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95

第95章 查唐纳脱——从“骗子”到发明家

1664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出版了一本名叫《生物论》的著作,其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可以像蚕一样制出人造的丝来。”

这种设想,当然也是千百万人们的愿望。许多科学家也曾为此做过奋斗,由于技术问题,多少年过去了,人造丝的研制一直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1740年,法国人卜恩在给法国皇家学会的一封信中说,他曾经把蜘蛛的胶囊割开,挤出里边的胶液,抽拉成细丝,用这种丝织成了一双手套。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双人造丝手套。

可是,这所谓的人造丝的手套,还不能说是真正的人造出来的丝织成的,显然,是从蜘蛛的胶囊中挤出来的胶液做成的。

卜恩的成就还远谈不上有所发明,但是,能用黏黏的、细细的蜘蛛丝一针一针织成手套也是不容易的呀!

法国化学家罗满在研究蚕丝的工作中,没有走当年卜恩的那种杀蛛取丝的道路。令他奇怪的是蚕为什么吃了桑叶之后,经过消化而吐出来的是丝呢?这丝和桑叶本身又有什么关系?

作为化学家他是有办法来解释这些疑问的。

罗满把桑叶和丝分别加以分析和测定,发现二者的构成都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

含氦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1855年,瑞士人奥蒂玛斯用硝酸处理纤维,制成了硝酸纤维,从而抽出了丝。可是,制成的丝并不理想,远远不具有实用价值。

1884年,法国大科学家巴斯德受法国政府的委托,进行蚕病研究,巴斯德的助手中有一位是他的学生,名字叫查唐纳脱。查唐纳脱既从事科学研究,本身又是对照相有一定研究的爱好者。

查唐纳脱根据含氮的启示,首先制成了硝酸纤维素,再把这种含氮的纤维素放在酒精中溶解变成溶液,通过细孔,压出一条条直径只有一毫米的细流,溶液中的酒精蒸发后,就变成了一根根细丝。

“成功了,这正是人们寻求的人造的蚕丝呀!”查唐纳脱高兴极了。

开始,查唐纳脱认为可做硝酸纤维素的原料,只能是蚕所吃的桑叶。后来,在一系列研究与制造中,他明白:不只是桑叶能做原料,就是木材、棉花也都可以做原料使用。

人造丝就这样诞生了。

1889年,查唐纳脱的发明物在英国伦敦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全世界人们的好评。

用这种人造丝缝制的衣服格外美观,尤其很受妇女们的赞赏和欢迎。

万万想不到,查唐纳脱刚刚获得的荣誉,却在一场意外的事故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在一次高级宴会上,一些大人物携着夫人,带着女儿,女人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十分艳丽,大有比试服装质量高低的气氛。其中独有一个女人,身着一套人造丝的白色礼服,得意洋洋地在人群中走来走去,所有的宾客都投以惊异的眼光,尤其是妇女们更是既羡慕又嫉妒地偷偷议论着,那位身穿人造丝礼服的妇女越发得意。她一边应酬着周围好奇人的问候,一边吸着香烟。就在她稍不留神的时候,香烟的一个火花溅到了她的礼服上,随着“哧”的一声轻响,人造丝礼服霎时燃烧了起来。

那位妇女连声疾呼:“救命呀,快救命呀!”

当被突然事故惊呆了的人们清醒过来,准备抢救的时候,那位妇女已被烧得遍体鳞伤,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去。

倒霉的查唐纳脱在这场范围不大,而影响颇大的火灾之后,名誉扫地,新发明也就算彻底垮台了。

从此,“骗子”这个可憎的绰号,就成了查唐纳脱的代名词。

作为一个发明家,要对自己的发明负责,也要为社会负责。查唐纳脱虽然不怕这些讥讽和诬蔑,但他必须维护“发明家”这个庄严的称号。

查唐纳脱苦苦地思索着:“什么东西这么容易燃烧?加点什么材料或减点什么东西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查唐纳脱按捺着自己的懊丧情绪,振作起精神,一步一步地作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实验证实,作为原料的硝酸纤维素中存在着危险的物质,实际上这种物质就是制造炸药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