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逆境中的自在
5091900000016

第16章 修身养性,自律自制(1)

古人的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人生境遇虽有不同,但努力向善又知勤学之人,往往能扭转劣势,创造自己的命运。怕的是仗恃优越,浑浑噩噩不知努力,而虚度此生!假如你身处逆境,必须学会自律自制,尤其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感,把握好自己的心境心态,约束好自己的言语行动。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都要始终保持冷静、沉着、平和的心态,而不至于因为冲动而丧失理智,做出不该做的事情,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要经常打扫心灵

我们不但应该经常打扫尘埃,更应该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只有将自己心里的枯叶一片一片地捡起,才会保持内心的洁净。

一个秋天的傍晚,鼎州禅师和一个小沙弥在庭院里散步,突然刮起一阵瑟瑟秋风,树上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禅师弯下腰,将树叶一片一片地捡起来,放在口袋里。一旁的小沙弥说道:“师父,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一边继续蹲下来捡落叶,一边不以为然地说道:“咱们每一天都在打扫,难道地上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落叶,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小沙弥不服气地回答道:“师父,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边捡边说道:“落叶不光是在地上,还在我们的心里呀!地上的落叶捡不干净,但心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

小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师为什么总是那么平静和慈祥了。

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你要不断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因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愈能发挥潜能”。

清扫心灵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人生是一个不断挥手的旅程,少年要告别家乡,伤心人要告别伤心地,雄鹰要告别安逸,快乐要告别悲伤。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要坚强,就要勇于转身,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人的心灵可以承受很多,能够容纳更多的人生不幸和生活不快。但是,许多人忽视了对自己经常进行一些心灵的清洗。因为这种经常的心灵大扫除,有助于及时清除一些心灵的垃圾,达到清洁心灵卫生的目的,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俗话说,宁静致远。心灵的清洗必须在“心静如水”的时候才能做得到,去想人之所没有想到的事,去做人所没有做到的事,才能取得更大的人生价值,才能使心灵永远保持一份宁静。

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取舍的机会,或者说有很多需要我们取舍、选择的事情,每走一段路,我们都需要去审视一下,是否路线还是正确的,是否偏离了原来的目标。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关键是他们在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语言、思想与自己的目标有冲突时,能及时的[能及时地]纠正自己,防止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这种适时放弃的洒脱,不管那件东西多么诱人多么甜蜜,只要与前途发生冲突,立刻扔掉,毫不犹豫,干干净净,保持心灵的畅快与轻松,全力以赴去开创未来,全身心投入,获得事业上的辉煌。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来北京大学访问时,讲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一天,校长向学校[校长习近平]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去干什么,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来电话,报个平安。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尝试着过另一种所谓的幸福生活。在农村,他到农场去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在做工时,连吸支烟或跟工友说句话都得偷偷地做。最让他难忘的是,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只干了四个小时,老板就把他叫来结账,并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尽管很努力,可盘子刷得太慢了,你被解雇了。”被解雇后,他又重回到了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后,却不知为什么,觉得以往单调、乏味的东西一下子变得新鲜有趣起来,工作成了一种全新的享受。这三个月的经历,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搞了一次恶作剧一样。但他却体验到了另一种生活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一下子清除掉了他心中积攒多年的“垃圾”。

心灵寄语:

外面的尘垢要用扫把去扫,心里的污秽要靠修养去剔除。一个人无论是从政,还是做学问或是干其他工作,随着岁月尘霾的飘浮,心灵里也会积满各种各样的“垃圾”,只有定期打扫和洗涤自己的思想,才不至于使心灵灰尘满面,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从一点一滴做起,日久自会取得非凡的成效。

处事不惊

每天晚上,云居禅师要去荒岛上的洞穴里坐禅。

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想捉弄他,便藏在他必经的路上,等到他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原以为禅师必定会吓的魂飞魄散[吓得魂飞魄散],哪知道云居禅师静静的站立[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缩回手,此时,云居禅师又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第二天,他们一起到云居禅师那儿去,他们问云居禅师:“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说:“没有的事!”

“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什么魔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云居禅师笑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呀!”

他紧接着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上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脱,怎么还会有恐惧感呢?”

处事不惊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对问题和矛盾能够准确把握和认知的沉着,它建立在充分的自信心以及超强的应变能力之上。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容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迁离他去。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说:“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们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

“无,怎能胜他们呢?”

禅师说:“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在逆境和挫折面前,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换言之,就是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要人云亦云,莽撞行事,而是要多思考,多分析。

很久以前有一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里去做客。朋友招待他,给他准备了饭菜,他尝了尝,没有味道,嫌淡。朋友知道以后,就在饭菜里面加了少许盐,饭菜的味道自然变得好了许多,品尝着加了盐的饭菜,愚蠢的人自言自语道:“饭菜之所以香喷喷的,都是因为放了盐的缘故。只加了一点点盐,饭菜的味道就变得这么鲜美,那么,多加一些盐,饭菜的味道不就更好了吗?”

愚蠢的人自以为聪明,于是就放下饭菜,空口吃起盐来。不但没有美味,反而越吃嘴里越不是味道,涩苦异常。

这就仿佛有的人一样,听说节制饮食有助于修成正果,于是就禁食。结果只是徒劳的,饱受饥饿的煎熬,对修道却毫无补益。就像那个愚蠢的人一样,自己认为饭菜的美味,都是因为放了盐的缘故,于是就空口吃盐,结果导致满嘴涩苦,口干舌燥。为修道断食,也和那个愚蠢的人一样,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视真谛而不见。

心灵寄语:

在生活中,困难和挫折常常会千变万化,以各种复杂的形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住了实质,冷静地应对,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克敌制胜。

需要改变的只是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商,讨有四个老婆。

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

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

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

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走,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平日,商人一直很疼爱、重视前三个老婆,却常常忽略了照顾第四个老婆。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时的寂寞,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希望能有人愿意陪同他一起前往。

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哩!”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甘心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我都跟你在一起。”

于是,商人只有带着被自己常常忽视的第四个老婆,开始了他远行的旅程……

那么,故事讲到这儿,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

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

第四个老婆是指“自心”,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会永远陪伴着。

佛曰:“命运不是天生注定,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是改变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众所周知,世上最温驯的动物是兔子,因为它只知道吃青草,对谁也构不成伤害。然而,它却时常被很多动物伤害:狐狸,狼,老虎……这太不公平了!有一天,兔子向佛祖诉苦,请求佛祖能够改变一下它的命运,不再做兔子。

佛祖非常仁慈,看着兔子痛苦的表情,便答应了兔子的请求:“好吧,你想变成什么?”

兔子说:“我想变成一只鸟儿,这样我就能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样,谁也抓不住我了。”

于是,佛祖便把兔子变成了鸟。但是没过几天,鸟又来诉苦:“仁慈的佛祖,我再也不想做鸟了!我在天上飞,老鹰能抓住我;我在树上筑巢,树上的毒蛇会咬死我。我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

佛祖又把鸟变成了人。然而,又过了几天,人又来向佛祖诉苦,说:“太可怕了!到处都在流血,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废墟……我根本没法存活下去!”原来人类发生了战争,数以万计的士兵在互相残杀,无数的平民百姓在遭受流离失所的苦难,甚至很多人由饥饿和寒冷而悲惨地离开人世。

佛祖不免叹了一口气,问:“那你想要怎样?”

人说:“我想要到另一个完美世界去生活,请把我变成万能的佛吧!”

佛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可能把你变成佛,因为你根本改变不了心态,永远都在怨天尤人,这样是永远成不了佛的。"

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自然是件好事,但改变不应该只追求表面上的变化,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只有心态改变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美好人生。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好的心态,可使能力增强;坏的心态,则使能力减弱。心态就具有这么大的力量,从里到外影响着你。心态是我们真正的主人,它能使我们成功,也能使我们失败。同一件事由具有两种不同心态的人去做,其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不要因为消极心态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失败者。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梦寐以求的生活,要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做起。只要心态是积极正确的,那么,世界自然也是光明的。

心灵寄语: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心态了。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引导支配的。

勤学则进,怠之则退

释迦牟尼有个叫般特的弟子,为人忠厚、善良,学习也够刻苦,遗憾的是生性愚钝。佛祖让五百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可是仍然看不出有什么大的长进。

诲人不倦的佛祖把他叫到面前,不厌其烦、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说:“滴水可以藏海。你不要瞧不起这首偈,不要认为它过于简单,过于浅显,稀疏平常。如果你能真正学会这一首偈,并能将其融会贯通,运用自如,那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般特都集中精力、精益求精地专学这首偈。他日复一日地推敲琢磨,终于彻底领悟了其中的含义与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