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02

第2章 大禹——名副其实的治水君王

禹,也叫大禹,亦称作夏禹,是传说中的古代圣王,夏王朝的开国君主,中国奴隶制国家的创始人。

禹的父亲是治水无功的鲧,在尧帝的时候被派去治理黄河的水灾,但是一连九年,都没有什么成效,所以在舜帝时被放逐。禹接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居职司空,治理水土。

当时,黄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经常发生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屋被毁,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趁机作乱,为害百姓,所以民不聊生,叫苦连天。

大禹接受了治水的任务以后,“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辇”,走遍天下,勘查水情地势,规划治水大计。在勘查过程中他发现,由于黄河上流的地势较高,河水流到中下游平原地区时,水势湍急,容易泛滥成灾。经过实地考察和苦苦思索,最后,大禹改变了父亲鲧一味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的做法,而是制定了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方案。他不是用人力去与大自然对抗,而是给洪水找出路,“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开凿龙门、吕梁,最后终于将洪水导人长江,输人渤海,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患的问题。

大禹治水一共历时13年,他每天和老百姓一起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凿山开河,他在治水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卓绝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无私忘我的精神,被当时百姓和后世人民广为传颂,历久弥新。相传大禹在外治水期间,无暇顾及家庭和儿女私情,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为他生下了儿子启,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婴儿正在哇哇大哭,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狠下心来没有进去探望。

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同时注意人民生计,指导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在治水患的同时考虑到了兴修水利,修筑沟渠,使其兼具排水和灌溉的功能。他不但疏通大江大河,还开通了田间沟渠,教人们种植粟、黍、豆、麻、水稻,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百姓逐渐过上了春耕秋实的安乐生活。

另外,禹还在治水过程中划分了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他不仅记录了各州的山川方位和走向、土壤性质、物产分布、贡赋等级及物品等情况,还记录了各种进贡所经行的路线。九州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人们到现在还习惯把中国的版图称为九州。因为是大禹划分的九州,故古代人还常把中国称为禹域。

舜帝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贤能的继承人。因为大禹在治水中的一系列功绩,大家都一致推选禹。于是舜死后,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卓越功绩,他在部落联盟的首领中威信很高,并且逐渐在统治过程中衍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君王。禹在巩固自己的统治时,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传说当时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便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终于使有扈氏臣服于夏。当时还有一个古越部落的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故意在禹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时迟迟才到,结果禹在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从此各地诸侯都深知禹的威严,再不敢冒犯禹王。

禹在任的时候,已经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已经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生产资料除了供给每个人的基本生活外,逐渐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就利用自己的地位,开始把剩余产品逐渐划归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了氏族里的贵族。私有制就这样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以后,各个部落就不再杀掉战争中捉住的俘虏,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奴隶制国家逐渐形成。

禹年老以后,选择了自己的助手皋陶做了自己的继承人,但是皋陶先死了,于是禹又选中了皋陶的儿子伯益。但是等禹死后,天下诸侯和部落里的贵族却都去朝拜禹的儿子启,并推他为王,正式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从此,中国社会正式进人了奴隶制社会,开始了“家天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