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93

第93章 畅振宁——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大师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66年以后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他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和李政道的理论推翻了物理学上屹立不移30年之久的“宇称守恒定律”。这一发现,使瑞典皇家科学院立即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他们,因为他们指正了过去科学家所犯的严重错误,更开启了基本粒子“弱交换作用”一些规则的研究。

在中国,杨振宁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知名度,不仅因为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还因为他是第一个回国访问的美籍华裔学者。

杨振宁自己认为,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中国人在国际科学界有建立不朽之功绩者,乃自杨振宁始。”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在1976年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教授如是说。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其中在粒子物理学方面贡献最大。

近年来,他的“杨-巴克斯特方程”受到了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密切关注,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题目。“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宇称不守恒定律”与“杨-巴克斯特方程”被公认是杨振宁的工作中达到世纪水平的三项成就。

除诺贝尔奖外,杨振宁还在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技奖,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

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代表该学会的最高荣誉。这个学会的执行官说,授予杨振宁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是因为“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

杨振宁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他于1971年夏天访问中国,是美籍华裔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这次访问,叩开了中美之间关闭了20多年的科学大门。在中美建交的过程中,他作为全美华人协会主席,参加发起组织“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以赤子之心努力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铺路架桥。

他深知科学技术、教育是强国之本,经常就科学技术、教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人才培养、科技体制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几乎每年都要来中国发表演讲,介绍自己的读书、教学、研究经验。他对中国青年一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放开眼界,博学多才,融合中西,培养自己的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有价值的工作,为祖国的发展作出实在的贡献。

他还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组织CEEC(与中国学术交流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进修。另外,他促成香港实业家刘永龄先生设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倡议成立了多个学术研究机构。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杨振宁与邓稼先之间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他俩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祖籍都是安徽,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解放前夕,邓稼先和杨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学。虽然不久他们就分开了,但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杨振宁还曾救过邓稼先。

在“文革”那个乌烟瘴气的年代,连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幸免。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斗争矛头指向邓稼先,邓稼先的处境很危险。在此危难时刻,杨振宁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他要见的人的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邓稼先立刻被召回北京会客。不久,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邓稼先暗无天日的生存局面终于结束了。

邓稼先辞世时,杨振宁十分悲痛,对他进行了无限怀念的评价:“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