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大自然的故事
5133100000024

第24章 扑朔迷离的海洋奇观(2)

“联盟”号缓缓地驶离小岛。两个小岛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一场意想不到的险恶遭遇,使全船的人都胆战心惊。精疲力竭的船员们默默地琢磨着这一难解之谜。

“联盟”号刚一抵达菲律宾,船长苏纳斯就向有关方面报告了他亲身经历的这次奇遇。当地水道测量局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听后说,在这片海域从来也没有发现过岛屿。其他船上的水手们也以怀疑的态度听着“联盟”号船员的叙述。显然大家都认为这是“联盟”号船员的“集体幻觉”。

船长苏纳斯不想与他们争辩,他决定在返回时再去寻找这两个小岛,记下它们的准确位置。开船后两天,理应见到那两个小岛了,可他却什么也没有见到。

他们在无边的大海上整整转了6个小时,还是一无所获,两个小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苏纳斯虽有解开这个谜的愿望,但他不能耽搁太久,也不能改变航向,只好十分遗憾地驶离了这片海区。

魔鬼海的秘密

1952年9月18日,日本渔轮“妙神丸”号返回港口,船员们说,海面上恶浪翻滚,几乎形成了巨型的穹顶。

“妙神丸”号带回来的报告,引起日本科学界的注意,因为他们估计渔轮水手所描述的现象,很可能是海底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日本列岛饱受地震之苦,所以对此事格外留心注意。3天之后,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它的巡逻艇“敷根丸”号驶向了这片海域。

与此同时,东京渔业大学召集一批专家,连同《朝日新闻》记者,一起登往前去考察的海洋考察船“新阳丸”号。9月23日,“新阳丸”号的仪器记录下海底火山爆发的情况。这时,“敷根丸”号巡逻艇返回港口报告说:海面上发现一个黄烟袅袅、新冒出来的小岛。然而,当“新阳丸”号赶到现场时,除看到两块岩石裸露在海面之外,所谓新冒出来的小岛全都沉人了海中。

由于海底火山爆发越来越厉害,“新阳丸”号只得返航。可是日本水文地理署的官员,开始为他们派出的另一艘考察船“海阳5丸”号的安全问题担心了。这艘船9月21日载着一批专家驶离东京,至今音讯全无。

他们耐心而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几天,仍然毫无音讯。“海阳5丸”自离港后,未发回一封电报。水文地理署立刻开展营救工作,派出人员船只前往搜索。因为船上载有日本最著名的一批科学家,连同船员共计31人。前往搜索的人空手而归,他们说除了发现那座海底火山重新爆发之外,什么也未发现。“海阳5丸”失踪了。

为什么搜寻的人员在海面上找不到任何漂浮物?为什么“海阳5丸”连份电报都没发回?船上装有30吨燃料,为什么遇难水域连一点油花花都没有?

这片海域被日本人称为“魔鬼海”,它位于日本列岛和小笠原群岛之间。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一起失踪事件,人们是不会把这里称为“魔鬼海”的。早在1928年2月28日,一艘6000吨级的美国轮船“亚洲王子”号,驶离纽约港,经巴拿马运河驶人太平洋。一个星期之后,一艘名叫“东部边界城市”号的轮船,曾经收到“亚洲王子”号发出的呼救信号,这个信号重复了几次就消失了。

驻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动用了很多力量前往搜寻,但一无所获。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日本的“魔鬼海”作祟?人们始终未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失踪的“贝奇摩”号

浩瀚无垠的大海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神秘故事,而大多数故事都是以船舶的发现或失踪结尾的。在这些曲折离奇的故事中,至今还没有结局,也许永远是个谜的,大概要算幽灵船的故事了。这些船舶几十年来被人们弃置一旁,就像幽灵似的在海上游荡,还时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奇闻。

加拿大哈得孙湾公司有一艘1300吨的蒸汽货轮,这就是不幸的“贝奇摩”号。它的烟囱高耸,驾驶台弯弯曲曲,船首又高又长,显得雄伟、漂亮,而且坚固结实,足以抵挡北方水域可怕的大块浮冰和流冰的袭击。

1931年7月6日,这艘货轮从加拿大温哥华港起航,开始了新的航程。“贝奇摩”号在炎夏阳光的照耀下,向西北驶去。每到一个停靠港,船员们都卸下了给当地带去的物品,装上一些毛皮。最后,货轮顺利地抵达了终点——维多利亚海岸。在那里,他们把船舱装得满满的,然后掉头准备返回温哥华。

不幸的是,那年的冬天过早地来到了这块不毛之地,狂风和酷寒迅速地把流冰群带往南方。到了9月底,茫茫大海只剩下一条狭窄的水路了。10月1日,“贝奇摩”号已被海冰团团围住,冰封起来了。船上的主机停止转动,船身已无法移动了。船长康韦尔命令全体船员穿过大约1千米长的浮冰,到阿拉斯加北岸的港口附近的村子里躲避。船员们在该村的几间小客栈里待了两天,冻得半僵谁也不敢冒险外出。

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流冰群突然松散开来,慢慢地从船两边移动起来。船员们急忙从屋里跑出来,踩着正在移动的流冰,纷纷爬上了船。他们花了整整3个小时,才把主机发动起来,开足马力向西驶去。正当船员们庆幸自己战胜了这场灾难时,不料冰块又一次紧紧缠住了“贝奇摩”号。

10月8日,随着一阵令人心惊的破裂声,冰上出现了大裂缝,包围着船身的冰块裂开了,船又慢慢移动起来。康韦尔估计,要不了几个小时,这艘货轮就会像鸡蛋壳那样被挤得粉碎,于是便发出了呼救信号。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没见到援兵的踪影。哈得孙湾公司出于无奈,派出两架飞机,运走了22名船员,留下船长和其他14名船员,等冰块融化后把船和货物抢救出来。

11月24日漆黑的深夜里,暴风雪降临这个地区。船员们只得躲进建造在坚冰上的小木屋。暴风雪减轻后,他们跑出木屋一看,出现在眼前的竟是一座奇异壮观、20米高的冰山,而“贝奇摩”号却不知去向了。他们四处搜寻,仍一无所获,便推测它已被暴风雪击成碎片,沉人海底了。

船员们大失所望,只得回到陆地上的安全地带。不料几天后,一个以猎取海豹为生的因纽特人带来一个喜讯:他曾在西南方72千米的地方看到过这艘船。船员们风尘仆仆地赶到那里一看,“贝奇摩”号早已被坚冰结结实实地冻住,根本无法把它开回去了。船长康韦尔只好带领船员,从船舱中取出一些贵重的毛皮,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贝奇摩”号,乘飞机返回家园。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加拿大哈得孙湾公司的温哥华基地,多次接到因纽特人的报告,说他们抛弃的那艘船,又出现在朝东几百千米的地方。1932年3月12日,青年探险家赖斯莉?梅尔文坐在一架由一群狗拉着的雪橇上,从赫舍尔岛前往诺姆的途中,看到“贝奇摩”号漂浮在离岸边不远的海上。他设法上了船,发现船舱里的毛皮原封未动,只是他孤身一人无法搬动这些珍贵的货物。

又过了好几个月,一群迷途的探矿者也看到了“贝奇摩”号,并登上了船。这时,船上的一切设备仍完好如初。1933年3月间,这艘货轮又漂回到当初康韦尔船长离船的地方,悠闲地漂浮在冰水之中。接着又有一阵猛烈的暴风袭来,这些可怜的人在船上足足待了10天。

1933年8月,哈得孙湾公司又得知,“贝奇摩”号正在平静地向北漂动。限于技术水平,这个公司已经爱莫能助,无法营救它了。此后,有关这艘幽灵船的传说,便在因纽特人中间广泛流传开来。到了1935年9月,船已漂流到了阿拉斯加沿岸。4年来,它没有被冰块压碎也没有被海上风暴击沉,一直在大海中漂流。

一位名叫休?波森的船长曾于1939年11月,在自己的船上看到了“贝奇摩”号。他设法登上了这艘无人驾驶的货船,想把它搭救出来。然而,“贝奇摩”号已被一块又一块巨大的浮冰团团围住,最后波森船长的希望也成了泡影。

1939年以后,“贝奇摩”号在人们的视野中又出现了好几十次。每一次无论人们怎样努力追踪,都被它无情地甩掉了。多年来,它在冰块的纠缠和包围中,漂移了数千千米。

1962年3月,一群乘独木舟的因纽特人在捕鱼的时候,又见到了正在北冰洋波弗特海漂移的“贝奇摩”号,当时它的外壳已经生了锈,但仍然没有破损。这群因纽特人无力营救它,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它向远处漂去。人们最后一次看到“贝奇摩”号,是在1969年,这时,船已被牢固地冻在巴罗角附近的波弗特海中。

1982年9月,哈得孙湾公司的一位代表仍然认为,人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肯定“贝奇摩”号是否还在海上漂流。看来,从1931年底开始,这艘出没无常、无人驾驶的幽灵船,在海上漂流了50多年,也许它还在海上继续漂流着。它既没有回到人类的怀抱,又没有进人宣告失踪的船舶行列。

震惊世界的运宝船沉没事件

尔伯海域位于古巴岛东南,加勒比海北部,是这一带最危险的暗礁区。水中几乎到处都是致命的珊瑚暗礁,并且年复一年地演绎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风暴、海潮和沉船。很多西班牙船长都称这一地区为“忧郁之眼”或“向每个人张开眼睛的暗礁”。还有人把这一带称为欧洲最大的船只公墓。据海底勘查专家估计,有大量的西班牙运宝商船或因为航行技术不佳或因遭遇狂风暴雨而触礁,还有的是被猛烈的海浪抛在了岩石或者珊瑚礁的尖角上。总之,他们都留在了水下珊瑚的迷宫里。

“努埃斯特拉”号是17世纪时西班牙在美洲新建的一支船队的旗舰。1641年7月底,“努埃斯特拉”号下海开始了它的处女之航,经过第一站古巴的哈瓦那之后,被编人由总司令胡安?德坎波斯指挥的舰队。在31艘舰船的护卫下,这只西班牙运宝船开始向东航行。当“努埃斯特拉”号经过佛罗里达角和萨尔乌之间狭窄而纵横交错的珊瑚暗礁水道时,遭遇到强风暴,几十艘船只顷刻之间支离破碎,其中有的沉人海底,有的被卷人巨浪。而“努埃斯特拉”号由于桅杆被折断,船帆也被撕破,就只能在海面上随风漂荡。

1641年11月2日,风雨交加,怒吼的海风和汹涌的巨浪把“努埃斯特拉”号推到了锡尔伯海域。船员们只听得珊瑚暗礁咔嚓咔嚓撞击着“努埃斯特拉”号的船底,还没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卷人冲天的巨浪之中,等从巨浪中颠簸出来,船已断成两截。万分惊愕中,绝大多数船员被抛入海底。有几个船员手疾眼快,赶紧逃到自制的木排上,漂流到露出海面的珊瑚礁石上,用木头搭建了一个平台,在上面靠仅有的一点储备艰难地忍耐了几个星期。但由于好多天没有见到一个人影,也没有救援的船只,他们只好自救。于是这些幸存者又把他们的小平台改造成一只小船,试图前往伊斯帕尼奥拉岛。然而,就在离岛不远处,小船被风浪卷人海底,整个小船上仅有奥塔维奥一人幸存。据奥塔维奥后来透露说,当时,“努埃斯特拉”号船上满载着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哥伦比亚的宝石及委内瑞拉的璀燦珍珠。

“努埃斯特拉”号沉没42年后,威廉?费布斯前往锡尔伯海滩去搜寻它的残骸,并成为了300年来世界寻宝史上最幸运、最富有的人。

费布斯出生于英属北美殖民地一个清教徒家庭,是家里的第21个孩子。他天生是个乐观派,尽管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养成了对世间万物强烈的好奇心。多年以来,他一直向往着去探索海底的宝藏。1651年,他从緬因州来到印第安纳,然后又去了波士顿,靠做甲板上的建筑木工为生。长期的工作实践,使他成了造船的行家。有了一些积蓄以后,他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艘独桅纵帆船——“波士顿之星”号,并自任船长出海航行。23岁那年,他成了波士顿最年轻的船主兼船长。随后的15年间,他把自己的事业向加勒比海扩展,其主要业务就是向托尔图加和牙买加的海盗们提供存货和商品,在西班牙人和海盗之间扮演走私船长的角色并大发横财,一度垄断了西班牙与新大陆殖民地之间的贸易。

在一次去西印度群岛的航行中,费布斯无意中听到有关锡尔伯海域西班牙运宝船队沉没的故事,从此被“努埃斯特拉”号沉船所吸引。他当即决定去伦敦请求拜见英王查尔斯二世。幸运的是,查尔斯二世对他的计划非常支持,并成为他的资助人。同时,查尔斯二世还允许他租借海军的“阿尔及尔玫瑰”号快速驱逐舰以探险使用,这艘驱逐舰配备有18门火炮。

费布斯一向谨言慎行,包括这次的寻宝,尽管英国国王是资助人,他还是想尽量在秘密状态下进行。1683年,费布斯率领他的手下悄无声息地出发了。为了防止太多人获知他的这次秘密行动,费布斯带领他的探宝船在驶向加勒比海的锡尔伯海域途中从不作长时间的停留。刚开始,因为他对42年前的“努埃斯特拉”号沉船地点和周边情况一无所知,就通过多方联系,把当年整个船上唯一的幸存者奥塔维奥请了过来当向导,向他了解情况。等他的探宝船快要到锡尔伯海域时,费布斯就把年老的向导奥塔维奥打发回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因为费布斯十分清楚,参与的人越多,打捞出宝藏时他得到的越少。

然而,事实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多少年过去了,锡尔伯海域依然到处密布着可怕的珊瑚暗礁。“努埃斯特拉”号残骸周围的境况比他预期的更加复杂。几周以来,海员们一直靠驱逐舰的舰载小艇来勘测海面下的地理环境。经过艰难搜寻,他们只发现了一块上面长满了珊瑚的银条,别的什么也没有找到。食物和饮用水却一天天减少。船员们开始抱怨,不想继续搜索下去了。费布斯不得不中断了这次海底探宝。

当他们回到伊斯帕尼奥拉岛后,得知老向导奥塔维奥已经去世,费布斯非常沮丧地继续驶往英国。等待着他的是一条坏消息:此时,他的资助人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英王查尔斯二世已经去世。而英国的继任者不但对他的探宝毫无兴趣,还指责他劳民伤财,并把这位痴迷的寻宝者送进了监狱。幸亏经过宫廷中权高位重的朋友帮助,费布斯总算获得了自由。后来,通过宫廷重臣冯?阿尔伯马尔公爵求得英王的同意,费布斯才被允许继续探宝。但这一次他不但得不到英国皇家方面的资助,还必须答应英王王室的一个条件:一旦探宝成功,国王要求分得打捞出水的财物总价值的十分之一。

费布斯最大的特点是从不气馁,愈挫愈奋。他重新找了几位赞助者,并设法搞到两艘200吨的帆船。一艘名为“詹姆斯和玛丽”号的大帆船,排水量为200吨,配备两门火炮;一艘较小的“伦敦之亨利”号为多桅帆船,排水量为50吨,配备10门火炮。他重新组成了探险队,重返锡尔伯海域。

费布斯有着多年的经商经验。这一次,他满载着从各地筹集到的各式各样的交换物品驶向伊斯帕尼奥拉岛,因为当年的岛上有大批的海盗,费布斯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海盗们所急需的,他因此可以大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