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42

第42章 曾国藩——博览群书,才华蟥溢

曾国藩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曾国藩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日以读书为业”。28岁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可谓官运亨通。

曾国藩是清王朝由盛世转为没落、衰败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才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毕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学文化最典型的实践者,他克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了书生报国的愿望。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在湘潭集结陆军13营、水师10营,加上勤杂人员共1.7万余人的湘军,担负起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曾国藩历尽千辛万苦,几度出生入死,终于在同治三年(1864年)攻破天京。因功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衔,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成为一个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

曾国藩等人的崛起,打破清王朝只重用满人,防范汉人的传统,彻底改变了清朝的权力格局,对晚清政治、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870年,天津爆发教案,曾国藩奉旨查办,在办理此案的过程中,曾国藩处理国人,取媚洋人,被天下人所唾骂。

曾国藩还是洋务运动的最早发起者之一,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他重视使用西洋枪炮洋船,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先后设立安庆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局,仿制洋枪洋炮。虽然洋务运动没有能挽救大清王朝的灭亡,但是却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撰写的一副对联,透过这副对联可以看出曾国藩的理学修养是极为深刻的。曾国藩的文章也极为出色,还是桐城派的领袖。

曾国藩的个人修养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勤于求教,不耻下问,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常用“勤”、“俭”、“谦”三个字来教育子女,用一个“诚”字教育弟子。在交友方面,曾国藩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交友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