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写给女孩子看的女性故事
5131600000021

第21章 生当作人杰---李清照(2)

宋徽宗大观元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去世。因赵挺之生前得罪权奸蔡京,赵挺之全家被遣还乡,27岁的赵明诚与24岁的李清照夫妇也回到老家青州,屏居乡里。大约在政和七年前后,赵明诚再度离家,开始了新的一轮仕途奔波生活。李清照则依然留在青州老家,夫妻两人有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分离生活。宣和三年,4l岁的赵明诚任莱州(今山东莱州市)知府。这一年,李清照38岁。作为一地州府长官,赵明诚已经有能力将李清照从老家青州接出,到任所团聚。于是,这一年的秋天,李清照离开居住了十几年之久的青州,风尘仆仆,前去与赵明诚相聚。

疑问因此产生。李清照与赵明诚分离前后大约已有五年的时间,在苦苦期待中煎熬过去那么多光阴,终于等到了重聚的日子,李清照应该是大喜若狂。但是,品味李清照前往莱州途中路过昌乐时所作的《蝶恋花》和初到莱州时所作的《感怀》诗,发现李清照依然没有摆脱愁苦意绪的纠缠,情绪十分低落。

其实,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赵明诚也蓄养几位侍儿小妾,以供平日歌舞娱乐,那是可以肯定的事实。李清照与赵明诚特别尊崇的文坛前辈苏轼,平生并不好色,且因目睹了友人徐君猷的歌儿侍妾胜之的无情而频频劝告他人不要蓄妾。然而苏轼自己却蓄养有朝云之类的一群侍妾,而且也不时地携妓寻欢作乐,甚至携妓拜见佛门子弟大通禅师,自称"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赵明诚恐怕不会比苏轼更出色,没有任何记载表明赵明诚对李清照专注到"心无旁骛"的地步。而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只言片语所透露的消息,正说明了赵明诚生前曾蓄养侍妾。李清照叙述赵明诚临终之前,"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的典故出自曹操的《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这是曹操临终之际分配部分财产给各位侍妾并对她们的生活细节做出安排。李清照用这个典故,是为了突出他们两人最终感情如一,赵明诚临终之际并无牵挂其他女人。但反过来说明,赵明诚同样蓄养了好几位侍妾。

这么说起来,赵明诚养有小妾这事儿是非常可信的了,不过相比起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中年家庭主妇来,李清照的命运仍然好得多。赵明诚仍然对她抱有深情,夫妻之间的情投意合已经深化成相濡以沫,这不是夫妻之间日常一些琐碎的拌嘴、猜疑、冲突所能磨灭的。赵明诚将李清照接到任所,就是他对妻子情感的一个明证。一直到莱州任期结束,转守淄州,赵明诚依然与李清照的情感非常融洽。淄州辖下有邢氏村,村中长者邢有嘉,赵明诚称赞他"好礼",赵明诚并无地方长官架子,与邢有嘉时有来往。一次,邢有嘉拿出唐代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给赵明诚观赏,对古人字画迷恋成癖的赵明诚得之大喜过望,自己说:"因上马疾驱归,与细君共赏。时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龙团,相对展玩,狂喜不支,两见烛跋,犹不欲寐,便下笔为之记。""细君"指妻子李清照。赵明诚得以目睹白居易的手迹,狂喜之下,是骑马急驰回家,拿与李清照共同欣赏。两人饮酒品茶,相对观赏,蜡烛燃尽了两根,还不愿意入睡。可见,李清照与赵明诚一直是志趣相投、相互推重、相濡以沫的。

再婚之殇1129年,赵明诚去世。赵明诚给她留下了南下逃难时携带的15车金石古籍,这些东西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半生心血的凝结。为了将这些物品从山东运往南方,夫妻俩受尽了苦楚。战乱中它们是极大的负担,时刻要担心兵匪水火的侵扰。现在赵明诚死了,望着堆积如山的收藏品,李清照百感交集。

虽然物是人非,生活还要继续。李清照决定将15车藏品中的绝大部分寄托到随皇室逃难到洪州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沆那里。然而,当年年底,金兵就攻陷了洪州,藏品化为灰烬。

备受打击的李清照带着随身的最后一点珍藏品辗转流离来到绍兴,租赁了一位钟姓士子的房屋居住,暂时安定下来。她把所剩的几箱书画古玩置于卧榻之下,闲时开箱把玩。不料,一天夜里,忽有窃贼挖墙而入,盗走了五个箱子,李清照悲愤莫名,为了找回这些承载她心血和记忆的箱子,她公开悬赏寻物,谁料想没几天,钟姓房东拿着十八轴画卷领赏来了,真相至此已经大白,可是,作为独在异乡的寡妇,她又能怎么样呢,只好花钱赎回画卷,其他的物品却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李清照真正感到了孤独无助的痛苦,她无法忍受孤苦伶仃、担惊受怕的生活,的确,她才46岁,还有很长的人生路要走。这样一位天才女诗人是不应该在这种生活中走向人生终点的。痛苦迷茫中,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时任右承奉郎的张汝州,在这个男人甜言蜜语的攻势下,李清照确实被他吸引了。李清照经历了和赵明诚神仙伴侣般的浪漫爱情生活,又连遭国破家亡的厄运,这种命运的巨大反差让她不顾一切地向往着甜蜜、温馨的家庭生活,没多久,李清照就嫁给了张汝州。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命运没有显出它的仁慈,它仍然在给李清照制造接连不断的噩梦。张汝州追求、迎娶一位46岁的寡妇,显然不是为了她的容貌,也不是李清照以为的---他看中了她无与伦比的才华,而是抱着最赤裸龌龊的目的---就是得到她的收藏品。

婚后,两人都有上当的感觉。张汝州渐渐地将自己浅薄、暴虐、恶俗的本性暴露无遗,让李清照欲哭无泪。李清照的古玩字画也没有张汝州想象的那么丰富,而且还不愿相让,让张汝州大为失望。不过,他们都还存着一丝幻想,李清照希望自己的忍让能够维持这个家,了此残生。张汝州以为哄骗、欺诈,可以诱使李清照将藏品相让,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张汝州恼羞成怒,开始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甚至想将她打死,除去这个年老色衰的包袱,得到她的财物。

关键时刻,李清照就是李清照,一个智慧、刚毅、顽强、独立的女子。抛弃了幻想,她不能坐以待毙,她要自救。很快,李清照得知了张汝州利用欺瞒手段获取官职的证据,她立即检举上告,按宋律,妻子控告丈夫,即使证据确凿,妻子也要入狱两年,为了摆脱这个恶棍,李清照宁愿忍受牢狱之灾,也不愿苟且忍辱,最终两人双双入狱。

当时,李家和赵家还有很多人在朝为官,在他们的帮助下,李清照仅仅坐牢九天就被放了出来。她终于达到目的,离异成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将对宋王朝的愤恨表达得痛快淋漓。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漂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的文坛地位李清照在宋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算得上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闺中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中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后期的诗词变清新明快为凄凉悲痛,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代表作应该是《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篇写到: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展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如《南歌子》的"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另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界,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全篇用了象征手法,过去她写情写景都相当写实,这首词却有了突破,无论意象和情意都进入了一种非常高远的境界,而且意象和情意结合得恰到好处。

另一首诗也有"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之句,表示自己仰慕花木兰可以拿起武器从军杀敌,说这才是真正的好女子。可是自己年纪已大,无法上千里之外去杀敌,但仍愿保留最后的愿望,有一天希望能见到南渡的人结伴渡过水,回到北方。这些句子都可见出李清照的豪气。

总体来说,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第一,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第二,造句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她还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由于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众词人推她为婉约派之首,她的诗词对后世影响巨大,在词坛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