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大自然的故事
5133100000029

第29章 匪夷所思的自然现象(3)

在距咖啡馆不远的地方,凯蒂?库克斯夫人牵着两条狗,正在散步。这是她每天的习惯,总要下午遛遛狗。这时,她见到了电光球。她说:我正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噼噼啪啪的巨大的响声,此后传来一阵叫喊声。我抬头一看,只见一群孩子正在惊慌失措地四下奔跑,当时,有一个发光的球呼啸着向我飞来,球后拖着一条黄色的尾巴,很像一条黄铜色的彩带。尾巴宽约两英寸。电光球飞快地从我身边掠过,嗡嗡地向大海飞去,然后消失了。”

继此之后,美国又传来一个电光球的故事: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卡里斯塔尔?里弗尔城附近,有一座别墅。这是杰里纳利的家。这天,杰里纳利同他夫人卡拉拉正坐在家中闲聊,突然看见大门外的田野上出现了一个橘红偏黄色的电光球。电光球穿过水泥围墙,进了院子,飞进屋内,笔直地向他们飞来。他们发现,约有篮球大小的电光球落在地板上,在地毯上滚动着。卡拉拉夫人素来胆大,此时,手中正巧有一把苍蝇拍,于是,她上前一步,用苍蝇拍向电光球拍去。拍到的电光球爆炸了,爆炸声犹似大炮在轰鸣。

I960年喀麦隆也发生了电光球事件。一天,杰里斯?卡利夫人向厨房走去,准备做饭,在走廊中突然发现了一盏犹如汽车前灯那样亮的电光球沿着走廊向她飞来。她正要躲闪,而电光球突然向厕所飞去,随后在洗澡池下面消失了。

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电光球事件,目击者越来越多。不少科学家也亲眼看到了电光球或见到了电光球的遗迹。如艾旦伯尔大学气象系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该系位于一座大厦内,一天,突然天昏地暗,下了一场暴雨。雨后,人们发现大楼内的一扇玻璃窗上的玻璃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洞,洞圆圆的,非常整齐。经过科学鉴定,证明玻璃洞是被一个电光球烧化而形成的。

电光球消息不胫而走,使许多人倍感震惊,于是,不少人便试图拍摄电光球的照片。但是,电光球来无踪,去无影,行径神秘,难于遇见。而遇见时人们又均无准备,因此很难拍摄。但是,也确有几个人竟十分幸运地拍摄了电光球的照片。这些罕见的照片实在难能可贵,但科学家们怀疑这些照片的真实性。认为任何职业摄影者都可以人为地制造一种光现象,拍摄下来,而诡称这是电光球的照片。但是,有奇事必有猎奇者。吉姆斯?塔克教授竟用16毫米的摄影机拍下了电光球的活动。

吉姆斯?塔克教授生于英国,现在美国。他是一名高级科学家,曾任温斯顿学院科学最高顾问,曾参加曼哈顿计划(在拉斯?阿拉穆斯研制原子弹)。拍摄电光球照片前,曾对电光球现象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验。

有一天,塔克教授得到报告,潜艇上只要拨错变速开关,潜艇上的蓄电池中便不时飞出电光球,电光球经常从变速开关的后面飞出,并在潜艇内飞动,有时还烧伤艇上人员的小腿。于是,塔克便来到一艘潜艇上,做类似的实验,希望能摄下电光球的活动。

但是,当他故意拨错变速开关时,电光球并没有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塔克百思不解。他回到拉斯?阿拉穆斯,发现了一组价值约200万美元的潜艇蓄电池。这组蓄电池被搬到这里是供另一项研究项目使用的,但不久便被抛掉,无人照看。塔克获许利用这组蓄电池进行实验。在同伴们的帮助下,他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开始了研究、实验。他和同伴们反复进行实验,却始终未能制造出电光球现象。一个月过去了,实验仍无结果。由于实验用的大楼要拆除,以建造一栋新的大楼,进行另一项科学研究项目。他们只好停止实验。

所有的人都感到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了,大楼外面,推土机已准备好,拆除大楼的工作立即就要开始。塔克见此,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实验:向变速开关内加人一种新的固体。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特制的小箱子,罩在开关上,此后向箱内注人少量凝固瓦斯。当时,他们估计,这样少量的瓦斯不致产生大火。但为了预防万一,他们仍准备了一些沙袋,堆成沙袋墙。

实验之前,人们都躲到沙袋墙后面。试验开始了,刚刚拨动开关钮,一股大火立即迸出,此后便是一阵雷似的轰鸣。塔克与同伴们躲在沙袋墙后面,只见到处是火,房顶早已被火浪掀开。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这次事件宣告了他们的实验已完全失败。

但是,他们从放置在此房间两个不同角落内的摄影机内取出现场拍摄的电影胶片,冲洗后进行放映时,却大吃一惊。约W0张电影胶片持续显示出了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电光球的活动。

这次实验事实上是成功的。塔克教授证实,这个电光球在胶片上的出现不是胶片本身的缺陷或冲洗过程中留下的白点。

但他是个科学家,仍然十分谨慎,并未对胶片上出现的电光球大加渲染,而只是宣布,这个电光球同电光球现象有某种联系。

目前,吉姆斯?塔克正在进行电光球特性的分类工作。迄今为止,他已成功地整理出电光球一些重要的特性,这些特性将对电光球的研究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特性中有:电光球现象通常发生在普通雷电暴雨之后。电光球平均直径为15厘米,颜色是红色间黄色。它不是发热的,通常产生类似呼呼的声音等。塔克教授倾向电光球现象的产生是化学反应的结果。

但是,其他科学家关于电光球的科学论著却各不相同,互相矛盾。近年,电光球现象已开始获得科学界的承认。但这种承认并不是由于人类气象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而是由于人类发现了等离子体或称除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三态)外的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的发现为解释电光球现象提出一个轮廓,或至少是接受解释电光球现象。

此外,另一些科学家认为,电光球现象同人体自焚现象有某种联系,人体自焚现象可能是电光球碰到人体而产生的结果。估计,电光球是以微波炉的工作方式,即烧熟肉内部而不影响外部的方式影响身体,而使人体产生自焚的。那么,这种奇特的现象又是怎样利用人体内的热力焚烧人体而又不留下任何的外部遗迹呢?

名副其实的“蝙蝠剧场”

那是1900年夏日的一天,美国农民金?怀特骑着马奔走在新墨西哥州的哥德洛普山谷,寻找失散的羊群。忽然怀特猛地勒住马缰绳,注视着远处贴近地面冒出的一大股黑烟。他驱马赶到近处一看,噢,那不是黑烟,而是一大群蝙蝠正从洞穴中飞出来。怀特下了马,在离卡尔斯巴德洞口不远处驻足观察。没想到他整整观察了3个小时,最后一只蝙蝠才飞出洞口。随着“嗡嗡”的振翼声消失,周围顿时一片寂静。此时,黑暗笼罩着峡谷,怀特不免紧张起来。他在山洞边燃起大堆篝火壮壮胆子,时不时抓起着火的树枝扔进漆黑不见底的洞穴。洞穴里毫无动静。怀特断定不会再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了,这才上马回家。不过他心里对大群蝙蝠突然结队飞出洞穴,还是觉得不可理解。

从第二天起,怀特按捺不住好奇,连续数日手持乙炔气火炬,只身进人卡尔斯巴德洞探险,他找到了好几个洞口。后来怀特花钱请一个墨西哥少年结伴。两人入洞进行更加大胆的踏勘。他们几乎走遍了卡尔斯巴德四通八达的主要溶洞群。有一次火炬不慎熄灭了,两个人刹那间陷人可怕的黑暗之中。在他们耳朵边充斥着蝙蝠碰撞钟乳石的叮当声,叮当声接连不断,在洞穴中引起一阵阵回响,急得怀特和墨西哥少年几乎快要发疯了。怀特强迫自己镇静下来,趴在地上匍匐爬行,好不容易总算摸索到了进洞后沿路抛下的结为绳头的路标,才松了口气。他们小心翼翼摸索着退却出去,死里逃生爬出了卡尔斯巴德洞。

当然怀特感到很骄傲,他觉得自己的探险十分成功。他卖掉了所有的羊群,带领妻子儿女搬人卡尔斯巴德洞居住。怀特设计制作了一只大铁桶,安装在洞口垂直升吊,作为进出洞穴的工具。不久,怀特和卡尔斯巴德的名声已家喻户晓。远方近邻都好奇地闻风而来,怀特用原始缆车接送旅客,让他们尽情观赏卡尔斯巴德洞那妙绝的地下世界。怀特的收益也因此日渐丰厚起来。

后来,地方官员也赶来卡尔斯巴德洞考察,惊喜万分。尤其是洞中成群结队的蝙蝠飞进飞出的景观,更是世界罕见。政府从怀特手中买下了洞穴,连同周围550平方千米土地,开辟了卡尔斯巴德洞国家公园。

经过多年的探险和勘测,现已测得卡尔斯巴德洞由60多个相通的洞穴组成,洞穴空间总面积为259.2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的洞穴。卡尔斯巴德洞分为上下3层,最深处钻入地表面335米。洞中最大的“大屋洞”,竖洞深250米,殿堂长550米,高78米,有5个足球场那么大;堂中有一支高20米、直径6米的超级石笋。

目前进入卡尔斯巴德洞已用上现代化电梯,蝙蝠洞对面用石块砌成了十几排半圆形观众席,供观察蝙蝠进出洞之用,这里已是名副其实的“蝙蝠剧场”。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当年金?怀特时代,蝙蝠每次进出洞穴需延续3个多小时,蝙蝠群数量达800万只以上,此情此景真可谓人世间罕见。如今蝙蝠群进出卡尔斯巴德洞只需半个小时,蝙蝠也仅30万只,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奇珍异石

1.会“哭”的石头

1997年11月19日《新闻报》第3版报道:在北緬甸北部的森林地带有一块会“哭”的奇异岩石。平时寂静无声,与一般岩石没有什么区别。但每逢阴雨,它就会发出像人类哀嚎般的哭泣声。这块石头被列为緬甸十大奇观之一,前来倾听它“哭诉”的游客络绎不绝。地质学家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但迄今仍未能解开它的发音之谜。

在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的比里牛斯山中,也有一块会哭的岩石,人们称它为“哭岩”。这块不足30米高的岩石在外形上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在天气晴朗的午后它会发出像女孩一样的哭声。世界各地的游客被这一神奇现象所吸引,纷纷前来,兴致勃勃地听“哭岩”的“表演”

2.牛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