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帝王统驭智慧方略全书
5055000000016

第16章 励精图治篇(1)

玻利瓦尔佯动欺敌

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显著名的领袖和杰出的英雄人物之一,为祖国委内瑞拉的独立和拉丁美洲的自由立下了丰功伟绩。1812年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夭折时,玻利瓦尔逃亡国外。

1813年2月,玻利瓦尔带着一支400人的队伍回到了委内瑞拉,向首都加拉加斯进军。玻利瓦尔率军首先解放了马格达雷那河上的殖民军要塞,接着开始翻越安第斯山。西班牙殖民军在科雷阿将军的指挥下,正以逸待劳地在山下准备阻击玻利瓦尔的队伍。玻利瓦尔面对敌军重兵堵截,决定用计甩掉敌人。他当即制造了一个假情况,派通信兵带着他的亲笔信,送给附近一支爱国部队司令卡斯提里奥,请卡斯提里奥率部队从敌人后方袭击敌人,并故意让西班牙人截获了这封信。科雷阿将军见信,果然大吃一惊,立即率军从山下仓皇撤离。玻利瓦尔率领部队顺利地通过了敌人封锁线,在广大人民的拥护下,连连打败西班牙殖民军,并于8月初解放加拉加斯,成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

玻利瓦尔面对强敌,没有冒然进攻,而用“佯动欺敌”之计,用假情报欺骗敌人,致使科雷阿将军作出错误判断,爱国军胜利通过敌人封锁线,解放了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杜桑智斗埃杜维尔

杜桑·卢维杜尔是18世纪末海地革命的杰出领袖。他不仅率领海地奴隶起义军,与法国殖民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而且同法国政府驻海地的代理人进行了巧妙的斗争。

1798年各月,法国政府为了控制海地,委派老奸巨猾的埃杜维尔担任驻海地的特派员。埃杜维尔到海地上任后,主要打算干3件事:首先是劝杜桑脱离海地的政治斗争,到法国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第二是设法削弱杜桑的权力;第三是劝杜桑进攻英国居地牙买加,以达到既打击英国,又消耗起义军力量的目的。

埃杜维尔是典型的欧洲种族主义者,他起初根本看不起奴隶出身的杜桑,以为只要略施小计,杜桑就会束手就范。有一天,埃杜维尔通过他的助手阴阳怪气地对杜桑说:“要是能和杜桑·卢维杜尔一起回法国,该多么荣幸啊!在那里,他的美名和功德将有口皆碑,他本人也可似安度余生。”杜桑清楚地知道、埃社维尔是想使自已脱离海地政治舞台,于是,他指着一只船回答道:”这只船太小了,装不下我这样的人。”又指着一棵新栽的小树饶有风趣地说;“等这样的树长到能造一条装下我的船时,我再去吧!”埃杜维尔的助手被说得隆目结舌,埃杜维尔本人在旁边听着也无言可对。杜桑以诙谐的语言,轻而易举地挫败了埃杜维尔。

杜桑·卢维杜尔以其高超的斗争艺术,挫败了殖民主义者的种种阴谋诡计,巧妙地拒绝了去法国过荣华富贵生活的劝说,宽宏大度地维护了起义军的团结,灵活地争取盟友,为海地摆脱殖民控制、争取独立地位作出了卓越贡献。社桑·卢维什尔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海地人民心中。

玻利瓦尔转战南美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后期,玻利瓦尔的爱国军队为了彻底打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取得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玻利瓦尔全面分析和估量了面前的形势:新格拉纳达群众的革命情绪十分高涨,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而委内瑞拉沿海地区和加拉加斯的敌人力量则比较强大。如果在沿海地区和加拉加斯一带与敌人周旋,一时难以取胜,并会使爱国军遭受损失。玻利瓦尔据此提出了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军事行动计划:爱国军先不要去进攻殖民军的堡垒加拉加斯地区,而应该攀越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隘口,以奇制胜,把殖民军力量较弱的新格拉纳达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然后再联合新格拉纳达爱国者,回师加拉加斯,解放整个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耐心地说服了他的将领和士兵,去执行这个高屋建领的战略计划。

1819年5月,玻利瓦尔率领由800名骑兵和1300多名战士组成的爱国军,开始了这次震撼美洲的解放新格拉纳达的进军。爱国军沿奥里诺科河逆流而上,向西挺进,通过了1200公里的原始森林,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渡过了电鳗、鳄鱼出没的湍急溪流。经过40天的艰苦行军,玻利瓦尔率军终于越过了被常人认为不能通过的皮斯巴隘口,进入新格拉纳达。下山时,有40%的士兵和所有的马匹丧生。剩下来的都是意志坚强、决心战胜敌人的精兵。部队下山仅仅休整了4天,即与西班牙军接上了火。8月,爱国军歼灭了西班牙殖民军在新格拉纳达的主力,进入首府波哥大,新格拉纳达解放了。

1821年4月,爱国军在玻利瓦尔指挥下,集中力量,对委内瑞拉的西班牙殖民军发动进攻。6月下旬,在卡拉博会战中,爱国军歼敌3500人,一举歼灭了殖民军在委内瑞拉的主力。经过半年多的英勇战斗,玻利瓦尔于当年12月完全解放了委内瑞拉。

玻利瓦尔正确分析和把握敌我形势,制定了先打弱敌,再歼强敌的策略,一举解放了新格拉纳达,既鼓舞了爱国军的士气,又震慑了敌人,为彻底打败西班牙殖民军奠定了基础。玻利瓦尔成为一名天才的军事统帅,就是从这次战役开始的。

玻利瓦尔三建共和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期,西蒙·玻利瓦尔与弗朗西斯科。米兰达率领爱国力量,建立了委内瑞钦第1共和国。第一共和国失败后,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回委内瑞拉,建立了第二共和国。但新政权没能立即进行社会改革,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致使革命又一次受到挫折,第二共和国又被西班牙殖民者扼杀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玻利瓦尔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1816年,玻利瓦尔从海地获得武器、弹药后,率领爱国军在委内瑞拉登陆。但他并不急于进攻首都加拉加斯,而是与游击队和地方武装配合,攻占一些小的城镇,并以安哥斯德拉为根据地,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玻利瓦尔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十分英明地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1816年6月,玻利瓦尔宣布解放奴隶的法令;1817年,宣布没收西班牙王室和反动派的土地财产,答应战后将土地分给黑奴和印地安人等,因而受到广大印地安人和黑奴的拥护,扩大了起义队伍,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草原牧民良诺人,原来受西班牙人的煽动和利用,同爱国军作战。为了争取普通良诺人的支持,玻利瓦尔宣布将分配土地给参加爱国军的良诺人战士。这样,贫困的良诺人纷纷参加爱国军,许多人为祖国独立献出了生命。

玻利瓦尔采取的各种利民措施,激起广大群众拥护爱国军的热忱,并使良诺人的优秀骑兵和一些敌军士兵也站到爱国军的一边,这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大大加强了爱国力量,给西班牙殖民统治以致命打击。1818年,玻利瓦尔在安哥斯德拉召开团会,宣布成立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

“柔远四方归”。由于玻利瓦尔制定并实行了有利于群众的正确策略,使广大群众纷纷投向爱国军方面来,终于在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站稳了脚跟,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

化敌为友

1990年8月2日,萨达姆的军队入侵科威特后,伊拉克遭到了全世界的强烈谴责。不几天,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埃及、丹麦等国的军队陆续开向海湾,这些军队来自世界各大洲,不仅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也有伊斯兰国家、甚至阿拉伯国家的。多国部队以其精锐的部队、先进的武器为后盾,在伊科南端和伊拉克的西边形成了一道强大的壁垒,想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与军事对抗相配合,全球的大多数国家还对伊拉克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

国际社会对伊拉克侵略行为的强烈反应是萨达姆所未预料到的。伊拉克面临着比萨达姆所想像的还要大的困难。入侵科威特之前,伊拉克已与其地域广阔的东邻伊朗苦战8年。两国虽于1988年7月结束战争,但是双方关系十分僵硬,有关战后事宜一直未能解决。多国部队进驻海湾,使伊拉克腹背受敌,面临着灭顶之灾。多国部队本已是伊拉克很难对付的,若伊朗趁火打劫,伊拉克该如何呢·萨达姆素有诡计多端者之称。面临这次严重灾难,他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外交战略。他权衡形势,多国部队毕竟是伊拉克目前所面临的最危险敌人。若是先消除了多国部队的威胁,伊拉克就会成为海湾的军事强国。在此情况下,伊拉克只有牺牲一部分国家利益,同伊朗和解,争取伊朗的中立甚至友好,改变前后挨敌打的被动局面,集中精力对付多国部队。

1990年8月15日,在伊拉克人侵科威特后不到两周,萨达姆就开始实行了他的对伊朗新外交战略。这天,在百忙之中的萨达姆突然挤出时间给他的宿敌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写了一封信,信中讲:“你所要的一切……都已实现。”两伊停火后,两国曾在边界、伊拉克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交换战俘等问题上僵持不下。萨达姆在他信中所讲的“一切”就是指伊朗对这三方面的条件。根据这封信,伊拉克完全同意了伊朗的要求:①关于《阿尔及尔条约》,伊拉克予以重新承认,从而收回了“阿拉伯河全部水域属于伊拉克”的要求,两伊重新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②伊拉克无条件地从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伊朗领土上撤军。这些领土是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从伊朗占领的。③伊拉克立即同意无条件地交换战俘。萨达姆的这封信,使伊朗喜出望外,伊朗外长称之为“伊朗有史以来所取得的最大胜利”。

两伊关系开始和解了。8月17日,伊拉克单方面释放伊朗战俘。从这天早上开始,伊拉克从1020公里长的边界线撤军。仅几个小时,30万伊拉克军队便从伊朗领土撤走。9月9日,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又访问伊朗。这是11年来伊拉克第一次派高级官员访问伊朗。在短短一天的访问中,阿齐兹又在以下方面同伊朗达成谅解:第一,伊拉克将用石油向伊朗支付一定的战争赔偿;第二,伊拉克承认了自己在发动两伊战争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第三,伊拉克原则上同意不愿回国的伊拉克战俘可以留在伊朗;第四,伊拉克将限制伊朗最大的反对派“人民圣战者组织”在其境内反对伊朗的活动。作为交换,第一,伊朗答应伊拉克,在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美国等多国部队的对抗中不袭击伊拉克;第二,伊朗同意,不阻止经伊朗地区向伊拉克运送食品,为伊拉克提供一条“生命线”。

萨达姆的李代桃僵之计,达到了其目的。伊朗同伊拉克的关系和解了。伊朗不仅答应了伊拉克的和解条件,甚至作了更多的友好表示。1990年9月12日,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在这一天发表讲话,谴责美国。他说:“我们将把同美国在波斯湾的侵略、贪婪行径,以及各种计划和政策展开的斗争视为为了真主而开展的圣战,凡是在圣战中牺牲的都将成为烈士。”与此同时,伊朗官方也表示,不能容忍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存在,尤其是美国在伊斯兰最神圣的寺庙所在地沙特阿拉伯存在;伊朗另外还考虑向伊拉克提供食品和药物。这是伊朗第一次公开表示它在海湾危机中将站在伊拉克一边。

两伊的和解,不仅使伊拉克消除了其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得到了一个战时盟友。更重要的是,两伊和解后,伊拉克将其在东边的几十万军队调到了南边,集中全力对付多国部队。这一外交战略,对于萨达姆在海湾危机初期拖垮多国部队的“沙漠盾牌”计划、延缓战争爆发时间,起了一定作用。

南朝鲜经济起飞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朝鲜是一个长期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腐的殖民地、半封建农业国家。二战结束后,又长期受美国控制。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更使南朝鲜的整个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李承晚统治时期,对内搞法西斯统治,对外完全依赖美国,经济恢复缓慢,直到1958年还未恢复到1940年的水平。所以到60年代初期,南朝鲜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经济问题十分严重,工厂普遍开工不足,失业人口大量存在,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同时,美国改变了援助政策,将援助的主要部分由无偿赠与逐渐转向借款。还有,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也对南朝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种困境,为改变每况愈下的南朝鲜经济,1961年政变上台的朴正熙政权,一方面根据本国土地少、人口多,自然资源贫乏,农业和基础工业薄弱,居民生活水平低、国内市场十分狭小,但拥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大军等特点;另一方面利用60年代国际市场上石油和各种原材料价格便宜,资金相对过剩,普遍存在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西方工业国家因劳动工资成本上升而逐步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夕阳工业和污染工业等国际条件,制定了开发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即依靠外国的资本、设备和技术,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加工进口的原材料,然后将其产品大部出口,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根据这个发展战略,朴正熙政权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统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政府力量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型体制。并从1962年起先后制定和实施了4个五年经济计划,以贯彻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

“一五” (1962~1966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为建立“自主经济”奠定基础。重点是发展电力、煤炭等基础工业和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公共设施;并加速国土开发,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力争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二五” (1967~1971年)计划的目标是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和促进自主经济的确立,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发展的重点放在化学纤维和电气机械等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上,并着手开发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以便提高出口创汇率,减少生产资料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三五” (1972~1976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在扩大出口、力争改善国际收支的同时,大力推动重化学工业化和工业结构现代化,实现高速增长与稳定协调相统一;并且提出了继续发展电力、交通等社会公用事业,积极开发国土资源等具体政策;同时还提出了发展教育、提高科技水平、扩大住宅、改善劳动环境、完善卫生等社会开发方面的目标。

“四五” (1977~1981年)计划的基调是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平衡发展和高效率的基础上,保障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朴正熙1979年被刺身亡,这一计划没能全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