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5109000000015

第15章 内科疾病(5)

虽然脂肪肝与其他肝病时常做的生化实验不正常关系不大。但提示肝毒素的作用,以及未知疾病或代谢紊乱的存在,所以脂肪肝的诊断同时应让患者做更进一步的检查从而有助于病情分析。

[西医药治疗]

通常治疗:祛除病因,如酒精引起脂肪肝需戒酒,药物毒性引起脂肪肝停止使用毒性药物,同时注意原发疾病的治疗。

抗脂肪肝药物:利肝能粉剂0.2~3.6克/日,或1~3片每日口服或1~3毫升肌肉注射。阿卡明0.2克/次,每曰3次口服。甲硫氨基酸1.0克/曰口服。肌醇0.5~1.0克/日口服。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胁肋胀痛,胸脘不舒,时太息,恶心纳呆,腹胀乏力,大便不畅,且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时为肝郁气滞型。适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柴胡、白芍各12克,枳壳、香附、虎杖、陈皮、川楝子、郁金、莱菔子各10克,山楂12克,甘草6克。

症见右胁隐痛,脘腹胀满,恶心欲吐,痰涎壅盛,头困身重,且舌胖大,苔白腻,脉象弦滑时为痰湿内阻型。适宜用化痰祛湿,理气和中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苍术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皂角刺10克、胆南星10克、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实12克、草决明10克。

症见胁下刺痛,腹部胀满,气短乏力,神疲肢倦,红缕血痣。且舌质淡紫、边有淤斑,脉象细涩无力时为气虚血淤型。适宜用健脾益气,疏肝化淤的方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枳实1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三七粉3克、山楂30克、虎杖10克。

[饮食疗法]

取黄豆50克,花生25克,泡软,用豆浆机打出浆汁,煮开,每天早晨喝热的花生豆浆1次,连用半年。

花生豆浆可每天多次饮,不必拘泥于饮用时间;饮用花生豆浆治疗脂肪肝,一定要戒酒,不要暴饮暴食。

也可每日早餐由饮牛奶改为喝鲜豆浆吃花生米。雪雨天不便外出购鲜豆浆时,可食用豆奶吃花生米。但须注意:一是一定要把豆浆煮沸熟透饮用;二是不能喝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三是喝前要先吃点干食物,不要空腹。

[预防与调理]

注意致病病因预防。

戒酒,限制脂肪及糖类摄入量,食用营养丰富、含维生素食物,加强体育锻炼。

11.便秘

[病因]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通常2日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

便秘根据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与功能性便秘两种。

器质性便秘可由多种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结肠、直肠及肛门病变;老年营养不良、全身衰竭、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等均可引起便秘。

功能性便秘则多由功能性疾病(如肠道易激综合征),滥用药物及不良的饮食、排便、生活习惯所致。

[症状]

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排出不畅。可伴见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等症。常可在左下腹扪及粪块或痉挛的肠型。

[检查诊断]

便秘的诊断除了考虑到上述病因,有相应的病史外,还应仔细做粪便外观检查和粪常规、直肠指检、肠镜检查、胃肠x线检查及与病因相关的其他检查。

此外,还可根据本人排便习惯和排便是否困难作出判断。

[病因治疗]

找出并去除病因,或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纠正或防止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的习惯。单纯性便秘的患者应多进食。适当调整食品,添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衰竭或腹肌无力者应加强锻炼。对停滞于直肠的干结粪便必要时可去除。

[西医药治疗]

此类药物有些不宜久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润湿剂:辛丁酯磺酸钠,口服,每日50~200毫克。运用于粪便坚硬,排便无力,直肠疾息及术后患者。

滑润剂:石蜡油,15~30毫升睡前服,适用于肛门疾患所致大便干结。

刺激性泻药:酚酞,0.1~0.2克/次。蓖麻油,10~30毫升/次。波希鼠李皮:300~600毫克/次。

容量泻剂:硫酸镁:每次10~20克。氧化镁:每次1~3克,适用于胃酸多并有便秘。镁乳:每次15毫升。山梨醇:口服5~10克/次,2~3次/日。60%乳果糖:10~30毫升/次,3次/日,适于肝昏迷并有便秘者。甲基纤维素1.5~5克/日。

栓剂及灌肠法:甘油栓,每次1粒,纳入肛内。开塞露,每次1支,插入肛门并将药液挤入直肠。温盐水200~3000毫升,温水500~1000毫升,肥皂水(75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灌肠。矿物油或棉籽油200毫升保留灌肠。多用于临时清洁肠道。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施治。

症见排便困难。大便干或不干,伴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且舌苔白,脉弦时为气秘型。适宜用顺气行滞之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开胸顺气丸。

也可参考方药:沉香、木香、大黄各6克,枳实、槟榔、乌药各9克。

症见大便秘而不结,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伴见神疲气怯,肢倦懒言,且舌淡苔白,脉弱时为气虚型。适宜用益气润肠通便之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也可参考方药:黄芪30克、生白术30克、陈皮10克、火麻仁10克、白蜜20克,气虚明显可加党参10克。

症见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且唇舌色淡,脉细涩时为血虚型。适宜用养血,润燥,通便的方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润肠丸。

也可参考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麻仁15克、枳壳10克、肉苁蓉12克、大黄6克。

症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伴形体消瘦,口干思饮,或有心悸,颧红,失眠,眩晕,腰膝酸软,且舌红少苔,脉细数时为阴虚型。适宜用滋阴润肠之法治疗。

可用中成药:增液口服液。

也可参考方药: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山药20克、山茱萸12克、丹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麻仁10克、玉竹10克、决明子12克、蜂蜜30克(冲)。

[饮食疗法]

红薯粥巧治老年便秘:

用大、小米各约15克,加红薯200~350克,熬成红薯稀饭,晚饭前后食用,翌日早上,便秘即可缓解。

巧用橘子治便秘:

早晨起床后空腹食用橘子2个(小的3~4个),约1小时后大便顺利解下。

核桃仁巧治习惯性便秘:

核桃仁的吃法很简单,每天3~5粒,煮熟吃。譬如:煮粥、煮菜汤、肉汤等均可。

凉开水治便秘:

每天清晨,空腹饮凉开水一杯(稍加蜂蜜更佳),稍事活动片刻,如无反应,可再饮一两小杯。头晚临睡前也喝一杯,效果更佳。

香蕉皮治便秘:

每天用香蕉皮煮水30分钟,连续服用十天。可有效缓解习惯性便秘。

[预防与调理]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使饮食习惯合理,适当食用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芹菜、白菜、萝卜、西红柿等。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12.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本病以学龄儿童最为多见。青年次之,中年及老年较少见。

肾小球肾炎多数是因为溶血性链球菌或其他细菌、病毒、原虫感染而引起的肾小球急性免疫性疾病。常发生于B溶血性链球菌A组12型等“致肾炎菌株”感染,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多为脓疱疮)。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引起肾炎。

[症状]

前驱感染后有1~3周潜伏期。起病较急,主症有水肿、尿少、血尿、高血压,可见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不重,尿中有管型,血清补体C3下降。少数出现严重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

[检查诊断]

发病: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前多有咽炎、扁桃体炎、脓疱疮、猩红热等感染史,在感染后1~3周发病。若非典型病例,或病情于1~2个月尚未见全面好转者应及时怍肾活检,除外新月体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等某些病理表现为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原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具有临床症状。

辅助检查。

尿常规、肾功能检查、B型超声检查、肾脏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

[西医药治疗]

通常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在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渐增加活动。低盐、低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治疗感染灶:病初注射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14克。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肾炎病情稳定后可作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2周须注射青霉素。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浮肿头面部为剧,皮肤鲜泽光亮而薄,尿少,恶寒发热,且舌苔薄,脉浮时为风水相搏型。适宜用疏风宣肺,利水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浮萍、麻黄、防己、桂枝、白术各10克,石膏20克,茯苓、泽泻各30克。

症见全身水肿,腹胀胸热,口干尿短赤,或疮毒未愈,且舌苔黄腻,脉沉数时为湿毒蕴结型。适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麻黄、木通、大腹皮各10克,金银花、连翘、桑白皮各15克,茯苓皮、赤小豆各30克。症见血尿明显,咽痛咽干,且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时为风热伤络型。适宜用疏风散热,凉血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金银花、蒲公英、麦冬、玄参各20克,益母草、自茅根各3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症见尿血心烦,口干喜饮,且舌红苔少,脉细数时为阴虚血热型。适宜用养阴清热,凉血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生地、玄参、白茅根、侧柏叶各30克,丹皮、竹叶、藕节各15克,灯芯、通草各6克。

常用中成药:

本病按中医辨证可分为“风盛”、“湿盛”、“湿热”、“血热”等4型施治。

症见眼睑及面目浮肿,伴畏风,发热,肢节酸楚腰痛,小便不利,且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时为风盛型。适宜用祛风宣肺,清热利水之法治疗。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合五苓散同服。

症见面目或一身浮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且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缓时为湿盛型。适宜用祛湿利水之法治疗。可选用平胃散合五苓散同服。

症见面目或周身水肿,小便短赤,口苦口粘,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且舌苔黄腻且厚,脉濡而数时为温热型。适宜用清热利湿,行水消肿之法治疗。可选用防风通圣散合四苓散同服,或甘露消毒丹。

症见面目浮肿,小便如洗肉水样,或呈鲜红色,心烦口干,夜寐梦多,且舌红且干。脉沉细数时为血热型。适宜用凉血清热,利尿消肿之法治疗。可选用肾炎四味片与犀角地黄丸同服,或用牛黄清心丸和云南白药同服。

[饮食疗法]

风盛型:

荆芥、防风各6克,水煎代茶,饮用不拘时,恶风者适用。

桑叶、菊花各10克,水煎代茶,饮用不拘时,咽红者适宜。

苏叶、浮萍各10克,水煎代茶,适用于浮肿较重者。

独活、白芷各6克,水煎代茶,腰痛者适用。

湿盛型:

苍术、防风各6克,茯苓10克,水煎代茶。

白术、防风各6克,茯苓10克,水煎代茶。

冬瓜皮、茯苓皮各30克,水煎代茶。适用于水肿较重者。

湿热型:

藿香、佩兰各10克,水煎代茶。

赤茯苓、猪苓各10克,水煎代茶。

白茅根30克、芦根10克,水煎代茶。

车前子、地肤子各10克,水煎代茶。

血热型:

丹参、茜草各10克,水煎代茶。

生地榆、生地黄、赤芍各10克,水煎代茶。

鲜小蓟20克、鲜茅根30克,水煎代茶。

炒槐花、荷叶炭各10克,水煎代茶。

[预防与调理]

急性肾炎发病后通常应卧床休息,防止受凉,受潮及过劳,直到水肿消退、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尿检显着好转后。方可逐渐恢复活动。

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预防呼吸道、皮肤感染及猩红热,以免加重病情。发生上述感染后,应立即治疗,起病2~3周内观察尿常规血C3,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尽快医治。痊愈后应逐渐加强锻炼,改善体质,防止复发。

水肿时应低盐饮食。尿蛋白呈阳性时应保持低蛋白饮食。烟、酒、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料、咖喱等均应避免。可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了解急性肾炎的发生机理和预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思想负担,保持心情愉快。

[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于1~4周内出现利尿、消肿、降压,尿常规化验也随之好转,病理检查也大部分恢复正常。少量镜下血尿及微量尿蛋白有时可迁延半年至一年才消失。现在,仅不足1%的患者可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不当而死亡。且多为老年患者。本病远期预后不一,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可完全治愈,仅6%~18%的病例遗留尿不正常和/或高血压而转成慢性。通常认为,老年患者、有持续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损害者预后较差,但血尿严重程度与预后无关。

13.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病情迁延发展、终将进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疾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本病为多种病因如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引起的免疫性疾病。仅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即急性肾炎不愈直接迁移,或缓解经若干时间后重新出现,而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由病理类型决定其病情不得不迁移发展,起病即属慢性肾炎,与急性肾炎无关。

[症状]

常见症状:

起病方式不同,中、青年男性居多。有些患者开始无明显症状,仅于查体时发现蛋白尿或血压升高。多数患者起病后即有倦怠乏力、头痛、浮肿、血压升高或贫血等症候。少数患者起病急、浮肿明显,出现大量蛋白尿等。也有始终无症状,直至出现呕吐、出血等尿毒症表现方就诊。

普通型。表现为中等程度蛋白尿(每日排出量为1.5~2.5克),尿中常有红细胞和管型,多伴有轻、中度水肿和血压升高。此型进展较缓慢,后期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肾病型。具有普通型的表现,但以大量蛋白尿为突出,每日排出量超过3.5克。血浆白蛋白降低,胆固醇浓度可明显升高。明显水肿常为主要症状,多伴有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高血压型。除有普通型的表现外,以持续性中度以上血压增高为特点,高压常在150~180毫升/汞柱左右,低压常在90~120毫米/汞柱左右。此型心血管并发症多,肾功能恶化快。

此外,临床表现不明显.每日尿蛋白排出量低于1克者称隐匿型:因劳累、受累、感染而引起急性发作者,称急性发作型;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者,亦可称之肾功能减退型。上述各型常可相互转化,临床以普通型最为多见。

[检查诊断]

尿液检查。

蛋白尿:为本病必见指标,早期即可出现,尤以肾病型显着;晚期肾功能衰退而相应减少,但很少完全消失。

血尿:早期急性发作期显着:晚期肾脏萎缩可使尿中红细胞减少。

管型:早期可出现透明性、颗粒性、上皮细胞性等多种管型:晚期可有蜡样管型出现。

尿量与比重:早期尿量较少.尿比重升高;晚期可出现大量低比重尿。若出现尿毒症时尿量则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