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40

第40章 刘铭传——勇抗法军,建省台湾

刘铭传,安徽合肥西乡人,自小就喜欢耍枪弄棒,练就了一身武艺。他18岁时放弃读书,落人江湖,曾一度上山做强盗。

1854年,刘铭传在乡兴办团练。1857年因拒绝当时合肥知县的求救而被捕,此后不久又被释放。之后他便追随李鸿章、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因战功显赫,晋升为直隶提督,成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刘铭传在北京做官时与其他官僚因为性格问题相处得不是十分好,于是辞职还乡。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被清廷重新起用,派往台湾。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不已,决定重赴沙场,杀敌报国。刘铭传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在到达的第二天他巡视了要塞炮台,检查了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以加强台北防务。

1884年8月3日,法舰4艘战船载海军陆战队近千人抵近基隆海口,法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和副司令利士比提出了无理要求,要求守军“于明日上午8时以前将炮台交出”,企图占领基隆及附近的煤矿。刘铭传闻报,连夜从台北府城赶往前线。第二天上午8时,法国舰队发炮猛轰各岸防炮台,摧毁了清军数处炮垒及营房,打死打伤守军十余人,守军遭受了巨大损失。基隆守军在刘铭传的指挥下奋起还击,命中法旗舰“拉加利桑尼亚”号和巡洋舰“费勒斯”号。法军因正面攻击不能奏效,改由侧面进攻,连续轰击4个小时,摧毁了基隆诸炮台与火药库。刘铭传一方面下令大部分守军暂退至山后避炮,另一方面以水淹没基隆八斗煤井,烧毁了厂房及储存的煤,这样,法舰队就不能补充能源了。经过几小时的激战,法军被击退,狼狈逃回军舰,侵占基隆的计划破产。

10月1日,孤拔再犯基隆。守军奋勇抵抗达两个多小时,伤亡百余人,最后因不敌法军而后撤。法军乘势登陆进攻,基隆港湾及周围阵地尽失,基隆市区告危。这时,法军在利士比的指挥下正进攻沪尾。在法军不断增加的军事压力下,刘铭传在台湾的处境日益艰难,但他仍决心孤军抗敌,因为他知道,法军得不到基隆之煤,很难出兵攻打中国,于是决定亲率主力扼守基隆,让孙开华主持沪尾防御。

清军老将冯子材在中越边境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促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国侵略军陆续从中国领土上撤走。

1885年6月9日,《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在天津正式签订,内容如下:中国承认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开放蒙自、龙州两地与法国通商,法军撤出基隆、澎湖,并撤销对于中国海面的封锁。

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中法战争使清政府意识到台湾在国防,尤其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1885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任命在中法战争中建立功勋的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刘铭传认为台湾是东南7省的门户,需要加强防务,所以他确定:以澎湖为前沿、台北为重点,依靠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和工事,建立独立防御体系,兴办军器局和军械所,兴筑新式炮台,加强澎湖防务和整顿台湾军制。

台湾自建省分治后,全面推行新政,加强海防。这不仅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加速了台湾向前发展的步伐。刘铭传在任职巡抚的6年中,所创办的企业如铁路、邮政、电信、航运等,多数都卓有成效,不像大陆官办企业那样积弊重重,亏损日甚。

但是,刘铭传的改革是在当时已经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支配下进行的。在推行过程中,他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种种阻力,在台湾的一系列改革招来一些人的非议,他不得不于1891年告病辞官而去。甲午战争后,据《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刘铭传闻讯痛彻心扉。1896年1月12日凌晨,刘铭传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