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5094300000034

第34章 高效率抓住机遇(3)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她身边坐着一位匈牙利的年轻男作者。女作家衣着简朴,态度谦虚、沉默寡言。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以为她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

于是,他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请问小姐,你是专职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是否能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了。

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那位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现在,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而那位出版了339部小说的作家的名字,早已经无从考查了。

有些行业得花一辈子的精力去钻研和奋斗,任何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也都只是自己那个领域内的大师。巴菲特从11岁开始第一次买股票,一直到70多岁,还没有改行的迹象。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排在他前面的,是做软件的比尔·盖茨。巴菲特也知道做软件很赚钱,但他肯定不会去做。比尔·盖茨的聪明之处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凭借他的实力,他如果去股市淘金,做个庄家,简直是易如反掌。凭借他的实力,他也可以去做房地产,但他只专注在操作系统、软件开发上,而没有被市场上其他的诱惑所吸引。

北京正邦品牌设计公司老总陈丹是中国电信标志的设计者。他说他开始创业的时候靠着一腔热情的确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接下来面对市场里的种种诱惑,还要做出新的抉择。他们的公司属于广告公司,面对各种各样的广告业务,他们只选择做标志设计,而这只是广告业务中很小的一部分。

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人对此都不理解,觉得陈丹丢掉了太多眼前的生意,但陈丹认为,要想在广告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发展模式,专注于品牌设计,这样才能够使他们超过竞争对手。

陈丹说:“术业有专攻,我应该把最重要的事做精、做细。其实其他公司也做得很好,但我们因为只做了一项,就更专业化,分工更细致,客户也就自然会想到我们了。”

有人曾向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卢卡诺·帕瓦罗蒂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亲,一个面包师,就开始都我学习唱歌。他鼓励我刻苦练习,练好基本功。当时,我兴趣广泛,有很多爱好和理想——想当老师,当科学家,还想当歌唱家。经过反复考虑,我选择了唱歌。于是,经过7年的努力学习,我终于第一次登台演出了。又用了7年,我才得以进入都会歌剧院。而第三个7年结束时,我终于成了歌唱家。要问我成功的诀窍,那就是一句话:请你选定一把椅子。”

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曾有一位年轻的看门人。为了打发时间,他选择了打磨镜片这个细致的活儿当作自己的业务爱好。就这样,在他60多年的看门生涯中,他把那神秘的镜片打磨了60多年,终于他凭自己的研究,探索到了另一个广阔世界——微生物世界。此后,他声名远播。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巴黎科学院授予头衔,英国女王也曾到小镇来拜会他。这位一生磨一镜的看门人就是活了90岁高龄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

“一生磨一镜”,是高效做事的一种方式、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一种活法。只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坚持不懈地干好自己能干的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出一定的成绩。

每个人一生的梦想和欲望很多,但高效的人士都懂得选择的同时,学会放弃。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区分并减去那些你觉得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从而一生专注于去实现一件事,人生之路将会变得清晰而简单。

森林里有一种鼯鼠,能飞但飞不远,能爬树却爬不快,能挖洞可挖不深。它虽然有一身本事,却都不大管用,很容易成为肉食动物的口中餐,它吃亏就在于没有一技之长。贪心的猎人要追四个方向跑的兔子,只能是一无所获。在一生中,我们会面临诸多的选择,特别是在创业之始,选择尤为重要。一旦看准一件事,选定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否则很容易一事无成。

做事要懂得取舍

杨澜说过:“一个人要想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这一点不仅体现了杨澜超人的智慧,更体现了她对人生机遇的把握。

一般人往往只会追寻着自己的光环前进,而杨澜却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她在央视做主持人最火的时候,放弃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位子,出国留学,又在归国后事业刚起步时,放弃工作,生儿育女。她说:“如果你需要家庭的话,那它就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了。要家庭还是要事业,就好像问你要左腿还是右腿,我觉得这是没有意义的。当两者有矛盾时,要看轻重缓急来取舍。我1997年刚刚生了孩子的时候,就一直没有工作。我知道一些电视的主持人为了怕在屏幕上消失,就尽量晚生孩子,我对她们的建议就是该什么时候生就什么时候生吧,这比你天天在电视屏幕上露脸重要得多。”

认清了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又不被光环所牵绊,是杨澜最难能可贵的智慧。成功的人士都是在某一方面很成功,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是在各方面都很成功,不只是杨澜,中国有很多企业家也都懂得这个道理。

万科董事长王石新书的签售活动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当时东侧签名售书厅挤满了人,人群中间的便是王石和他的新书《道路与梦想》。

签售完毕,王石接受了《英才》杂志的采访,在采访话题中除了书,还谈到了王石与万科20年道路的取与舍。

万科集团是一家靠倒腾玉米起家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是什么让万科完成了连续十余年稳健的发展?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又是什么让万科不仅活了下来,还能够不断壮大?王石用万科的经历对“取舍”二字,做了详尽的注释。

每一个卓越的商人,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王石说:“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什么都赚钱,这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他的成功是他取舍的结果。”王石语言中既有思考,也很有感情。

事实的确如此,杰克·韦尔奇在接任通用电气CEO的头两年,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其中还包括了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业务等GE以前起家的业务。几年中,杰克·韦尔奇通过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同时也因为战略调整而大规模裁员,由此被称之为“中子弹”。

战略取舍的结果催生了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这种取舍,也使通用具有了在世界范围内独一独二的业务,即使十年后都不会落伍。

当然,也会有人会问GE坚持“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是否意味着它将放弃许多很好的商业机会?GE在诸多商业机会中的取舍是近乎直觉的悟性还是审慎的理性抉择?后来的事实证明,GE在20世纪80年代所取得的傲人业绩,高速的发展,得益于“数一数二”战略的实施。

在王石看来,万科的稳健发展,同样得益于取舍之道。“万科曾经做过进口录像机的生意,利润达到200%—300%,这种超额利润使得许多公司都挤进这个行当,供过于求,利润急转直下。我对1984—1992年的贸易做过统计,赚钱的用黑字表示,赔钱的用红字表示,结果红字多过黑字,结果表明多年贸易的结果是赔钱大于赚钱,这也说明市场很公平,之前你怎么暴利,之后你都要给我吐出来。”

此后,王石提出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在那个屯地就能增长利润的年代,万科坚持快速开发,这也让万科躲过了更多的危机。同时在1998年,万科开始了一个舍弃的过程,退出了很多赚钱的行业,现在被房地产界广泛提及的减法,万科早在1998年就已经开始了。在地产和零售两个产业都飞速发展的时候,王石主动将手中“前景”和“钱景”都不错的万佳百货出售给了华润,并不是因为连锁零售业务发展不好,而是因为王石深感无力将两个前景广阔的业务同时做好。

王石还说过这样的话:“缺钱对民营企业并非坏事,因为资金有限,不允许你盲目投资,不允许你犯大错误。如果你的战略目标不清楚,又没有控制能力,钱多了反而是坏事。我常对那些为缺钱而发愁的企业说,恭喜你呀!你犯不了大错误。”

人都有争强好胜的本能,让一个人去争取什么一般没有困难,但若要让一个人舍弃什么却很不容易。高效人士的明智之处在于他们做事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把握取与舍。

《拉封丹寓言》中讲,有一头布利丹毛驴,它面对两捆干草不知该吃哪一捆好,最后不但一事无成,还竟然饿死了。其实在创业过程中,每个人、每个企业也和布利丹毛驴一样,时时面临着在两捆干草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人的一生都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还要放弃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独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水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爪子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

人们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是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水果逃命?可如果审视一下我们个人的行为,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当机立断抓住机遇

不要怨天尤人,命运其实就在你手中。善于把握机遇,就能铸就辉煌的人生。

有一年,但维尔地方经济萧条,很多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减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当时,约翰·甘布士只是一个织制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来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置之不理,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货。他妻子劝说他,不要把这些廉价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的积蓄并不多,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甘布士却安慰妻子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很难实现。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的存货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太太看到别人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大力支持厂商复业。这时,但维尔地区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结果赚了一大笔。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十分发达。随着事业的发展,后来甘布士成为了全美足轻重的商业巨子。

对于一个成功者,人们总愿意探听他们的成功秘诀。其实所谓的秘诀很简单:机遇面前,当机立断,就是成功的秘诀。成就总是属于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人,机遇不等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只能错失良机。

1930年,年仅13岁的李嘉诚父亲早亡,为了供养母亲和弟弟妹妹的生活,他不得不退学挑起家庭重担。年纪小小的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了一个塑料玩具厂的推销员。

5年后,李嘉诚当了塑料玩具厂的经理,当时,他的年龄只有19岁,他开始省吃俭用,寻找机会。

22岁时,李嘉诚发现塑料花很受欢迎,于是,他马上做出了选择,辞去职位,拿出省吃俭用的积蓄7000美元,开办了自己的塑料胶厂,大量制造塑料花。

为了使产品能尽快地占领市场,他非常吃苦,经常吃住在工厂。工人们经过他的耐心指导,生产出来的塑料花惟妙惟肖,大可以假乱真,这些塑料花,不仅在香港销路好,还销往了世界各国。

他手里有了一部分资金后,为了把事业做大,他以塑料花厂为主体,创办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

在他创业之初,他就预测到了塑料花需求热潮,后来,他的塑料花制品成了香港大量出口的商品之一,订单自世界各国纷纷而来。这一年,他赚了大量的钱财,也奠定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在国际间竞争的有利地位。

1958年,当房地产刚刚兴起的时候,他又马上预测到地产业将大有作为,他以一个企业家敏锐的眼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马上把“长江”的业务转向了地产业。果然,地产价格飞涨。1972年,长江实业有限公司的楼宇面积已到达1500万平方英尺,大型楼宇面积有138万平方英尺,居香港地产业之首。他还拥有60万平方英尽可开发的土地和120万平方英尺的换地权益书。

善于抓住机遇的他,使长江公司的地产业在1982年,仅是建筑楼宇的土地面积就有2900万平方英尺。除香港地区政府之外,李嘉诚是香港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地产的交易把他推向了又一个成功。李嘉诚在房地产业大发展的时候,又向市民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市民在货币贬值的压力下,都想通过购买股票来保值生利,他们看到长江实业公司走红,股票上市,于是就纷纷购买。李嘉诚很快筹集了大量资金,他把钱投入经营金融、酒店等其他业务上去,每项投资都立竿见影。

李嘉诚运用多元化、国际化的经营战略,5年中飞跃发展,资本积累剧增3倍。其附属、联营公司大大增加,有附属公司72家,联营公司31家,总共103家,大大扩充了实力。1978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纯利润达2.4亿港元,1980年纯利润达9亿港元,1981年纯利润上升至13.85亿港元。

李嘉诚看好香港这一自由贸易港兼东方航运枢纽的作用,特别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将发挥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1979年,他认为金融股票有机会,预测英资“和记黄埔公司”的股票走红,他买进了9000万股,控股40%,成了控制英资财团的华人,不久,当上了和记黄埔公司董事会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