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长征中的红军指战员3
4999900000004

第4章 神出鬼没的实干家

说起红1军团2师4团侦察连,人们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好样的"。红4团侦察连连长更是一个全团赫赫有名的传奇式的人物,战士们说他是"常胜英雄",他就是王友才。

王友才是广东人,当过海员,在海洋上漂泊谋生,因不堪压迫,投奔了红军。

他24岁,个头不高,人显得有些瘦,但很结实;两眼炯炯有神,本事不小,办事果断有魄力。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观敌料阵很有经验。他从不夸夸其谈,只会"实干",上级要他侦察,他出色完成任务,叫他上战场打仗,他冲在前面。战士们说跟着王连长打仗,吃不了亏。

中央红军长征进入云南后,红1军团接受了夺取金沙江龙街渡口的任务,立即由富民县西进。红4团作为军团的前卫,沿途要经过禄劝、武定、元谋三个县城。

这三个县里敌人的正规部队不多,但杂牌军、民团武装、伪警察还是不少。团长黄开湘和团政治委员杨成武商议后认为,如果硬攻硬打,会拖延时间,影响大部队的行动,为了迅速通过这三个县城,决定"智取",即化装奇袭。充当全团"尖刀"的任务落到了王友才率领的侦察连肩上。

王友才来到了团部。当他听到要他扮成个国民党连长,带着一个连化装成"中央军"去执行任务,而且要求战士个个不但形似,还要神似时,他既高兴又担心:一方面对完成任务信心十足,另一方面又怕连里那些从未尝试过这种场面的老老实实的战友,到时候露出马脚。

团政委向全连同志宣布了这项任务,并作了深入的动员。战士们有些吃惊,有的同志认为少数人化装可以,但这么多人都化装,路程又这么长,行不行,会不会被敌人识破,没把握。经过一番讨论,分析了有利条件,大多数同志认为,行军要经过的地方没有"中央军",比较闭塞,加上我们有好的化装,有"保护色"(即有前不久红军回师遵义时所缴获的一批国民党军服,和能配套的一些武器,用它来化装,看不出一点破绽),而且战士都会说普通话,只要小心谨慎,随机应变,准能成功。

为了争取时间,说干就干。红4团兵分两路,杨成武带一路奔袭禄劝,黄开湘带一路奔袭武定,然后两路合袭元谋。王友才率侦察连随杨成武这一路行动,黄开湘那一路也有部分指战员换上"中央军"服装。

侦察连化装完毕,首先出发,迅速向禄劝前进。快到禄劝城门口时,几名守卫的民团团丁看了又看,疑惑不定地问:"你们是什么队伍?"原来,这些团丁从来没有见过"中央军",也不知红军是什么样的,只听上级说,红军是衣冠不整,土枪土炮的土队伍,而"中央军"服装整齐,武器装备优良。面前的这支队伍,个个军装整齐,士兵扛着一色的捷克枪,走在前面的当官的盛气凌人,他们猜想八九不离十这是"中央军"。但是上级没交待过要来那么多"中央军"啊,所以他们又有些纳闷。

这时,王友才一个箭步冲到这些团丁面前,用斥责的口气,声色俱厉地反问:"怎么,你们的上级没有交代?你们真是胆大包天,竟敢拦阻我们"中央军",放肆!"几个团丁一听说"中央军",马上改变了神态。他们中间的一个头头,双脚"啪"的一声来了个立正,并战战兢兢地问:"请问长官官阶?"王友才听了,心想,好大的胆,必须压住他,于是马上伸过手去,给了这个头头狠狠一巴掌,厉声吼道:"你眼睛瞎了,老子是上尉连长,我们团长还等在那里呢,还不快去通报!"头头挨了一记耳光,态度反而改变了。他低头哈腰说:"我该死,我该死,小人无知,我马上进去通报!"王友才听说他要去通报,立即说:"不用了,你马上带我们进去,不然,惟你是问。"就这样,这几个家伙放下了吊桥,打开城门,引着红军侦察连,侦察员们个个挺着胸,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到了县政府,一会儿县长、警察局长、民团团长、商会会长,以及县城里的大大小小的绅士、地主都来了,有的还带着太太,他们都在县府大厅里,欢迎突然到来的"中央军"。

在"上尉连长"的主演下,紧随侦察连之后赶到的杨成武和禄劝县县长见了面,握了手,然后,又在这县长的引导下,和其他人一一见面,杨成武以傲慢的姿态和他们一个个握手。

接着,举行宴会。为了招待"中央军",大厅里好酒好菜摆满桌,侦察员们假戏真做,谈笑风生。

在上了三道菜以后,杨成武问县长:"龙街的情况怎么样,你们知道不?""离这里太远了,搞不清楚!"那县长支支吾吾,结结巴巴地回答。

"武定县的情况知道不?"杨成武又问。

"我更不清楚!"胖县长说。

"老百姓交了钱粮,养了你们,你们这样玩忽职守!"杨成武打起官腔,训斥县长。大厅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王友才趁机对那县长说:"还不赶紧与武定县通个电话问问!"县长连连点头说:"是!是!"一边走向电话,一边用手帕擦去额上的汗水。

这时,王友才警惕地注视着县长,一会儿电话通了,在杨成武的指使下,那县长通知武定县县长:""中央军"马上到武定,请开门迎接!"就这样,王友才开道,杨成武离座,县长和大大小小的绅士列队相送,宴会中止了。

后来杨成武回忆说,由于禄劝县长的那个电话,武定县欢迎红4团团长黄开湘率领的一队"中央军"的场面更加隆重,夺取武定县城的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之后,像在武定一样,当杨成武带着部队到元谋时,事先接到"通知"的元谋县的大小官员和民团也已经集合起来,开门迎接。但是,当听到大声宣布"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时,官绅们都愣住了,那些团丁还没有搞清是怎么回事,王友才和侦察连的战士们已经缴了他们的枪。

红4团采用了化装奇袭的手段,有一天中一枪不发就拿下了三个县城,解除了民团的武装,缴获了大批武器、物资,为部队直插金沙江畔夺取龙街渡口赢得了时间。

王友才对待任务,总是抢在前面,似乎不知道什么叫困难,什么是危险。当红军为渡过大渡河要夺取泸定桥,团领导在连以上干部会上才把这任务的艰巨性作了分析,研究由哪个连去完成时,刚从侦察连调到3连的王友才急得站起来,涨红了脸,抢着说:"夺桥任务非给3连不可!3连哪一次战斗都没有落后过,这次我们保证把桥拿下来!"他甚至强调说:"这次不叫我们当突击队,我这个连长没法向战士们交代。"团领导最后宣布由2连担任突击任务。会散了,王友才还不走,而是噘着嘴向团政委杨成武要3连的任务,直到杨成武告诉他3连担任一梯队,跟着突击队冲,还要负责在铁索上架桥板,以便让后续部队迅速前进,他才高兴地一溜烟回连队去了。

位于泸定城西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悬于十丈高空之中,没有桥墩,只有13根铁索与两岸连结,全长200多米。每根铁索都有碗口粗,9根作为桥面,4根作为扶手。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把桥面上原有的3尺宽的木板都已全部抽掉,只剩下一根根铁索,高悬在河上,寒光闪闪,令人头晕目眩!军号吹响,夺桥战斗开始了!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脚踩摇晃的铁索,从桥西向对岸猛冲。王友才率领一梯队,紧跟在突击队后面,背着枪,一手携木板,一手扶铁索,边爬,边冲,边铺桥板,全然不顾子弹在头顶乱飞,河水在脚下咆哮,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夺下泸定桥!"3连的战士们在王友才带领下边铺桥板,边向桥东冲去。后续部队,踩着桥板向敌人射击。泸定桥被红军一鼓作气夺下来了。

王友才是"实干家",打起仗来,就像猛虎扑羊群。部队进入甘肃南部的时候,一天,天刚蒙蒙亮,侦察员突然报告:"前面发现敌人,正向我们这边走来,离我们只有三四里路了。"团领导立即登上山头,观察地形,决定给敌人来个伏击,即从左、右两边高地用火力压住敌人,命令王友才率领手下的队伍从中间猛冲敌人的行军队伍。王友才一听要打仗,劲道立刻上来,说了声"是",就做准备去了。

敌人真不少,长长的队伍,不紧不慢地走来,似乎还没有发现红军。只听得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响起,只见红军战士个个像猛虎似地出现了。敌人懵了,队伍乱了。王友才冲在最前面,见一个,撩一个,见两个,打一双。仅仅过了20多分钟,战斗结束,一清理战场,发现竟消灭了敌人一个团和缴获了不少武器。王友才可高兴了,一付得意的样子。是啊,他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回回身处危境,却没有负过一次伤,总能出奇制胜。

王友才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有时急了,也会火冒三丈。有一次,连队的文书犯了错误,影响了部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王友才知道后,急了,二话没说,"啪啪"给了文书两个耳光。为此,团里撤了他的职。杨成武政委对他这种粗暴的作风不放过,在他打人的第二天,找他谈话:"王友才,你打人了?""我昨天实在忍不住了。""你违犯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第几条?""??"王友才低下了头。

"你这样对吗?"杨成武又问。

"不对!我以后改正!"王友才诚恳地说,一边用帽子拍打着自己的头。

"实干家"王友才,就是这样朴实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发自内心地检讨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