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我的北漂日志
5140400000030

第30章 寒假的故事一(1)

2002年2月1日早上,宿舍

宿舍里已经空无一人,楼道里也已经冷清清的了。

我躺在床上不想起来,脑袋里盘算着要买些什么东西带回去。

宿舍电话响,陈晓在那边说:“帮我个忙啊?”

我:“怎么了?”

陈晓:“我一个电视台的哥们,要拉学生当观众,一个谈话节目,这大放假的,上哪里去找阿,你和我去吧”。

我:“阿,不是把,这我也没有去过阿”。

陈晓:“又不是直播,就是坐在地下,鼓鼓掌什么的,ok乎?”

我:“好吧。”

陈晓:“你能不能再拉两个女生阿,同学都走了把,有男有女比较好”。

我心里一动,莉姐说晚上五六点过来拿票,也许她可以,不过我可不敢作主,就和陈晓说:“好,我试试看,不一定能成功啊”。

陈晓:“好,那晚上见,我们在五棵松地铁站见吧”。

我发短信给莉姐,莉姐爽快地答应了。

2002年2月1日晚,某演播厅

这是一期关于城市发展的节目,一位主持人还有三位嘉宾,如同电视里见到的那样,所不曾想到的是有人不断地提醒我们这些“观众”。

嘉宾们逐渐把话题侧重到“城市的发展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多么大的好处”,甚至有一位嘉宾用非常感叹的话语说:当我架车奔驰在北四环上的时候,周边飞驰而过的高楼大厦,那种心情格外的好;我去过欧洲的很多地方,都是低矮的楼房,很旧很破,去一趟购物中心麻烦极了。

陈晓鼻子冷哼了一下,莉姐却是轻轻叹口气,我心中一样对此并不认同。

如同电视上看到一样,主持人也会让我们观众发言的,问观众们喜欢哪一个城市,以及我们对城市发展的感受。所不同的,很多是事前都说好的。

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善于发言的人,特别是在人多的时候,例如课堂;但是今天我忽然变得很想发言。

所以我举手,还站了起来,这大概有些出乎主持人和嘉宾的意料,不过那位主持人还是把话筒给了我——毕竟节目播出是要剪辑的。

当我站起来的时候,周围很多眼睛看着我,有一点紧张,陈晓伸了大拇指给我。

我定了定神,说:“关于城市,我比较喜欢喜欢厦门,虽然我去的城市也不多,但是我喜欢她”。

看到大家没有特别的反应,我继续:“我想城市不但是工作的地方,更应该是生活的地方,只是很遗憾我们,我们过于强调工作了,或者说过于强调她的规模和经济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市越来越大,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没有觉得生活舒适了,甚至,有很多群体,在城市扩大的过程中被抛弃了,被他们曾经的家园抛弃了。”

陈晓在旁边不住地点头,他一定也想到了那片高楼阴影下的贫民区、城中村。

我:“厦门也许不可避免,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我想是症状最轻的一个,是一个很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我生活在厦门的四年,虽然只有一张床铺,但是每天我起床就能感觉到,这是我的城市,似乎能感觉到她的呼吸和脉搏”。

我刹那间想到了很多。

“但是,北京,我还没有找到这种感觉,我并不是不喜欢北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离我很近却又很远,仿佛飘着的感觉,我的很多朋友也是一样,他们怀着梦想和希望来到北京,可能许久许久才能找到家的感觉”。

我没有想到自己的发言如此的顺畅,但这其实是我的心里话,已经思考很久很久了。

很显然,我的发言引起了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北京这个城市,喜欢他的举出很多优点,不喜欢他的列举他的诸如环境等缺点。其实我想所谓的论题都是主观的,每个人的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就有不同的看法,我不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所以我更喜欢真正的城市生活,而不是主流呐喊的“奋斗”——虽然我心里明白,我也要奋斗,只有奋斗才能立足,才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我是真的喜欢厦门,忽然在想,如果莉姐答应做我的女朋友了,我一定要带着她回一趟厦门,我的梦想阿,就是能和我的爱人偎依在海滩上,数星星,吃西瓜,听潮声。我仿佛回到了那幽静平和的海滩,远处星火点点。

我偷眼看莉姐,莉姐微笑点点头,眼睛里很是赞许的意思。

我的心一激灵,赶忙收回飞驰的思绪。

我从莉姐住处回来已经十点多了,往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门口小街已经没有什么人了。楼下旁边平房的小店铺,平常这时候是最热闹的,只是今天很多都关门。

我路过满庆家的小店,屋里还亮着灯,我看到阿姨正在打一个大提包,满庆正坐在一个桌子上看东西,看到我路过,就走出来喊我:“还没有回去阿,我师傅不是说你前两天就走了吗?”他说的师傅就是lonelycat,他的吉他师傅。

我叹口气:“有点事,后天走,你们什么时候回去阿,我看阿姨都打包了”。

满庆:“明天阿,我爸去买票去了”。

我吃惊:“不是把,现在买,那哪能买到阿”。

满庆:“没关系的,站票也行啊,十多个小时而已”。

我提醒他:“站票可能都没有了”。

满庆:“那也没有关系,到时候买三张站台票,挤上车,到时候补票”。

我竖起大拇指,这方法我也用过,不过现在似乎没有那么“吃苦耐劳”。

满庆拉我进去:“进来吃点肉串,还剩点,我请客,顺便还要问你点事情”。

我好奇:“什么事情?”

走进屋,满庆递给我一个广告,白色的,彩页,中间有一个广告被用毛笔圈出来了,满庆的爸爸有时候会写一些毛笔字,这我们都知道。

这是一个号称农村燃料革命的项目,大抵是利用农村的废料产生沼气,只不过设备这个厂家提供,声称利用了多项专利,多种物理化学方法,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满庆整理肉串,然后往烤炉里加炭,我连忙拦住了:“别价,我真不吃了,今天吃得挺多的”。

阿姨说:“吃吧,吃吧,满庆这孩子以后还要多多向你们学习啊”。

我挠挠脑袋:“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学的”。

阿姨:“你是研究生阿,满庆那时候就是学习不努力,要不也读个大学”。

我很尴尬:“能力和学历不一样的,满庆一定会有出息的”。

满庆不好意思的看着我。

我就叫满庆和我一起回宿舍:“我们去上网查查,也不知道这项目怎么样,可别贸然跟进,据说骗子挺多的”。

满庆点头,他还拿了两瓶啤酒,两袋花生米。

我们在网上一搜,还真的,这个公司的电话,地址,马上就有好几条都是关于上当受骗的。

满庆还不死心:“不会吧,怎么可能是假的那?”

我拿起宿舍电话,按照号码拨过去,对满庆说:“没准,他们现在还有人值班,专门骗人的”。

果然电话那头有甜美的声音传来:“你好,这里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没有烦人的选项,这点真要批评某些大公司的客服了。

我按下了免提,然后对那头说:“你们那种生物技术制造燃料,对吧”。

那面马上说:“是的,我们使用的是。。。。。。”一堆的技术用语,一堆的高科技名次,一堆的专家权威机构,听得我直接晕倒。

终于我接过来话茬,就问:“你不是说那个研究所吗?我就是你说的专家的学生阿,我老师让我问问你们,他从来没有接到过你们产品的评测邀请阿,怎么回事”。

那边很吃惊的阿了一下,然后寂然无声,断线了。

我冲满庆一努嘴:“看,心虚了,假的,你要是汇款了没准就是有去无回”。

满庆很失望:“他们可是在北京啊,我可以上门看得”。

我:“这个东西难说阿,就算你上门了,他弄一个安排,让你觉得这个产品不错,适合农村市场,但是给你的未必就是阿;而且我估计你要是上门,他们估计会用各种办法推托,骗子吗?又不是非要骗你,只要人多了,总有人心甘情愿受骗的”。

满庆摇摇头,颓废的样子,坐在床上:“本来我们打算回家弄这个,我爸也说项目不错”。

我:“怎么不想开店了,不是也挺好的吗?我们都喜欢你们店阿,收入应该不错的”。

满庆憨厚的挠挠脑袋:“还真不错,多亏你们了,一年收入不少,可是干不久啊,前些天学校基建处的来人了,这里要拆了”。

我吃惊不小:“要拆?为什么啊”。

满庆:“好像是要盖个礼堂”。

轮到我叹气了:“那什么时候拆阿,唉,没了你们,我们只好去外面被宰了”。

满庆:“明年四月份把,所以得找点活干,我妈妈最近腰疼老犯,我不想让她再打扫卫生了”。

我点点头。

满庆:“唉,你说我,我妈说的是啊,当初怎么不好好读书,现在,现在干点什么哪?”

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这是有一次祥子说的,他一个朋友公司在做太阳能,冬天也可以使用,不过北京这边卖的不是很好,祥子说也许我们家那里有市场,说寒假回去问问。

我就问满庆:“你们那里有太阳能设备,就是用太阳能洗澡,热水什么的”。

满庆摇头:“没有啊,我们那里冬天不是很冷,烧水洗就可以了”。

我拍了一下脑袋:“唉,这个没准你们可以做啊,我来找找看”。

我给祥子打了个电话,问到了公司的名字,搜到了那个主页,为了让满庆看着方便,我用陈晓的打印机打了几页的资料给他。

满庆很高兴,拿着资料就要下去和他父母商量去了,我喊他:“你的啤酒,花生米”。

满庆:“留给你喝吧”。

我:“你可以了解一下,趁着回家,过完年,如果有意思,我叫我那个朋友还有他的朋友,你们一起找在一起聊聊”。

满庆点点头,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满庆竟然有比对自己更多的自信,我相信他们能成功的。

2008年2月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