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挑战型:挑战型的人喜欢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对他们而言,参加工作或职业的原因是工作允许他们战胜各种挑战、变化和困难。如果事情非常容易,他们会感到厌烦。
(8)生活型:生活型的人希望平衡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偏爱同时满足个人、家庭和职业需要的工作环境。他们希望将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为一个整体,他们看重的成功不仅仅限于职业上的成功。为此,他们甚至可以牺牲职业上的晋升机会。
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几种类型的职业锚,例如同时具有自主型和创业型或管理型和安全型。
案例:工作几年后的职业规划
罗章大学毕业后进入某科技企业工作已五年了,当了三年项目组成员,两年项目组长。今后是向管理方面发展,还是向技术专家方面发展,需要他做出规划。他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体验,结合性格、职业锚和SWOT分析,认识到自己喜欢安静稳定的工作,喜欢钻研技术问题,不愿打理杂务,不擅长与客户打交道。公司在管理方面井然有序,并不缺乏管理人才,而技术是公司和自己立身之本,所以走技术专家或技术经理、技术总监这条职业发展道路较符合自身的特点。
6.3就业
6.3.1认识组织
1.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指有特定目标、有稳定的成员、有明确的章程、有清晰的管理结构与协调机制的一种社会群体,如政府、社会团体、军队、事业单位、企业等。组织是最普遍的群体形态,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大多数人都在组织中学习、工作,各类职业都或多或少地与各类组织有关联。
各级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各类机关中职能最复杂、机构设置最多、工作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行政机关从上到下分为国务院、省、市、县、镇(乡)五级,各级政府还设置了各种机构。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带有准官方性质。像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科协、全国侨联、中国作协、中国法学会、对外友协、贸促会、中国残联、中国记协、全国台联、外交学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欧美同学会等社会团体的主要任务、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由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确定,它们虽然是非政府性的组织,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部分政府职能。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如公立的学校、医院、科研机构、文化机构等。它们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
企业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企业通过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而获利,以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三类。
2.组织的结构
任何组织的结构都是分层级的,一般而言,一个组织内有高层(决策层)、中层(管理层)和低层(基层、执行层)三个层级,管理活动贯穿于层级之间,组织的目标通过各层级的互动和协调一致而达成。
决策层(高层):高层负责组织的全局性、战略性事项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等。高层领导者是组织的掌舵人,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掌控全局,为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定位、目标、任务、政策等)、选拔合适的中层领导者、争取有利资源(如获得上级及关键协作单位的支持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并及时处理下级反馈回的问题。
管理层(中层):中层起着承上启下、组织落实的作用。中层领导者负责组织的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其作用在于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的决策、结合本部门情况细化目标和任务、协调和考核所管范围的任务落实和完成,并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
执行层(基层):基层负责完成具体业务或任务。基层领导者的作用在于具体组织资源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并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
案例:企业组织架构
3.岗位的性质
组织内的各种职业岗位可归结为管理、技术和技能三大类。管理岗位偏重于组织、协调和综合工作,如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研发管理、营销(市场、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综合管理(行政),一般有管理职务如处长、局长、经理、总经理。技术岗位偏重于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和实施、学术研究、教学等,一般有技术职务如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技能岗位承担操作、维护和服务等工作,一般有技术等级如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4.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1)组织的管理理念和组织文化的核心应“以人为中心”。组织由人组成,组织为人而存在;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是知识、技能的载体;组织的策划者、管理者、执行者都是人,组织目标的确定和落实靠人,规章的制定、执行、监督也靠人。例如在企业中,先进的机器设备是由人设计和操作的,优质的服务是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的。尤其是当今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如软件企业,企业的财富就是人的知识和创造能力,没有高大的厂房,没有轰鸣的设备,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来源。因此,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财富。正如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所说:“主宰企业命运的,正是我们企业的员工们!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就是我们的真谛所在。”“以人为中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应具体体现在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大至组织发展战略和组织文化,小至具体规章条文的制定和对待组织成员的方式方法。
“以人为中心”就要尊重组织成员,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尊重组织成员主要体现在组织的所有成员只有岗位和分工的不同,在人格和尊严上享有平等地位,不做有损成员人格和尊严的事;尊重组织成员的个性和差异性,包容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满足组织成员的合理需要,如给成员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和健康、安全、环保的工作环境,帮助成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维护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情况有知情权,能平等地参与组织的民主议事,能依照法律法规和组织的规章制度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能自由地选择加入和离开组织。在对组织成员的管理上,应以正面引导和激励为主,针对成员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管理不同类型的劳动者,而且相同类型的劳动者的管理方法需要因时制宜。企业越来越需要采取“合作者”的方法管理“员工”,而且合作关系是在地位上所有合作者都是平等的,不能向合作者发号施令,他们需要被说服。
(2)组织和成员共同发展。组织和成员间应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彼此是命运和利益的共同体。组织把其成员当成合作伙伴而不是谋利的手段和工具,组织的目标要兼顾其成员的目标(如组织成员的个人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空间),根据组织成员的特点加以引导、培训和使用,使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和价值,使他们人尽其才,成就自我。组织的成员要把组织当成归属地,个人的目标尽量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积极承担自己在组织中的责任,并发挥团队精神,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目标,随着组织的成长而成长,达成组织和个人的互利共赢。
(3)高度重视组织的领导者的选拔和任用。组织是抽象的,个人才是具体的。组织是由它内部的人来代表的,组织的管理者或领导者往往就是组织的化身,代表所属组织行事。领导者的素质往往代表了一个组织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组织的前途。所以领导者是组织的关键,其合法性和权威性,其选拔和任用的机制至关重要。以民主的方式选拔组织的领导者应该是方向,这种方式选出的领导者容易被接受,在发现不合适时用民主的方式也易更换,而且当选者也有荣誉感和责任感。人是领导活动的中心,领导者应高度重视领导活动中人性因素的作用。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让人心服口服,赢得人心,才能如鱼得水。领导者要善于凝聚人心和发挥组织的力量,带领大家干出业绩,达成组织和成员的目标。对领导者既要激励又要约束,一方面充分授权,给予激励政策,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一方面要建立内部和外部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以防其渎职、失职和以权谋私。
(4)履行组织的社会责任。组织处在社会之中,要与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生关系,担当着自身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以企业为例,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质量上要达到相关标准,同时应安全、健康、环保,符合人性化原则,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益,对社会有益。此外,企业要认真履行纳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对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6.3.2选择组织
1.入职途径
目前,入职途径主要有如下四种:
(1)公开考试录用:如参加国家各级政府组织的公务员考试,录取人数较少,竞争激烈。2010年全国录取各级公务员15526人,参加考试的有1041845人,录取率只有1.28%。
(2)委托培养录用:与用人单位提前签订就业合同,完成学业后到签约单位就职,如委培国防生、研究生。
(3)他人推荐录用:由老师、家人、朋友、同事等推荐,由于具有担保性质,所以成功率往往较高。
(4)应聘录用。这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招聘、录用方式。用人单位通过专业招聘网站、报纸、电视、招聘会及中介机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猎头公司)发布招聘信息,应聘者投递应聘材料,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收集整理应聘材料,筛选出初试、复试人员,最终确定录用人员。
2.应聘要点
(1)收集、筛选招聘信息。对从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招聘信息进行甄别、评估,选出适合自己意向和条件的单位。以企业为例,需考虑以下因素:
小企业与大企业的选择:小企业锻炼和晋升的机会多,但风险大,待遇一般不高;大企业较规范,大视野、高起点,待遇较高,但分工细、竞争对手多,获得晋升较难。
国企、民企与外企的选择:国企一般属垄断经营,业务有保障,较为稳定,但官本位现象较严重;民企一般家族色彩浓厚,老板个人特色突出,做事的随意性较多;外企管理较规范,机构和人员精干,分工细,待遇较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三种类型企业在待遇、管理等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
新创设组织和处在扩张期的组织一般需要引进人员,而稳定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组织,一般是在有人离职出现空缺时招聘人员。
(2)准备和投递个人简历。个人简历要针对用人岗位的要求,突出自己的专长和优势,这样才能引起招聘人员的注意。有的职位在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和年龄方面有具体要求,有的职业如医生、会计师、咨询师、律师、法官等不但学历上有要求,而且还要求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具备相关条件而盲目投递,难有好效果。可以同时向多家单位投递简历,以增加机会和选择余地。
(3)参加面试。面试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一般由用人单位的人事或人力资源主管主持,重点考察应聘者的职业资格和基本素质。初试前要通过网站或招聘资料了解单位背景和岗位要求,准备个人的简要介绍和预计要回答的问题,如为何离开上家单位、对应聘单位和岗位的看法、录用后怎样开展工作等;还可准备几个向用人单位提的问题,如单位的发展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带齐简历、证书、业绩材料,并职业化着装。复试一般由用人部门主管主持,人事部门人员参加,重点考察应聘者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并谈及薪酬待遇。待遇问题,对于刚入职的人和有一定资历的人而言有所不同,前者不宜多谈和要求过高,而后者可视单位情况、行业情况、自身以往情况和在该单位的定位、作用、未来空间来商谈,以满足自己的基本期望值和体现个人的价值。
若有可能,投递简历和参加初试前应现场考察准备应聘的单位,若发现明显不适合自己,就不必投简历和参加面试了。初试和复试过程,既是用人单位考察自己,也是自己考察将要工作单位的机会。
(4)办理入职手续。确认录用后,按时报到,签订劳动合同,转接社保关系,接受入职教育,落实办公条件(座位、计算机、网络、用品等)。
案例:职业经理对应聘企业的考察
一名成熟的职业经理会从以下五个层次对应聘企业进行考察和分析:
外表形象:办公条件,整洁情况,人员的穿着、言谈、气氛、精神状态;
日常运作:产品(包括技术和服务)的水准、规模,内部工作秩序;
员工福利: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社保、公积金等);
财务状况:股东情况,资本构成,主营收入,对外投资,融资,经营效益;
核心能力:产业基础,发展前景,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等),运作机制,企业形象,人员素质(从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到员工、客户),所处发展阶段(创业期、成长期、维持期、衰落期)。
通过以上考察和分析,思考企业需要什么、自己能提供什么、自己想从中获得什么、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是什么等问题,然后做出自己的综合评估和判断。应优先选择领导卓越、业务稳健、管理规范、有相对长远保障的企业。
6.3.3进入角色
进入一个组织后,应以职业标准要求自己,尽快熟悉、适应组织的情况,胜任组织交付给自己的任务,努力做出业绩。以企业为例,应熟悉企业的业务范围和主营业务、产品(包括技术和服务)情况、客户情况、企业及自己所在部门的历史和现状、发展目标,理清自己的定位和当前任务、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和工作流程,及时总结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
1.一般员工
以一家公司的市场部商务代表为例。
主要职责:
(1)按照公司的销售和服务政策,为所负责区域的经销商(客户)提供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
(2)了解公司产品,掌握产品的使用、维修、保养知识。
(3)在所负责区域,按公司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经销商或销售分公司。
(4)建立经销商档案,及时输入和更新有关信息,保证档案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定期回访经销商,了解经销商销售情况和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
(6)了解所负责区域的广告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广告效果评价,并上报市场部经理。
(7)了解所负责区域内公司各项市场政策和销售政策的落实和实施情况,并上报市场部经理。
(8)根据市场部经理的工作安排,进行市场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