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补足遗憾
5052700000036

第36章 第三人称

去饭馆就餐,前桌坐来一个女生,想必大学还未毕业,小小个子,端着餐盘,把包放在对面边上第四个座位上。紧随其后的,是一对学校情侣,把剩下的两个位置占了。他们三似乎也认识,男的说把你的包放到这边来,我要和她对面坐着。女生唯唯诺诺,像犯了错误,起身给包换了个位置,放到自己的对面来,大有要包看她吃饭的意思,可惜只顾着自己埋头扒饭,让包大失所望。直到我离开时,也不肯抬起头来。我一声叹息,替她觉得多余,正因为他们三认识,才显得更加多余。年富力强的,做点什么不好,偏偏要去当个第三人称,落得个多余的田地。一个人冷清,两个人正好,三个人多余——有时候,小宝宝也是多余,因为有像意外怀孕、未婚先孕而不得已提早出世的宝宝——三人以上,那就是累赘了。与其一个人孤独冷清,也比凑数充第三人称要强,仿佛是有苦有愁一个人担着往肚里咽,也不肯说出来带累亲人朋友——他们若是问起,那就自当别论了——也许,那女生当时也正后悔呢,眼角的余光看着四周空荡荡的座位,心有不甘,少不了埋怨和悔恨,心里的火气化作吃饭的力气,居然一改平日里的慢条斯理,老早就吃完了吃好了,无聊的玩着剩下的菜汤和饭粒。我只有一句称赞的话: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你看,无辜做第三人称,不仅多余,而且害人害己,惹人讨厌,自己心里也不痛快。第三人称真是多余的要不得,像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中途的搅局者,节外的生枝,横生的变故,以及拆散爱情、破坏家庭的一切男人女人,像过街老鼠一样,只要你敢做,人人敢喊打喊骂——不过,多数人也就是骂骂而已,借唇舌泄肚子里的火气,图得嘴上的痛快,大有“一吐为快”的势气。如此,第三人称无处不是,亦无须少见多怪了。

每个人都曾经是或者将来是第三人称,有些人此刻正是第三人称。你在认识我之前,你正是名符其实的第三人称,他(她)。那时候的你我,正是现在的我和他(她),路人甲和路人乙而已,就算用“六度空间理论”也联系不上。不要说彼此陌生的人了,就是再熟知不过的两个人,要在这茫茫人世中相遇也绝非易事,像那些久别的亲友故交,暗恋的对象,甚至错过而不肯再眷顾的时机。有时候,你要找一个人,即便你知道他就和你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每天要坐同一辆公车,走同一段路,那也是难办的事情,如果一回头,一转身,映入眼底的正是那张熟悉的脸庞,正是那张日思夜盼的脸,哼,那不是在做梦,就是太凑巧,太有缘了。真是无巧不成书。一个陌生的第三人称,他(她)变成了你,那是该庆幸,该珍惜的。因为,你也会退回到原来,变成他(她)。有多少相熟相知的人到头来无不形同陌路,反目成仇,像断绝的亲人,离奇的夫妻,分手的情侣,向背的挚友,以及像倍加珍贵的物品,努力追求的理想,苦心经营的业务,曾经都是那般的亲近,像你我一样的无间,此刻已灰飞烟灭到九霄云外而毫无瓜葛,习而相忘,或成不得重逢的生离死别,让人害了相思病。最痛莫过相思苦,“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诗经·关雎》)。相思犹如一叶小舟游迹汪洋,前不见岸,后不得港,没了傍身之处,只任凭茫茫之水的围困,无计可施。求之而得,那还好,也没白受了那一番相思之苦。求之不得而思之更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夜记梦·苏轼》),苏轼被这亡妻之思折磨得不行。难怪现在的人要互相劝慰“思念只白白苦了自己”——似乎都是自找的,只能认倒了霉运。为了不自找没趣,还是先好生看护着“我你”,莫一转眼变成了“我他”。第三人称是个惹不起的家伙。

既然每个人都曾经是或潜在是第三人称,那人人皆可为的第三人称也就不能以“多余”而一概论之。第三人称有时也是有之更佳,非有不可。譬如两个人之间的某些事,做起来极不顺畅爽快,像隔靴挠痒,隔空喊话,又好比是只耳闻过声音的朋友要约会见面。这时若有个第三人称肯穿梭其间,和羹调鼎,原来登天难的事情突然简单的像做幼稚园里教的数学题,无不信手拈来,像是在你我之间抹了润滑剂,第三人称功不可没。像两国纠纷,需要第三国出面做和事佬,穿梭外交,传声达意;像男女谈亲,要媒婆牵红线、搭爱桥,一来免得唐突尴尬,二来显得正式规矩,定亲也有把握;像生意场上的伙伴,有朋友介绍,人脉才广达,经营合作似乎才可靠有保障。这时候的第三人称仿佛是个慷慨大家,一来二往,毫不吝啬,“你的不妨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只图奉献,不求回报,促成了不少好事和喜事,功德无量。但也有时候,第三人称显得威武严肃,仿佛正义的化身,一副公平公正的架势,像第三方公证人,第三方见证人,无利益独立第三方组织,以及家庭邻里劝架劝骂的长辈,文艺里、学术上跳出来评判教训的权威,努力要把公平变成天平。

在看这篇文字前,于你而言,我不过是个陌生的他,可现在你看了之后,好比是有人介绍了我,我升级成了你。我已经不再是第三人称,你要改口称“我们”了。你瞧,不亲切的很么?把他变成你,大家就是熟人了。没料到这千来个字居然也像上文中“穿梭其间”的第三人称一样,功德无量,多多益善。

作于2010年12月11日午后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