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5109000000027

第27章 内科疾病(17)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胁痛,肢体困呆,乏力纳呆,黏腻口苦,且苔黄腻,脉滑数时为湿热困脾型。适宜用清化湿热,渗湿解毒的方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苍白术各10克、厚朴6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茯苓10克、龙胆草10克、鸡骨草10克。

症见胁痛走窜,胁下痞块,胸脘痞闷,体倦乏力,纳呆,面色苍白,便溏,且舌淡苔薄,脉弦缓时为肝郁脾虚型。适宜用舒肝健脾,益气和中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牡蛎15克(先煎)、丹参10克、人参3克。

症见腹部胀满,脘闷纳呆,神疲怯寒,尿少肢肿,腰膝酸软,且舌淡体有齿痕,脉沉细时为脾肾阳虚型。适宜用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附子6克、桂枝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补骨脂10克、冬虫夏草6克。

症见腹大胀满,如囊裹水,胸腹满闷,神倦乏力,溲短便溏,口干不欲饮,且苔白,脉缓滑时为寒湿困脾型。适宜用温中运脾,化湿和中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厚朴10克、白术10克、车前子10克、木瓜10克、木香10克、大腹皮10克、制附子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

[中成药]

症见畏寒肢冷,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下肢浮肿,或腹膨如鼓,且舌淡胖。脉沉细无力时为脾肾阳虚型。适宜用温阳利水之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济生肾气丸、参桂理中丸、五苓丸等。

症见唇干口燥,潮热心烦,鼻衄牙宣,便干尿赤,且舌绛少苔,脉细数时为肝肾阴虚型。适宜和滋养肝肾之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丸、养阴脉安片等。

症见胸腹胀闷,嗳气不舒,恶心呕逆,下肢浮肿,或下利,或腹水,且苔白腻,脉弦细时为气郁湿阻型。适宜用解郁利湿之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四逆散、胃苓丸、中满分消丸等。

症见胁下胀闷疼痛,肝脾肿大,鼻齿衄血,蜘蛛痣,肝掌,且舌暗有淤斑,脉细涩时为气滞血淤型。适宜用行气化瘀散结之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鳖甲煎丸、化症回生丸、紫参保肝冲剂等。

[手术治疗]

肝移植术是近代对晚期肝硬化的治疗新进展,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饮食疗法]

气郁湿阻型。二皮汤:鲜西瓜皮250克、橘皮20克,洗净切碎水煎,每日1次,分早晚服用,可连续服用1个月。

气滞血淤型。丹参桃仁饮:丹参30克、桃仁10克、大枣6枚,先将大枣洗净去核备用。水煎丹参、桃仁20分钟,去药渣。再加入大枣煎煮10分钟即可。每日1~2次,食枣喝汤。可连用数周。

脾肾阳虚型。茵陈姜桂饮:茵陈15克、干姜6克、桂枝10克、红糖适量。三药水煎红糖调服,每日1剂,久服效果显着。

肝肾阴虚型。鲤鱼1条(约500克),赤豆120克,五味子10克,陈皮6克。鱼去鳞及肠杂洗净,加赤豆、五味子、陈皮共煮至熟,加白糖适量,吃鱼喝汤。可常食用。

[预防与调理]

饮食有节。忌烟酒辛辣之物。忌吃含脂肪高的食物。

精神放松,避免不良刺激。

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时需定期观察肝脏情况,消灭血吸虫等寄生虫病。

[预后]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如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在消除病因及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后,病变可趋静止,较肝炎后肝硬化预后为好。

大结节性或混合性肝硬化,常因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失代偿期患者、黄疸持续不退或重度黄疸、难治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持续或显着延长、出现并发症等。预后均较差。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与继发感染等。

8.急性胰腺炎

[病因]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在我国,胆道疾病为常见病因,在西方国家除胆石症外,大量饮酒也为主要原因。约50%的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结石、炎症或胆道蛔虫病引起,尤以胆石症为最多见。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等可引起本病。还有十二指肠憩室炎、输入袢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大量饮酒、暴饮暴食,胆、胰或胃手术后,腹部钝挫伤,甲状旁腺肿瘤、维生素D过量、家族性高脂血症,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另外,一些药物也可诱发急性胰腺炎,有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四环素、磺胺类药物等。

[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比较明显。

突然发作的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腹痛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重者向腰背部放射,平卧位加重,前倾坐位时减轻。

多伴腹胀及中度以上发热,通常持续3~5日。

出血坏死型可出现全腹剧痛及腹膜刺激征。

伴有腹水出现,多为血性、渗出性;患者腹部或脐周皮肤青紫。

低血压和休克;血钙降低;肠麻痹;多器官功能衰竭。

[检查诊断]

本病分为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前者约占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凶险,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前常有暴饮暴食、饮酒、胆石症或胆囊炎发作史。

血、尿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脂肪酶、磷脂酶A均升高。

局部并发症有胰腺脓肿与假性囊肿,全身并发症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败血症、肺炎、脑病、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皮下或骨髓脂肪坏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西医药治疗]

监护: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尿量。每日至少2次仔细腹部检查。不定期查血细胞、淀粉酶、电解质和血气情况,必要时行胸部、腹部x线或CT、超声检查。

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在减少食物刺激引起的胰液分泌。

抑制胰液分泌和胰酶活性:阿托品每次0.5毫克,肌注;西咪替丁每次400毫克,静滴;或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每日3次。5-氟尿嘧啶0.5克,静滴,每日1次。抑肽酶每次2万u/千克,静滴。

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可用右旋糖酐40~70克、多巴胺、白蛋白、电解质等。输液速度及量应根据中心静脉压与治疗反应加以调整。

654-2肌注,每天2~3次,解痉止痛。疼痛剧烈者可同时加哌替啶50~100毫克。或用普鲁卡因0.5~1克溶于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中静滴.以减轻腹痛。

用青、链、氨苄青霉素,喹酮类或头孢菌素类来防治胆道疾病。

对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伴休克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者,每日给氟美松20~4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静滴,使用2~3天。

并发症处理:腹膜炎患者,多采用腹膜透析治疗。有高血糖、糖尿病时用胰岛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用氟美松、利尿剂,终末正压人工呼吸等。

[手术治疗]

适应证:

具有需行外科手术治疗诊断未明的急腹症;伴严重的化脓性胆道疾患;外伤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伴弥漫性腹膜炎、胰腺周围脓肿者。

手术方法:

清除坏死的胰腺及胰腺周围组织,彻底冲洗腹腔并充分引流。伴严重胆道疾患者应行胆囊或胆总管引流,或行胆囊切除术。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脘腹胀痛不解,阵痛加重,嗳逆干呕,吐不爽利,吞酸嗳腐,甚则腹胀痛结,矢气可缓,且舌红,苔薄腻或厚黄,脉弦滑时为气滞食积热郁型。适宜用理气消食,清热通便之法治疗。

可用柴胡疏肝散合保和丸加减。

症见脘腹满闭拒按,痞胀关格,腹坚气便不通,口干渴,尿短赤,身热,且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时为脾胃实证型。适宜用通里攻下之法治疗。

可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症见胸胁胀痛,脘腹阻满,发热呃逆,身黄倦怠,且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时为肝胆湿热型。适宜用清肝利胆,除湿热之法治疗。

可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症见面色苍白,口唇无华,汗出肢冷,呼吸微弱,且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微细时为气血暴脱型。适宜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法治疗。

可用参附汤合四味回阳饮加减。

[针刺疗法]

恶心呕吐可针内关,足三里。呃逆针天突、膈俞、内关。实证配巨阙、天枢、行间、内庭。虚症配关元、中脘、气海、足三里。休克者针刺素髎、内关,亦可加入中、中冲、涌泉、足三里等。均以毫针刺法为主。

[单方验方]

清胰汤:柴胡15克,黄芩10克,胡黄连10克,白芍15克,木香10克,元胡10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治疗急性胰腺炎基本方,结合征型可随症加减。

清胰Ⅱ号:栀子15克,丹皮15克,赤芍24克,木香15克,厚朴15克,元胡15克,大黄24克(后下),芒硝10克(冲服)。适用于火毒型急性胰腺炎。

[预防与调理]

严重者应禁食几天。以减小对胃肠的压力。多饮水,必要时要饮淡盐水,以保持电解质平衡。

忌吃辛辣刺激之物,忌烟酒,饮食宜清淡,好消化。忌食生冷。

防治感染,吸氧。用激素等药物时,注意其对胰腺分泌物的影响,应慎用。

[预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预后良好,但若病因不去除常可复发。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预后险恶,部分胰腺坏死的病死率约20%~30%,全部坏死者可达60%~70%以上。经积极救治而幸存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胰功能不全,极少数演变为慢性胰腺炎。导致急性胰腺炎不良预后的因素有年龄大、低血压时间较长、低钙血症及各种并发症。

9.慢性胰腺炎

[病因]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腺泡和胰管慢性进行性炎症。破坏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常伴有钙化,假性囊肿及胰岛细胞减少或萎缩。

发病原因:因为东西方存在着饮食文化差异,因此导致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本病中的3/4与长期(10年以上)嗜酒有关。

在热带地区,重度营养不良如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与本病有直接关系。

在我国,以胆道疾病如结石、炎症、蛔虫的长期存在为主要原因,炎症反复发作而成慢性经过.最终导致慢性胰腺炎。

代谢障碍如高钙血症、高脂血症及囊性纤维化也可发生慢性胰腺炎。

[症状]

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饱餐和高脂餐可诱发,平卧位加重,前倾坐位时减轻,可放射到腰背部。腹部压痛与腹痛程度不相称,或仅有轻度压痛。并发假性囊肿时可触及包块。

部分患者有黄疸、消化不良、厌食油腻、体重减轻、脂肪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缺乏等。10%~20%患者有显着糖尿病。

[检查诊断]

本病分为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持续性胰腺炎两种类型。前者较多见,反复急性发作;后者较少见。

有急性胰腺炎发作史,或胆道疾病史。

组织病理学有慢性胰腺炎改变。X线腹部摄片有胰区钙化、结石影。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分泌功能显着降低。

对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或糖尿病者,如有发作性或持续性上腹痛,慢性腹泻,消瘦者,应怀疑本病。

_可并发幽门或横结肠梗阻、脾肿大或脾静脉血栓形成、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消化性溃疡、胰原性腹水、胸水、胰腺癌、血栓性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骨髓脂肪坏死及皮下脂肪坏死。

[西医药治疗]

可选用钙通道拮抗剂、抗胆碱能药物。

鸦片受体阻滞剂如Naloxone2毫克/千克。静滴。胰酶缺乏消化障碍者给予相应胰酶制剂进行替代治疗,如胰酶片,1~2克餐前服,3~5克餐后服。

适当补充维生素,过度消瘦者可予静脉营养。

疼痛时可用解痉止痛剂。

[手术治疗]

适应证:胆总管受压阻塞;合并胰腺脓肿、假囊肿;疑为胰腺癌者应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奥狄括约肌切开及成形术、胰腺或胰管空肠吻合术、胰腺远端部分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胃脘胀痛,腹满便溏,粪多油腻,一日数行,拒按,食后加重,纳差,消瘦,且舌红,苔滞腻,脉沉弦时为脾胃虚弱,积滞不化型。适宜用健脾胃,消积滞之法治疗。

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

症见脘腹复发剧痛,胀满难消,拒按汗出,呕逆不食,面色滞垢少华,且舌苔薄或厚滞腻,脉多弦紧时为寒湿凝滞型。适宜用温中导滞之法治疗。

可用大黄附子汤加味。

症见脘腹剧痛,胀满难消,拒按,或痛串肋背,恶心呕逆,口干口苦,寒热并作,面色乍红,且苔多厚腻,脉多弦滑数时为湿热结滞型。适宜用通里攻下的方法治疗。

可用清胰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症见脘腹胀满疼痛,痛定不移,腹块拒按,善太息,肌肤不泽,腹块或渐大,或败血化脓,且舌紫暗瘀紫,苔薄白,脉弦细紧涩时为气血淤滞型。适宜用行气通淤,调脾散结之法治疗。

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针灸治疗]

可选用以下三组腧穴:

足三里,下巨虚,内关;

中脘,梁门,内关,阳陵泉,地机;

脾俞,胃俞,中脘。以毫针施术或电针施术。

[预防与调理]

精神放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可做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饮食结构合理,宜食低脂、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吃得过饱,戒烟酒。控制糖尿病。

积极预防消化道及代谢障碍性疾病,防其诱发胰腺炎。

[预后]

积极治疗者可缓解症状,但不易根治。晚期多出现并发症,如衰竭、糖尿病、胆道化脓性感染。极少数可演变为胰腺癌。

五、泌尿系统疾病

1.肾病综合征

[病因]

肾病综合征是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浮肿的综合征。是一组常见的由多种肾小球病变引起的综合征。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主要特点。

因为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症状]

水肿:轻重不一,轻者仅仅表现为面浮或足肿,重者可出现全身高度水肿,均为凹陷性水肿,甚至出现胸腔及腹腔积液,高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脉压小。脉搏细弱。

乏力:患者常自觉四肢无力。有明显的疲乏感。

腰酸痛:通常自觉腰部酸困不适,或有痛感。

小便不正常:或尿少,或夜尿多,一般均可出现尿中泡沫增多。

贫血及营养不良:可见面色苍白、口唇无华等贫血症状。

[分型]

Ⅰ型:儿童多见。无持续性高血压,无持续性肾功能不全。离心尿红细胞每高倍视野<10个,尿中多为白蛋白,称选择性蛋白尿,尿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补体C3值正常,病理多为微小病变型。对激素治疗敏感。

Ⅱ型:不同程度高血压,晚期肾功能受损。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中有红细胞。仅部分患者对激素敏感。

[检查诊断]

具有典型症状。

必备条件是24小时尿蛋白量>3.5克,血清白蛋白<30克/升。

参考条件是高脂血症,血脂一项或几项或全部升高。水肿轻重不等,严重者有浆膜腔积液。

诊断有困难者可作肾活检,对确定病理类型、判断疗效均有帮助。

确定肾病综合征后,进而应诊断本病是原发还是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