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的兴起,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大有关系。事情的缘起是由于敦煌的一位王道士雇用了一个姓杨的人抄写经文,在第十六窟的甬道抄写时,偶然发现墙上有个很深的裂缝,用手敲击墙壁,感觉很空,就将此事告诉了王道士。半夜,二人就打开了这堵空墙,发现里面还有一层门,门内还有一个小窟。在小窟里,发现了大量古代写经等珍贵文物。消息传出,激起广大学者的极大兴趣,敦煌学因此而兴起,而藏经洞是何时封闭的,也成了大家探讨的一个重要谜案。
藏经洞是何时封闭的,没有可信的文字记载,因此大家提出的,也都是推论性的意见。
一种说法是根据经卷的起止年代推算的,认为宋初西夏于景佑二年攻取瓜、沙、肃等州,战争使当时的寺僧星散,盛景消失,藏经洞的一万多卷六朝至宋初的经书,就是这时集中在一处收藏起来的。
关于藏经洞的封闭年代,流行的说法以法国人伯希和的意见为代表。伯希和曾盗取藏经洞内的大量经卷,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认为,藏经洞中遗书题记最晚的纪年是宋太平兴国(976~983年)和至道(995~997年),全窟书中无一卷西夏文卷,因此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当在西夏占有敦煌之前,即1035年前。但这种说法也遇到了疑问,因为1037年以后才创西夏文字,西夏未创文字之前主要用汉文和藏文,还不能以有无西夏文来判断封洞时间。而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藏经洞的具体封闭时间,还在积极考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