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终结(全集)
5076000000009

第9章 广州举事(2)

一次聚谈时,孙逸仙说:“年少时,家乡一太平天国的老兵,夏夜常在大榕树下讲造反故事,还勉励我要做洪秀全第二。老兵的话,使我对天王洪秀全尤感钦佩,尽管洪秀全最后兵败而亡。”

陈少白接过话头说:“世人有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洪秀全未成而败,清人目之为寇。今我四人之志犹如洪秀全,岂亦清廷之四大寇么?”

众人会心大笑。自此,四大寇之名传之于友人圈中。

又有一天,孙、杨、陈、尢四人相偕游广州观音山三元宫,大有感触而非议清廷,内有一八十老者闻见了,便招四人入内,询其意向。四人畅言革命排满之志,至为动人。

老者告诫他们:“覆满之事,万不可轻举妄动。如反满必须联络会党,始克奏效。”这老者还向他们详述会党之组织宗旨,及各地会党分布地址,四人听了一一牢记在心。

出了三元宫,孙逸仙对杨、陈、尢说:“同学郑士良与我颇为相知,他早就入了天地会。看来我辈大业成功有期。”众人听了,相互鼓舞,表示日后志在反满。

为申反满大志,孙逸仙不久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孙文,取义于前有武子以兵法而垂后世,自己则以文治而改革。

1892年7月,孙逸仙以第一名成绩从书院毕业,获医科硕士学位,尔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他医术高超,且态度和蔼可亲,不论贫富,凡急症一请即到,极有医德。于是孙逸仙名声广播,时报上赞他“刀圭调合,著手成春”,“济世为怀,轻财重义”。

有一居住在香港的南洋华侨女子陈粹芬,从报上得知他的事迹后,慕名前来,发誓以身相许。孙中山见其谈吐不俗,气质高雅,便接纳了她。于是陈粹芬便照料起孙逸仙的生活,助他料理医室,深得孙逸仙喜爱。

但孙逸仙总不满足以医术救世,他不时与好友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等到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聚会讨论时局。1893年初冬的一天,他们又一次聚首,热烈议论起国事来。

陆皓东说:“目下外患日深,故中国宜与列强争,而内部不宜行革命。中国之内政,还是以治标为好。”

孙逸仙却不同意:“我辈之主张应以推翻清廷,以治本为要。惟一大事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经辩论,大家最后同意了孙逸仙的意见,并议定由郑士良结纳会党人士和联络防营,着手革命组织之事。

然而经过一番奔波,结纳会党、着手革命组织事毫无着落。孙逸仙便想与一些汉族大臣联络,试探依靠他们改良社会。为此,他特于年底回翠亨村老家草拟上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书。孙逸仙在上书中所言宗旨有四: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些观点,是他参阅香山县名士郑观应新印行的《盛世危言》一书得来的。

上书拟好后,已是公历1894年1月。他带着上书重返广州,邀陆皓东一起拜访澳门海防同知魏恒,请他出面托盛宙怀向其堂兄盛宣怀写引荐信。盛宙怀受魏恒之托,很快就为他们写好引荐信。孙逸仙与陆皓东拿着引荐信,心里极为高兴,便结伴动身去上海。在上海见到盛宣怀以后,孙、陆二人又一起拜见同乡郑观应。入郑宅拜见时,正巧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王韬也在那里。郑、王二人见孙逸仙和陆皓载东为国事专程赴沪,甚为感动,亦极力向盛宣怀荐举,请盛代求李鸿章接见孙逸仙。王韬对孙逸仙的上书很是赏识,他特别热心地对之修改润色,同时又写引荐信致李鸿章的幕僚罗丰禄。

然而当孙逸仙6月份抵天津时,中日战事将起,主持北洋防务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忙于军务,根本不理孙逸仙求见之事,也不看罗丰禄转呈的上书。孙逸仙想到自己为国家兴亡事,千里迢迢来求见而不得,不禁慨然长叹,旋即南返。

南返广州后,孙逸仙以革命覆满手段改造中国之心愈益坚决。鉴于联络会党发难希望渺茫,组织会党更非易事,于是他决计先去檀香山寻求发展。

1894年10月,孙逸仙乘轮经日本至檀香山,通过长兄的介绍在当地华侨中从事革命联络活动。华侨们见他有志于反清复明事业,个个热情欢迎。

卑涉银行经理何宽尤其关心祖国,他对孙逸仙说:“中国在满奴治下,人民涂炭,非革命不足以中兴。”

孙逸仙听了,有觅见知音之感,高兴地说:“我此番前来,正是为了革命排满之事。革命一词,创于孔子。中国历史,汤武以后,革命之事实,已屡见不鲜。十七八世纪以后,革命风潮遂磅礴于世界。不独民主国惟然,则君主国之所以有立宪,亦革命之赐。革命如造屋然,推倒旧屋,以造新屋。将来造成之后,幸福无量。今日之痛苦,实极小之代价而已。”

何宽见孙逸仙不特相貌堂堂,更是谈吐不俗,感到他是能成大事者,即表示尽力支持他的革命排满事业。其他华侨闻讯,亦纷纷表示支持。孙逸仙见檀岛华侨积极支持自己的革命事业,便计划着手始创革命组织兴中会。他把这一计划告诉何宽、李昌等人后,他们即表赞成。

11月24日,李昌、刘祥、黄亮、黄华恢、程蔚南等二十一人应孙逸仙和何宽之约,来到何宽家中集会,共同组建兴中会并举行入会仪式。因孙逸仙是集会主席,众人都尊他首行入会仪式。按照规定的仪式,由李昌在旁领读入会誓词,孙逸仙左手按在打开的《圣经》上,右手向上屈举宣誓:“联盟人广东省香山县人孙逸仙,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监。”孙逸仙宣过誓后,何宽、李昌、刘祥、黄亮、黄华恢、程蔚南等人接着逐一宣誓入会。入会仪式举行完毕后,孙逸仙便请众人讨论兴中会宣言。这宣言是由孙逸仙拟定的,故何宽提请他念一遍。孙逸仙便站起来,以庄重的语调念道: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强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

众人听完他以铿锵悦耳的广东官话念完宣言后,都说写得好,即言简意明,又极具文采,表示不必改动一字。于是兴中会宣言当即全票通过。宣言通过后,孙逸仙接着提请众人选举兴中会负责人。经过推选,永和泰商号司理刘祥和何宽分任正副主席,永和泰商号司帐黄华恢为管库,程蔚南、许直臣为文案,李昌等八人为值理。檀香山兴中会负责人选取定后,主席刘祥和副主席何宽即发起募集革命军债,以为革命覆满准备资金,并议定革命成功后以千还百。这一提议得到所有到会者的支持,众人当场就捐献了两千多元。孙逸仙的长兄孙德彰得知募集之事后,即捐款万元,为捐钱款给兴中会最多者。

孙逸事仙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并募集到一笔资金后,便急着想回香港发动反清起义。长兄孙德彰得知他的打算后,又变卖一部分家产以资助弟弟,并亲自到码头为弟弟送行。

孙逸仙于1895年2月返回香港后,立即邀集陆皓东、郑士良、杨鹤龄、陈少白、尢列诸友人介绍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经过,讨论扩大兴中会组织事,并拟成立兴中会香港总部,大家听了极表赞成。

商洽时,杨衢云说:“我本与谢缵泰暗中成立了辅仁文社,志在革命覆满。只惜人数过少,难成气候。现逸仙兄既已组织兴中会,故愿将辅仁文社合并于兴中会,使之规模更大,便于统一行动,革命覆满。”

谢缵泰也欣然赞成杨衢云的主张,于是合并一事当即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