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补足遗憾
5052700000043

第43章 回不去

很多人的浴室里总喜欢置一块大镜子,以方便端详尊容仪表,精心细致的打扮,似乎要与外面的风景比个高下,你出去“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断章·卞之琳》),总算没有白忙活。只可惜自己看不到,所以要通过镜子,好比是手机的彩铃,据说是自己花钱请别人听歌,倒不如去KTV请唱歌来得痛快。当然,不能否认面对着大镜子也有卖弄风情,顾影自怜,或者实属必须的用处,譬如鼻头上长了个痘痘,是理应照个镜子看看的。不过,对着镜子里的你,不禁要问,那还是你吗?当然是你,请君注意,那是过去的你,不是现在的你。即使不从科学的知识讲,只要从时间的方面,这也容易理解,好说清楚。譬如你一转身的你还是转身前的你吗?这个动作也许太过平常渺小而无意义,换个例子吧。出了车祸后的你还是出了车祸前的你吗——事态终于严重了——当然不是。不打不相识,不吃亏不回头,怪不得前人要说“不见棺材不掉泪”。镜子里的你,很美,很光艳,但不怕你扫兴,那是刚刚的你,是昨天的你,是去年的你。总之,不是现在的你。照镜子的这种心理,据我所知唐太宗理解的最早最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隋唐嘉话·刘餗字》),铜镜里看到的只是过去,才好比照着纠正现在,纠正未来。不仅在时间上,就是在空间地理上,在人事情感上,都不是此刻的你。一个动作之后,你可以重复做这个动作无数次,但你永远也别想回到第一次做时的情形。你为某人笑,为某事哭,你当然可以再笑再哭,但你的情绪不大可能再回转到那时候去。所以,笑过、开心过,就忘了,哭过、伤心过,就病愈似的好了。长时间、远距离的过去,我们好理解。一秒钟、一扭头的过去却常被忽视,似乎“刚刚”就算不得是过去的时光,仿佛不含脏字的讽刺就不是骂人,戴高帽子的教训就作不得批评。很多时候我们容易犯“五十步笑百步”的错误。又好比是女人打男人一巴掌,不算是家庭暴力,至少男人们都摸着发红发烫的脸蛋隐忍着没有还手。若是换作别的男性给他一巴掌,尽管力道很轻,打着的受力面积没有那么大,估计也要像中世纪猛士角斗般的拼命。不禁想起了《围城》里的方鸿渐跳下电车,手撑破了皮,他只怪这是唐晓芙害得,倒不想是自己碰了苏小姐手的报应。(《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5页)这种焦点旁移似的心理安慰或者思维逻辑,有时有着意想不到的好处和作用,比如前面提到的女人打男人,男人不但不会还手,并且荣幸的很,自以为“打是情骂是爱”。我们活在处处都是过去的周遭人事里,遗憾的是你却回不到过去。你往前走五步,然后左转,你可以像放影碟似的倒退五步回去,但是你再也回不到迈出第一步前的你。那时候的你,也许刚吃完饭回家,也许正为生计奔波,也许刚开始新的生活,也许才擦干分手的泪水,或者才放下诀别的招手,也许是短暂的重逢,也许是意外的惊喜,也许是飞来横祸,也许正为不知该如何是好而困惑,也许得到一个等了很久的结果,也许刚挂断某个人的电话。一切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就在刚刚,但是你回不去!

这多少带了些苍凉、哀伤、悲*彩。可不是嘛。生命的状态需要一种平静平和,因为人的本性其实是唯心的,主张反求诸己,发明本心,正如《乐记》所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需要这样的平静,生命才会酣畅,坦荡。假若有了困惑,难题,欲望,平静的状态就打破了,至少打乱了。非困难解开,难题解决,欲望满足,生命不能回复平静。这种思想见解在《说“回家”·钱锺书》里有详尽的描述。所以,走过的时光,耽误的事,错过的人,我们渴望重来,可是又回不去。绞尽脑汁,居然无计可施以满足这种渴望,以便使这渴望不再成为渴望,不再跟自己捣蛋,以恢复到心安理得,恢复到平静平和。可是,竟然没有办法做到。这渴望无法满足了,窝在心里,不肯离开,仿佛起了化学反应,郁结出无尽的遗憾和悲伤来了。毕竟回到过去的穿越或者重返历史的时光隧道,只存于胡编乱造的电视剧情里,科学家的想象里,并不曾走进人们的真实生活里。当然,如果遇上超常人,那只好另当别论了。像是虔诚的宗教徒,彻头彻尾的怀疑论者——坐实怀疑,把怀疑居在心里养家,好让它不再跟自己捣乱。他们超脱一切,像穿透云层的月亮,驰骋水面的风,或者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诗意境界,不把懊悔、郁闷、不得意当回事。他们只知道世界上有自己,不知道除了自己还有世界,哪管什么回得去回不去,只要穿得破上得去就行,“超脱”嘛。

我们对于过去的透彻和对于未来的迷茫一样,无可奈何,无所适从,仿佛人不应该有过去,不应该有未来,只配有现在似的,只可惜人不是玻璃缸里的金鱼,没本事做到只有七秒钟的记忆。所以,长者常感叹“我这一辈子”,满脸遗憾,捶胸顿足,“悔不该当初”,像一切病人相信药到病除的迷信,埋怨“后悔药没处买去”。年轻者,当然没有资格慨叹过去,但是有资本谈未来,并且这资本来的雄厚、真实。因为年轻者的确对于未来无知、盲目、混沌到无以复加,以至可怜,要人同情。我们还年轻的时候,生命在这头,时间在那头,想要对得起时间以至于不要对不起生命,可惜我们不知道想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在如此混乱的环境里,难免不做出许多错事、傻事、冤枉事。等我们老了,终于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了,可是只能后悔慨叹了。年轻时的那些错事傻事冤枉事,这时候倒成了我们后悔的本钱,遗憾的对象,痛苦的根源,真是“两不误”,仿佛机关组织里的“一套人马、两套班子”,又或者时下流行的低碳环保理念,重复使用,高效利用。这一切都得益于回不去,从环保的理念,确实功德无量。只是人生里的徒然、无奈、悔恨没办法减排,甚至没办法排遣。关于这一点,一位一生做了很多正确的事的科学家也早有同感,他说“如果人生可以从八十岁倒着开始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取得骄人的成绩,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辉煌灿烂”,言外之意不等于是说如果能回到过去那该多好啊。

太多的回不去,难免不造成后悔遗憾痛苦,可那又能奈何呢?终究还是回不去,就好比不是所有的人、一切的事都能得到原谅一样,不是所有的错误都经得起再犯,都能够更正改造。事后补偿并非都好使,亡羊补牢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错,所以也有个成语与之相对:抱憾终身。想要补足遗憾,那真是徒劳,无济于事,当然它也有另一方面的效用,多少代表着安慰或慰问,仿佛惹了灾星的人去庙里上香拜佛求保佑。

作于2011年6月4日午1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