们更疯狂地进行投机。不久,公众一致的鉴别标准就成为:“一个球茎越古怪,其价格就越高!”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猛涨,价格越高,购买者越多。欧洲各国的投机商纷纷聚集荷兰,加入了这一投机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来不怎么值钱的郁金香,价格竟然飙升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就连长在地里的肉眼看不见的球茎都几经转手交易。

在这场举国疯狂的投机热潮中,不少人认为“没有郁金香的富翁就不算真正的富有”。有的人竟宁愿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种头。

所有的投机狂热行为有着一样的规律——价格的上扬促使众多投机者介入,价格长时间的居高不下又促使众多投机者谨慎行事。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

一时间,郁金香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宛如断崖上滑落的枯枝,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不会无理由下跌,让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个星期后,一支郁金香的价格,其售价不过是一只普通洋葱的价格。

千万人为之悲泣。一夜之间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了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

暴涨必有暴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是无法阻挡的。下跌狂潮刚过,市民们怨声载道,极力搜寻替罪羊,却极力回避全国上下群体无理智的投机这一事实。人们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签订合同要以高价购买的商人全部拒绝履行承诺,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们依照合同办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干预某些具体的经济行为外,是决不能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法官无可奈何地声称,郁金香投机狂潮实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的人,而今又在为乍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恸哭了。宛如一场噩梦,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世界投机狂潮的始作俑者为自己的狂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荷兰经济的繁荣昙花一现,从此走向衰落。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叶,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郁金香依然是郁金香,荷兰却自此从世界头号帝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从此一蹶不振。而“郁金香现象”则成了经济活动特别是股票市场上投机造成股价暴涨暴跌的代名词,永远载入世界经济发展史。

那么,这一惨痛的教训是不是让人们学乖了呢?当然没有。人性的贪婪使得“郁金香现象”一再重演,成为永远的郁金香泡沫。它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根据经济规律,价格不能过多地偏离价值。当某样商品的价格被市场炒到明显违背价值规律的地步时,就已经孕育了巨大的风险。因为在一个逐渐丧失理性的市场,疯涨的价格已经背离了其价值。泡沫迟早是要破的,可是在失去理性的市场面前,人们总是也随之失去理性,不管是赚到的、没赚到的,赚少的、赚多的,都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在这块大蛋糕上多分一份。市场就在这种非理性中走向崩溃,最后受到波及的,往往是没来得及退出的普通投资者。

在证券市场中,正是由于各方的不断买卖,让股票的价格可以一路上涨,彼此都可以不断从中获益。这是由于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其中交易的货币不断增加而造成的。

由于每次交易都能有优厚的回报,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钱去炒股票。这样下去有可能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因为随着参加交易的人不断获利,消费也大幅扩大,将刺激经济繁荣,而经济繁荣又反过来推高股市,从而使股价一路上升。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一句话:“人们试图通过信用扩张降低利率时,便造成繁荣与衰退的循环。”繁荣和衰退的不断循环,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

在股市中,当股票价格不断在交易中被拉高,终究会有一天由于价格完全脱离价值或者企业本身的问题而崩盘。即使没有以上问题,货币供应是有限的,最后总会随着股价不断提高而难以为继。到时候由于交易中的资金量已经越滚越大,崩盘中引起的亏损也是不可想象的。而且,首先亏损的是散户,因为他们最晚察觉到崩盘。其次是股票型基金,结果亏的还是散户的钱。

“投资要用大脑,而不用腺体。”是巴菲特的名言。大脑要做的是判断企业的经营前景和大众心理趋向,而腺体只会让人按照本能去做事。巴菲特也不是百分之百地拒绝市场炒作,只不过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鞋之前,绝不会脱去脚上现有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