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稻盛和夫经营真经
5107800000022

第22章 为降低国民话费进军电讯业——稻盛和夫的投资眼光(1)

为降低民众的电话费而奋斗

稻盛和夫说:“我们不光是为了自己而工作,更是为了群体。把工作目标从自己身上转移至他人,欲望就会变得单纯。”

精彩解读

自明治时代以来,“日本电电公社”一直垄断着日本通信市场,通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国内又开始允许民营企业参与通信行业。但没有一家大企业挺身而出,大家都担忧会有风险。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稻盛和夫创办了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并以降低国民的通信费用为目的,他决定要打破电电公社(现在的NTT)的垄断。

在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之前,稻盛和夫先生常常问自己:“你想做的事情确实是为国民所想吗?不是仅仅说漂亮话吧?有没有私心想着趁此机会壮大京瓷公司,从而谋取私利?有没有想着自己出风头的私念?”他剖析自己,扪心自问,是否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良心,当他这样持续半年的考虑后,断然发誓自己绝无私心之时,他下定决心出手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他说:“真正的热情能带来成功。但如果热情是出于贪婪和自私,成功便会如昙花一现。如果你对正义毫无感觉,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同样的热情也许一开始会让你尝到成功的甜头,但最后还是不免倒下。”因此成功的关键在于要看一个人是否有纯粹之心,其初衷是否单纯。正如稻盛和夫先生说言:“我们不光是为了自己而工作,更是为了群体。把工作目标从自己身上转移至他人,欲望就会变得单纯。”

也正为了表示自己的毫无私心,他当时没有持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的一份股份。因为他知道投入第二电电株式会社将会获取极大的利益与财富。但他以“动机至善,私心全无”自省,没有做这样的事。

后来,当稻盛和夫先生谈到自己的一系列经历时,他说:“在我为了一些无私的念头而痛苦或焦虑时,常常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出现解决之道。我总认为,这是更高的力量把我那无助而单纯的念头带进潜意识中,才使我能洞察先机。”他说,如果创业时忘却了志向,只图私利私欲,投机取巧,第二电电株式会社也就不会得到后来的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天时地利都已齐全的企业却消失了,而抱着“为社会、为世人”的第二电电株式会社得以幸存,并在百变不断的通信领域,依旧持续成长发展。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里存在着指引企业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经营的要谛——动机至善,私心全无。

稻盛和夫先生说:“舍弃私心,净化心志,命运女神才会垂青。”“作为一个经营者,不应该存有私心,只有从私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判断问题就非常简单,部下也会尊敬你,会信任你尊重你,你也可以给他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满腹私心,以满足一己私利来考虑问题、决定行动,一定会给员工带来伤害,对社会造成危害,最终对自己不利。因此,要将“动机至善,私心全无”作为判断标准,必须以此经营企业。

智慧小语

决定事业成败的分水岭,就是毫无杂念的“纯粹之心”,即一颗善念。稻盛和夫先生说,他会时时扪心自问,自身的利益是否妨碍了目标的完成。以私利为中心的企业,是无法获得员工的信任,更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第二电电株式会社开业之初,由于企业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发展很不顺利。后来,稻盛和夫将营业活动转向以大众的市外电话服务为主,并向民众游说,努力得到回报,这一举措使得第二电电株式会社发展势头良好。曾被断言是会最先倒闭的公司,成为唯一能与NTT持续抗衡的通信运营商。

放大目标需要远见卓识

稻盛和夫说:“经营等于经营者的意志本身。一旦确定目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目标非实现不可,这种坚强意志在经营中必不可失。”

精彩解读

目标是一种未来的愿望,为了实现它,人们愿意付出努力。制定目标很有效,它能增加人的动力,迫使自己优先、重点、及时地对自己负责。有了目标就可能使自己更经常的取得成功。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类是脆弱的,必须找出提升自己的方法。如果有个卓越的目标,并能骄傲地向众人宣布,就可以大大地增强自己勇往直前的能力,而无须畏惧,更不会有罪恶感。稻盛和夫先生说,要将目标放大放远,甚至是一个自己现在所达不到的目标。即使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然后,为自己立下一个期限,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能完成。

这就需要经营者拟定一个计划,并不断发展为了达到目标所需的必要技巧和能力。在这个计划实行的过程中,经营者和团体的能力才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稻盛和夫先生说:“只有完善自己的哲学和价值观,我们才能免于重蹈覆辙,不至于失去得来不易的成功。”他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完成既定目标就可以了,而是要做更大的努力,做出更惊人的成果。

稻盛和夫先生说:“人人都要有达到目标的理想。如果只有管理阶层一心想达到,其他人不然的话,这样的目标终究无法实现。公司要以小结构单位为主,并且每个小单位都有自己的计划,这样驱使每个人都努力去做好分内的工作,以助自己的单位完成计划。”因此,他常常告诫员工说,做事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现在的能力来衡量自己未来的能力,而应该是以未来的能力将现在的工作做好。只要你在工作中时刻将目标挂在心上,并不断朝着目标的方向努力,你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会逐渐提升到你当初既定的那个目标点。如果仅仅是以现有能力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是永远都无法开拓新事业的。有一个强烈的目标,就能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得到新的成果。

“在那些看似平淡的现象中往往潜伏着良机。这良机只有那些胸怀大志,目光长远的人才捕捉得到。而那些心胸狭小、眼光短浅的人,他们永远也没有能力抓住这样的良机。”稻盛和夫先生经常在公司的早会上说:“虽然我们没有太多的智慧,但只要大家能集思广益,就能形成超群的智慧。尽管我们没有太多的智慧,但如果能加倍地努力,就能取得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成绩。”正是这样的想法,使得他对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他将目标放大放远,与员工一起,为着将企业发展成京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努力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标的实现它也需要一个过程。成功的经营者是最有理想、最明智,也是最有毅力、最坚定的。他们懂得一切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成功的人绝不会只以事情做完为满足,而会要求自己不断地做得更好,以获取更大的成功。

奉献是最美好和最尊贵的行为

稻盛和夫说:“要让你的合伙人快乐。只有单方面得到利益,另一方面蒙受损失的话,这种成功绝对是短暂的。成功的经理人可从真诚和对人的爱中创造和谐。”

精彩解读

稻盛和夫先生经常说:“在人的行为中最美好和最尊贵的,就是为他人奉献一些什么。从人的本质来看,人们往往容易首先考虑自己,然而同时,每个人也都有一颗愿意为别人服务让别人高兴,并以此作为自己最高的幸福之心。所以,这种美丽之心可以支配自己的行动,与他人、集体建立良好的纽带,从而在其维系下团队共同努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团体共同取得惊人的成绩。”利他是最强有力的。让对方高兴,与人为善,这样的行为最终一定会带来成功。稻盛和夫先生认为,这是这个世界俨然存在的真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他说,“因为利他的行为会让我们获得超越自己的伟大的力量”。

每个企业家都有用什么思想、哲学、价值观来经营企业的问题,这种选择将决定着经营企业和人生的结果。比如说,有些人选择了利己主义的思想、哲学、价值观,无论什么事都只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那这种成功是很难长期持续的。

稻盛和夫先生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既有‘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的利己心,也有‘即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的利他心。仅凭‘利己心’判断事物,因为只考虑自己个人的利益,所以无法得到别人的帮助,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只会使视野狭隘,往往对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就有必要认真学习并选择优秀的思想、哲学、价值观,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经营和人生。

稻盛和夫先生说,做生意必须双赢,所谓“利他自利”、有同情心、真诚待人,就是在买卖中顾及对方,让对方也获利。客户满意,就自然给你带来利益。

无论做什么事,不是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是同时也为自己以外的人着想,这就是利他心。人一旦失去为他人着想的利他心,剩下的就只剩下自己的欲望了。例如,经营企业,就需要学会为他人着想。不仅是员工、顾客、公司所在的社区,还包括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众多交易合作伙伴乃至竞争对手。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如果对待员工很好,会定期加薪,加奖金,或者时常鼓励他们,他们会备受鼓舞,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稻盛和夫先生的利他经营哲学还体现在激烈的竞争上,在激烈的竞争中通过利他,也使自己获得大的收益,也能在以后进行更好的合作。他说:“成功者一定要有强烈的好胜心,这点不只表现在田径场上,在企业界更是如此。然而,在企业家精神的深处,还得要有真诚、同情和亲善。正如教练希望每个选手都能发挥到极致,领导人也要以诚实和真诚的态度引导团队迈向成功。不同于体育竞技的是——每场比赛总有落败者,而企业则能成功地缔造出‘双赢’的和谐局面。”

京瓷公司曾经在收购美国的一流电子产品零部件制造商AVX公司时,因为双方同是上市公司,因此双方商定以股票交换的方式收购AVX。京瓷出价每股30美元的高价计算,但对方仍不满意,提出更高价格,京瓷公司同事都认为不能再提高价格。但稻盛和夫先生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稻盛和夫先生说,收购价高一点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今后双方人员要统一到京瓷的门下一起干事业。

事实果真如此,原AVX公司的股东都感到了京瓷公司门下的喜悦,而且这种喜悦也感染了原来两公司的全体员工,双方同在一起管理后关系极为融洽。收购后12年来,AVX的年销售额高达13亿美元,税前利润增至2亿多美元。对此,稻盛和夫先生说:“收购AVX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收购之时能多考虑一些对方的利益,持关怀之心去决定收购价格,是一个重要原因。”正是稻盛和夫先生为别人着想的利他心,也使得他在无形之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稻盛和夫先生说:“为公司好的利他行为,一旦形成一切只为自己公司着想的想法,那么从社会的角度看来,就是一种公司的自我。要避免自己陷入上述低层级的利他行为,重要的是培养从大格局看待事物的眼光,把自己的行为放在较高的层级加以看待。”如果人的精神能从利己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发挥出“利他”的及无私的热情,就能“人助天助”,使人生和事业取得成功。

如果时刻保有让对方生存得好,更好地帮助对方、为对方好,如能具备这种美好的关爱之心、利他之心,一种超越自己的伟大力量就会自然地添加进来。稻盛和夫先生说,“当自己想‘如能这样该多好啊!’但结果却比你想象的更好。并且它会授予你了不起的智慧,帮助你克服无法预测的、突如其来的经济变动,正好像成功从对面向你走来一样。”

对于经营者而言,对于企业而言,获取更高的利润,那是理所当然的。但稻盛和夫先生认为,“求利有道”,必须通过正当的市场竞争、用正当的方法获取利润。另外,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让自己周围的利害关系者也获得幸福,必须用这样的方法去追求利润。稻盛和夫先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