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端女性: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5153100000039

第39章 加拿大女总督米歇尔·让:知名主播的政治生活(2)

2005年9月27日上午,米夏埃尔·让在渥太华国会山举行了就职典礼,包括众议院和参议院议员在内的800多位嘉宾出席了这次典礼,其中还有米夏埃尔·让6岁的小女儿。在典礼上,加总理马丁称赞米夏埃尔·让具有加拿大人的杰出品质:尊重所有的文化、所有的种族和所有的宗教。

米夏埃尔·让上演的新总督“处女秀”不负众望,用真诚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赢得了满堂喝彩。“我很激动,作为新总督,我们需要的是团结,需要的是齐心协力。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伤口,只注意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永远记住,我们都是加拿大人!”说到动情处,米歇尔不禁落泪。

米歇尔感慨地说:“我走了很长的路,最后终于成功了!”她的感慨源于她苦难的童年。回忆起童年的时光,米歇尔不禁热泪盈眶,她说:“残忍的专制,一直在折磨着我的父亲。他不能找到正常的工作,只能靠出卖体力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因为穷,我和家人都备受歧视。被逼无奈,穷途末路的父亲只好带着一家人来到加拿大,开始崭新的生活。”

讲到这些,米歇尔有些哽咽,而坐在台下的她的家人也不禁感伤落泪。情绪稍事平定后,米歇尔接着说:“加拿大是一个给人希望的国家,直到现在我的父亲还经常对我说,当年他选择来这里是正确的。”

米歇尔将出任总督的消息一经宣布,加拿大上下就掀起了一股“让旋风”,各路媒体对她的旧闻新事做了大量的报道。很多人认为,米歇尔代表着“加拿大新的一代”,一个智慧优雅的,从事公共传媒工作的女性,又是少数族裔,这更能体现加拿大尊重多元文化的特点。

米歇尔在CBC电台的同事林尼·佩西说,米歇尔能成为总督,对于他们这样的移民有着重大意义。

加拿大君主制度研究专家保罗·贝诺说:“这显然是个非常令人激动的任命。她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而且拥有很多年轻的观众。”

自由党参议员戴维·史密斯表示:“加拿大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国家,这项任命代表着加拿大的精神和社会的开放性。我希望年轻人能充分了解她,她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9月27日,他们专程乘公共汽车来到渥太华的国会山前,亲眼观摩就职典礼,表现对米歇尔的支持。很多没有赶到现场的人则选择听收音机里的现场直播,分享他们的喜悦与骄傲。

《多伦多星报》当天的评论文章中,一向“刻薄”的专栏作家尚塔尔·埃贝尔对米歇尔也不吝赞美。“米歇尔在魁北克这么多年来,能赢得那么多追随者,而树敌那么少,实在情有可原。这位总督看来很难米歇尔人讨厌,也很难让人拒绝。”她认为,米歇尔的魅力源于她“成功地树立了一个爱国的加拿大人形象,同时又避免对魁北克那些支持她任命的民族主义者们表现谄媚,展示了很精妙的平衡技巧”。

荣任加拿大总督后,伍冰枝除了享有免税的九万八千加元的年薪外,还可以使用有私人司机的名贵座驾与私人保镖,甚至可使用政府的专用飞机和雇用一帮员工。况且加拿大是未经革命即走向民主的国家,未来政体走向仍会走温和路线,虽然屡屡地成为“共和派”的箭靶子,但总督不会有“末代总督”之虞。如此看来,这倒是份轻松而人人称羡的工作,但总督也有难念的经,从过去几任总督卸任后的心声,多少可感觉出他们“有志难伸”之苦。

总督每天要做的就是参加应接不暇的颁奖、剪彩等活动。总理虽然每周例行一次向总督作汇报,倘总督有个人意见,恐对总理无多大影响力。加拿大人习惯他们的总督对外言论谨守中立,不过这种不论“说太多”或“说错话”都会被指责的日子,也实在不好受。难怪前总督伍冰枝私下叹道:“干我这工作就是成天说些毫无新意的陈腔滥调!”喜瑞尔是惟一不愿受传统模式拘束的前总督,一上任即召开记者会,痛快地大放厥词,但未几便发现自己踩上了地雷。因为不仅稍后民意调查他的声望大幅下滑,就连一向与政府唱反调的魁北克人,也劝他快回到他的正业:睡觉去吧!

传媒界出身的米歇尔则表示,她担任总督后不会因为身份的改变而缩手缩脚,放弃批评的责任。她要做“加拿大从未有过的总督”,虽然传统上总督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位置,不过问国内政治,不介入政治派系斗争,但“不表示没有个入的观点”,她要一如既往地一上动出击,在她所关心的如教育、文化政策等问题上大胆表明自己的立场,并用自己几十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加强国内各种族之间的关系,就像她过去在加拿大广播公司做主持一样。米歇尔还一再提及公立教育制度对新移民家庭子女的重要性。她说:“新移民家庭在加拿大定居之初,家长忙于生活温饱而奔波,公立学校可向他们的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必须确保他们的发展,不受到任何法律制度上的限制。所以,维持一个完美的公立教育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她透露,为了进一步促进加拿大法裔和英裔人之间的沟通,她大部分时间将会住在魁北克市的夏季官邸西塔迪尔“行宫”。

但米歇尔的总督之路并非一直充满类似的溢美之词。8月初获得提名后,米歇尔就陷入被诟病的漩涡。在反对声中,最大的质疑是她究竟是不是一个“分离主义者”。加拿大的魁北克省长期以来一直试图从联邦政府独立出去,而米歇尔的法国籍丈夫拉方德曾是魁北克独立的积极追随者。

有人要她澄清在“魁独”问题上的立场,甚至要追查她在1995年魁北克独立公投中究竟投了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因为如果她是魁北克独立的支持者,她显然不适合担任“国家象征”的角色。更有人进一步表示,希望她“要么明确反对魁北克独立,要么下台”。

报道说,米歇尔?让的丈夫、独立制片人拉丰是支持魁北克独立的人士,他不但同魁独运动骨干交往密切,公开支持魁北克独立,还曾制作过几部介绍魁独运动的纪录片。在其中的一部纪录片中,米歇尔?让也出席了魁独人士的聚会。

消息传出后,一些省份的省长及许多民众要求米歇尔?让在上任前作出澄清,因为主张分裂加拿大的人没有资格担任加拿大总督。但米歇尔?让夫妇一直没有做出回应。总理马丁的办公室则声称报道不实。

马丁在声明中说:“在近一时期,候任总督米歇尔发现自己和丈夫Jean-Daniel成为舆论的焦点。被某些人,特别是那些魁独运动的中坚分子,质疑他们对加拿大的忠诚。作为加拿大的最高元首,总督必须具有全身心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在接受任命的当天,米歇尔曾经明确有力地表达了她对国家的热爱。今天,米歇尔再次郑重声明她和丈夫对加拿大的无比忠诚。”“作为总理,我对米歇尔有很深的了解。我毫不怀疑她对国家坚定的感情和奉献精神。正因如此,我决定任命她为下届加拿大总督的人选。也正因如此,米歇尔才接受了我微不足道的支持和认同。我再次充满信心地宣示,米歇尔和她的丈夫将以他们的忠诚,高贵,声望和活力无愧于这次的任命。”

哈珀说:“如果确如总理办公室所说这些报道不实,那么总理就应该详细说明为什么不属实,为自己的提名做出澄清。”

加拿大总理马丁回应说,在提名米歇尔?让之前,已经进行过背景审查,证明米歇尔?让不是魁独分子。马丁说:“米歇尔·让是令人骄傲的加拿大人,也是令人骄傲的魁北克省人,她忠于加拿大。”

马丁并认为,有关米歇尔·让支持魁独的说法,是魁独强硬派的炒作,目的是阻止她出任总督。因为米歇尔·让出任总督,对魁独势力是一大打击。

沉默了两个多星期后,米歇尔不得不主动站出来,对她“是否适合担任象征加拿大的总督”的质疑作出回应。在一项声明中,米歇尔强调说:“无论我还是我的丈夫都是联邦制的拥护者,我们都为自己是加拿大人感到骄傲。”她还说,“如果不支持联邦制,我就不会接受这项任命。”

反对者的另一个质问是,为什么只有移民才能代表加拿大?加拿大所谓的多元是否被“肤色种族”这样的概念捆死了?一位魁北克的电台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说: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有一个“白人,男性,异性恋者”担任总督的职位?他的这一带有浓厚种族主义意识的评论遭到了听众的投诉,不过,这也可以代表部分加拿大人的心态。

对米歇尔来说,更大的挑战也许才刚刚开始:她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这个职位的称职人选,而不仅仅被看作是政府拉拢少数族裔选票,及抬高自由党在魁北克地区支持度的筹码。

反对者曾抨击米歇尔同时拥有法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他们认为:总督是“加拿大整个国家的代表,是加拿大军队的总指挥”,一个不在加拿大出生,又拥有双重国籍的人是否能代表加拿大呢?而米歇尔最终在9月25日宣布放弃她因嫁给拉方德而获得的法国国籍,对这种质疑做了总结。

米歇尔在25日的书面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加拿大总督和三军最高统帅的职能和责任,我决定放弃自己在2004年因家庭原因获得的法国国籍。”

米歇尔的发言人表示,她的双重国籍对她继任总督并没有构成法律上的障碍,但她本人感觉在担任加拿大军方统帅的同时还保留法国国籍“有点奇怪”。

据悉,法国政府已在本月23日正式接受了米歇尔提出的要求。她在27日上午以一个完完全全的加拿大人的身份正式就任总督,成为加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督、第一任黑人总督以及第三任女性总督。

米歇尔说她爱加拿大胜过一切。正因为加拿大给了自己希望和重生,所以米歇尔对它的热爱是超出任何事物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在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就来到了这里,所以这里就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没有办法不去爱它。”

“我很珍惜现在这个来之不易的职务。我希望能通过它表达我对加拿大的热爱,表达出我对尊重、宽容以及分享的渴望。我相信这也是所有加拿大人希望得到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就职演说中,年轻的新总督希望所有的加国年轻人都可以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发挥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上。

加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加拿大人支持米歇尔成为加拿大总督,他们认为加拿大的根本特点是包容,并认为她的经历体现了加拿大多元的价值观。生活在这个长期被英、法两种语言文化分隔的国家,米歇尔除了英文、法文流利外,还熟练掌握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家乡话海地克里奥尔语。这应该有助于她完成自己的使命。

尽管世界政坛上活跃的女性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很多,但是作为一个单身母亲被选为国家总统,宣誓就职后带着自己地同居男人入住统府,以至于国民都不知道如何称呼她地女性,恐怕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个。她就是芬兰共和国总统塔里娅·哈洛宁女士。

塔里姐·哈洛宁1943年12月24日生于赫尔辛基市,1968年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她从政前为律师。1979年进入议会。1984年至1987年任议会社会卫生委员会主席,1987年至1990年任政府社会事务部长。1990年至1991年任司法部长,1995M2000年任外交部长。2000年2月当选为第11届总统,3月1日宜誓就职,成为芬兰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从此打破自1917年芬兰独立以来由男性垄断总统职位的历史,同时她也成为当时全球在任的5位女元首之一。

时隔六年,2006年1月29日晚,又一届芬兰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塔里娅·哈洛宁在第二轮投票中以51。8%的得票率击败联合党总统候选人、前财长萨乌里·尼尼斯托,获得连任,成为芬兰共和国历史上第十九届总统。

这位女总统非常有个性。律师出身的哈洛宁女士自从政以来,一直是坚定的左派,坚决主张维护现行福利制度,被舆论认为“高举左派大旗”,是个"社会主义者。"

和绝大多数的女政治家相比,塔里娅,哈洛宁最大的独到之处在于,她的成功并没有受益于任何来自家庭关系的庇荫。也没有依赖于来自男性政治家的“谆谆教诲”。她独立自主的程度在从政女性中实属罕见。作为一个女性,是什么让她从总多男人中间脱颖而出,造就了她地成功?又是什么让她傲然屹立在男人中间,获得广泛支持?是什么使得她如此“离经叛道”?这一切,都使得这个政坛女强人充满了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