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没有沟通不了的客户
5016100000015

第15章 成功说服客户的8条金科玉律(2)

高思继和李嗣源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唐营,晋王见了高思继喜出望外。第二天,王彦章又来挑战,高思继说:"臣虽不才,愿领兵出战!"遂披挂绰枪上马,直出阵前,挺枪直取王彦章。两人连斗300回合,难分胜负,直战到天黑,双方见天色已晚,才鸣金收军。

次日,两人又在战场上大战50回合。王彦章见难以取胜,便佯装败走,高思继从后面赶来,被王彦章用回马枪刺死。晋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叫一声:"气杀我也!"口角喷血,倒于地下,不久后也死了。

激将法虽然是古代用在战斗上的一种激励手段,但它揭示的道理在今天的销售工作中也有可用之处。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客户,他们虽然有产品需要,而且也能接受产品的价格,但总是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在这种情况下,销售员可采用一些特殊的语言刺激客户的心理,从而引发对方的情绪波动和心态变化,促使对方作出购买决定。

一天,原一平的业务顾问给他写了一封信,要他去见一个男性用品制造公司的董事长。

原一平拿着那封信去了好几趟,可董事长都不在家,每次出来开门的都是同一位老人。当他询问老人"董事长什么时候在家"时,那位老人总是淡淡地说:"不一定,有时候在,有时候不在,谁知道呢?"

就这样,原一平在3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一共跑了71次,每次去都扑空。原一平不甘心就此放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个机会见一见这位神秘傲慢的董事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原一平发现一位商人从董事长家走了出来。原一平马上跑上前去问:"请问住在对面的那位董事长长什么样?"

那位商人的回答让原一平勃然大怒,原来每次给他开门的那位老人就是董事长!原一平觉得自己受到了戏弄,决定跟这位老人理论一番。

他抽了两根烟,平息了一下情绪,再次敲开了董事长家的门。

那位老人开门一看,诧异地问:"怎么又是你?"

原一平说:"我是来找董事长的,请问他在家吗?"

老人还是以前的腔调:"不在,他今天一早就出去了!"

原一平十分生气地说:"你说什么,你明明就是董事长,为何老是骗我?让我白跑了71趟?"

老人也提高了嗓门说:"哼,谁不知道你是来推销保险的!"

原一平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只有用激将法试一试。他仔细地观察老人,从他的脸色可以看出他身体不好,如果投保也会被保险公司拒绝的。于是他面带不屑地说:"我才不会向你这种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人推销保险呢!"

老人明显被激怒了,涨红了脸说:"什么?你说我没资格投保?"

"你一定没资格!"原一平针锋相对。

"带我去体检!"老人说。

"哼!单为你一个人我不干。如果你全家人都投保的话,我就干!"

"全家去就全家去!快找医生来!"老人掉入了原一平的陷阱里。

几天后,原一平安排了所有人员的体检。结果,除了董事长因肺病不能投保外,其他的人都成了他的投保户。这一次投保的金额高出了原一平原有记录的5倍。

这个世界就有这样的人,你夸他他不乐,你骂他他不怒,似乎全无弱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激"他一"激"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激将法运用了人们的心理代偿功能。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荣誉心,如果你能用恰当的言语将其激发出来,就会改变对方对你的态度,从而得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

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激将法是化解客户拒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在短时间内取到可喜的效果,就像成功地牵住了牛鼻子,你往哪边拉,牛就往哪边走了。

一位保险销售员在向一客户销售保险时,客户对保险产品的情况了解以后,却迟迟不愿意签单购买保险。

对此,销售员说:"您知道吗,现在有很多的人都会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买人身安全保险,因为他们觉得妻儿的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种保险不仅是一种投资,更体现了一位丈夫对妻子的呵护、一位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客户打断了他的话:"这些我都知道,不过我得再考虑一下。"

销售员大声地说:"这不是您真正的理由!我觉得您并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您如果真正关心他们,就会希望他们时刻平安,而为他们买人身安全保险是关心他们平安的重要体现。现在,您的妻子和儿女都没有投平安险,实在看不出您对他们的关爱……"

这位自认为称职的丈夫、父亲终于忍不住了,他说:"那就买两份保险吧,反正为了他们也不在乎两份保险的钱!"

正所谓"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这名销售员抓住了男人爱面子的心理,正确而果断地使用了激将法,使生意能够顺利成交。

不过,激将法虽然是营销谈判中常用的语言策略,但它隐含着对客户的"逼迫",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激将法时,销售员如果激错了对象,或者用错了语言,就会伤害对方的自尊,甚至还会因"自尊问题"惹出其他问题。这样一来,事情就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反而不利于成交。

欲擒故纵--你越是不卖,客户就会越是要买

一位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一个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了下来,想在那儿安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能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年轻人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人一块钱。"

三个小孩子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5毛钱。"

小孩子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下午放学后,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钱了。"

"两毛钱?"一个小孩子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时间为你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这就是"欲擒故纵法"。所谓欲擒故纵,是指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此法运用的现代的营销工作中也是很有效果的。

在营销界,"欲擒故纵法"又称"冷淡成交法",是针对买卖双方经常出现的戒备心理和对峙现象,在热情的服务中不应向对方表示"志在必得"的成交欲望,而是先让客户尝到甜头,等客户割舍不掉时,再转入实际,让他不得不购买你的产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有一位叫哈利的大富翁,他是一个做生意的奇才。15岁时,他在一个马戏团当童工,主要工作是叫卖柠檬冰水。为此,哈利动起了小脑筋。令人不解的是,在马戏开始前,他却站在门口大声喊:"来,来,顶好吃的花生米,看马戏的人每人赠送一大包,不要钱。"听到叫喊声,观众被吸引了过去。高兴地拿走不要钱的花生米,进入戏场看马戏。可哈利在炒这些花生米时,特地多加了一些盐,不但吃起来味道更好,而且越吃口越干。就在这时,哈利又出现了。他提着爽口的柠檬冰水挨座叫卖,几乎所有拿过免费花生的观众都买了他的柠檬冰水。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在消费行为过程中,当客户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反而会更加刺激他强烈的需要,这就是逆反心理。一名优秀的销售员,懂得利用客户的逆反心理,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你越是不卖,对方就会越是要买。

一次,一个老鞋匠正在和几个老人闲聊,走过来一名穿戴入时的妇女,送来一只皮鞋问老鞋匠:"师傅,你看这鞋能修吗?"

老鞋匠看了一眼,说:"您看我有活正忙着呢,您如果着急,里边还有几个修鞋的。"

妇女的确不愿意等,就朝远处走去了。

有人便不解地问老鞋匠:"为什么有活来了,你却给支走了呢?"

老鞋匠笑着说:"你看那只鞋做工精细、皮质又好,少说得上千元,如果修不好,弄坏了咱可赔不起。不是我夸口,我不敢接的话,别人也绝对不敢接,最后啊,她一准儿回来。

果然,那妇女不大会儿工夫就又回来了。老鞋匠把鞋拿到手里左瞧右看:"您这鞋得认真仔细地修,很费时间的,您明天来取吧。"妇女虽然不太情愿,但也只好应允。

等她走后,老鞋匠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把鞋给修好了。

又有人问:"你修得这么快,为什么非让人家明天来取?"老鞋匠笑了:"看着你把鞋修好,顶多收三五块钱,等到明天,那么贵的鞋至少收十元。"

第二天,妇女取鞋时,看见鞋修得很好,高兴地给了20元走了。

老鞋匠懂得欲擒故纵,既摸透了客户的心理,又吊足了客户的胃口,因此"三五块钱"也很容易地变成了20元钱。

当正常方法无法完成销售任务时,销售员往往需要运用一些谋略,欲擒故纵就是一个很好的法子。只要你抓住了客户的心理,那么你也就抓住了产品销售的机会。你想卖出去一种产品,切忌万万不可操之过急,不妨一开始就开出诱人的条件,过后再提出附带条件,这样,客户即便感觉有些损失,也往往会接受。

瑞德先生的私家车已经用了很多年,经常发生故障,他决定换一辆新车,这一消息被某汽车销售公司得知,于是很多的销售员都来向他推销轿车。

每一个销售员来到瑞德先生这里,都详细介绍自己公司的轿车性能多么的好,多么的适合他这样的公司老板使用,甚至还嘲笑说:"你的那台老车已经破烂不堪,不能再使用了,否则有失你的身份。"这样的话无疑让瑞德先生心里特别反感和不悦。

销售人员的不断登门,让瑞德先生感到十分烦躁,同时也增加了他的防备心理,他心想:哼,这群家伙只是为了推销他们的汽车,还说些不堪入耳的话,我就是不买,我才不会上当受骗呢!

不久又有一名汽车销售员登门造访,瑞德先生心想,不管他怎么说,我也不买他的车,坚决不上当。可是这位销售员只是对瑞德先生说:"我看您的这部老车还不错,起码还能再用上一年半载的,现在就换未免有点可惜,我看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说完给瑞德先生留了一张名片就主动离开了。

这位销售员的言行和瑞德先生所想象的完全不同,让瑞德先生一时间无所适从。销售员走后,瑞德先生越想越觉得自己该换一辆新车了。于是一周以后,瑞德先生拨通了那位销售员的电话,并向他订购了一辆新车。

这就是"欲擒故纵法"的妙处,在销售工作中,只要你把"欲擒故纵法"精通地运用,表现出"条件不够,不强求成交"的宽松心态,就一定会让客户产生"不买就会后悔"的心理,从而使对方主动购买你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欲擒故纵虽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对待客户一定要真诚,不能耍花招,更不能搞太多的噱头。不然,等客户识破这些虚伪的东西后,那你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个单子,更将失去客户对你的信任,得不偿失。

软磨硬泡--练就一张"厚脸皮"

某一家销售公司贴出了这样一张招聘启事:

因扩大业务需要,本公司急招厚脸皮人才:男女不限,年龄不限,文化不限。重脸皮而不重文凭,但脸皮一定要厚到一定的程度,如:当街撒尿不脸红,男人戴乳罩满街跑,女人剃光头逛商场。

要求应聘的厚脸皮人才必须熟读《黑厚学》,并一定是烂熟于心,善于运用。能达到:死皮赖脸、软缠硬磨、打滚耍泼、口是心非、笑里藏刀、颠倒黑白;把讥讽当耳边风,把挖苦当欢声笑语,把奚落当歌听。

撒谎要达到敢咒爹娘、骂天爷、发毒誓的程度。

奉承要有察言观色、溜须拍马之功,能大拍、小拍、前拍、后拍、左拍、右拍、明拍、暗拍、长期拍、应急拍。

吹牛要有气吞山河的气概,达到无人不信,无人不往,无人不呼的目的。

我公司对招聘的厚脸皮人才,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根据厚脸人才所创造的厚脸业绩给予相应的待遇,也就是:脸皮越厚,所得到的票子也越厚!

这张招聘启事透露出了这样一个信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员,必须要有一张"厚脸皮"。中国有句古话:"脸皮厚,吃不够;脸皮薄,吃不着。"无独有偶,比尔·盖茨在一次应邀参加的毕业典礼上,对即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青年一代也说了类似的话:"这个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这些话听起来很糙,但理却不糙,只有顺利闯过"面子关",才能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才能有所成就。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销售新人,当你面对陌生的客户时,会不会感到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呢?要想和那些成功的销售员一样谈笑自如,你必须战胜恐惧心理。而战胜恐惧心理的唯一办法,就是练就一张"厚脸皮"。

世上的人千奇百怪,你遇到的客户也形形色色。有的人态度傲慢、架子十足;有的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有的人两面三刀,当面拍着胸脯答应你,过后却死不认账……销售员在面对客户时,始终要明白自己是有求于人。既然有求于人,就难免在别人面前自觉低人一等。脸皮薄的人受不了被别人拒绝,被拒绝后也不好意思再去面对客户,而害怕被拒绝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销售员的。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决不要逃避任何事物,决不!"销售员在面对拒绝和挫折时,决不能半途而废,而应该是理智占据上风,采取忍耐的态度,软磨硬泡也好,死缠烂打也罢,反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土光敏夫是日本有名的实业家和企业家。1946年,他被推举为石心岛芝浦透平公司总经理。当时,日本尚处在战乱之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企业的发展更是遭遇瓶颈,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筹措资金。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便是一些大企业也资金紧张,更何况艺浦透平这种成立不久的小公司,根本就没有哪家银行肯借钱给他们。

土光敏夫上任后,决定扭转乾坤,背水一战,向第一银行贷款部经理长谷川求救。当然,他知道此举决非轻而易举之事。

他让秘书准备了一个旅行袋,里面放了两个饭盒,去见长谷川,一进门就摆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他说:"今天借不到钱,我无论如何都不回家!"

长谷川则装出爱莫能助的无奈之态,并且对他非常冷淡,土光敏夫说了大半天,他还是一声不吭,结果谈了半天也没有任何进展。

就这样一直耗到中午,一脸疲倦的长谷川打算借机溜走,土光敏夫便慢条斯理地拿出了带来的饭盒,关心地问:"你也饿了吧?那让我们边吃边谈吧,谈到天黑也行。"硬是不让长谷川走开。

在这种死皮赖脸的攻势下,长谷川终于松口了,最后完全接受了土光敏夫的贷款要求。此后,土光敏夫为了使政府给机械制造业支付补助金,曾以同样的方式向政府开展申诉活动。正是凭着这种"无赖"精神,他屡屡得手。几年后,在日本国内,"说客"土光敏夫的大名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