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4987600000010

第10章 阳光和青草的味道(3)

日后谈起自己的这次生病的事情来,杨绛笑称自己当时只感觉一会儿在水里一会儿在火里,一会十分清醒,但说不出话来,一会儿又昏昏沉沉的,像陷入了无底的地狱。医生说,杨绛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挺过来的,她最终还是赢得了与死神的殊死搏斗。

“爸爸,我可能做不了女工了——身子这么弱。”

杨绛十分无奈地对杨荫杭说道,她继承了姑母身上的那股子闯劲,一直想出去做女工来补贴一下家用,只不过杨荫杭不赞成,一是觉得杨绛年龄还小,再就是觉得太委屈她了,她才十岁呢。杨荫杭说道:“只要你们姊妹几个不出什么事就好了。”

幼小的杨绛打消了做女工补贴家用的念头,安心遵循书香门第的小姐应有的道路——从小接受教育,由小学读至大学并最终留学,天资聪颖的她不负众望,成为了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一九二八年,年高中毕业后,杨绛一心想抓住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的机遇报考向往已久的外文系。但造化弄人,孰料那年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十分失望,但她还是淡然处之了,她姑母因此给她来信,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杨绛:你可能觉得女生这一生有太多的不公平,为了维持这个社会的运转,一些不公平竟然需要我们女人来承担,可这就是生活,总不会那么符合我们的心意的。有一些女人因此变得更加消沉,沦为男人的附庸,你也可以选择这样的路去走的,但你同样可以选择另外的路,继续努力下去……

姑母的话正符合杨绛思量过后的心境,她心中的梦想是不容轻易放弃的,她就近报考了东吴大学,无奈读了政治学,这又是一次小小的打击,不过杨绛没有一点犹豫,政治学就政治学吧,她相信属于自己的东西,迟早会属于自己的。1932年初,杨绛毅然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北上清华,成为了研究外国语文学系的研究生。

冥冥之中,爱情已迈着轻快的脚步向她走来,清华园的钱钟书正在召唤着姗姗来迟的她。两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上的大人物,即将穿越人群,在千万人中牵起彼此的手,走过一生。

4.邂逅一段流年

此时,钱钟书作为学生在清华早已享有赫赫大名,许多新同学对他既怀有仰慕,又心存敬畏。笼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作为同乡的杨绛怎能不想将它揭开。

终于,在风和日丽的3月的一天,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

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杨绛眼中的钱钟书是机智幽默、闪烁着机智与才气的;钱钟书眼中的杨绛是娇小玲珑、温婉而又活泼可爱的。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又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都被前辈大教育家张謇誉为“江南才子”,都是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在相似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两人一见如故,他们谈起家乡,谈起文学,更让两人觉得缘份天定、命运使然的是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到钱钟书家去过,虽然没有见到钱钟书,但百转千回现在却又这么巧合在清华相遇,这不能不令人相信缘份!

当然,最大的缘份还在于他们两人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火花已在四目相对的瞬间燃起,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如此这般,钱钟书与杨绛很快成为古月堂前,夕阳西下时俪影双双的一对。母亲常取笑说:“杨绛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线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不过清华也的确是属于杨绛的天地,她迅速适应了崭新的大学生活,并以出众的才华受到了老师的青睐。

杨绛亦喜欢写作,并具有很高的天赋。在清华,她选过朱自清的课,写过一篇名为《璐璐,不用愁》的小说,来叙述少女的爱情故事。这篇文章不仅得到了朱自清的赞赏,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得以发表,更获得林徽因的青睐,改为《璐璐》收入到《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选》中,年轻的她以杨季康的名字在文坛崭露头角。并且,年轻时的杨绛称得上是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加之钱钟书早已传扬开来的才子名气,正如旧时小说里天造地设的才子佳人。清华是专门为培养这两朵阆苑仙葩而生的肥沃土壤,不仅以宽厚广博的学术氛围为二人提供了学习的土壤,也为二人的爱情提供了避风的港湾。钱钟书陷入了深深的爱恋中,两人的浪漫爱情我们从今日流传下来的几首情诗中可以略知一二当年的风味: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良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更有趣的是,钱钟书曾将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家的语录放入自己的情诗之中,如“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坚”。将自己刻骨的相思比作蛇入深草,蜿蜒动荡,他曾自负的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钱杨两人的爱情经历后来也成为钱钟书的著名小说《围城》中的经典桥段。小说中主人公暗自倾慕的小姐唐晓芙便活脱脱由杨绛化身而来,书中的她美丽脱俗,与其他角色不同,没有受到一丝半点的冷嘲热讽。更巧的是,他与杨绛皆有做律师的父亲、大学读的都是“极平常的政治系”,其中对于方鸿渐与唐晓芙朦胧爱情的描写,也正是钱钟书的亲身经历,所以颇为传神体会。

方鸿渐“见了唐小姐七八次,写给他十几封信,唐小姐也回了五六封信。他第一次收到唐小姐的信,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电灯看一遍。以后他写的信渐渐变成一天天的随感杂记,随身带到银行里,碰见一桩趣事,想起一句话,他就拿笔在纸上跟唐小姐窃窃私语。有时无话可说,他还要写,例如:‘今天到行起了许多信稿子,到这时候才透口气,伸个懒腰,a-a-a-ah!听得见我打哈欠的声音么?茶房来请吃中午饭了,再谈。’”

据有些研究“钱学”的学者推测,钱钟书在描写方鸿渐的心境的时候,就是在描写自己当年谈恋爱时候的心境哩,想必当初钱钟书刚陷入爱河,便是怀着如此烂漫热烈的感情,每天思念着杨绛,迫切的盼望她的来信。

关于杨绛与钱钟书的订婚说来是颇具趣味的,促成两人喜结连理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陷入热恋的年轻人总是难舍难分的,雪花般的信件是钱钟书二人间最甜蜜的期盼。钱钟书跟杨绛的来信都不长,但语言精当,且来往频繁,关于两人的来信,双方的家人对二人的来往也十分有兴趣,有钱老先生看着这昔日熟悉的场景也为之沉醉不已,一日竟忍不住偷看了杨绛寄来的信件。这次“偷窥”的结果是让钱老先生惊讶而又欣慰的。惊讶于这封信不同于一般少女所说的密语甜言,而是展示出了杨绛即使陷入热恋也顾及家人与未来的知性一面。信中说道,你我二人两情相悦是极好的,但总要让我们的父母姐妹也为之欢喜才是最重要的事。儿子觅得如此知书达理的佳偶怎能让老父不倍感欣慰呢!钱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亲自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寄给杨绛,以表达对其品格的赞扬以及其作为未来家庭成员身份的认同。钱钟书父亲的祝福两人已经得到了,美好的新生活图景在两个年轻人眼前次第展开。杨绛胸有成竹的将钟书引荐给自己的父亲了。才华横溢的钟书自是深得杨父赏识与器重的。两家父亲本都是名扬在外的“状元”,自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本也是门当户对;他更是有一种感觉,这个男人是值得女儿托付终身的。而杨绛的母亲对于两人的情缘更是津津乐道的,认为阿季百转千回已然到了清华,就是为着脚上有月下老人的红绳牵着呢!

钱钟书跟杨绛都是看过很多戏剧小说,感受过无比丰富的男女情感的人,而文学中的悲剧也给这两个从未谈过恋爱的文艺青年以莫名的担忧,可是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双方的家里竟然如此赞成,这一机缘促进了二人由恋爱走向婚姻的进程,两人在不久之后订婚了。

情感的美满,使得钱钟书的内心世界更加稳定与从容。读者都感概,钱老的作品与性格一样,犹如一潭深水,广博,厚重,不浮夸,不单薄。殊不知,除了深厚的专业功底,生活经历也是缔造者之一。