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精典
5105700000027

第27章 宋词精典词文欣赏(4)

①照眼:犹耀眼,形容物体明亮或光度强。风味:风采,韵味。②净洗铅华:指白梅。意指白梅花不像桃李等浓艳而素雅淡净。佳丽:俊美、秀丽。一作清丽。③胜赏:愉快的观赏。冰盘句:月下独酌赏梅。冰盘,喻月亮。同,一作共。燕,同宴。④雪中高树:梅花斗雪而开。也可说白梅花盛开如雪。香篝句:意为如熏衣被的衣篝一样传来阵阵清香。香篝,即衣篝,亦即衣熏笼。⑤最匆匆:一作太匆匆。愁悴:一作憔悴。⑥飞坠:指梅花落瓣。⑦相将:行将。脆丸:一作翠圆,即青梅。荐酒:佐酒。⑧黄昏句:化用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意。

赏读

上片先从眼前见的梅花写起,然后写去年观赏梅花,这样就先后写出了两年情景。下片再写今年赏梅花的情景,以及与梅花别离后的愁怅情怀。

这篇咏梅佳作妙处在于不是单纯咏花,还写了梅树、梅子、梅枝,并通过想象和联想,展开两条线索。一是赏花者:看到花粉墙下"依然旧风味"的梅花,联想到去年孤独赏梅的情景,又从今年赏梅的匆忙,联想到自己乘船于空江烟浪里的景象。二是梅花,从眼前带露含愁的梅花,想到去年雪中高挺的梅树,从今年梅花的飘落,想到春梅成熟的将来,又从青梅荐酒的将来,想到梦中的梅枝。

这首词采用对比和照应的手法,不受时间、空间和所咏对象的限制,境界宏阔。富层次感和立体感。清·黄苏:"愚谓此词为梅词第一。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杯落漠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安冷淡,今年梅已开而人欲远别。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中,时梦想梅影而已。"(《蓼园词选》)

近代·陈洵:"只"梅花"一句点题,以下却在题前盘旋。换头一笔钩转,"相将"以下,却在题后盘旋,收处复一笔钩转,往来顺逆,盘控自如。圆美不难,难在拙厚。"""正在"应"相逢"、"梦想"应"照眼",结构天然,浑然无迹"。"此词体备刚柔,手段开阔,后来稼轩有此手段,无此气韵,若白石则并不能开阔矣。"(《海绡说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言志的词。梁启超评论这首词:"此绝似苏(轼)辛(弃疾)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从它的豪迈气概与疏放的词笔看来,这首词应为词人早年所作。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①。仿佛梦魂归帝所②,闻天语③,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④,学诗谩有惊人句⑤。九万里风鹏正举⑥。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

注释

①天接二名:梦境中,夜色将晓,满天云雾,星河低沉,其中千帆竞航。②帝所:天帝所住的宫殿。③天语:天帝的问语。④我报句: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锁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报:回答。⑤学诗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短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漫有:空有,白有。⑥九万里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⑦篷舟:轻舟。三山:传说中的三座仙山:篷莱、方丈、瀛州。

赏读

作者以浪漫主义开篇,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梦境:海天辽阔、水雾迷茫,卷动的云朵似飞涛叠浪。群星汇成天河在天空中流动,星光闪烁,象无数小船在上下飞舞。这二句,前句写破晓天空实景,后句写梦中虚幻之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神游天帝之所,天帝向女词人殷勤问讯。上片写出了女词人不满人间的黑暗,向往天上的光明,借助幻想表现了词人积极寻找精神归宿的心理。

词的下片,转入女词人的对答,"路长"、"日暮"化用《离骚》诗意,意为唯恐浪费青春与生命,积极追求探索有价值的人生道路。这是女词人感叹人间道路无涯、人的生命有限,而产生的迫不及待的追求理想的愿望。"学诗句"着一"谩"字表明她对自己负有的才名仍然感到不满足。她的胸襟异常远大,她召唤与风搏斗的大鹏、满怀豪情驾着生命之船冲破牢笼似的现实风浪,奔向她神往的幸福之地三山。值得指出的是"三山"在传说中虽有许多神仙,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女词人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瞻之在前又恍忽不见,宛然在目又从之甚远的幸福理想。

这道词突破了闺情和婉约的常格,呈现出豪放之风,所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词,词中抒写主人公南渡前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表现出主人公惜花、惜春的心理状态。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①,浓睡不消残酒②。试问卷帘人③,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④。

注释

①雨疏风骤:风急雨小。②浓睡:酣睡。不消残酒:没有完全消去残余的醉意。③卷帘人:指正是卷帘的侍女。④绿肥红瘦:叶茂花残。

赏读

全词表现出女词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词中之景,雨小风急;词中之人,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词中之花,叶茂盛了,花稀少了。可见作者是有意选取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互映衬、两两对比的渲染形容,给读者非常鲜明的印象。

本词以对话入词,作者与侍儿,一个细心,一个粗心,一问一答,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绿肥红瘦"一句,历代评论家赞不绝口,表现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独到与细致入微。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评论:"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清人黄苏《蓼园词选》评论此词。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读前须知

这首词回忆了少年时,在溪亭游玩忘归的情景,表现出词人对少年时娱悦生活的留恋,充分表现了作者当时的活泼、潇酒、爽朗的个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溪亭:水边的亭台。②争渡:竞渡,夺路而归。

赏读

这首词是追忆往事之作,充满了情趣。词中没有具体写所游之景,也没有写心情心境,只是通过描写怎样"沉醉",从侧面衬托溪亭的景色多么诱人,这景色又是怎样地触动了孩子的情怀。因为这是对年轻时生活的回忆,细节之事,细微之景也许早已忘记了,而没有忘记的是那种特别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重复的,因而是难忘的。酒喝到醉得不能回家,回家又迷了路,迷了路更急于回家。作者在一系列动作的白描和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主体心理活动的轨迹。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游玩,无忧无虑生活的真实写照。

满江红①·春水迷天--张元干

读前须知

宣和二年(1120)春,作者自江西南昌赴南康(今江西星子县)拜会名贤陈瓘,途经吴城山,遇风阻行,遂作此词。明吴从先《草堂诗全隽》谓此词:"上言风帆飘泊之象,下言归舟在家之思。"

原文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②。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③,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嘴共停桡④,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⑤,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⑥。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⑦。

注释

①这首词写羁旅春晚思归。吴城山:地名,在南昌县东一百八十里处,临大江。②桃花浪:亦称桃花水。旧历二三月春水涨,正值桃花开,故称。③绿卷句:出自《楚辞·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一香草名。绿卷,一作绿遍。④沙嘴:一端连陆地,一端伸入水中的带状沙滩。桡:桨,指代船。⑤篷窗:船窗。⑥年时约:指与家中约定春天返家。⑦想小楼二句:化用柳永《八声甘州》词"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设想妻子天天登楼远望盼自己归去。削,形容消瘦。

赏读

上片"春水迷天"二句,点出了时令天气,把狂风暴雨的无数次袭击的意象展示出来,写得气势雄阔。"云乍起"三句写舟行所遇,狂风暴雨使船只不能行进。"还"字写出江上恶劣天气持续不断,也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厌恶情绪。"绿卷芳洲"写景如画,勾勒出风雨中的岸景与江景。"傍向来"二句写停船情景及作者的心情,船在沙滩停泊,词人因在风浪中漂泊而感到伤怀,为下片抒情做了铺垫。整个上片重在写景,由景生情。

下片换头"寒犹在"以下四句,承上转下,由景入情,直接抒写寒夜漂泊的愁绪。"倚南窗无寐"两句,写作者在舟中的行动,借以表现羁旅愁苦之情和孤独凄寂的境界,是上文愁肠的深化。"寒食清明"二句,文笔宕开,由眼前境况转入想象之中,但依然愁思缠绕。因为归期已被延误,辜负了佳人相约的殷切之情。结尾三句采用化虚为实的写法,展示佳人急切盼归情景,既写了佳人的痴情,又表达了词人思归怀人的心理。

以大景写柔情,是这首词的特色。开篇几句,意象飞动,空间境界阔大,为下文的言情创造出凄清迷茫的氛围。

水调歌头·追和①--张元干

读前须知

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前后,那时作者已年过花甲,两鬓斑白。词作主要表现作者思念故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原文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②。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③。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④?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⑤。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⑥。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⑦。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⑧。

注释

①追和:即按前一首韵。这里应指《水调歌头·同徐师川泛太湖舟中作》一词,这首与上首韵相同,用的典故亦相同。②钓鳌客:谓有远大抱负或豪迈不羁之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狂谲》:"王严光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鳌客",巡历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六:"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版,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种瓜侯:即秦人邵平。这里钓鳌客、种瓜侯喻词人。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这里指苏州一带。五湖:这里指太湖。④旄头:星宿名,即昴宿,冬天拂晓落于西方,古人认为是胡人星座。落则象征胡人失败。这里代指金兵。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句意。⑤孤负:同辜负。故园:指中原。⑥元龙:东汉末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汜。许汜后来对刘备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这里借指自己豪气未除。⑦瓦鸣沟:指雨水冲刷瓦沟发出的声音。这如同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境。借大雨冲刷中原膏血。⑧犹有二句:意为我仍有雄壮之心,但仍只能有如瓦沟流水,一概付诸东流,徒劳无功。

赏读

上片写他重来吴县,抒发功名未就报国无路的感慨。首句点明自己曾有钓鳌客般的豪情壮志。"钓鳌客"是传说中的一位巨人,后人常用来比喻豪迈的壮举。二句点明自己现实处境:国破家亡,隐居荒野。开篇二句概括了作者沉浮的身世。张元干早年有豪情壮志,在金兵入侵的动乱年代里,他追随李纲抗金,满腔热情,呕心沥血。然而功名未就却罪名加身,不得不浪迹江湖。"重来"二句,说明自己从辞官归隐到此次重游吴县,泛游太湖的时间。"耳畔"三句写作者重游太湖的万端心绪。上片最后二句,抒发报国壮志难以施展的悲愤。

下片承上,借梦抒怀。在梦中,他像三国时的陈元龙一样充满了英雄豪气,打算干一番事业,于是更觉惆怅。尽管外面大雨敲打屋瓦沟渠发出的声音,给他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丝喜悦,但他很快就想到自己虽壮心犹在,却报国无门,雄心壮志,只能随水东流。这样的境遇使词人悲愤满腔,沉痛不已。

这首词借景抒怀,托物寄兴,表露了作者对国事日非而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满江红·写怀--岳飞

读前须知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颂千古的名篇。词中表达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表现了作者对敌寇的无比愤恨,和立志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①。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③,空悲切。

靖康耻④,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⑤。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⑦。

注释

①怒发冲冠:因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潇潇:急骤的雨势。②三十:岳飞当时三十多岁,举其成数而言。尘与土:喻已建立的功业还微不足道。八千里路:指自己转战地域广阔。云和月:披星戴月的艰苦战地生活。③少年头:古人称三十多岁仍为少年。④靖康耻:指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人灭北宋,掳徽、钦二帝北上的亡国亡君之耻。⑤长车:古时的兵车。贺兰山:亦称贺兰、阿拉善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边境和自治区接界处,宋时为西夏地。这里也可借指金人地区。缺:空隙,缺口。全句意思即越过贺兰山直捣敌人巢穴,彻底扫平敌寇。⑥匈奴:代指金人。⑦天阙:指皇宫、朝廷。

赏读

上片写岳飞急于报国的宏愿。开头五句一气贯注,仿佛一组特写镜头,揭示作者汹涌澎湃的心潮,描绘出一位忧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接着四句写自己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认为自己对国家已做的贡献很小,意识到自己任重道远,必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下片表现作者重整乾坤,血耻报仇的豪情壮志。起首四句以反诘语气表达出与敌人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并点明了写作此词的目的。接着又以夸张手法表明作者彻底消灭强敌的决心,流露出作者对女真贵族蹂躏中原的切齿之恨。结尾三句表示了作者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