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5109000000046

第46章 外科疾病(7)

日常预防。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是早晨起床和早饭后排便。防止习惯性便秘,避免长期服用泻药。大便时,不宜过久蹲厕、用力过大,不要看书报,每次排便以不超过2分钟为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避免久坐久站。对从事久坐久立工作的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应走动走动,变换体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盆腔充血和痔静脉淤血。保持肛门清洁。常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裤。节制性生活,注意性交的清洁卫生。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含纤维多的蔬菜,如芹菜、白菜、菠菜、丝瓜、香蕉等。也可常吃猪大肠、黑木耳。出血时宜多食金针菜、香菜、马兰头、白木耳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腻和偏于温性性质的食品,如辣椒、生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猪头肉、烟酒等。

病期调理。应调理排便,每日或隔日排便1次,可口服液状石蜡15~20毫升,每日1次,槐角丸或麻仁滋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防止便秘。

进食易消化少渣饮食,避免浓茶、咖啡、酒类、芥末、辣椒等刺激性物。

如痔块脱出应立即托回,如有困难可洗净,先压迫痔块,使血液回流,待痔块缩小再推入直肠。

12.肛裂

[病因]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继发感染后形成的慢性溃疡。

肛裂发生于长期大便秘结的人。由于大便干硬,排便时用力又猛,因此排出时裂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无法愈合,肛管后正中部位皮肤较为固定,再加上此处成角的弯度,使之易受损伤,成为肛裂常见部位。肛裂形成后,必然继发感染,因此更不易愈合。

[症状]

发作过程有特殊性疼痛周期,即排便时疼痛,间歇期为括约肌挛缩痛,常伴少量鲜血滴出。疼痛常使患者恐惧排便,原来的便秘更为加重。

[检查诊断]

急性肛裂肛门部可见分泌物,牵开臀部可见肛裂下端,边软、底浅、有弹性,触之敏感、疼痛。

慢性肛裂常伴结缔组织外痔i肛门指诊肛门收缩很紧,常引起剧烈疼痛,边硬突起、底深、无弹性,窥器检查可见卯圆形或梭形溃疡,或见窄条裂缝。

[西医药治疗]

局部外涂1滴复方安息香酸酊可迅速缓解疼痛。创面可涂20%硝酸银烧灼以利于肉芽组织生长。也可涂麻醉油膏和类固醇油膏止痛。

[手术治疗]

慢性肛裂和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肛裂应手术治疗。

肛裂切除术适用于慢性、长期反复发作、裂底可见括约肌、肛管皮肤角化不完全的肛裂;伴外痔、肛窦炎、乳头肥大、内痔和狭窄的肛裂。

后方内括约肌切开术。为减少或防止肛门功能不良可行侧方向括约肌切开术。肛管扩张术适用于急性肛裂和无并发症的慢性肛裂,有扩张器扩张法和括约肌牵张术。

[中医药治疗]

本病中医亦称肛裂,多由血热肠燥,症见排便时疼痛,出血,便秘,苔黄脉数。

治宜清热润燥通便。可服润肠片、槐角丸、麻仁丸等。外涂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

[饮食疗法]

猪肉500克,加茴香、花椒、生姜、酱油、食盐各适量,同放锅中炖熟烂,再放入土豆200克煮熟,分几次服用。

菠菜500克、芝麻酱30克,用酱油、盐、姜末、味精适量,凉拌吃。

柿饼蒸熟,每餐吃1个。

猪大肠一段,将槐花30克放入肠内,两端用线扎紧,煮熟服食。

[验方治疗]

将大蒜埋入炭灰烧软后.用纱布包好,夹于肛门,1日换2~3次,轻微肛裂1周即可见效。

将适量的杏仁焙黄,捣作膏脂,便后洗净肛门外敷,每日2次。

有肛裂或痔疮的患者,在热水中加少量食盐搅拌溶化后,坐浴,每天1次,坚持一段时间,可消除炎症,预防感染。

[预防与调理]

日常预防。

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防止习惯性便秘,避免长期使用泻药。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久坐工作的人应多走动,变换体位。

保持肛门清洁,常换内裤。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戒辛辣食品和烟酒。

病期调理。

调节饮食,食用多纤维食物及水果,防止便秘。热水坐浴可减轻疼痛,每日2~3次。保持局部清洁利于愈合。软化粪便可给石蜡油,每次10~20毫升,每日1次:或服麻仁滋脾丸或槐角丸每日1~2丸。

13.肛瘘

[病因]

肛瘘是在肛门、肛管和直肠下部周围的瘘管,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4。肛瘘多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形成。大多数是非特异性感染,少数是结核性感染。

[症状]

有间断性肿胀、疼痛。

瘘口溢脓,脓液稀薄,或多或少,时有时无,或排气,或有粪便流出。急性炎症期溢脓较多,脓稠浊带有臭味,伴有发热。

肛周因为脓液刺激,局部潮湿、瘙痒,可见湿疹样改变。

可有复杂性肛瘘,肛管纤维化狭窄。

[检查诊断]

体征检查。

多有肛管直肠周围感染病史。瘘口常有脓液排出,瘘管长短、排脓多少不同。脓液黏稠,有时稀淡,黄色,味臭,瘘口大时,可由外口流出气体和粪便。有肛门瘙痒,瘘管周围皮肤变色,表皮脱落。瘘管积脓可引起疼痛,常反复发作,形成多个瘘口。

探针检查:由皮肤瘘口伸入探针,可与肛诊的手指接触,确定内口的位置。

染色检查:经瘘口注入美蓝,预置于肛门内的纱布染蓝,以确定内口的位置。

瘘口碘油造影:了解瘘管的走向与范围。

纤维结肠镜检:对因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所致的瘘管。有诊断意义。

病理诊断:排除结核性瘘或瘘管恶性变。

[西医药治疗]

急性感染期、术后,均需投以足量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等。

[手术治疗]

肛瘘切开术适用于低位单纯瘘。肛瘘切除术适用于低位单纯瘘,与切开术不同的是将瘘管全部切除。

较深瘘管为避免损伤括约肌可行挂线疗法。以机械性压力将瘘管慢慢割开。

姑息切除术适用于低位肛瘘和后方浅部蹄铁形肛瘘。瘘管切除后伤口可一期植皮。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肛门局部溃疡经久不愈。红肿热痛不明显,溃脓稀薄,时有时无。伴见周身乏力倦怠,时低热,口干少饮,且舌偏红苔黄偏干,脉细微数时为阴虚火旺型。适宜用滋阴除热除湿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青蒿15克、生地10克、地骨皮10克、鳖甲(先煎)30克、苍白术10克、黄柏10克、牛膝10克、胡黄连15克、山药15克、泽兰泻15克、丹皮15克、甘草5克、夏枯草15克。

如气血虚者,可服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等。

症见肛门局部红肿热痛,大便秘结,里急后重,小便短赤,溃脓稠厚,伴有发热,周身困重,且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时为下焦湿热型。适宜用清利湿热,通便消肿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黄柏15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滑石15克、木通10克、大黄10克、山栀子10克、萆薢10克、蒲公英30克、蚤休30克、丹皮15克。

症见肛门局部红肿热痛,排便疼痛加重,有发热感,溃脓浊稠味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伴有发热畏寒,口干苦,乏力,且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时为湿毒蕴结型。适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柴胡15克、龙胆草15克、生大黄10克、芦荟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5克、山栀子1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木通10克、车前子(包)15克、地丁30克。

[验方疗法]

外熏洗法:炎症期:生大黄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百部60克。煎水熏洗。

外敷药:熏洗后,先用药捻或药丁插至瘘管口再后退少许。外敷黄连膏、如意金黄膏、红升丹等,外盖灭菌敷料固定。隔日换药1次。

[饮食疗法]

大米、小米各100克,加适量水煮粥至半熟,加入豆浆500克,搅匀煮熟,早晚各食1次。

菊花6克、绿茶3克、白糖6克共放入茶杯里,用开水冲沏,略闷片刻即可。可常饮。

[预防与调理]

日常预防。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合理饮食、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如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等。

避免腹泻和便秘,便后热水坐浴或温水洗涤肛门,保持肛门清洁。避免肛门部湿潮、压迫和摩擦刺激,不应长时间骑车、乘马和坐硬椅工作。

病期调理。

如出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早期应热浴,外敷抗菌消炎药,如无好转,应及早就医切开引流。

14.直肠息肉

[病园]

直肠息肉是直肠内壁突起的肿物。通常较软,可单发或多发。

此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称家族性息肉病。但更多的是因腺瘤、非肿瘤的组织增生、慢性炎症等导致。

[症状]

便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是便后出血,鲜红,量不多,血常染在粪便外,有时可有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肿物可脱出肛门外,特别是位于直肠下段的带蒂息肉,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可自行复位。

黏液血便,主要是排出黏液,有时不排便时也排黏液,可伴里急后重,出血多为晚期表现,可有恶变。

[检查诊断]

肛门指诊瘤体软,分叶,易出血。

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观察病变性状,并可做活组织检查。

结肠镜检查或x线气钡结肠造影,用以检查未发现的息肉。

[手术治疗]

电灼手术。

可破坏良性肿瘤,并防止出血,有癌变可能者不能用电灼。

切开、切除手术。

直肠下部的和直肠上部活动性息肉可经肛门手术。直肠后部切开切除术适用于直肠上部和大型不能经肛门切除的息肉,腹膜反折下方不能由腹部切除的息肉。绒毛状腺瘤如无癌变可行局部切除,如有癌变可选择根治性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