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终结(全集)
5076000000070

第70章 入主洪门(1)

孙中山虽负托着时代的重任,但也只能运用时代所给定的条件去创造历史。而时代的艰辛和不成熟使他注定要成为历尽磨难的人物。无法找到足以推翻旧的专制统治者的革命势力,孙中山于是入主洪门,倚重会党。帐下无历百战之将,营中无久练之师,而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只能如斯。是谓以天下之人治天下之事。

然而,最使孙中山痛苦的莫过于他自认为是社会主义者,而作为世界社会主义政党联盟的第二国际书记处执行局的领导人却不承认他和他的党。这些领导人甚至从未听说过中国有无产阶级政党,故他们以不信任的态度要求孙中山介绍自己的社会主义目标和纲领,中国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和组织形式。而当孙中山声称要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工人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并谓这一范例具有吸引力时,第二国际的领袖们却听得漫不经心。当然,这种不被承认造成的痛苦并不能稍减孙中山反抗清王朝的决心和斗志,他总是善于运用各种革命权变之策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中国民主革命的另一键将、华兴会的核心人物黄兴也因历史条件的制约而借重哥老会,这表明依靠会党发动起义确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条要径,也同时表明在资本主义经济未曾发展的特殊国度其民主革命实现的条件更需要使用武力。尽管推崇美国革命之父华盛顿,但黄兴的优势在于对国情的审度,他认为华兴会之革命不能象法国和英国大革命那样在首都发难而只能先在一省发难,而湘省可首先发难是因它有反满传统之会党遍布各地。

孙中山入主洪门,黄兴借重会党,都是他们历史主动性的极大发挥。而历史人物的伟大,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巧妙运用不定的变数去改变那流动的历史。

孙中山檀岛入洪门

1903年7月,陈范、黄宗仰因《苏报》案东走日本后,即到横滨访见孙中山,孙中山对他们慰问有加。因政见相同,他们经常在一起议论时事和革命方针,黄宗仰更是与孙中山同居一楼。这时,因年春东京《朝日新闻》披露《中俄密约》的内容,所激起的留日学生的愤慨仍在增长,一些留日学生仍在进行拒俄活动。留日学生胡毅生极想通晓军事,以为武装拒俄和革命覆满效力,可是蔡钧却正要取消自费生学陆军。于是,他到横滨请求孙中山相助。胡毅生平时十分悦服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孙中山见他有志革命,便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久,他到东京约见胡毅生等人,并通过犬养毅的帮助聘请两位日本军官为教官,在东京青山练兵场附近办起了革命军事学校,培训军事人才。

学校办起后,孙中山便回到横滨。不久,他又辞别黄宗仰,想去欧美广泛联络华侨支援革命。10月初,孙中山再次去了檀香山,及至茂宜岛大哥家,见老母尚健,十二岁的儿子孙科已在校念书,心中甚慰。这时檀香山已成美国领土的一部分,檀岛兴中会由于梁启超来此组织保皇会后受到了严重破坏,所剩会员只有李昌、郑金、程慰南等十数人。孙中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便在华侨中连续进行革命演说,驳斥保皇谬论,强调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法门。同时,他把随身携带的一批《革命军》散发给侨胞。通过耐心宣传,他的建立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革命成功后效法美国选举总统的主张深入人心。随之,以前被“名为保皇、实则革命”的口号所惑而加入保皇会的侨胞,纷纷登报声明脱离,加入孙中山新组织的中华革命军。

为了联络感情,孙中山在宣传革命的同时,还为侨胞免费治病,经治者先后有千人之多。经过半年的努力,檀香山的革命势力复又壮大了,于是孙中山想到美国大陆去经营。

孙母见儿子又要远行,便劝告道:“你革命也是救人,行医也是救人,同样都是救人;你作个良医,行医救人就是了,何必东奔西跑。”

孙中山微笑着对母亲说:“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革命能够救中国亿万大众,而作医生只能救很少的人。我志在革命,一定要坚持下去。”

胞兄孙德彰十分理解弟弟,也劝母亲说:“弟弟说得对,行医只能救少数人,革命则能救多数人。弟弟奔走革命多年,应始终一贯,不可轻易变更,使前功尽弃!”

孙母听了,也就不再挽留。

舅父杨文纳也很支持外甥的反清革命事业,他对孙中山说:“旅美华侨十之八九都是洪门,你要办事容易,先要有洪门的支持。”

孙中山于是在舅父的帮助下入了致公堂,由洪门前辈锺水养向国安会馆介绍入闱,并受封为洪棍,亦即元帅。为了在美国畅行无阻,杨文纳又帮孙中山办理了一份在夏威夷出生的证明和赴美国本土的护照。一切准备就绪后,孙中山于1904年3月底离别家人,乘邮轮从檀香山赴美国大陆。行前,他对记者公布自己的行程,并明言希望在夏季返国举义。檀岛英文《晨报》记者则预祝他不负众望:“希望有一天,你被公举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听了笑而相谢,继之挥手而别。

然而,康门弟子、檀岛《中国时报》主笔陈两庵却将孙中山的行踪报告了清廷驻美领事何祐,并说孙中山伪造了出生证明。何祐得到密告后,即向美国移民局报告,移民局即将此事记录在案。当孙中山乘邮轮抵旧金山登岸后,移民局官员果然以其证件不合规定为由,让警察将他拘禁于木屋,并要他候原船回檀香山。

焦虑之中,孙中山忽从报童购得的《中西日报》上发现了该报总理伍盘照的名字,便想起自己行囊中尚存一封粤中教友左斗山、杨襄甫写给伍盘照的介绍信,这信还是左、杨二人在他1896年初至美国时为将他引荐给伍盘照而写的。孙中山于是写了一封求助信,托卖报小童带去《中西日报》社。伍盘照是基督教学者,得信后,即往移民局请准入木屋见孙中山。孙中山即出示引荐信,伍盘照见是左、杨亲笔,便决计设法营救,并与致公堂联系,要总堂大佬出面相助。

旧金山致公堂总堂大佬黄三德是热心革命的人士,一闻此事,便答应出面营救。他随即让致公堂的美藉律师那文向华盛顿工商部上诉,并送五百元保证金给警察局保释。在他的多方奔走下,在小木屋拘留了十七天的孙中山终于获得了自由。

出木屋后,黄三德将孙中山迎至致公堂会所,殷情招待,并与之畅言革命。

孙中山见黄三德心系祖国革命,为人又极可靠,便对他说:“旅美华侨,非入保皇会即基督徒,于革命排满少有认识。我身携有邹容君《革命军》一书,想在美广为传播,以开风气,不知大佬意下如何?”说罢即将《革命军》奉上。

黄三德接过书,细细阅读几行后,连声说:“好书!好书!以前只是耳闻,今日始得目见。可叫伍盘照总理在《中西日报》馆排印,由致公堂出资并寄赠全美华侨,以启发革命意识。”孙中山听了甚为高兴。

不久,黄三德出资在《中西日报》馆印刷《革命军》一万一千册,在美广为散发,还远寄南洋各地。

在旧金山住了一段时间后,孙中山见当地华侨对排满革命初有认识,便与黄三德商议,想在美国募集经费,以为革命之用,并告明自己美国之行的目的即在于此。黄三德却有些为难,他想了想说:“因保皇公司在美侨中经年募捐,再募款恐收获无几。华侨虽然关心祖国,但毕竟手头不宽裕。要得到经费,莫如发放革命军需债券,待革命成功日还本息,你看如何?”孙中山认为此主意甚好,并说将来革命成功,购债券者可享受国家各项优先权利。在黄见德的帮助下,孙中山以兴中会的名义在旧金山发行革命债券。可是,他们此举并未得到广泛响应,因为华侨不甚了解兴中会的革命主张,也不认为中国革命能在近期内成功,故认购的债卷总共不过二千七百余元。

受托聘刘成禺任《大同日报》主笔后,

孙中山又与黄三德联络建总堂。

荷马里热心中国事

《大同日报》主笔欧榘甲得知孙中山在旧金山活动,便在报纸上著文攻击,对洪门礼遇孙中山亦进行指责。

《大同日报》本是致公堂出资办理,黄三德见欧榘甲无端指责致公堂,即对他进行劝告,欲使他与孙中山合作,可是欧榘甲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利攻击孙中山。致公堂各职员见他无理取闹,便群起而逐,欧榘甲只得避走。

欧榘甲离去后,黄三德遂请孙中山改组《大同日报》。孙中山受托,即致信日本聘刘成禺任报纸主笔,冯自由为通讯记者。刘成禺接信后,即动身来旧金山受命。

孙中山见到他,分外高兴地对他说:“请你来主持《大同日报》,是要使革命排满之主张广为传播,为建立民国大肆作宣传,还要注意向美国人民揭露清廷的腐败,以取得他们的同情。前日我在演讲中曾对在座的美国人士说:在中国,不存在你们所了解的法律,人民没有发言权,不论官吏如何不公,如何残暴,人民都无从申诉,而各省总督压榨人民,皆成巨富。他们听了,甚感惊讶与愤慨。”

刘成禺即表示:“鼓吹反清革命是我的使命,也是《大同日报》的使命。我当尽力为之。要之,就是将先生的三民主义革命思想广为传播。”

孙中山兴奋地说:“好!革命理论理应着重宣传。主义愈简单明了,愈生效力。汉高祖约法三章之主义,乃战胜项羽。林肯主义曰民有、民治、民享,门罗主义曰美洲人不干预美洲以外,亦不容非美洲人干预美洲。我今想设同盟会,党纲宣言,正欲公开提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主义者,一曰民族主义,此中国排满革命主义;二曰民权主义,此世界建设民主政治主义。至于现代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欧美风靡,他日必为世界福利最大问题,此无适当名词,不能沿用民享,当可讨论。”

刘成禺赞同地说:“中国俗语,事不过三,所谓智、仁、勇,所谓人民土地政事,君子三畏三变,正德利用重生。甚若日本以三矢告庙,林肯以三民宣言,先生开党,首定三民,亦是约法三章。”

孙中山听刘成禺之言后,意气更生,他推案而起说:“有了,第三主义定为民生主义,取你所言及的厚生之意,意义包括宏大。俄之虚无、共产,德之国家社会政策,英美法之社会主义,皆在民生主义涵盖之下,推广开来,将成为世界主义了。”

刘成禺钦佩地说:“先生的三民主义确是言简意赅,我作文章时心中有数了。但愿领教先生的五权宪法。”

孙中山解释说:“五权宪法拥护者暂时无几。我尝与留日本欧美学生中习政法学生谈,倡建五权之原则,但闻者骇异,说未闻各大学教授有此讲义。立法、司法、行政三权鼎立,倡自法儒孟德斯鸠,各国奉为金科玉律。今欲增而为五,未免矜奇立异,为世界学者所不许。我则驳之说:三权宪法,人皆知为孟德斯鸠所倡。不知孟德斯鸠以前,一权皆无,何以得成立三权?宪法者,为中国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须之法,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若奉欧美为至上,他日引欧美以乱中国,其此辈是贱中国书之人。”

刘成禺却问:“此三权之外,先生所言另两权为何?”

孙中山说:“另两权乃监察、考试之权。监察权是中国数千年来自然产生独立之权,欧美所不知。祖宗养成之特权,子孙不能用,反而醉心于欧美,我甚耻之。自唐虞赓歌飏拜以来,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行人采风之官,百二十国宝书之藏,所以立纲纪,通民情。自兹以降,汉重御史大夫之制,唐重分司御史之职,宋有御史中丞、殿中丞。明清两代御史,官品虽小,而权重内外,上自君相下及微职,儆惕惶恐,不敢犯法。如我中国本历史习惯弹劾鼎立为五权之监察院,代表人民国家之正气。此数千年制度,可为世界进化之先觉。再者,中国历代考试制度,不但合乎平民政治,且突过现代之民主政治。中国自世卿贵族、门阀荐举制度推翻,唐宋历行考试,明清尤竣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朝为平民,一试得第,暮登台省,世家贵族所不能得,平民一举而得之,谓非民主国之人民极端平等政治,而不可得。监察、考试两权,为中国历史所独有。他日五权,必风靡世界。”

刘成禺听完孙中山的阐释,抚掌叫好。他主持《大同日报》后,大肆鼓吹革命排满,驳斥保皇派,使光中会在华侨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改组《大同日报》后,孙中山又向黄三德建议:“现全美各埠致公堂各有堂所,并无一致总堂,于联络不便。如让各堂会员进行总注册,全美各大市十万会众齐心一德,革命势力定可大增,亦可筹得巨款助国内起义之用。”

黄三德极表赞成,说:“孙元帅可先草拟章程,届时我与你一齐游访各堂,全力动员会众。”

于是,孙中山即起草致公堂总章程和总注册章程,并把“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列为总章程的第一章第二项。

章程拟就后,孙中山就与黄三德遍游美国各市,走访各会堂,让会员注册。每到一地,他总要发表演说。在费城时,孙中山听说清廷贝子溥伦正在美国访问,美国总统罗斯福热情招待了他,便特地用英文写了长文《革命潮》登之报上,文中列数清王朝的罪状,指出中国民族革命已经达到成熟期,并着意说明中国强大后不会成为黄祸而会成为黄惠,以消解西人对中国革命的忧虑。但是,他的这篇长文并未引起美国公众的注意。

孙中山与黄三德尽管跑遍了美国许多华侨聚集之地,但他们的注册活动收效甚微,包括纽约、华盛顿等在内的全美各大市致公堂会众注册者极少,捐款的也不多。大多数会员由于早就入了保皇会,因而仍然相信保皇宣传;加之清廷驻美总领事专门发出布告,说孙中山来美是为了骗钱以供享受,更是蒙蔽了不少人,使本想捐款的人也不捐了。

在美华侨不大热心国内革命,孙中山渐渐感到失望。然而当他与黄三德分开行动后,于6月中旬到洛杉矶时,一位年轻的矮个美国人在听了他的演讲之后,竟前往拜访他,这令孙中山有些意外。这位年轻人名叫荷马里,生于科罗拉多州的波德镇。他虽然身材不高,还有些驼背,却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以著有兵书《无智之勇》而闻名。

荷马里对孙中山说:“我愿意与你共同奋斗,助你一臂之力。我相信你的宣传会成功。”

孙中山得知荷马里的身份与抱负后,对他说:“如若我的革命获得成功,国人又授权与我,我将聘请你为首席军事顾问。”

荷马里却说:“不要等到您做了总统以后,也许您做总统以前就会需要我。你要革命,就得要有军队。没有军队,您既不能组织政府,也无法维持政府。我极为相信,中国人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都可以成为军人。”

孙中山听了甚为高兴,说:“我辈革命正需大批英才,届时必定请先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