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挑剔的人品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说起芬兰,第一个反应大概就是想起诺基亚手机。此外。对这个北欧小国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印象。其实,不仅仅中国人如此,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如此。
从世界地图上看,芬兰共和国酷似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伫立在波罗地海之滨。她的裙下是碧波荡漾的海湾,首都赫尔辛基镶嵌在裙边。无论夏日海碧天蓝,还是冬季流冰遍浮,这个欧洲最北端的小国总是显得恬静安宁、清新洁净,因而赢得了“波罗地海的女儿”之关称。芬兰是全世界最早给予妇女全面政治选举权的国家。1906年,芬兰妇女就获得了投票权和议会选举权,并从此极大影响着芬兰的政治生活。
芬兰是一个历史命运悲惨的国家,18世纪前由瑞典人统治,之后又被俄罗斯控制。1917年经过惨烈的战争,芬兰好不容易获得了独立。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不幸和德国人站在一边〔为换取它的粮食),成为同盟国的敌人。1945年后终于成为中立国。但或许因为它没有北欧维京民族的传奇血统,这个地处北欧的小国始终在世界上狱默无闻。只有在冷战时代,好莱坞要拍间谍电影时才会想到赫尔辛基。因为它的石板街道、东正教的尖顶教堂和郁冷的极地天光。像极了克格勃(KGB,前苏联特工组织〕出没的莫斯科。
“芬兰是1917年由前苏联独立出来的国家。在20世纪初两国还在打仗,虽然现在两国关系十分友好,但由于苏联的瓦解。芬兰经济受了很大的创伤。芬兰的历史很短,在北京,一个门墩的历史说不定都比它年代长。”这是一个中国游客对芬兰的描述。
就是在这个美丽而浪漫的国家里,1943年12月24日圣诞前夜,塔里娅·哈洛宁诞生了,这个圣诞老人带来的“礼物”却过早地感受到家庭的不幸,在她两岁时父母离异,做家庭服务工的母亲再嫁。据她回忆,含辛茹苦拉扯她长大的母亲留给她最深的教诲就是要真诚。因生就一头与众不同的红发和口齿不清,她从小经常受到同伴们的奚落和嘲弄,这种痛苦的经历使得她成人后悲天悯人,总是同情弱者。她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而母亲则是一个劳工组织的购货干事。同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地方的情形相似,当时的芬兰工人属于社会的底层。生存状况不佳。“我母亲总是和我讨论关于工人们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哈洛宁回忆鱼年时提到。小时候的她耳濡目染、并亲身体验许多有关于人们生活贫苦、困顿和没有不平等的状况。
与此同时,工人为争取权利和平等而进行斗争运动,也让哈洛宁从小就生活在一种努力改变现状的激进氛围中。小哈洛宁立下志向,要获得教育并帮助工人通过获得系统的教育来提升自我的价值和能力,再用自身具备的价值和能力来帮助工人阶级争取权利、改善生存状况。她的抱负得到了父亲的强力支持,虽然不能为女儿提供优裕的生活环境,但是这位建筑工人始终坚信教育对于女儿成长的重要性,即使这一观念在20世纪50年代卡尔里奥这样的工人社区里尚属稀罕。
1962年,哈格宁如愿进入了赫尔辛基大学攻读法律。在学校里,她曾经多次参加学生抗议活动,是个激进主义分子。而儿时的“帮助工人改变生存状况”的志向也伴随着学识的增长逐渐丰富和立体起来,她对于涉及到人权、民主、公民权利的相关社会事务都充满强烈的激清和浓厚的兴趣。追求和争取整个社会的公正平等是她的信念。
在1968年获得法律硕士学位后,为了延续自己在社会公共事上的热情和兴趣,哈洛宁为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全国学生联合会里担任组织和外联秘书。也因为有这个从业经历,再加上自己的法学背景,一年后,她获得了在芬兰贸易协会中央组担任法律事务顾问的机会。
1971年,她加入了芬兰第一大党—-社会民主党。并开始负责党内的一些事务和行政工作。“积极”、“热情”、“肯干”,这是哈洛宁党内同事评价她工作时最常用到的形容词。并且,她做事十分认真,主张:“如果你要做事,就要把它做好”。即使是在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后,哈洛宁对工作要求的严格和精确也是出了名的。哈洛宁如此的工作风格和奉献,让她在与当时的总理社会民主党人苏萨接触的过程中得到了赏识。1974年,由于苏萨的提名,哈格宁进入国家议会担任秘书,步入了芬兰政治舞台的中心地带。她政治职业生涯也由此正式开启。
1979年。由于担任秘书期间的出色工作业绩,社会民主党内部提名哈洛宁代表卡尔里奥区竞选国会议员。而哈洛宁也不负众望,赢得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竞选,确立了自己在国家议会中的席位。并且由此开始。哈洛宁连续担任了五届国会议员,一直到她当选总统的前一天。担任议员期间。哈洛宁充分发挥自己的法律专长,联合其他议员提交了许多改进和完善现有法律体系的议案。在很好完成议员本职工作的同时,她主动承担起议会中其他的多项职责,先后担任了国会的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席、法律事务委员会副主席、总务委员会生席。同时,她还是赫尔辛基市参议院议员。在国会成功担当多项职责的哈洛宁,给所有的社会民主党人和会成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不仅是一个积极肯于的政治职业人,还是一位聪明敏捷的立法者,大家对她赏识有加。
1983年,她被社会民主党和议会选派进入国家政府内阁。至此,使她有机会服务了3届内阁,并且拥有芬兰女政治家历史上最富有众多“第一”部长的经历。1987年,她被提升为社会事务部部长,在芬兰这个拥有最广泛福利系统的国家里,送是个至关重要的内阁职位。3年后,她成为芬兰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司法部长。1995年,她又被任命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外交部长。在出任外长的同时,她还在欧盟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首先是1991年到1995年在欧洲议会联盟和部长里任芬兰代表团的副团长,接着还代表芬兰第一次担当了欧盟轮值主席。
劳工阶级出身的哈洛宁自从政以来一直是坚定的左派。坚持为平民代言。坚决主张维护现行向制度。被舆论认为是个“社会主义者”。在叱咤风云的政坛上,哈洛宁上升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她的政治理念却始终坚持不变。哈洛宁参加总统选举时的竞选主题也是加强社会的福利建设、加强社会的民主公正。她声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北欧的社会福利思想。但我认为它是正确的”。
执政后,在国内事务的处理上,她主张继续巩固传统的福利社会建设、实行充分就业和公平分配。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她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注重发展高薪技术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对于实行财产公平合理的分配,她的最重要目的就是防止贫富两极分化。此外,哈洛宁也一直保持对人权和少数民族问题的关注。环境也是她关注的问题之一。
回顾这位女总统几年执政经历,舆论普遍认为。哈洛宁的角色似乎并不像是一个象征权力的国家领导人,而更像是人民情绪的释放者。她的言行处处都体现着她对本国人民在社会保障和生活状态、还有对贫困人口命运的强烈关注。福利、人权和平等,在这位国家最高
领导人的执政过程中被反复地强调。建立真正民生、公正和法治的社会是哈洛宁始终的核心理念,她也为此一直努力实践着。她说:“我将为我一生奉行的价值观而奋斗!”
政治女强人
在哈洛宁颇为顺利的政治生涯中,有两个人对她影响很大,前总理卡莱维,索尔萨和现任社会民主党主席、总理帕沃。利波宁。索尔萨于1974年慧眼识中哈洛宁为他的议会私人秘书,悉心地对她言传身教,成为她游弋宦海的领路人,80年代末又力荐她成为哈里·霍尔克里政府的部长。利波宁总理力排众议提拔她做自己政府的外交部长,这使当时的社会民主党主席佩尔蒂·帕西奥十分恼火。但是利波宁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没有看走眼。
哈洛宁当选总统。其中可圈可点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她出众的外交才能。在民众心目中,总统是一个要求具有很强外交能力的职位,在这方面。选民们认为哈洛宁比她的竞争对手更具有潜质:“担当外交部长时,她的工作很出色。”
1995年,在哈洛宁被任命为芬兰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部长时,公众一度哗然,很多人认为女性不适合承担如此重任。可是,后来事实证明,这位由议会和内阁精心挑选出来的女外长。具有合适并超越这个职位的许多优点。
在哈洛宁出任外长期间。正是芬兰加入欧盟的头几年。她坚持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欧盟的扩大化。在她的努力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芬兰就成功地实施了回归西方的外交政策,比瑞典等北欧国家更早找到了自己在欧洲的位置。并且,哈洛宁很好抓住了芬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特殊机遇,倡导并实践着对国际热点的积极参与,为芬兰赢得了“小国办大事”的美誉。因为她的能动作用,在这段时间里,不仅芬兰争取到了在世界事务上更多的发言权,哈洛宁也得以施展自己和平的外交主张和独立自主的政治风格。
哈洛宁出任外交部长以来,正是芬兰加入欧盟的头几年,她原来对加入欧盟态度冷淡,现在成了欧盟的积极支持者。在她的主持下,芬兰采取的紧靠欧盟、密切与欧盟大国关系、拉拢俄罗斯参加欧洲建设进程、不断加强与美国及北约的关系、同时注重与中国等国发展友好关系等举措“左右逢源,频频得分”。在很短的时间内,芬兰成功地实施了回归西方的外交政策,比瑞典等北欧国家更早地找到了自己在欧盟的位置,身为外交部长,哈洛宁功不可没。
1999年,世纪之交的世界局势复杂多变。而就在下半年,芬兰担任欧m轮值主席国,对世界事务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主政外交的哈济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为了更好地完成轮值主席国的任务,花了很大的心思,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这一年的上半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人权为接口,发动科索沃战争,对南联盟狂轰滥炸。芬兰总统阿赫蒂萨甲积极支持北约的行动,并穿梭于交战双方进行调解。而身为外长的哈洛宁却坚持和平主义立场,反对使用武力解决民族冲突,对北约干涉南联盟内部事务、对南实施军事打击持怀疑态度。哈洛宁的这种刻意与北约保持距离的态度,使人们感到她是一位有卞见而不盲从的政治家。
哈洛宁办外交很有魄力,她不仅在国际事务中敢于持不同意见,而且积极参与世界热点问题的解决。俄罗斯是芬兰强大的邻国,历史上曾统治芬兰达数个世纪。至今许多芬兰人仍对俄罗斯心存疑惧,敬而远之。1999年9月,俄罗斯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出兵打击车臣武装分子。看到车臣平民因战争流离失所,哈洛宁即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联合国关注车臣人权状况,在冬季到来之前尽快将救助物资运抵难民手中。为维护车臣难民的人权,解决难民的生活困难,哈洛宁还亲自前往车臣难民营探视,并与俄领导人会谈,敦促俄尽快政治解决冲突。
中东问题一直是世界的热点问题,插身该地区事务、进行外交斡旋的历来都是美、俄、法等大国,哈洛宁虽为小国外长,并不顾忌这些,意欲有所作为。为推动叙以和谈,哈洛宁出访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中东国家,与各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就中东地区的最新局势以及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交换看法。
她能干、幽默、办事效率高,并且在各种媒体上频频露脸,而伴她左右的经常是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欧盟“外交部长”索拉纳等欧洲风云人物,这让更多的国内民众认识了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哈洛宁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欧盟内为芬兰争了不少光。提高了芬兰的国际地位。红头发的女外长哈洛宁因此被认为是芬兰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影响的政治家之一。
60年代时,年轻气盛的哈洛宁政治观点十分激进,曾参加一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实行共产主义制度的组织,如芬兰—尼加拉瓜社团。1940年苏联解体后,欧洲大批激进主义者纷纷转为亲西方的温和主义者,哈洛宁的政治观点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转变为一名温和的社民党人。在对外关系方面,表示支持芬兰现行的外交路线,坚持芬兰军事不结盟政策,谋求积极参与欧盟事务,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盟扩大。在国内政策方面,认为为了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充分就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素质。出于女性独有的体验,她十分关注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率团出席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时,哈洛宁就曾强调各国政府在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的同时,要致力于保障“真正的平等”。她说,实现男女平等,要特别注意妇女中的“脆弱群体”,如在民族、语言和宗教信仰方面居于少数的妇女以及上著民族、难民和残疾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她上张实行财富公平合理的分配,防止贫富两极分化。政治观点的转变,使哈洛宁得以进入社民党主流,也使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3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在外交事务上有不俗表现的哈洛宁成为最受选民欢迎的社民党人,同时,也被党内人士视为该党最佳总统候选人。哈洛宁声望的提高,使同属社民党且想谋求连任的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犹豫再三,望而却步,不得不在该党确定的最后报名期限4月底之前放弃竞选。尽管阿赫蒂萨里在此后的科索沃危机调停中威望大增,又动了谋求连任的念头,但要参加党内总统竞选为时已晚。于是哈洛宁在没有强手竞争的情况顺利通过初选,被社民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