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终结(全集)
5076000000109

第109章 总统职归袁世凯(1)

辛亥革命,相继产生了两个政府。一个是自武昌首义之后各省风起响应,1912年1月1日由民主革命派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个是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诏退位后,由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接任组成的北京临时政府。与此同时,这也产生了两位临时大总统。一位是由全国17省投身民主革命的45名公民代表采用投票方式,民主选举出的中国历史上首位国家元首孙中山;一位是以清宣统帝国退位诏书中增写的“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语为凭,由袁世凯宣布改清廷内阁为民国临时政府而自任的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孙中山民主思想、公民意识根基深厚,北京临时政府总统袁世凯皇权思想、专制意识牢固。孙中山奔走海外多年,以倡民主革命为志职,以推翻皇权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袁世凯始终认为自己的总统职位是由于清帝的退位和禅让,后来也根本不承认自己是由南京参议院选举出来的,他需要的是总统职位,而不是南京参议院制订的约束自己的什么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一无财源,又得不到列强的承认。孙中山只得急流勇退,在清帝国宣诏退位后即宣布辞职,将总统权力转交给袁世凯。然而,他恳请袁世凯到南京受职的愿望不免落空,南京参议院派出的迎袁专使在北京遭受“兵变”恐吓。袁世凯以多端手段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依势接管了中华民国政权。

临时大总统易职

清帝退位的这天,南方的革命党人和民军将士闻讯欣喜不已,纷纷举行庆祝活动。京城及北部各省的党人、不满于清廷专制的民主人士则奔走相告,表露出难以掩饰的开心和喜悦。北洋军将士尤其是段祺瑞那班忠于袁世凯的将领同样心满意得,因隆裕太后及幼帝禅让与袁世凯掌权已大功告成,不过他们并不过分申张。袁世凯更是喜不自禁,当天晚上,他差人请了一位剃头匠到铁狮子胡同总统府办公楼为自己剪掉拖在脑后的辫子。剃头匠一边剪发,他一边得意地狂笑,仿佛自己已坐在那昼思夜想的大总统宝座上。

清廷小皇帝宣统退位的诏书电达南京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即将它送交孙中山。孙中山坐在简陋的办公桌旁刚刚修订好自己的辞职咨文。他接过诏书后,半是欣喜、半是忧心地对胡汉民说:“宣统退位,从此以后,满清二百六十八年凌制的耻辱荡涤殆尽,四千余年君主专制之迹已被铲除,中国的民主政治于此开始。可是,此时我竟多有伤感,我革命党人多年来的奋斗与牺牲,所换来的胜利果实亦将落入他人之手。况且,这个人看来并非善良之辈。”

说着,孙中山浏览了一下诏书,见其中有“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语,顿时怒不可遏,便又对胡汉民说:“早在一个月前,我就要伍廷芳声明:清帝退位,政权同时消灭,不得私授其臣民;袁世凯须由民国推举,不得由清授权。不知诏书中为何又出现有此语?”

胡汉民说:“这份诏书实出于袁氏内阁秘书刘厚生的手笔,后电函张謇修定。记得张謇修定时并无此语,看来,这是袁世凯权欲薰心,唯恐大权旁落特意加进的。”

孙中山听了心情愈是抑郁:“我之警告袁氏,就是为了不让他窃政。不过,不管袁氏是否守信,我当取信于国,明日就向参议院提交辞呈,逊位以待袁氏。”末了,他又吩咐胡汉民:“你先发电袁氏以相责问,并赶紧催请马君武、景耀月、吕志伊、张一麟尽快拟好《临时约法》,届时好对袁氏起束缚作用。”

胡汉民告辞后,孙中山又把自己的辞呈细阅了一遍。他的目光落在这样几行上:

本总统以为我国民之志,在建设共和,倾覆专制,义师大起,全国景从。清帝鉴于大势,知保全君位必然无效,遂有退位之议。今既宣布退位,赞成共和,承认中华民国,从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国之内,民国目的亦已达到。——本总统当践誓言,辞职引退。为此咨告贵院,应代表国民之公意,速举贤能,来南京接事,以便解职。

看到这里,孙中山禁不住热泪盈眶。满清虽已推翻,自己半生的奋斗却未能取得圆满结局,国家行政大权只好拱手交给前清总理大臣,这令他百感交集。但南京临时政府一无财源,二无外交,确实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孙中山为此感到无比痛苦。不过,他聊以自慰的是推翻满清的目标总算实现了。故他转念一想,功成身退,正好开创政治风范。自己选自国民,解职后仍是国民一分子,让后继者也这样做,中国的政治必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解职之后的短暂时间内,国中确也无人能胜任总统一职,只有袁世凯能替补这一政治空白,故孙中山仍极力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他认为在辞职咨文强调这么几句话尤其必要:“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不过,为了对袁世凯有约束,孙中山在咨文中特地提出三条要求: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二、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本总统及国务员乃解职;三、临时政府约法为参议院所制定,新总统必须遵守颁布之一切法制章程。

辞呈最后修定后,孙中山坐靠在椅子上,长时间闭目无语。他在小睡中露出了倦容。

就在孙中山准备递交辞呈的2月13日,即清帝退位的次日上午,袁世凯在北京组织民国临时政府的布告已经电达南京。胡汉民得电后,极为惊诧袁世凯行动的迅速,于是他顾不上细看,就拿着它径直赶来总统办公室,将它交给孙中山。原来,清帝一退位,袁世凯即以清帝退位诏书为凭,以临时政府首领自命,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并布告文武官衙和军警,宣布改清廷内阁为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接过布告一看,只见其中说:

现共和国体业经宣布,世凯忝应组织临时政府之任,力小荷重,深惧弗胜。窃念政府机关,不容有一日之间断。现值组织临时政府,所有旧日政务,目下仍当继续进行,庶政方针,百端待举,全赖群力,互相匡济。著在新官制未定以前,凡现有内外大小文武官署人员,均应照旧供职,毋旷厥官。所有各官署应行之公务,应司之职掌,以及公款、公物,均应照常办理,切实保管,不容稍懈。窃愿在官诸君子,共凛此意。此令。

孙中山看了,再次怒火中烧。他对胡汉民说:“现在看来,袁世凯的野心是难以遏制了。袁氏在南京临时政府之外另组临时政府,任用旧僚,显然是对南京临时政府的蔑视。现事已至此,也就只能在选他为总统后尽快促他南下就职,调离北京,以制止专制复辟。你赶紧去拟发电报。”

“既然是这样,大总统何必将职位拱手相送呢?”

“我何尝不愿维持实现政府,有个真正的共和?但晓喻再三,辩论再四,卒无成效,莫不以为予之理想太高。连黄兴、陈英士、汪精卫,还有宋教仁诸人都以收拾大局非袁莫属。刘成禺、孙武等湖北党人亦云,中国建设非袁莫属。况且我已许诺虚位以待,袁世凯能迫清帝退位,我即宣布辞职。”

胡汉民听了这话后,又问道:“大总统仍准备在今天递交辞呈么?改天行不行?”

孙中山顿了顿,说:“不,就在今天。我下午即去参议院说明辞职意旨。不过,在袁氏来南京接任之前,我暂不解职。你立即代我拟好致伍廷芳、唐绍仪的电稿,要他们促请袁世凯南下就职。”

胡汉民又相告说:“武昌方面在今日致电袁世凯,认为组织中央政府,汉口为适中之地。”

孙中山听了感到有些意外,不过他明白这是黎元洪在争权,便说:“不论政府设在何地,我辞职是决定了。”

胡汉民见孙中山意志决绝,即匆匆告辞,着手拟电稿去了。

下午三时,孙中山向参议院提交了辞职咨文,请辞临时大总统职务。参议院接受辞职咨文后,先是向孙中山表示敬意,接着议决新总统视事之日即为旧总统正式解职之期。

孙中山在向参议院提交的辞呈中,强调新总统应亲到南京受任,意在将袁世凯调出老巢北京,利用议会制节他,这本是革命党人的策略。可是临时政府枢密顾问章炳麟和法制局局长宋教仁等人却反对建都南京。在孙中山递交辞职咨文、强调定都南京的当天,章炳麟在上海致电参议院,建议将临时政府改设在北京。孙中山辞职的次日,副总统黎元洪亦致电袁世凯,谓组织中央政府为刻不容缓之图,而会集之区似以汉口为适中之地。他要求袁世凯速派北方各处代表,会同南京临时政府派定的南方各省代表,推定大总统及中央政府各重要人员,确定政府所在地点。黎元洪所发电报的内容转达南京后,章炳麟与程德全、汤寿潜等沪苏名流马上应声附和,转而主张建都武汉。南方革命党人内部的这种分歧,使临时参议院众多议员的情绪大受影响。故在讨论定都问题时,反对黎元洪的议员多不同意建都武汉,连同盟会员李肇甫、谷锺秀等人也主张临时政府有迁都北京的必要。投票决定时,参议院竟以多数票通过临时政府设在北京的决议。

孙中山、黄兴闻知投票后的结果,深感震怒,2月14日当晚急召参议员中的同盟会员李肇甫、黄复生等到总统府,严责他们不应为袁氏张目,并告知总统府秘书处将备好总统提请复议临时政府所在地的咨文。黄兴尤其怒不可遏,他两手插入军服口袋中,沉着脸在办公室踱来踱去。李肇甫本来善于辞令,见此情状他也有些张口结舌,最后只好答应将总统咨文带回参议院提请复议。然而黄兴对李肇甫等人的答复还不满意,限他们于次日中午十二时以前必须复议并改正过来。他愤愤地说:“政府决不为此委曲之手续!议院自动翻案,尽于今日;否则我将派宪兵入院,缚所有同盟会员去!”正在这时,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来告:蒋作宾、李书城等陆军将校闻议院决议临时政府设在北京,均极力反对。不少省份的都督更是来电申言,若不将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就把参议院解散了。

李肇甫、黄复生等见孙中山、黄兴对决议极为恼火,众党人也不迁就,疚意顿增,当即表示一定想法重议定都之事,把地点改过来。离开总统府后,李肇甫、黄复生等人立即找同盟会议员相商。他们鉴于不好一反昨日之言,就计议由两广议员来出面提出重议临时政府地点。两广议员因同时受胡汉民之托,当即表示受命。

2月15日上午,参议院已进入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的议程,会议由新任议长林森主持。这时,忽有广东、广西议员起来发言:临时政府地点设在北京不妥,必须重议。地点不改在南京,我辈愿以身殉会场。林森和其他议员见状,便纷纷劝阻,说不可如此,即欲重议临时政府地点,亦须等现任临时总统不以前议为然,方可交令复议。纷纷攘攘之际,总统府秘书将孙中山要求交复议的咨文送到了议院。林森见到咨文,遂主持会议复议。复议辩论时,气氛异常热烈,江南各省大部分议员主张仍应把临时政府地点设在南京,但直隶、奉天、江苏、云南、陕西、山西六省的议员始终坚持建都北京。最后记名投票表决时,有19票主南京,6票主北京,2票主武昌。于是,参议院终于通过了临时政府仍设南京的议案。

就在参议院复议定都和选举临时总统的当日,孙中山正率领南京政府文武官员二百余人及数万军士拜谒明孝陵。祭明陵一事本是三天前计划好了的,其准备有四:(一)乘舆。大总统乘马车,躬率文武百官,排成行列,以肃观瞻;以免乘汽车时随从追随不上,七零八落,不成体统。(二)仪仗。大总统出行祭明太祖时,羽林供飞,骑兵前导。(三)秩序。祭陵所经之路两旁以宪兵护卫,维持秩序,因民众是日想望风采,看热闹,势必万人空巷,观者如堵。(四)礼节。在陵前献花奉醴、鞠躬致敬时,须奏军乐,以陆海军大炮鸣炮。

上午,文武百官已到总统府集合。这时外交总长王宠惠赶来劝道:“今日为参议院议决推选之期,大总统或须出席,请以他日祭告何如?”王宠惠是广东东莞人,孙中山的同乡。他1902年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1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同盟会,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各省代表会议的副议长改任外交总长,对孙中山极为拥戴。

孙中山笑了笑,对他说:“我正因此,命全师而出也。今日之事,闻军中有持异议者,恐于选举之项,有所表示,其意不愿我辞职,又不满于袁世凯。若此案不通过,人必疑我嗾使军队维持个人地位,故特举行祭告,移师城外,使勿参预选举之事。”

王宠惠理解孙中山的心情,听了这话也就不再说什么。于是,祭陵之事照计举行。

十一时整,一声令响,骑兵营列队出发。这时陆军总长黄兴趋前,启请大总统登上套有四马的马车,由参军御马,胡汉民秘书长陪送出府。黄兴自己亦登车紧随总统马车,跟在黄兴后面的是临时政府的文武官员,约二百余名,总统府军事顾问美国人荷马里也列位其中,他是参加祭陵的唯一的一位白人。继之,驻宁的三万军士列队于后,其军容整肃,威风凛凛,十分壮观。

当祭陵队伍经明故宫出朝阳门时,南京市民夹道欢呼,声震屋瓦。在南京的各国领事也前往观瞻。车队循四方城陵前道路抵拱桥后,孙中山总统下车徐徐步入,至前殿更衣。稍作休息后,孙中山率众官员进入内殿,穿过甬道,登上高陵。这时乐声大作,陆海军大炮齐鸣,孙大总统在声乐中祝告光复成功、民国统一文。其文云:

临时总统孙文,谨昭告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总统。迩者以全国军民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仪,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

祭陵归来的路上,孙中山低声对荷马里说:“我的好友,没有你伟大而无私的帮助,中国不会有今日。”可是荷马里没有答话。孙中山转身一看,他已瘫坐在座椅上。孙中山知道这是中风的迹象,为之一惊。荷马里清醒过来后,顿觉左身不遂,但是他鼓起力气说:“我常常说我要埋身中国国土,可是我现在要暂时回美国家乡养病了。”孙中山听他这样说,心里有些难过,只得叫秘书处尽快安排荷马里夫妇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